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上帝的“生死问题”(见道者言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上帝的“生死问题”(见道者言一)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上帝的“生死问题”(见道者言一) (213 reads)      时间: 2006-9-30 周六, 上午11:19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帝的“生死问题”(见道者言一)
日前有儒者批评我:“东海话多而油滑矣!气大而狂肆矣!许多话说得太过,太没分寸!”老枭大喜,请他不要泛泛而言,务必具体指出,以便我及时改正。为人为文不诚,是相当严重的批评。

想不到对方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他说:“上次东海君有所谓‘要上帝死就死.活就活’的狂话昏话.我希望你不要轻率如此.你竟毫不懂见过则喜。见过则反思的儒者风度.要我不要执著。你讲错话了。不能自我反省.怎么还叫人不要执着?这样一来果然狂者,见不到醇儒气象!”云云。

对于批评,不论对不对、在没有理,甚至不论善意恶意,我都持欢迎的态度。某君在我发在猫眼的一文后斥曰:这是东海一枭吗,给自己留点脸面吧,一个人不要脸到你这种地步,连祖宗都蒙羞。我大惊,以为此文必有重大错漏,但查阅一遍,不知错在所处,遂一遍遍哀恳大善知识指教。哪知这位高人惊鸿一现之后,便化作黄鹄一去无踪了,令我怅然久之。

批得对、批得在理,接受,改正;对于不对、不在理的乃至故意找渣恶意诋毁性质的批评,不妨借以自警自勉,作修业进德之资助,是否予以解释或反批评,可以酌情而定。各种批评指责,对就对,不对就不对,有理就是有理,无理就是无理,与执不执着何关?我绝不会要对方不要执著。

我告诉这位儒者的是,对于诗句,不宜死解(古人叫死于句下)、“执”解(僵硬死板地理解)。有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或体裁中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有的句子,文不可以,诗可以,诗无定解。就象对于儒家经典《诗经》中许多诗句,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色者见色、淫者见淫。“要上帝死就死活就活”之语出自枭诗《证道一号》。诗曰:

每一刹那都在死亡
每一刹那都在新生

释氏看到了刹那刹那的死亡
从不断的死亡中看到空

孔子看到了刹那刹那的新生
从不断的新生中看到仁

与释氏在空寂海里默然相通
与孔子在大化流中合为一体

至于上帝,他什么也看不到
叫他死就死,叫他生就生

关于上帝的“生死问题”,从尼采以来,曾是西方哲学界热门话题,西方学者从思想文化神学哲学等各种角度谈得已经够多了。尼采“上帝死了”的“狂话昏话”开启了人文和哲学的新时代。

在中国,《易经》和《论语》早就已“破”天帝(即含蓄地宣告了上帝的死亡)。就人与神关系而言,孔子强调人本,对于鬼神上帝等非理性东西,不仅含糊其辞回避之,而且“为仁由己”超越之。孔子谈及“天”、“天命”,所指或自然、或义理、或道德、或本体,并非以迷信的态度神而化之。

上帝生死,系乎人心,不信则死,信之则生。老枭站在中华儒佛文化的立场上,以诗的形式“叫他死就死,叫他生就生”,不论从哲学、信仰的层面还是从象征的意义上去理解,都与“油滑”、“轻率”、“狂肆”与否无关。诗中的“我”,与释氏在空寂海里默然相通,是证悟真如法性的无我之我,与孔子在大化流中合为一体,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大我之我,这样的“我”不宜当作我老枭个人,而应理解为道体的象征。

我类似的枭言狂语海了去啦。如我自题东海草堂有一联曰:遇鬼杀鬼,遇神杀神,遇祖杀祖,遇佛杀佛;黑虎看门,白龙护法,野狐得道,顽石点头。此联亦招来不少攻击。其实此联乃借禅门中语表达文化理想、体现历史责任。上联彰唯人独尊、以人为本之意,下联示化成众生、仁爱及物之愿。佛祖有知,也必首肯。

哪位儒者还曾诲我“儒者要做君子,要做大人,自有儒者的高傲气象,不可茍且。”我悚然,再看下去却不禁失笑,他批评我未能做君子做大人的原因居然是不该批判芦笛,因为对于不够格的人应该不屑一顾,即使要批评其观点,也可以光论道理而不提人名,不然就类同于芦某之愚了。这是哪跟哪呀。

论学术之无知与品德之不堪,芦笛确实是根本不值得枭眼一顾,但芦说(芦笛的胡说)在某些圈子里特别是“洋插队”的队伍中颇有市场。如果不论好坏,只论大小,其影响比起哪位儒者来可大得多了。面对学术垃圾化、道德垃圾化、世界垃圾化的趋势,甘做垃圾清理工,亦是拨乱反正弘儒卫道的一番热心肠。至于芦笛之名,提提又何妨。人大不大,品高不高,不必刻意体现在这些方面吧。

首发《自由圣火》9.29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立身常望千年重,下笔严防一字虚!-----见道者言》之一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6792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