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庄子自承不及孔子,老庄后学傻里巴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庄子自承不及孔子,老庄后学傻里巴几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庄子自承不及孔子,老庄后学傻里巴几 (380 reads)      时间: 2007-5-24 周四, 上午10:26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庄子自承不及孔子,老庄后学傻里巴几


道家的政治思想太过理想化,要么适用于原始社会,要么适用于即太平世,唯独不适用于据乱世和升平世。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之类批儒之言,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极不当机。因为,大道已失,为应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必须要有基于仁义道德的制度创新和社会行为规范。

太平大同之世人人有士君子之行,群龙无首,无所谓圣不圣人,当然也没有大盗了。但在据乱世和升平世,人性堕落,盗贼难免,道德和制度缺一不可。此时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错之极矣。难道没有圣人,难道把所有有德之士杀掉,大盗就止了么?显然行不通。难怪荀子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又说什么“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固然好,但江湖早已变成一片沙滩,倘不相濡以沫,只有焦渴而死,相濡以沫是次优也是唯一的选择也。


《庄子》书中多数地方论及孔子时,是作为寓言的对象出现的,因此应该不是庄子本人心目中真正的的孔子形象。庄子站在“道”的层面,在“寓言”中对孔子固有批评嘲弄和贬损,但在“庄言”时仍禁不住发出“吾且不得及彼乎”的高度赞叹。《寓言篇》中有一段庄子和惠子关于孔子的对话,是以“庄语”表达的(《寓言篇》虽然名“寓言”,但讨论寓言、重言与卮言的方式、语调都是“庄语”)。在这段对话中,庄子由衷地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佩。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对这段对话的解读,以李英华《“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阐微——兼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一文最为精确。李英华认为,庄子在这里对孔子的评价相当符合孔子的思想。他说:

所谓“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若不拘限于“六十”这字面意思,实质上是指孔子一生都是与时俱化;所谓“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论语-宪问》所记载的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有“予欲无言”之叹;所谓孔子“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这是庄子从人性自然论出发赞美孔子非凡的天资禀赋,实即赞美孔子从天道、自然中禀赋自然人性;所谓“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即指孔子关于利义之辨的思想以及由此体现出孔子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德行,不仅使人口服,而且使人心服…等等。

老庄后学对孔子和儒家的批评,不是迂腐腾腾不对症,就是傻里巴几不当机,不是无的放矢虚树靶子,就是有意歪曲丑化嘲笑。《庄子-杂篇》中的《渔父》篇,通过“渔父”之口指斥儒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本篇历来被认为是伪作,但篇中思想跟庄子一贯的主张有相通之处,守真和“受于天”的思想也与内篇的观点相一致,故仍可视为庄派后学之作。

在《渔父》篇中,渔父对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乃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的批评,也是既不知孔子、又不顾现实的。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忠信仁义礼乐人伦”是必要的。同时“礼乐人伦”虽有“人为”的成份,并非就一定是伪的。

《老子》曰“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大道废,有仁义”,庄子“有亲,非仁也”云云,如果作为历史事实的陈述,无疑有些道理。如果用老庄一些话来反驳儒家的“忠信仁义礼乐人伦”,则谬之甚矣。儒家强调礼以义为本、义以仁为本、仁以德为本、德以道为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之后,“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另外,古今道家常以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来抬老贬孔。关于此事,熊十力师认为是老子后学为了绌孔以尊老而造此谣。我觉得,孔子好学,向作过周朝图书馆长的老子问礼,是有可能的,由衷地尊重赞叹也是情理之常,但丝毫不影响孔子对仁道“执善固执”的坚定,不象老庄后学所描述的,一付诚惶诚恐虔诚受教、想拜师而不得的模样而已。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也对其他“道不同”的隐士也颇为尊重。老枭赞美一些民主志士和佛门高士,并不表示对他们反儒立场的认同。道理是一样的。
摘自《本体四论》之一
全文首发《自由圣火》5.24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
国内:
新儒学发展讨论区http://bbs.guoxue.com/viewtopic.php?t=441971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405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