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一聊从众心理及集体迫害 |
 |
一聊百了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4/10 文章: 549
经验值: 85
|
|
|
作者:一聊百了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
古印地安人有一种大规模狩猎方式,就是在各个道口设好披着猛兽毛皮,虚张声势的猎人,把数目庞大的野牛整群地驱赶进入通向悬崖的绝路,受到惊吓的野牛们并不会散开,它们会随着最先一头的带领,争先恐后,奔涌向前,最后统统摔下悬崖,死相极其惨烈。这种巧妙地利用了野牛的从众性行为模式的狩猎方法,效率非常之高,使古印地安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成为可能。
人类也是一样,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群居的生活方式。从众心理和对孤独的恐惧便成为植根于人类心理活动最原始层面的本能。从众心理让个体感到有归属感和安全,是人类长期进化适应种群生活的表现。
这种心理情结的影响力异常地强大,当个体对周围群体的意愿和动向有了明确的判断后,为满足这种本能需求的强烈动机往往超越了任何其他的心理需求,它会使个体的基本情感、理智、道德及由此建立起来的行为准则受到完全的压抑,盲从群体,导致不可思议的过激行为,共同走向不知所措的未来,甚至做出宁愿同群体一起毁灭,也不清醒地独生的选择。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无论群体的意愿和动向会引领走向如何的命运和结局,脱离群体的个体生活,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总是面临绝路,达不到繁衍种族的生存目的。大家都走对了,跟着没错;大家都走错了,剩下个别的个体,也活不了多久,活着也没意思了,其结果同跟着大家一块死并没多大区别。然而大家一起走着,力量总是强大一些,一样的道路,存活下去的机会要大一些。自然进化在长期累积的经验上计算衡量之后,做出了这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从众心理的影响,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体会的,集体大会,广场效应,在群情激奋中,不知不觉地自己的情绪也受到鼓舞,澎湃起来,难以保持冷静,忘记原来的立场,不自觉地参与到眼前这股巨大的民众情绪的洪流当中,更别谈有勇气站出来,当场同这股洪流对抗了。而事实上,要形成这种状况,并不真的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能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被动地受到影响,却不自觉地迸发出热情,再相互影响着,而真正极端的发动者也许只在很少数。
既然群体的意志和情绪拥有如此不可抗拒的力量,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命运和未来,它是怎么形成的?便成为至关重要,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
“卓越”的领袖们总是很善于营造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里的氛围,煽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相互鼓舞,相互刺激,让他们在环境中看不到不同的东西,从而在从众心理中彻底丧失自我,积极参与到政治运动里,踏上领袖为他们指明的道路。由此,领袖的个人意志就变成全民的共同意志,看起来牢不可破。
要做到这点,控制舆论是关键。现代社会的人如何去了解身边的人事以外的整个社会国家?靠各种媒体的舆论。社会和国家说穿了就是几张报纸,几个电视频道上、几份单位传达的文件里发生的事情,讲的故事(现在好了,还有的网络,比较难控制一些)。即便你想从熟识的人那里了解情况和他们的想法,也会发现从各处所得的讯息和言论都差不多——大家其实已受到了相同的舆论资讯的影响。这样,通过媒体舆论的濡染和周围可及的交流,你对环境总体意向的判断便形成了。随后你很容易放弃个体的独立性而融合到这种虚幻的群体意志当中。
统治者通常都会通过控制信息、煽动情绪、营造氛围,系统的灌输和洗脑、反复强化,让民众相互影响、相互监督,配合对反抗者的严厉惩罚和孤立带来的心理威慑,以达到操纵民众意志的目的。只要你严格地控制信息和不停地造势灌输,你可以让民众相信任何荒谬的事情,干出任何残忍的事情。这并非不可思议,它一次又一次地被历史验证和重演着。
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悲苦的民众最容易受到煽动,压抑着的愤满的情绪最强烈,在人群中的比例也大,那些站在他们立场上喊出的简明通俗、强硬激烈而空洞无物的口号最有号召力。而且他们的忍受力也最强,即使你其实丝毫没有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只要点燃他们的希望,让他们被压抑的情绪找到宣泄口,让他们感到翻身做了主人,可以尽情地施展报复的欲望就行。他们就会为你打击和毁灭任何有理智的潜在威胁者——那些在常态社会下生活得比较好的人。
民族主义情绪也很好利用,制造莫须有的外部压力,让民众始终处在受到外部威胁的不安和愤慨中,忘记生活中别的切身的痛楚,紧紧地抱成一团,自然地团结到领袖的指挥之下,这时,敢于提出质疑的异己将很容易被铲除,并受到大众一致的唾弃。
愚民和洗脑政策的推行同样十分必要,人民学会思考总是麻烦一些,就难以简单地服从和听使唤了,他们只要有情绪就行了。这里内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反复不断灌输,消灭一切不同的声音。能够促使他们见多识广,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的教学内容要统统清除,因此便不难理解我们教育体系长年来的弊端了,原因在于它的教育目的。
三
从行为心理学上来分析,会为我们如何去理解那些匪夷所思的群体现象提供一些有益的答案。
在集体对个体进行迫害的时候、在群体对异端进行残害的时候,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天良泯灭了吗?罪恶感消失了吗?没有,但是害怕被民众所孤立,被群体所抛弃的动机占了上风。和大家一起干的,所有人都如此,便不需要担心将来被谁清算——没有人会来清算,责任感的稀释冲淡了良心的拷问和谴责。而相反,如果不干,就要被视为异类,立刻遭到现实的孤立和敌对,这时候,从众心理和对孤独的恐惧便作祟了,良心的负疚感和遥远未来那十分依稀的惩罚可能便再也起不到对行为的约束作用了。
在这里,往往还有领导服从的心理现象在起作用,简单地讲,就是你会不加思考地执行领导的指令,即使它和你的道德感相违背。解释这种心理现象有以下的两方面因素:一,责任感的转移。即指令并不是你发出的,你只不过被迫执行它,你会告诉自己这并不是你自己的意志,你没有选择,所以你不必为此承担责任。二,潜意识的功利性判断。很多情况下你会认为,即便自己站出来反抗,不执行命令,也会有别人来执行,最终改变不了受害者的状况和事件的结局,自身却要遭到处罚,白白赔进去,无端多增加一个受害者而已。于事无补,自己利益却要受到侵害,很不合算。
可事实是,我们真的是没有选择的机会吗?事件的结局真的是不可改变的吗?我们的道德感真是那么孤立吗?事实上,那些在关键时刻坚守了内心的良知,勇敢地站出来反抗的人并不是没有。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悲情的英雄,注定被当时疯狂的环境和狂热的同胞所扼杀,却会被后世永远地纪念。正是他们以冷静和理智,以无畏和决绝,捍卫了人性的光辉和尊严。
在政治狂热的时代,疯狂的社会背景下的个人,集体迫害场景中的参与者,不正像是一头可怜的野牛?在同类的洪流中向未知的前方死命狂奔,却不知道已踏上不归的绝路。问题是,如果我们自己身临其境,是否能停得下来,而超然脱身呢?是否能固守内心的良知,战胜我们懦弱的本能,坚定地恪守我们的理性而毅然选择成为悲情的英雄呢?
作者:一聊百了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