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zt: 胡发云 《如焉@sars.come》 |
 |
所跟贴 |
zt: 胡发云 《如焉@sars.come》 -- nunia - (3602 Byte) 2007-2-15 周四, 上午9:31 (586 reads) |
nunia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11/04 文章: 2184
经验值: 5079
|
|
|
作者:nunia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I shouldn't be nickpicking but
胡发云is so wrong to credit Bill Gates for the growth of internet. ( not .NET )
胡发云:网络是一个好东西。是二十世纪末,上帝送给中国人的最宝贵的礼物,我在《如焉@sars.come》里说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怎么感谢比尔·盖茨都不为过分。
胡发云is so wrong to credit Bill Gates for the birth of internet or the hard human struggle in maintaining this comman ground of humanity that is relatively free from iron fists of powerful state machinery operating on the very base of human maniac inclination and fear when facing extinction or enslavement.
Other than that, his writing is most admirable.
《如焉@sars.come》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说。现在,小说的单行本终于出版。它的最大价值,在于民间知识分子角度的选题,而小说中所涉及的问题,却长期为文学界所忽视。这一点,恰恰契合当代思想界的需求,成为对当代文学界责难的爆点。在采访中,胡发云所更愿意谈的,也是关于当代知识分子犬儒化的问题。似乎,它离大多数人更远些,但作为社会生态的一个表征,谁又能否定它冰山之下的意义呢?
记者:这部小说在《江南》杂志首发之后,成为文学界和思想界论争的引爆点。那次论争是否更坚持了你对当今文学界的总体评判?
胡发云:那次论争,更多是一次暗夜中的混战,双方的刀枪剑戟没有找到交锋点,对空挥舞一番,也就很落寞地鸣金收兵了。老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场混战,是否知己,不敢说,但起码是不太知彼的。
至于对文学界的评价,我一直没有对当今文学界的“总体评价”,只有一些零星感受。因为我读得不多。
记者:本报也曾经将这次论争作为一个专题作过介绍。但说实话,作为一个编辑,我那时心底忐忑: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普通读者那里到底会有多大关注度呢?
胡发云:读者的关注,最后都在阅读那里。就像厨子争论菜如何做,食客是不感兴趣的,但是,菜端上来,食客就会说好吃或不好吃。至于当代文学是如何的,在读者那里已经听到了反馈吧。
记者:章诒和评价这部小说,“六朝无文,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当代亦无文,惟胡发云《如焉》而已”。这里面自然有一种真诚的欣喜。我感觉她是在感慨当代知识分子精神状态?
胡发云:这句话我是从研讨会上丁东的发言中听到的。我想这只是一个阅读者一时率性的慨叹,不是一次科学总结。但我还是很喜欢。从后来与章诒和先生多次聊天中,发现她更多是谈我的语言与人物形象,既没说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没说表达勇气一类。她是一个很感性的人。
记者:我个人觉得,如果说这部小说里有谁会引起更广泛的思考,毛子应该是一个更真实的形象。这种犬儒化,是体制必然造成的,还是知识分子天性中会带有的东西?
胡发云:知识分子是体制生的,它没有天性,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也是体制留在他身上的遗传密码。毛子这个人物出来以后,许多人都自嘲,说自己是毛子,说周边都是毛子。看来,毛子已经到了如过江之鲫的程度了。说的人多了,甚至自嘲的人多了,毛子的意义也就被消解了。当下社会,犹如一个浩浩荡荡的镪水池,什么东西扔进去,都会化得无影无踪。
记者:知识分子的分化,是什么使之成为必然?
胡发云:我曾说过,知识分子的两面性是一直都有,但当今表现得尤其淋漓尽致,确实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建国后的历次运动中受到打压的知识分子,还有一种受虐的道德崇高感。而今天的某些知识分子,更多的则是受到了利益的诱惑。在一次一次地从利益集团分得一杯残羹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本身的贞洁感,或者说道德感,也在一次一次地被剥夺。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找出很多理由,为自己的这种犬儒主义做辩护。毛子显然是其中的一员。
记者:底层生活经验,和底层认知程度,如小说中的达摩,对一个作家和思想家的意义是什么?
