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
|
|
作者: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物价飙升 大陆再现通货膨胀
文章来源:看中国时报
文章作者:记者秋雷综合报导
发布时间:2007-08-10
2007年7月26日在北京火车站卖速食面的小贩。大陆最为普通的百姓食品──速食面,因生产原料成本上涨,一周内每包速食面的零售价平均上涨20%,有的涨幅高达40%。(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记者秋雷综合报导】2007年以来,令人紧张不安的涨价消息从未间断地刺激着中国公众的神经,一场大范围的物价,尤其是民生物价上涨席卷中国,速度惊人。除了房价大幅上涨外,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猪肉丶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也在加快上涨,煤丶电丶汽丶水等几乎所有消费品都在上涨,通货膨胀对民生空间的严重挤压和威胁使百姓叫苦不叠,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沦为贫困。
「通货膨胀」几度光顾
到目前,北京官方的通货膨胀预警已高悬数月,而实际上,通货膨胀状况在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已经得到确认。据官方统计局的数字,今年上半年,作为通货膨胀重要指标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28个月走高,突破警戒线数月,其中6月份CPI涨幅达4.4%。据悉,这是大陆继1989年丶 1993年之後,再一次面对通货膨胀的困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当局在实行改革开放丶推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以增加货币供应进行投资。1988年6月间推出激进的价格改革後,物价急剧上涨,一夜之间大米价格甚至从0.15元涨到0.8元,8月间全国范围内出现银行挤兑风潮和商店抢购风潮,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8.5%。面对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当局对投资和货币供应进行了急刹车,并进行严厉的「治理整顿」。结果是,几千个建设项目一起下马,夭折为「半拉子工程」。1989年前後全国仅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就破产关闭了13万家,占原总数22万家的 60%。
1992年继邓小平考察深圳丶出台新政策之後,大陆经济再获机遇呈快速增长。股票热丶房地产热,创造了诸多百万富翁丶千万富翁的暴富奇迹。由於大量资金集中於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使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导致第二次通货膨胀的全面爆发。鉴於前一次急刹车的教训,当局采用控制银行利率和货币政策的办法使经济「软着陆」。世界罕见的银行存款高利率和高息保值储蓄有效回笼了资金,抑制住了股市投机和通胀,但也使经济发展的放慢。结局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施工中的无数楼宇变成了「烂尾楼」。大批国有企业停产,职工「下岗」。中国股市进入长达数年的「熊市」,股民倍受「套牢」的煎熬。
此後为了促进消费,激活经济,央行将存款利率从10%以上一路狠调到2%左右,但是伴随着中国大陆权力的全面资本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变,老百姓开始存钱防老丶存钱防病丶存钱供孩子上学,因此尽管利率已跌到世界最低水平,消费增长仍然不足。
为了扩大内需,当局推行住房的市场化,并数次增加公务员的收入。同时,高额贸易顺差使人民币增值,导致国际热钱的拥入。大量房贷的发放,增加了货币的供应,刺激了房地产和连带的建材丶钢铁丶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并处於多年的过热状态。对於最终召来的第三次通胀,
也许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论点一语中的:「据我的观察与研究,粮油等牵涉基本民生的支出通胀的深层原因,乃是内地腐败势力的大量存在。腐败势力为牟求私利而不择手段用公帑投资,导致经济畸形过热,使国家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最终令全体人民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付百分之十几的支出来为腐败埋单。」
政府手忙脚乱 调控无济於事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加剧态势,央行在5月份同时使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丶利率和扩大汇率浮动空间这种前所未有的被坊间称之为「三率齐发」的措施,後又打出了一套「7.20加息+8.15减税」的组合拳(加息0.27%,利息税由20%降到了5%)。有评论认为,央行在使用货币政策方面已是黔驴技穷。
据《第一财经》报导,老百姓对这两个政策反应平淡。有分析说,目前的储蓄存款利息率低於通货膨胀的速度,即使7.20加息後,存款利息率仍是负值。负利率势必加速银行储蓄流向楼市丶股市。如此的资金流向将继续使房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而在过去几个月里,许多城市的房价正是这种情形。专家指出,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制度远未完善健全丶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偏离公益方向等病灶上下药动手术。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对物价问题亲自过问,几度亲自上街临市问价,宽慰民心。鉴於通胀的压力,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一方面要求各地政府不得干预物价,另一方面要求市场主体不能价格垄断丶联合提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左大培认为,发改委的通知对维持市场经济基本秩序难收明显成效,因为「在宏观经济的热度没有得到有效调节的前提下,物价就不可能下跌」。他还说,现在物价上涨这麽快,群众反应强烈,地方政府有很多权限,老百姓也支持限价政策。
显然,面对歇斯底里的经济和社会走势,当局已无计可施,所能动用的政策手段越来越少。
通胀形势将继续恶化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中国此次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2006年6月,中国通胀为1.5%,而一年後上升至4.4%。食品涨价是拉升通胀的最大动力。在一年中通货膨胀中的70%来自食品。这个趋势不仅会继续,而且会进一步恶化。陶冬估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丶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分析进一步指出,截至7月29日,大陆生产秋粮的11亿农田地中,接近四分之一遭受旱灾或涝灾的冲击。秋粮减产已成定局,粮价的上涨必然带动新的一轮涨风。
