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看看先进国家怎样对付刁民的(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看看先进国家怎样对付刁民的(zt)   
水蛮子






加入时间: 2005/09/14
文章: 1536

经验值: 799


文章标题: 看看先进国家怎样对付刁民的(zt) (292 reads)      时间: 2005-12-22 周四, 上午3:46

作者:水蛮子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美国在伊频频出动滥炸无辜华府媒体"集体失明" 亚洲时报在线

亚洲时报在线Dahr Jamail撰文/驻伊美军频频出动进行空袭行动,常常动用强大火力对付寥寥几个恐怖分子以至伤及大量无辜,还美其名曰“清剿反美武装”。可是,美国媒体对此视而不见,可怜伊拉克平民不得不在轰炸中苟且偷生。

美国媒体先前对空袭的报道,不但零零散散(比如,某日出动了几架飞机袭击某目标),而且多半引自军方的资料,从未进行过客观详尽的报道。最典型的当属12 月4日路透社的一篇报道:“据军方发言人称,两名反美武装在巴拉得(Balad,巴格达以西37英里)袭击美军巡逻车队后,被两架F-16战机投掷的镭射制导炸弹炸死”。同日,路透社报道称“在美军对拜吉(Baiji,巴格达以北112英里)两处房屋的空袭中,有一名妇女和两名儿童受伤”。

然而,即使如此简短的有关空袭的报道,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也难以看到。作家兼媒体批评家诺尔曼•苏罗蒙(Norman Solomon)谴责道:“根据LexixNexis媒体资料库,‘美军空袭’等字眼在近期《纽约时报》出现的频率是多少?12月初,没有出现一次。”继而,他批评《华盛顿邮报》和《时代》杂志对此同样漠不关心。

相比之下,美国中央司令部空军指挥部(US Central Command Air Force)的报告就详细得多。例如,12月6日的报告称,前一日执行了46次飞行任务,为“联军部队提供支援,保障基础设施,维护重建工作的进行,并有效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虽然有些泛泛而谈,而且绝口不提伊拉克平民的伤亡情况,空军的这些每日报表却能提供一些线索,让我们大概了解空袭的性质。12月6日的报告称,“当联军同武装分子在巴拉得和拉玛迪(Ramadi)附近交火时,F-16隼式战斗机、MQ-1捕食者无人战机、F/A-18大黄蜂战斗机提供了低空支援。”

毫不出奇,因为人口密集的伊拉克城市潜伏了大批抵抗武装人员,军方自然不关心一波一波的轰炸对这些地区造成的损失。在军方的报告中,常常可以看到此类措词:“驻伊联军的空军帮助伊拉克和联军地面部队采取军事行动,进而为12月进行的国民议会选举创造安全的环境。”

留在伊拉克的独立西方记者屈指可数,再加上美国又不理会大部分阿拉伯记者的报道,因而美国在伊拉克的空袭行动很少被新闻媒体关注。同时,随着布什政府开始考虑大规模撤离地面部队,空军将在伊拉克继续唱主角。

作为驻伊拉克的一名独立记者,至少8个月以来,我每天都听到阿帕奇直升机的轰鸣声,F-16战机超音速飞行时撕破气流的咆哮声。多少个夜晚,我被贴着房顶飞行的直升机所吵醒。由于担心被抵抗分子持有的携带型火箭发射器发射的榴弹击中,美国军机总是尽量将高度飞行维持在稍稍高于地面建筑物的水平。

在这片土地上,种种迹象都提醒着人们战争正在进行,这与媒体的普遍噤声形成鲜明对比。2004年11月当费卢杰(Fallujah)陷入联军的包围后,我在巴格达一间酒店的楼顶,清楚地看到这个40英里外的城市在美军的轰炸下变成一片火海。

巴格达驻有大批为美国大报和电视台工作的记者,但他们却偏偏能对这些军事行动视而不见,虽然美军飞机时不时从他们的头顶飞过,而他们也看到了轰炸的场面;这的确让人费解。压抑不住冲动的我在受袭地点多次采访目击者,并在10多个月前发表了《生活在轰炸中》(Living Under the Bombs)一文。

从未去过伊拉克的知名记者赫什(Seymour Hersh)在《纽约客》(New Yorker)发表了一组虐囚照片,并配发了一篇长文,引起了公众对伊战的普遍关注。他因揭露越战时美莱(Mylai)大屠杀而获普利策奖。

在独立媒体Democracy Now发表了他的近作《空袭不断,伊拉克战争去向何方?》(Up in the Air: Where is the Iraq War Headed Next?)后,赫什接受了该媒体女主播艾美•顾德曼(Amy Goodman)的采访。他说:“对于最近4、5个月来对逊尼三角地带(巴格达周围的4个省)的空袭频率大幅提升,存在着各种解读。”对美军的空中行动,他指出:“由于没有统计资料,我们无法得知详情。但从美军的每日报表中,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大概情况。”