胡发云:底层,中层和高层的生活经验,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都是重要的,问题是你从经验中得到了什么,是世故,顺从,妥协甚至合流,还是提炼出自己的感觉与思考。
记者:对不起,我觉得这部小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但在艺术上,它确实是粗糙的。甚至,我个人觉得,它有浓厚的符号化倾向,读完以后,我觉得,你太急于表达了,也许,你该内敛一些。
胡发云:简单地说一件作品粗糙是很容易的。最好指出粗糙在何处。我自觉得我的艺术感觉与表达力都是很好的,而且特别喜欢含蓄内敛的那一种。喜欢平实冲淡隽永节制,喜欢语言的节奏和韵律,这些都是中国汉语言文学最有魅力之处。在艺术上,我是一个保守派。如果是欣赏趣味上的差别,就像有人厌恶昆曲,油画,交响乐,那和艺术的粗细无关。
记者:我觉得,达摩带有浓厚的你本人的影子。
胡发云:一个写作者,笔下的所有人物,多多少少都与自己有关。达摩是一个主要人物,要用去我的许多生活经验,这些元素,可能与我相关吧。
记者:怎么会如此少产?那么你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
胡发云:二十多年前,一位记者写过一篇文章,《胡发云———一个散淡的人》。散淡可能是我生活的基本底色,甚至是我家族几代人的生活样式。就像我在书的作者自述中说的,希望把生活过得比小说更有意味一些。只有真想写了,才动笔。我说过,我更愿意做一个食客,而不是厨子,特别不愿意做那种勉为其难只为稻粱谋的苦厨子。大部分时间,看起来都无所事事,读书,读网,看看碟,听听音乐,与来访的友人聊天,还有就是饲养那些收留的许多猫猫狗狗,养养一些自己喜欢但不名贵的花花草草,和夫人一起弹弹琴,唱唱歌,说说闲话,开开玩笑,修理那些居家生活中永远修理不完的各类大大小小的陈设器具。儿子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迷恋给他做玩具,常常做到深更半夜废寝忘食。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温饱舒适足矣。
记者:以你多年网虫的资格谈,你如何看待网络?也许,这个过程就如同小说中女主人公“如焉”的认识过程一样吧?
胡发云:网络是一个好东西。是二十世纪末,上帝送给中国人的最宝贵的礼物,我在《如焉@sars.come》里说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怎么感谢比尔·盖茨都不为过分。当然,网络处在一种尴尬状态,就像我们的文化生活,是有一个剪刀差的,对娱乐很宽松,张三偷情李四产子,香车华屋小蜜,飙车酗酒寻死觅活,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一切书刊歌曲影视剧,打扮得天下一片花花绿绿。
记者: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理想化的,卫老师,一个坚定、自省、乐观、思想着的知识分子;达摩,一个独立思想的民间知识分子形象;如焉,一个相信本心、善良、感性的“民众”形象;梁晋生,一个相对清廉、开放的官员形象。这些人,你生活中对这些人都有接触吗?
胡发云:首先,这一类人我见得很多,有的比他们还要“理想化”。第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作者自己造出来的,他有他自身的逻辑与生命,就像孙悟空,猪八戒,贾宝玉,林黛玉……不一定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号。第三,你的问题让我感到有些惊异也有些悲凉,当一个人不愿相信以上“理想化”的东西的时候,常常是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了这些东西。奇怪的是,这些年来,那么多理想化得一塌糊涂的英雄,模范,各路精英,似乎没有人说“理想主义得让人不敢相信了”。
记者:以后的写作,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胡发云:一个人的写作,总会有一种坚持———有时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的坚持,就像他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气,还有他的个性,气质,品格,习惯……这些东西改也难,装也不像。对于我来说,率性随情,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作者:nunia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