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追捧程映红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追捧程映红   
所跟贴 追捧程映红 -- Anonymous - (89 Byte) 2007-3-29 周四, 上午4:50 (689 reads)
nunia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11/04
文章: 2184

经验值: 5079


文章标题: 程映红:温辉政论见证现代中国史 (360 reads)      时间: 2007-3-29 周四, 上午5:00

作者:nunia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推介《争鸣之音--温辉文选》
作者:程映红 文章来源:争鸣杂志 点击数:106 更新时间:2006-7-3

自中国在晚清引进了西方的报刊出版事业后,报刊的政论文字就成为自由知识分子发表政见的主要阵地。

《申报》、《大公报》、《新民报》、《观察》等等就是一九四九年以前报刊政论自由的代表,鲁迅、胡适、傅斯年、罗隆基、储安平等人的社会影响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他们的报刊政论文字的基础上。除了自由知识分子,报刊的政论作家也可以是政治家、学问家、记者和编辑,在版面公开的场合普通读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但一九四九年以后,由於“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大陆的自由报刊政论被划上了句号,人民日报社论,两报一刊社论,某某评论员文章等等用霸气十足的“新华体”甚至“毛体”佔领了报刊的政论版。在严格意义上,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新闻界实际上是没有“政论”这个概念的。

最大特点是寓深刻於精炼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温煇先生在香港创办了《争鸣》杂志。这个刊物的名称直指毛泽东和后毛时代中国政治问题的突破口:言论自由。从那以后,温先生和他为《争鸣》撰写的评论一直是海外中文政论界的焦点之一,开创了中国报刊政论史上一人一论一刊长盛不衰的先例。温先生的政论文字不但可以和一九四九年以前任何一个有学问功底的大知识分子相比,而且就政论本身的效果而言,可以说毫不亚於上述那些大人物。

温先生政论文字的最大特点,是寓深刻於精炼,把政治语言口语化,一针见血地道出政治问题的实质,使得贩夫走卒也能读懂,但又不是把问题简单化或漫画化,例如《必须用一化(民主化)带动四化》、《民主致乱还是民主止乱》、《不要鸟笼文艺》、《评毛才能前进》、《尊毛与左灾》、以及把用“整党”来惩治腐败比作早已失效的“古方陈药”,和在香港问题上的《要白猫黑猫,不要红猫》、《大陆变,香港才能不变》等等,都是令人印象深刻、语义一目了然的佳题,完全可以用作适当的政治口号。值得提出的是,这些评论中所表露的观点,很多都是在海内外政论中最早提出的,例如《用一化带动四化》、《评毛才能前进》等等,都是在改革刚刚开始进行的时候。

善於在习以为常中抓住关键

温先生还常常在被很多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政治语言中看到关键问题,深入发掘,而这正是报刊政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例如,一九八二年六月,温先生对中共提出的宪法草案作出评论,题目是《宪草的大漏洞》。这个“大漏洞”就是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温先生指出,这里的“工人阶级”指的当然就是“代表其利益”的共产党。对於认可党文化的人来说,这个“领导”是天经地义的,是合法的;对於不认可党的领导的人来说,宪法如此规定党的领导地位,本身就有合法性问题。但温先生指出“‘领导’,是一个连辞书也没有解释的笼统字眼。‘共产党领导’,自然也是含义不清的字句。宪草关於国家机关同人民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都用了明确的法律语言规定下来。但关於‘党的领导’,则语焉不详。”因此,这里的问题首先还不是合法与否,而是什么叫“领导”?这是一个中国人半个世纪以来被灌输得已经进入了血液、从来就很少去想的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六○年来中国文化的根本改变,就是一党专制把党文化的内涵包装在一套貌似中性的术语中,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用党文化的语言和概念来讨论问题。如果我们讨论“党”应不应该、有没有资格“领导”国家,就容易堕入党的话语圈套,因为“党”和它的追随者总会为它的领导找到很多正面的肯定的理由。而且,只要接受了国家必须有一个党来“领导”这个概念,那么很多人就只得无奈地承认在现阶段,这个“领导党”还只能是共产党,因为不论你喜欢与否,看来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然而,如果你先澄清什么叫“领导”,进一步追问在什么问题上、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以至遵循什么法律规定什么界限等等,这些含义都弄清楚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党的领导”也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能明辨是非甚至实行公民监督的法律过程了,即使共产党在“领导”,要和它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或许也就不像过去和现在那么难了。

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在此基础上,温先生进一步指出:“如果‘党的领导’是大权独揽、领导一切、干预一切、以党代政、‘一党专政’,而且 ‘一党专政’又往往变成‘一人专政’、领袖专政”,这种‘党的领导’,就必定把人民和国家‘领导’到危险深渊”。这样的政论,既能引导读者理清一个话语圈套,又能从多年来的历史事实中看清所谓“领导”的真相和后果。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温煇先生在这里使用的正是那些“党文化”在检讨自己过失时所用的术语,尤其是“以党代政”、“领袖专政”等等。如果孤立地使用它们,那么又会堕入“违反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和“践踏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等等另一套党文化的术语中,从而轻而易举地滑过了问题的关键。然而一旦澄清了“领导”这个概念,那么很清楚:只要这个党的“领导”没有任何法律制约没有任何制度界限,所有这些问题甚至灾难就都是不可避免的。

将近三十年来,温煇先生苦口婆心,奉劝中共从国家民族的前途出发,吸取历史教训,迎合世界潮流,走政治改革之路。无论中国的局势如何演变,他从来没有放弃在中国通过和平途径实现民主的希望,也从来没有放弃促进中共内部的改革派和开明人士一点一滴推动政治制度变革。今天读他的政论集,如同回顾一九七六年以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这个意义上,正如李洪林先生所说,温煇先生的政论已经成为一九七六年以来中国思想运动史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将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作者为美国Delaware State University教授)

作者:nunia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unia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353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