从空军每日报表中搜罗来的资料显示,11月的飞行任务(996架次)比前几个月明显增多。除了周末外,向公众开放的空军资料不再标明星期五和星期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飞行架次;这样做的目的、原因不明。

如今密集的飞机起降,不能不让人生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涉及美国空军。别忘了,仅在去年11月对费卢杰的包围战中,航母和其他舰队上的飞机就执行了总计2.1万小时的飞行任务,投掷了26吨的军需品。

在接受采访中,赫什也谈到了美国军方的顾虑:若确实开始实施地面部队撤退计画,新建的伊拉克安全部队能否为美国空军的未来作战任务提供帮助;这一点,在他的新作中也有提及。毕竟,他们将是地面上的唯一作战力量。他说,万一伊拉克种族和教派之间爆发冲突,美国空军担心很可能将被牵涉其中。

五角大楼的资料显示,10-15%的镭射制导武器没有击中预定目标,有的甚至落入了伊朗境内;这令美国官员非常不悦。配备这些武器后,有高级情报官员对赫什说,“伊朗就能瞄准我们的轰炸机”。

更滑稽的是,在尼克森政府时期担任国防部长的梅文•赖尔德(Melvin Laird)最近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伊拉克:记取越战的教训》(Iraq: Learning the Lessons of Vietnam)一文,称他当年提出的“撤退+越南化(Vietnamization)”计画是“成功”的,并认为“我们当年在越南的某些原则对伊拉克还是有帮助的”。他说:“行政当局必须坚持衡量伊拉克保安部队能力的标准。这个标准达到了,就应撤出相应数量的美军。”(他主张在大规模撤出地面部队的同时,加强在南越和周边国家的空中作战能力。)

“对于越南战争这段历史,不少持修正主义观点的历史学者都忽略的真相是在1973年我们撤军时,美国并非输家。只是到了两年后,当国会撤销了对南越赖以独力作战的经费,才导致了南越功亏一篑、全线溃败。”

同时,赖尔德表示:“我当时相信、至今仍然深信,当年如有足够的外部资源,南越是能够自卫的。”对伊拉克,他同样持有这一观点。“看今天的伊拉克,我相信他们能够培养起独力自卫的能力。”

赖尔德重忆越战历史引人关注,而且他对如何从伊拉克撤军的建议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就连布什政府也开始考虑他的建议。

在2003年退休前,美空军中校凯仁•奎卡斯(Karen Kwiatkowski)曾在五角大楼为国家安全局工作。她对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特别计画办公室非常不满,认为该部门对伊战前情报搜集工作敷衍了事,而且常对布什政府持批评态度。

Close

奎卡斯认为,在伊拉克用空军取代地面部队,布什政府这个政策调整似乎在重蹈越战的覆辙。在接受网路杂志Tomdispatch采访时,她说:“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让我们拭目以待。”

面对国内民众日益高涨的厌战情绪,总统布什异常苦难,坐立不安。为了制止针对美军的袭击事件,他决定加强驻伊部队的空中力量,希望在直捣这些反美武装的巢穴的同时,打击那些支持叛乱的伊拉克人。

美国当年在北越展开“滚雷行动”(Rolling Thunder,1965年3月-1968年11月),意图摧毁越南人民的抵抗意志。在此期间,美军共出动战斗机30万架次,战略轰炸机2,380架次,向越南北方投掷各种型号的炸弹64万吨。虽然总共造成了200万人的死亡,但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影响到越南人民抗美的决心。

如今,仍有曾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军人为五角大楼工作。美国军方重拾此招,难免有些“黔驴技穷”之嫌。

同当年的越战一样,目前驻伊美军士气低落。军方今年夏天对驻伊部队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认为士气“低”或者“很低”。1973年1月27 日,美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正式宣告越南战争结束。而越战临近结束前,美军中开小差的士兵很多;目前,驻伊美军的困境与当年出奇的相似。

撤出地面部队、同时加强空中力量,似乎是布什政府继续贯彻其伊拉克政策的唯一合理选择。但赫什说,这条路危机重重。

该计画的关键内容实际就是美国空军取代地面部队,负责维持伊拉克秩序;但布什并未在其公开声明中如此表示。其中的危险,布什不敢讲;倒是一位军事专家为我解释了一番:随着地面部队的撤离,美军伤亡将大幅下降,但伊拉克战争却在升级,当地平民的伤亡率必会上升;除非,美军完全控制伊拉克局面。

