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长诗和史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长诗和史诗   
所跟贴 里儿克?德国佬? -- 草根 - (38 Byte) 2007-4-30 周一, 下午9:27 (251 reads)
nunia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11/04
文章: 2184

经验值: 5079


文章标题: borrow another Chinese's words (261 reads)      时间: 2007-5-01 周二, 上午2:53

作者:nunia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读里尔克《杜伊诺哀歌》

1.
在读下去无疑是艰难的,我实在想要结束对《哀歌》的阅读,除却时间上的关系,理解能力也限制了我对它的更深一层次的挖掘。所以写篇这样的东西(可能还算不是读后感)作为一个断点。不过,我想有朝一日回头再读他的时候,会有另外的风景等着我的。
但是不管怎样,《哀歌》终是让人受益的。它摆在你面前,不仅是诗歌本身对生命,死亡,爱情这些主题的诠释,它更伟大的是作为一条诗歌道路,摆放在我们面前——新诗从20年代起步到80年代的发展,似乎看起来正是走了“里”式的向内部路线。90年代以后的先锋派,尤其是“下半身”的同志们虽然制定了向下的路线,虽然有人干脆举旗说里尔克,艾略特他们已经完成了对中国新诗的任务,但也许也不能否定,这种向下的姿势也是建立在向内部的基础上的。
系统还没有形成,多说理论,会散架的,原谅我这样的拙劣。还是讲讲对《哀歌》的阅读吧。
2.
这十首哀歌无疑是美妙的,我不只一遍地朗诵过这些诗句,虽然朗诵早已成为时代的一个笑话,只是,这样的诗歌,不朗诵,我怕我以后会后悔的。因为诗句里充满了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似乎区别于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果说后者是一种歌唱,那么《哀歌》的节奏实在是一种如同大海的声音,表面风平浪静,内部波澜壮阔。这种音乐性不是建立在压韵技巧上的,而是一种如同身体本身传出来的波动,有着血液一样的频率。
英雄,夭折者,及被遗弃的女人,作为《哀歌》中的意象,他们事实上是同一种人群,是里尔克印象中的“寂寞的人”的象征。夜空和天使,则是永恒世界当中的事物的象征,是诗人重新建立的意象,区别与我们都认识的夜空和天使。
意象的选取和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对人事及人事以外,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这个过程中的痛苦,我们能感受的甚少,但这些痛苦都是美妙的,深刻的。虽然这样的话多少有点自虐的倾向。
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而是他们根本就是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
3.
我们定是要被里尔克的内部核心撞得全身颤抖。关于内部,他说,鸟儿会在更能部的飞行中感觉到拓宽了的空气;他说,因为从来就没有地面,仅倚架在彼此身上的梯子,颤抖着——而能够了。
这条从内心走向伟大的路,途径了多少牺牲?它要屏弃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我们的诗人做到了,并为我们打开了这扇艰难的门,我们看到了夜空及存在的天使,感受到了那些隐秘的波动。
我们在诗人的内部空间里,像是来到了一种自然的新的境地,一切都是和谐的,如同无数平稳的波动按照它们自身的轨迹运动着。没有冲撞和挤压,让人能够更加坦然地接受那些不可避免宿命。
4.
死亡对于诗歌艺术的价值是伟大的,甚至超过了它对活着的价值。走向辉煌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走向极端的过程。真正的诗人在死亡这一主题上的选择,我相信是理智的,因此也是壮烈的,充满牺牲的。
在很多夜晚,我们也许想到过死亡,多数是肤浅的,我们都恐惧于生的突然结束,诗人也会如此,但却不得不通过死(这一传统意义上作为生的对立面的事件)来实现对生命的诠释,对真理的追求。有时候这种责任感是莫名其妙的,但应该相信它是存在的。
里尔克没有寻这样的路,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妥协了。而是他在对死的探索上找到了另外的道路,那就是在内部永恒。他说,死是艰难的,净是要追赶和补足的,直到人渐渐地察觉出一点永恒。同样肯定了现世的意义和价值。
5.
孤独,应该是里尔克最伟大的品质,也是一个伟大诗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孤独构成了里尔克诗歌核心中最有力量的震场。
他在《写给一个青年的十封信中》充分强调了这个词的重要性,他对那个青年诗人说,你的寂寞将在这些很生疏的关系中间是(作为)你的立足点和家乡,从这里出你将寻得你一切的道路。
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的,远离家人,恋人,甚至是一只很小的动物,都会让我们产生这种情绪。但这里讲的孤独更多的是一种孤独感的建立过程,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受了。对这种对孤独的坚守,将让我们赢来更多更多,我们的旷远将在这种坚守下,在星空下开展得广大。
里尔克说,“寂寞的人”,他能够同看植物一样去看动物,它们忍耐而驯顺地结合、增殖、生长,不是由于生理的享乐也不是由于生理的痛苦,只是顺从需要,这个需要是要比享乐与痛苦伟大,比意志与抵抗还有力。
6.
那么,接下来的主题是爱。不可否定,完满的爱情是伟大的,这种伟大不仅仅体现在它能够产生很大的能量,同时也体现在它有时候作为我们接受宿命时最大的障碍。
我们也许会想到《海上钢琴师》里的主人公站在甲板的中间——爱情梗在自由的中间。当他终于没有为那个少女走上陆地的一刻,自由已经完成,他跨越了自由通路上最大的障碍,并还原了爱情本来的样子。
里尔克,我想他是深知于这一点的,这就是他诗歌里对那些不完满的爱的如此赞美的原因。之于罗密欧和朱力叶,我想,他更愿意赞美一个被遗弃的不知名的少女。对不完满的爱的肯定也反映了里儿克一贯的对孤独的 坚守。
孤独的爱,有一种另人心碎的美好。被遗弃,无回报,默默地,孤独地爱。就是这样,只是这样。除了爱,就不再有别的了。
7.
就这样吧.



作者:nunia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unia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0947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