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
 |
Melody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9/30 文章: 307
经验值: 0
|
|
|
作者:Melody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Melody
作者:nunia
标题:"政治,做为一种动人的力量" is evil or fatal
period. like money is to exchange. like copulation is to love...like woman is to man...
亲爱的妮姐:
由於这几天台湾的气候入秋转凉,我一个不小心就因贪凉感冒了!精神上相较往常无法集中。稍早见您发言心有所感,因此在线立即回了一个长帖,没想到在完稿后送出时,系统出了问题,自己又没有事先留底的习惯,半小时的心血就这样全消失在网海当中了!好气馁…
休息一下,不死心的我又写下以下这些:
许多人以为我喜爱文学热衷新古体诗,必然是学文的,其实不然!
我的物理老师曾经以一段话来阐释波与粒子的原理,让我感悟很深,他说:
见粒子是粒子,见波是波;见粒子不是波,见波不是粒子;见粒子不是粒子,见波不是波;见粒子是波,见波是粒子;见粒子是粒子,见波是波。
也就是说,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别太相信你眼睛所看的一切!
知名物理学家费曼先生(Richard P. Feynman)在他的书中也曾提到过其父亲对于他在科学领域上探索的启蒙,他说:
老爸教过我:「看到那只鸟没有?那是一只会唱歌的鸟。在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中文、日文里,牠各有不同的名字,就算你弄清楚了牠在全世界的称呼,你对他仍一无所知。我们不如来看看这只鸟在做什么--这比较重要。」所以我很小就知道,记诵事物的名称并不是真正的知识。
众所皆知,费曼先生除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作家外,同时也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之所以用上述两个例子来解释我个人对政治的看法,实因许多人对”政治”一词的有着似是而非解读,我个人不怎么喜欢”政治”,在我的认知中它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权力掌控,也是由下而上的权力争取。
这么说就牵涉到很广的范围,简单来说凡举与人有关的事都含括在内,而今日我想先从妳所喜欢的诗词文学来说。在中国,已逝的领袖毛泽东以及当权者胡温俩人,在这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今年年初时我在其它论坛已着文过。但若要在”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上画上等号,那断然是不可能的!
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可以被量化的。但所学是不是能够融入一个人的认知本体,并成为他生活中的言行举动,这就是所谓的素养问题。不论一个人所学的是文是理,在这些文、史、哲理、科学背后都有一个终极的议题,那就是人!脱离了人以及对人的关怀,那就仅能说他拥有的只是知识。
犹记得多年前来自芬兰的集团—诺基亚(Nokia),它在各大媒体强打的广告上有句十分动人的词”科技始终来自人性!”,这句话在当时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也让它的产品在人性化的诉求上销售量一路长红。至于文史更是如此,透过文字来真实反应当下所有的现象。但终究还是脱离不了人的议题!
因此,我不断的想藉由交流来传达所谓的”人文素养”问题!
昨天妳不是说”So long”吗?
我这几天在海川默默的观察网友的发言与互动后,个人是采取比较乐观的看法。我觉得这里的网友是多面向且活力充足的一群,我发帖的目的不是为求高点击率,更不想爆红出名或片面上获得他人的赞同,而是欲借着文字的交流来达成相互切磋成长的目的。无法交流的文字像似一滩停滞不动的死水,没人的论坛更是有如冷宫一间,哪怕是屋内装潢如何的金碧辉煌,依然是令人不寒而栗。
今日见妳还在心生欢喜,明天就是中秋节,祝福妳以及诸位网友,佳节愉快!
ps.今后我的发帖会尽量转换成简体以让大家易于阅读,短帖还是让我维持用繁体吧!