大陆最新消息说,新一轮食品涨价已箭在弦上。在北京中关村某大超市,很多工作人员正忙着更换食品货架区上的价格签,大多数食品价格都有所上升。食品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正逐渐向衍生行业辐射,其影响还在下游各环节慢慢放大。专家预测,继肉类丶方便面丶豆制品之後,未来稻米丶蔬菜丶白砂糖丶淡水鱼等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
大陆百姓说这个夏天,比高温天气更让人感到炙热的是物价。不仅如此,对於相当一部份中国人来说,2007年冬天,将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大陆民众有顺口溜曰:「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总结八个大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中国通胀严峻 7月CPI或突破5%
文章来源:亚洲时报
文章作者:Olivia Chung
香港撰文/章彊编译
发布时间:2007-08-11
随着猪肉、鸡蛋等粮食的价格一涨再涨,中国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了4.4个百分点。这不但导致了老百姓的钱包缩水,而且令他们吃饭的心情也大受影响。不过,中央政府乐观表示,有信心把通胀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经济学家与分析人士警告说,若迟迟不推出有效的调控措施,CPI增速将提升至 5%以上;有人甚至预计,它明年中期会飙到8%。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作状况,指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7.6%,而受此影响,6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4.4%。要知道,食品价格构成CPI指数的三分之一。
面对越来越贵的猪肉与鸡蛋,广东云浮市莲塘村的刘楚梅(音译)无奈地说,只能在吃饭上多支出了。她说:“我们当然不满意了。但就算价格再涨,我们也得吃饭呀!你看,瘦肉已从三月前的一公斤12元人民币(1.6美元)涨到了20元,五花肉由7元涨了一倍多成了15元,排骨则由10元变成20元,鸡蛋也涨了 20%到一公斤5元了。”
她说,不知道价格上涨的趋势何时才能停下来。靠经营汽车零配件生意,夫妇二人每月有约3,000元人民币的收入,很难再为三个孩子以后的教育存些钱。为了增加些收入,他们还办起了非法彩票投注点,每月能落袋2,000元。但她说:“靠这些收入,我们一家能勉强活下去,根本存不下钱。”
那她会不会提高汽车零配件的价格呢?刘楚梅说:“我们不敢这么做。对进货价已上调的,我们只好涨价。但我们绝不敢将所有产品都涨价,因为那样会失去所有顾客。”
在云浮市都城镇,69岁的退休老人俞林声(音译)也对价格上涨非常不满。他说,退休金2000年以来只涨了10%,每月才600元多点,而猪肉价格三个月内就翻了一番。“报纸上时不时说,政府打算调高退休金,以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由于财政困难,地方政府说无力承受退休金上调。” 他又笑着说:“食品涨价对我没啥影响,因为我只吃鱼,不爱吃肉。”
感觉到物价上涨压力的,不仅是这些农村居民。在广州管理着一间艺术学校的余初衡(音译)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不少食肆也被迫纷纷涨价。“虽然我可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但我担心它迟早会波及其它领域(如煤气)。”他自称是“房奴+车奴”,每月要向银行偿还贷款。
不过,城市居民有多种办法,来消除食品涨价的冲击。余初衡说:“朋友和同事们都积极购买股票、期货和基金,我也不例外。”
上海家庭主妇王萍(音译)说,她与邻居要去很远的地方,以便能以批发价(比零售价低20~30%)买到食物。若要在家附近购物,她会很晚才去,以便能买到折扣价商品。(在收档前,商店常常将剩余的新鲜食品降价出售。)她说:“不过,我的运气很差,总是到了那里才发现食品都卖光了。所以,我宁愿去远的地方买批发。”
尽管如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坚持认为,今年之所以出现通胀上涨,主要是因为猪肉短缺,而其它的商品供应仍很充足。
他说:“此次食品涨价,是结构性的涨价。随着各项措施下半年逐步到位,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将得到有效遏制。”此外,他预计全年的CPI有可能控制在4%以下(还是高于中央设定的“3%以下”的目标)。去年,CPI增幅为2.8%。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范建平认为,通胀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
尽管国家统计局8月13日才会公布7月的CPI数据,但经济学家多认为7月份CPI会突破5%关口,并警告若政府继续持保守立场,它将继续上涨,令各种强势调控措施不得不推后。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7月CPI增速很有可能突破5%,比6月上涨60个基点,甚至可能达到5.1%,并进一步上升。
她说:“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本轮的通胀(包括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在内),是宽松货币政策及由此引起的需求大肆扩张所引起的。若中央迟迟未推出必要的政策调整,CPI与资产通胀将进一步恶化,实际利率将在负值以下跌得更深。这样的话,中国经济最终实现软着陆,要比2004年更困难。”
梁红预测,央行可能会在短期内“更大幅度或更频繁地”上调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使流动资金加快回笼,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但她说:“如果人民币汇率没有显著调整,中国不大可能大幅上调利率,因为这样做可能会促使境外资金进一步流入国内。”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财经天下》着文称,鉴于受洪灾、干旱及猪瘟(猪蓝耳病,又叫流行性流产呼吸综合症)的影响,食品价格将继续上涨,从而推动 CPI不断攀高。[编注:蓝耳病最初是1987年在美国发现的,90年代首次出现在中国。最近爆发的疫情,相信是一种新的病毒变异。]
陶冬说,受到洪涝旱灾影响的农田约2.6亿亩(1,733万公顷),占到了全国农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而超过25省的猪,受到了蓝耳病的袭击,造成了4.5万头死亡,4.3万头被扑杀。
他写道,“由于劳动力短缺,城市的租金也开始上涨,更推动CPI上升。”他预计,CPI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若石油、原材料进一步步涨价的话,它甚至可能冲上8%。
作者: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