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千的我们生活的独特环境社我们想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我们哈萨克人是喜欢聚的民族,当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为你来到来这个世界欢呼唱歌,一生中 你经历的一切,结婚,红白喜事,大家都是集体过的,至到你死的时侯,也是由朋友族人给你净身,把你送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死的时候你想获得这种荣誉和尊敬,你平时就要勤请客,帮助邻居。搞好人际关系。积德、厚道,善于宽恕别人。赢得族人的赏识。如果你和别人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来往,你就会活着没人管、死了没人埋。对一个哈族人来说,一个人活到这种地步是很没面子的,可以说是获得毫无价值, 轻于鸿毛,而且也会殃及家族的荣誉。哈萨克有句谚语:ateng barda jelip jurip jer tane ,aseng barda berip jurip el tane。(有马的时候多看看走走,有钱的时候多设宴结交朋友)。这是哈萨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也可以说哈萨克人的人生观。哈萨克人不仅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追求与族内人和谐相处。哈萨克人中年成熟以后对死开始有所准备,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死时来参加葬礼人的多少来衡量的。所以哈萨克热那葬礼看得很重,花销随之也很大。人可以不信上帝,但你人能怀疑死亡,怀疑人的大限之日的到来。这种对死的准备,一方面又造就了哈萨克人宽广、大度的胸怀、诚实,开朗、豪爽的性格,仁慈、善良的心肠。哈萨克人里很少有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因此他们活得一般都很超脱、很潇洒。虽然我们平时觉察不出,这些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的的骨髓,融进了我们的血液。当然这些在汉民族也有,几千年的农业文化已使他们形成了灿烂的的中华文明,但遗憾的是,也造成了他们鸡犬相闻老死不相来往、斤斤计较,里外不一,虚假、冷漠的一面。对此他们自己的知识分子也痛心疾首,呼唤要重构中国精神(请参看:中国新闻周刊,38/2004 总第200期)。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也给汉哈婚姻家庭蒙上了阴影。也是产生隔阂的主要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