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就九.一一事件的疑点答Requiem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就九.一一事件的疑点答Requiem网友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33

经验值: 20139


文章标题: 提上来就九.一一事件的疑点答Requiem网友 (364 reads)      时间: 2006-9-05 周二, 下午3:00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提上来就九.一一事件的疑点答Requiem网友


最近有点事要办,影响了写作心情,以致关于九.一一事件的文章里出现不少错别字和病句,翻阅一遍后已作出了修改。其后察觉回复Requiem网友的帖子出现同样问题,只好把错处一一改正,然后再贴出来。

非常感谢Requiem网友对我的文章作出批评和指正。Requiem网友读文章读得十分仔细,认真地挑出了一些疑点中的“疑点”,相对于我写作原文时粗心大意的态度,实在让我感到非常惭愧。以下尝试就我所知,逐一回答Requiem网友的质疑:

1. 首先必须承认,由于行文仓卒,我没有足够时间更新全部资料,没察觉University of Wisconsin发表的声明。我承认这是无心之失,但决不是故意误导。Kevin Barrett被议员点名批评,以及有传闻指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涉嫌有意剥夺他的教席,都是不争的事实。University of Wisconsin最后作出明智决定,保留Kevin Barrett的教席,当然值得高兴;但官方企图对学术机构施压,干预学术自由,却让人感到遗憾。一星期前,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又传出类似事件,足以证明我指政府有意针对异见人士,完全有事实根据,不是胡乱编造出来的指控。(参考文章来自学术刊物“Inside Higher Ed”,文章开宗明义便指出:“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is refusing to fire a tenured professor whose views on 9/11 have led many politicians in the state to demand his dismissal.”)http://insidehighered.com/news/2006/08/29/woodward

九.一一事件成为充满争议性的“敏感话题”,主要原因在于官方不断硬销让人难以信服的“低可信性宣传”;那些凭理性和常识推论,质疑官方说法的人,却反过来被标签为散播“阴谋论”。布什政府在许多政治问题上有一套既定立场,满以为只要开动舆论机器,把不尽不实的官方说法重复千遍万遍,就会变成无可置疑的事实。不过,越来越多学者敢于挺身而出,站出来质疑官方说法,是不是正反映布什政府的民望和公信力正在不断下滑?

2. 拉登领导的“基地”,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而不是由“党中央”或“核心领导层”全权负责策划行动的恐怖集团。哪些行动是由拉登本人策划,很大程度上只是CIA根据所谓“情报”作出的推测。1998年2月,拉登正式向美国“宣战”,呼吁回教信众向全球美国人发动袭击;其后又于同年8月发生使馆爆炸事件后,高度赞扬发动袭击的恐怖份子。只要对比拉登在九.一一袭击后的反应与较早前他对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地发生事故后的反应,便会察觉有非常明显差别。重点不是拉登是否亲口“承认”对以往个别袭击事件的责任,而是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的一段很长时间,拉登都矢口否认自己的组织与事件有关,甚至反复多次声称自己对事件根本完全毫不知情。

3. Requiem网友谈及期权淡仓(认沽期权)的问题,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总成交额的数据,可是却似乎是完全误解了我原来的论点。原文谈及的不是认沽期权的总成交额,而是指出在事发前突然涌现的大量认沽期权,都是特别针对航空股和保险股,所以才会将之形容为“异常情况”。交易所和证券及交易委员会(SEC)不可能没有相关交易数据及客户身份记录等资料,但是为什么有关当局不就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就不得而知了。

4. 最后是关于Larry Silverstein是否有嫌疑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白,没有任何投资可以保证一定稳赚不赔。Larry Silverstein在购入世贸中心业权时,很有可能没计算清楚清柝石棉所涉及的巨额法律诉讼费用、环保团体的反对以及诉讼过程引致的时间损失等因素。关键问题是,既然Larry Silverstein得知要拆卸重建会有极大困难,为什么他仍要为投资价值不断在下降中的物业作重金投保?换了是一般小公司,如发生类似火灾的意外,而业权持有人有欺骗保险金的嫌疑,调查机构必定穷追不舍,死缠不放,直至查个水落石出为止。但现在的情况却刚好相反,就连最基本的调查都没有进行过,就已经有了结论,认为Larry Silverstein没有可疑。

关于重建费用,根据answers.com提供的数据,Larry Silverstein以32亿元投得世贸中心业权;在事发后获保险公司赔偿合共约50亿元;清理现场的费用约100亿元,全数由纳税人支付。(由私人机构进行清理,相信可节省90%以上。)换句话说,Larry Silverstein除了获得保险赔偿外,还节省了一大笔清理费和法律诉讼费。一般估计重建方面的成本约为63亿元。Larry Silverstein每月要付10,000,000元租金给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但除工程受阻招致的损失外,这笔费用应该已经被计算入重建成本内。假设工程受阻4年,额外支出就是4.8亿元,不算是很大的数目。

物业业权估值,不能只计算“成本”,而不去计算“未来回报”。如计算所得的保险赔偿、省下的清理费、诉讼费以及发展项目的未来回报,总的来说,Larry Silverstein经营的物业公司毫无疑问是事件中的得益者。如果我的计算没错,相关物业发展项目回报估计只要高于50亿元,Larry Silverstein便可以收回成本。此外,Larry Silverstein也可以选择把业权转让套现。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Larry Silverstein因为事件而招致损失之说,完全不能成立。

再次感谢Requiem网友,也欢迎其它网友就九.一一事件的疑点继续进行讨论。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012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