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互联网,将匿名进行到底!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互联网,将匿名进行到底!   
不锈钢安魂曲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互联网,将匿名进行到底! (112 reads)      时间: 2003-10-17 周五, 下午6:1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真名说”表面上是为老百姓着想、针对强势集团和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的,但事实上,是在让弱势群体闭嘴。■

  

  托互联网的福,中国的小老百姓终于多少有了点吁一口气的空间,可是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先生日前在南方谈新闻改革的时候却说:“我建议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这是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时代。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

  

  李的言论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论,网友们一边倒地谴责李希光。因为,李希光的建议其实是让中国的互联网闭嘴。

  

  客观地说,李先生的那篇访谈,还是谈出了一些真问题的,比如,中国的形象不是中国媒体制造的,是国际媒体制造的。因为国际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公众要相信一个媒体,首先他认为这个媒体是一个合法的信息源,合法的媒体。而西方社会认为,凡是政府办的或是有政府背景的都是非法媒体,不可信任的。而CNN是独立电视台,所以就可靠、可信。但CNN又不可能帮我们制造一个好的形象,我们怎么办?我们一方面当然要靠我们媒体,但主要靠我们自己真正地从我们自己做起,使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但是李先生的“真名说”,实在不是个好主意。2002年2月号《新闻记者》杂志就发表了李希光先生文章《报刊言论作者必须署真名》,担心的无非是“大众媒体把这些有偏见的言论匿名或用笔名发表出来,使读者不知作者来自哪一个利益集团,误使公众相信作者代表了全体公众的利益。”这一点,就不必把老百姓当傻瓜了吧!是非利害他们总能分得清楚,谁又比谁傻多少呢?

  

  “真名说”表面上是为老百姓着想、针对强势集团和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的,但事实上,是在让弱势群体闭嘴。在我看来,即使撇开意识形态因素,中国社会的言论生态也还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在这个社会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人:一类人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他们仅能通过互联网什么的,表达自己微弱的声音,能不能由此捍卫自己的利益还很难说,甚至根本就只能发泄发泄情绪而已。尽管如此,也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不得不匿名,连想出名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相对于这些仅能靠微弱得不能再微弱的声音表达情绪和利益的弱者,社会上还有一种不需要靠声音来表达利益和情绪的强者,他们或有权,或有钱,或有势,有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动用各种力量来对付老百姓。他们这些人发不发言说不说话都无所谓,又何必在乎匿名与真名呢?对于普通老百姓就不然了,要他们用真名,无异于将他们暴露在强势集团的目光之下,任其宰割。

  

  像刘姝威这样一个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员,也可算是有一定“话语优势”的人了,因为发表600字的言论揭穿“蓝田神话”,尚且受到强势利益集团的威胁,其发表文章的“机密级”《金融内参》还被复印给了蓝田负责人。必须承认,“公共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在今天仍摆脱不了“弱势群体”的特征。普通弱势群体的“言论安全”恐怕一时半会就更难保证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我们在网上和媒体上禁止匿名,保护的又是谁的利益?

  

  在香港,老百姓可以对掌权者“合理怀疑”,也有“捕风捉影”的权利。“合理怀疑”不仅不受追究,政府还必须对公众的“合理怀疑”作出深入的调查,并向公众交代。我们这里,往往即使证据确凿,讲真话也难;更有甚者,有时连讲点道理都难。那位仅仅因反对警察的非法收容而跟警察顶了几句嘴的大学生孙志刚不就被“收容致死”了吗?听听他的农民父亲痛心疾首的话,人们有什么感想:他说他后悔送儿子上了大学,如果不上大学,他可能就不会爱跟别人讲道理。这位老农的见识,丝毫不比900多年前的大文豪大学士苏东坡低啊,苏东坡说的是:我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李希光先生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享受充分的话语权,但他知不知道老百姓说话讲理之不易!他要这些弱者为自己的说话负责,那么,又有谁为这些人的人身安全负责?

  

  

一个社会,本来的监督对象应该主要是权力而不是无权者。知识分子的天职,应如秦晖先生所言:穷则兼济天下,为无权者之权利知其不可而为之;达则独善其身,以有德者之德行能强使人而不强。说话的权利乃是普通百姓的基础性权利,不容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来剥夺。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允许作者署

  

  真名、笔名或不署名。在此,本人谨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名义呼吁:请以法律和正义的名义,将匿名、笔名进行到底!

  

  《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6月06日 作者童大焕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143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