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言论自由斗士,到文字狱刀笔吏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言论自由斗士,到文字狱刀笔吏   
贾悲文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从言论自由斗士,到文字狱刀笔吏 (248 reads)      时间: 2007-2-12 周一, 下午5:0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言论自由斗士,到文字狱刀笔吏


朋友寄来中国大陆“禁书事件”八大禁书之一的《风云侧记:在人民曰报副刊的岁月》,作者是着名作家和报人,前人民日报文艺部负责人袁鹰先生,恰值北美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

新闻出版署禁书事件出笼以来,对禁章诒和的书,我还可以理解,这跟中国官方禁我等海外作者的文章一个道理,可就是搞不懂,为何要禁一个报社编辑的回忆录;等把袁鹰先生的回忆录读下来,才恍然大悟,官方原来忌讳的是,这本书揭示了文字和文人是如何被带上枷锁,文字狱王国是如何建成的。

袁鹰先生在回忆录中,讲述了他与中国当年着名的文化界人士交往的历史,这些曾经大红大紫的文人领袖包括夏衍、胡乔木、周扬、郭沫若、赵丹、赵朴初、巴人、邓拓等,也涉及了“胡风反革命事件”、1957年反右、文化界内部的权争与阴谋,和文化大革命以及文革后等诸多建国以来中共官方迫害知识分子、大搞文字狱的历史细节。对于我们身处海外的读者而言,这些内容或许并不新鲜,但由一个真名实姓的历史经历者以回忆录的方式写出来,足以为当年的那段荒唐岁月,增加了更强的真实性。

今年是反右五十周年,加上刚刚过去的文革四十周年,官方其实应该非常欢迎袁鹰先生这样具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录出版,以使官方和更多的读者,能够以史为鉴,避免共产党再走弯路、重蹈覆辙。可惜,心虚的新闻检察官、刀笔吏们,跟所有的奴才一样,往往比主子更左更积极,拿起枷锁不由分说,就要将之打入冷宫,谁料想,却闹出来个海内外尽人皆知的“禁书丑闻”,在主子“和谐社会”的政治正确下,成了里外不是人的风箱中的老鼠。

不过,令人感兴趣倒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书中记录和刻画的当年曾经大红大紫的文坛领袖们;许多人说,1957年反右,打断了中国知识分子们的脊梁骨,文人们从此跪了下来,但那只是指的大部分知识群体,而对一小部分的文坛领袖们而言,如夏衍、胡乔木、周扬、郭沫若、赵丹、赵朴初、巴人、邓拓等,他们倒曾经高高的站立起来了,成为主子们建设文字狱王国的膀臂、文奴,文化战线上绞杀文字、桎梏思想的一线刀笔吏。

而极具讽刺的是,这群着名文人政客们,在1949年中共建政之前,确是地地道道的言论自由的斗士。

袁鹰先生在写到夏衍时,强调了夏衍“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他将报纸工作从记者直到总编辑的许多岗位都统称为“新闻记者”),他深情地说:“我觉得这十二年是我毕生最难忘的十二年,甚至可以说是我工作最愉快的十二年”。并详细回忆了1946年在国民党钳制新闻自由之下,夏衍如何与新闻检察打游击,通过上海《世界晨报》发表《蚯蚓眼》系列评论的曲折往事。

夏衍这位深受国民党言论钳制之苦的记者和作家,1949之后,终于翻了身,成为钳制他人言论的刀笔吏:他先后出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相关文化职务。

文字狱王国的军功章上,有夏衍的一半。

当然也有周扬、郭沫若的一半,两位中国三十年代知名的文化人士,一个左翼作家联盟的负责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才子,在其青壮年时代,能够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为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而呐喊;却在中共建政之后,摇身一变而成为言论自由和文人的刽子手、刀笔吏:周扬先后担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文联主席,郭沫若先后担任教委主任、科学院院长等职务。

尤其是周扬,一手制造了中共建政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许许多多的打击迫害文人的冤假错案,并一线操刀打断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脊梁骨。可悲的是,这位刀笔吏,木匠带枷,自作自受,当主子用烦了他时,便一脚把他踢到了文字狱的牢笼中去了。

一大群胸怀理想、投身革命的文学天才,能够在白色恐怖之下,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争取言论自由,却在拥有了个人的自由之后,扼杀了大众的自由。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人的自由,随国共两党的兴替,一步一步地走向消亡,其中又有多少言论自由的斗士转身堕落为文字狱刀笔吏的功劳?

我们不知道,当文革风暴降临,被打入监狱的如夏衍、周扬们,或死于风暴的邓拓们,在牢房面壁之时,在万念俱灰之际,是否曾经后悔,可曾有过忏悔,当他们剥夺了别人的言论自由之后,他们也必将被剥夺这个自由。正是他们,一步一步地建造了通往奴役之路,奠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坚实基础,为姚文元们的出人头地创造了条件,也打开了自己的监狱之门。

文革结束之后,重新复出的一代文坛领袖、共和国的刀笔吏们,再也没有五六十年代的嚣张跋扈,铁窗数年的痛定思痛,促使他们八十年代对言论自由与新闻管制相对开明。

然而,他们个人的历史经验教训,却不能成为这个党的借鉴,更不能成为后来人的前车之鉴。亲身经历了文革后言论开明、政治清明历史阶段的邬书林,现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1978年至1982年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禁书事件”的一线刀笔吏,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正在像周扬郭沫若一样,通过禁书事件,建造着别人和自己的奴役之路。

当言论自由之风吹来,丧钟在为谁而鸣?



--------------------------
原载《议报》第289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此文系本刊首发,欢迎其它各类刊物转登转发,但是请注明出处和本报网址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9911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