附原文於下:
《政治,做为一种动人的力量》
李敏勇
一九八九年,捷克推翻共产党专制统治的「天鹅绒革命」,灵魂人物是集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异议份子于一身的哈维尔,他成为捷克共和国的两任总统,期间并让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各自独立。
哈维尔最动人的政治概念是:「无权力者的权力」,这是他一本文集的书名,也是他一篇怀念杨.帕托切卡(Jan Patucka 1907-1977) - 捷克哲学家,七七宪章首批共同发言人 - 的文章题目,更是他的信念。
「手中无权力,也不妄想拥有权力。也许就是一批诗人、画家、音乐家,或普通公民,导致(恶质权力体制)土崩瓦解。」 - 这样的信念,描述了「天鹅绒革命」获致成功的形貌。这也得力于公民意识的存在,以及对于人文和艺术的重视,也就是文化的力量。
拥有这样信念的哈维尔,在「反政治的政治」所阐释或实践的观点,也迥异于政治狂热者的文化情怀。他说:「政治不再是权力和操控的技术,而是寻求和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以及保护和服务人类的一种方式。一是实践的道德,对真理的服务,站在人类立场上对同胞珍重的关怀。」
哈维尔这样的文化人,实践在捷克民主改革的行迹既迥异于耽溺于乌托邦的革命者,也迥异于政客的世俗化权力论,而是不断深刻反省并且重新审视政治和政治行为,并且对于人心不失去希望,或从未失去希望的信使。不是为了头衔和名位,而寻求人类良知所能创造的政治力量。
在哈维尔的一本诗集《反符码》(台湾汉文版╱倾向、唐山共同出版╱流亡年代丛书)以隐喻去触探政治情境,早于布拉格之春(1968)四年前就出版,被视为「不无荒诞地介入并发出声音」,以戏剧因素探触生活中具体的公共议题,深具批评精神以及追寻自由的立场。
「甲同志╱是敌人╱因为他在第59页引用列宁语录╱并且据大家所知╱『我最大的敌人就是语录』╱列宁.第24卷,188页,第三行」 - 〈语录癖〉。
哈维尔其实是以戏剧方式写诗,后来他的文学志业以戏剧为主,他也以戏剧的方式介入政治,而其实是文化,这使哈维尔在当代世界政治领袖中风格独具。从两任总统职位回复文化人生活,他的告别演说〈政治,再见!〉在纽约市立大学,发出一贯的动人声音,也为他做为一种动人力量的政治,提供了罕有的视野。
台湾应该怎么看哈维尔;怎么想象政治的动人视野?被改革的政治力量:泛中国国民党 - 一党长期统治、殖民体制;被视为改革者的政治力量:以民进党为主的泛台湾意识政党 - 改革一党统治,台湾体制。它们之间的权力视野,呈现什么样的形貌?其内涵和本质又如何?它们在政治的权力形式以及背后的文化:人文和艺术以及触探的,人的心灵和人类良心的信念,又是如何?
哈维尔来到台湾,将如何联系捷克民主化、自由化和台湾民主化、自由化的改革动向?又将如何为台湾描绘政治改革提供新视野?这是台湾人民应该观照的课题,而政治人物和文化人物更应该探察。要使政治成为一种动人的力量,被改革者和被视为改革者的政治人物,以及参与或不参与社会的文化人物,甚至一般公民,都应该共同省思。
共产主义制度在欧洲广大地区的迅速结束,被视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类经验和戏剧性历史,哈维尔是促成的灵魂人物之一,而且最为独特。从一九六七年的布拉格之春到一九八九的「天鹅绒革命」,参照台湾的政治改革运动历史,约略可以引述一九七九的美丽岛事件到二○○○年的政权和平转移(政党首次轮替),但台湾的内外部问题使政治改革呈现某些难题,亟待克服。台湾的故事,尽管也算动人,但放在世界的视野,缺少像捷克(东欧)的文化荣光。为什么?
公民意识、文化力量,人文与艺术精神,这些相对于台湾习于夸耀的经贸成就,在台湾显得薄弱。而哈维尔在捷克或东欧洲各个国家,都凭借与台湾不同的力量。他们改变自己国度的力量,是台湾深化民主与自由的进程不可忽视的环节。
政治,常被视为权术的,被视为头衔和名位,被视为邪恶的。政治改革不应该在这样的认识论发展。让政治做为一种动人的力量,哈维尔揭示的「无权力者的权力」和「反政治的政治」,提供新视野,一种迥异于马基维利式的视野,台湾需要这样的政治视野。被视为改革者的政党需要这样的视野!被改革的政党也需要这样的视野。
作者:Melody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