完全可以想像,伊拉克军队中的什叶派和库尔德士兵未来很可能将逊尼派穆斯林的居住地当成目标,要求美军进行轰炸。

事实上,美军大肆轰炸人口密集地区,已经造成当地平民伤亡严重。空军指挥部11月14日的报告称,“F-15鹰式战机、MQ-1‘捕食者’无人战机、法国的狂风GR4战机在Karabilah地区对抵抗武装的躲藏处进行了空袭。F-15战机投掷了精确制导炸弹,而‘捕食者’发射了‘地狱火’导弹。F-16 隼式战机对巴拉得附近的抵抗分子进行了空袭,向其躲藏的建筑物投掷了精制导的炸弹。F-16和‘捕食者’还对卡拉比拉(Karabilah)地区进行了空袭,后者还成功地向反美武装的位置发射了‘地狱火’导弹。”

事实上,在伊拉克,美军一直就在城市地区对抵抗武装使用500-1,000磅的炸弹。然而,军方对某些方面刻意模糊也令人不安。在解释进行空袭的原因时,军方总是打起官腔,称“驻伊联军的空军帮助伊拉克和联军地面力量采取军事行动,进而为12月进行的国民议会选举创造安全的环境”。

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满意。就像美国媒体不报道美军空袭伊拉克一样,军方给出的这样那样的空袭理由从未受到质疑,或被认真比较等等。在空军11月17日、 22日和其他几天的报告里,内容一样模糊不清:为“联军部队提供支援,保障基础设施,维护重建工作的进行,并有效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11月30日,美国空军相对任务较重,共起降59架次。当日的报告称,“F-15鹰式战机向巴格达附近的一个窝藏武装分子军火的地方发射了精确制导炸弹。当联军地面部队同武装分子在al-Hawijah附近激战时,F-16隼式战机、一架MQ-1‘捕食者’无人战机、海军的F/A-18大黄蜂战机和F- 14雄猫战机给予了空中支持。”另外,澳大利亚空军当日也进行了监视和侦察任务,而英国空军经常执行这些任务。

以下将提供一些美军在伊拉克部署的直升机和定翼飞机型号,相信会对我们了解空袭的范围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未来地面部队撤离、空中力量加强后,我们也能预知伊拉克局势。

在伊拉克部署的定翼飞机包括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F-14D雄猫、F/A 18大黄蜂。F-18装有重630磅的小牛(Maverick)镭射制导空对地导弹,单价为141,442美元;F-14与F/A 18还配有20mm的液压制动的机枪(galting gun),每分钟可射出4,000-6,000发子弹,射程几千码。(F─18是一种舰载战斗机,A─18是一种舰载攻击机。由于二者是在同一原型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即一机两型,机体完全─样,只是在武器装备上有所差别,所以统称F/A─1B,绰号也一样叫“大黄蜂”)

空军使用F-15鹰式和F-16隼式战机,还有配置了地狱火导弹的MQ-1“捕食者”无人战机;AV-8鹞式战机(Harrier)也在伊拉克现身。在去年11月费卢杰包围战中,美军已经出动了擅长低空作战的AC-130武装直升机。在锁定目标后,这些战机能在几分钟内扔下上万发子弹(炸弹),称之枪林弹雨也不为过。为地面作战提供空中支援的A─10“雷电”攻击机每分钟可发射4,200发30mm穿甲弹。

炸弹的爆炸当量从250磅到2,000磅都有。在伊拉克,美军还使用了集束炸弹,MK-77凝固汽油弹、白磷燃烧弹。由于白磷燃烧弹燃烧后会产生毒素,对人的皮肤危害很大,有多个国家指责美国“不人道”。

联合直接攻击炸弹(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JDAM)威力从250到2,000磅不等,在费卢杰的战斗中广泛使用。爆炸当量在2,000磅的炸弹能在水泥路面上炸出一个直径为 70英尺,深30英尺的弹坑,爆炸范围为方圆110英尺,弹片能以9,000英尺/秒的速度击中距目标3,000英尺外的物体。

在伊拉克,美军也投入了各种型号的武装直升机,包括阿帕奇、Kiowa、“黑鹰”(Black Hawk)、“支奴干”(Chinook)、“易洛魁”(Iroquois)等。

这些资料,当然只提及美军装备的一小部分,但我们足以窥豹一斑。军方6月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及了伤亡事件:“6月11日,安巴尔(al-Anbar)省西部。抵抗武装把人质胁持至一建筑物中,企图以他们为防护盾。联军的战机在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同时,投掷了7枚精确制导炸弹,预计打死了40名武装分子。”

身兼联军空中指挥部长官的空军准将Allen G Peck说:“我们的职责是为联军地面部队提供近空支持。空军要做的不仅是投弹这么简单,还包括为地面作战部队近空支持和执行侦察任务。”

作者:水蛮子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水蛮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716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