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毛泽东是怎样炼成的(一)──张戎《毛传》读后断想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毛泽东是怎样炼成的(一)──张戎《毛传》读后断想
所跟贴
毛泽东是怎样炼成的(一)──张戎《毛传》读后断想
--
芦笛
- (4422 Byte) 2007-3-14 周三, 上午11:48
(1302 reads)
笔名123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884
经验值: 5992
标题:
hehe你有意混淆了文史:) 需要读者主观参与的是文艺而不是历史
(180 reads)
时间:
2007-3-14 周三, 下午7:27
作者:
笔名123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诗外功夫”四个字,露出了真相。:)别的几万字可以省了,你的立脚根本就错了。
如果把张戎毛传定义为檄文,当然尚可原谅;可据说,这是一个人物传记。对于史著的要求就是客观,中外皆然。混淆政治和学术,认为只要政治正确,学术造假就可以原谅,那是回到了极左毛共或者极右纳粹的老路。
提上来。
-
作者:咱老百姓(真) 标题:对冷眼过客简评的简评 - 2007-3-9 19:52 (94 reads)
一、角度
评价历史人物有两种角度:一是以历史客观为依据,站在历史求真的角度,去伪存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二是以自我好恶为中心,以个人政治观点为依据,用屁股决定大脑,用肚撰决定历史。无疑,陈永发属于前者,冷眼和张绒属于后者。
二、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理性的,和同一的,是严格用证据和历史真实来衡量的。否则就是各说各话,各自为据。更重要的,搞历史研究的人不应该用自己政治上的成见来建立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标准,以致歪曲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以达到评者自己的目的,这是不应取的共识或常识,也是搞历史的人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 前者依据的是严谨的学术道德,而后者已与江湖骗子相去不远,或者根本就是了。无疑,陈永发属于前者。
三、认识
历史的真实虽然可能在一时一事上被扭曲,但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得起检验和考验的,并有据可查的,就应该是历史的真实。一个历史学家或评论家或批评家,不论他是蹲过牛棚,戴过高帽,下过乡,受过迫害,如果他用自己的怨恨来写小说,抨击当政者对他的迫害,这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他用这种怨恨来写历史和评价历史人物,那说轻了,他是用小说来代替历史,说重了,就是泄私愤鞭尸,欺骗读者,玩弄历史了。
与上面这类用私人怨恨替代历史的人正好相反,太史公司马迁在自己受了冤曲和宫刑之后,并没有用歪曲历史的手段去写史,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和尊重史实的良知去写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把太史公和写毛传的张某一比较,云泥立判,其他的还用多说吗?
用政治观点替代历史,是中共犯过的错误。很遗憾的是,某些自称民主人士的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仍然沿用主观意识,这就难怪没人愿意相信你们。而陈永发能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提出批评,非常中肯,是不可多得的好文。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2633601
作者:
笔名123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该书最后一句很说明问题
--
盖晓天
- (226 Byte) 2007-3-14 周三, 下午9:16
(174 reads)
我举了该书的第一章,你举了该书的最后一句话,看来这本书只能当成小说看了
--
邑水寒
- (57 Byte) 2007-3-14 周三, 下午11:29
(117 reads)
所以芦笛把他挺张文章中“历史”二字统统改成“文学”,就皆大欢喜了:)
--
笔名123
- (0 Byte) 2007-3-14 周三, 下午9:38
(10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19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