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怀念刚刚死去不久的九叶诗人唐湜,转贴他的作品: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怀念刚刚死去不久的九叶诗人唐湜,转贴他的作品:   
所跟贴 唐湜说:芦笛吹不出它的声音 -- 茅境 - (291 Byte) 2005-7-26 周二, 下午6:00 (319 reads)
茅境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6/08
文章: 447

经验值: 145


文章标题: 林斤澜的文字很好,寒山无人能及。 (304 reads)      时间: 2005-7-26 周二, 下午6:06

作者:茅境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送唐湜

林斤澜



南方来了长途电话,故作镇定的声音,必有意外,却也意内:“九叶”诗人唐湜辞世了。

北方大风,南方小雪。

“九叶”还有几叶?“九叶”的时代过去了?还有几人记得“九叶”?

2003年,唐湜八十有三。初冬,他的故乡温州,为他开“研讨会”。

唐湜少年,诗闻乡里。同窗同伴,戏称“唐人、唐三、阿唐儿”。这个“唐”要打括弧,方言中有不合情理、想入非非、总是怪诞的意思。在唐湜这里,诗人与怪诞同在。

会上,青年人搀着扶着,背后还有推着的。唐湜临老,胖如浮肿。会场准备好一只圈椅,空出几步过道。诗人落座,满满登登。刹那间,全场静默。这是为什么?又是意外也意内,这个“研讨会”的意义不在“研讨”,不好说破,谁也不想说破。连“求真”有名的名家也拉长了脸子,刹那间麻木住了。这刹那间只有圈椅上微笑:明亮清静。这微笑不能形容,只可想,好像是从圈椅里生长出来的,满盆满载的“轧”了出来。出来九叶,叶面种玉,日久生烟,似梦似幻、朦胧不易辨认……这样的“唐”想不合情理,只合怪诞了。

会议开始。叙述生平。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全世界革命高涨。中学生唐湜,在革命队伍里写诗,在诗歌队伍里闹革命。这是什么都分第一第二的时代,其实是分了第一,那第二就不算数的时代。

唐湜只做诗人,也就做了“唐人、唐三、阿唐儿”。以后许多年,做了茶余饭后的话头。

比如私藏稿费。如搜身,只留下吃早点的钱。如一边还债分文不爽一边偷拿信纸稿纸。如能洋能古又不能应对如孩子。如掘地搂沟不保命、保字眼。

还有许多的如,不如不提。不如先引一句翻译书上说的话:世界上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谁知在名家的叙述中,蹦出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上世纪六十年代,不论名家与大家,不论几千年的历史,也无前例,尽管先贤说过:说有容易说无难。也公认那无法无天的黑暗,怎么说也不过分。

慢,且听别的名家别样叙述。唐湜早一个年代,在胡风冤案的“风暴”中“寂寥”。一九五七年在“阳谋”中“轰轰然”,“飙”为“极右分子,开除公职。”“由公安部押送到黑龙江劳改。”

慢,且听诗人自己的叙述,这位“唐人、唐三、阿唐儿”有自己的诗国,自己诗的言语:

“一九五八年在京华‘寂寥’的日子里深深‘怀恋’着南方阳光下的故乡……初夏的一个清晨,黎明的阳光给了一片朦胧的‘诗意’……在行云流水似的‘诗意’的‘抒写’中‘忘却一切’……”

“经历过三年‘雪原上的旅行’,回到南方……我又在西楼窗下开始了‘诗的沉思’……”

从此,他写出了“古代”的“蛮荒的百越之国”的“怪力乱神,”用什么做载体,却是欧洲舶来的现代中国还没有生根的“十四行诗”,这也是“史无前例”吧,也是“唐”吧也就是怪诞吧。

世界上竟有了“一连串”的“轰轰然”“风暴”,“黑沉沉”的“飙风”。同时,诗人竟有了“一连串”的“诗国行旅”。这人不“唐”可以吗?翻译并写作了《试论黑格尔的悲剧论》,《论柔美欧与幽丽叶》。

“在两派武斗的迫近的机枪中”,写了“海陵王”,“敕勒歌”,“白莲教”“一连串”的“历史叙事诗”。

“几个豪爽的年轻友人的帮助”,不少稿件免去“火焰冠”,当然也有不少“失了踪”。这是诗人,这是“唐人”。

才是昨天,恍若隔世。

北方大风,南方小雪。

“九叶”还有几叶?“九叶”的时代过去了?还有几人记得“九叶”?

“我又走向了冰冻三尺的北中国边远的荒原。三年后,我回到了阳光下的南方。我参加了劳动……”

研讨会上,远方的远年的名家知道了“边远的荒原”就是“公安部押送”去的“黑龙江”,回到南方“参加了劳动”是著名的板车与石板路。石板翘,车不动,诗人如牛马,汗如雨。

诗人的父亲在家门口看着石板路,叫道:“那是我的儿。”“大学毕业。”“会写诗。”“不会拉车。”“吃的米,捏得出米人儿。”“拉车不如一条狗。”做父亲的几句话,落得做了斗争的分析,做阶级斗争的动向。

这是时代。

“诗国”不论时代,时代却管住“诗国”。

前后三四十年,诗人两次在“诗国”里编写了“意度集”。“意度”?今天还挺新潮。“李健吾先生的翩然风度”,“胡风先生的沉雄气魄”,“钱钟书先生的修养”。“但我更企望在他们之间有一次浑然的合流。”他“意度”着“合流”,“九叶”遂出现了“评论家”。

“诗国”的“行旅”添加评论的“虹彩”。早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虹彩”走出“诗国”,在小说高空,看见两颗新星的光芒,闪闪预言,文坛醒目。这两颗星是路翎和汪曾祺。

时代管住预言,闪闪的是“风暴”。

刚刚走进上世纪五十年代,路翎摊上胡风冤案,牢狱嚎叫,神经错乱,打发在胡同里抱扫帚过日子。汪曾祺戴了右派帽子,下放口外,侍候土豆。这一位能够喝酒,也能够“随遇而安”———“随遇”拜拜文学“而安”。

只有唐湜“唐人”,拉着板车,汗如雨下。“行旅”“诗国”,古今中外,舶来上著,韵文散文……

正如现在,满盆满载在圈椅上,摸着吃着水果糖果,听着好像别人的故事。现在说到“九叶”了,唐湜的优点是多方面,缺点也是方面多。

研讨结束,唐湜答谢。“九叶”诗人不能起身,只在圈椅里从容点头,脸如皓月,目若晨星。表示同意的加勉,不同意的慢慢消化,几句话说得不卑不亢,仿佛经过一辈子的浪淘沙,得体得意。

北方大风,南方小雪。

“九叶”还有几叶?“九叶”的时代过去了?

才是昨日,恍若隔世。

“唐”想叶面种玉,日久生烟,烟雾朦胧,遂创造了又诗意又怪诞的两个字:氤氲。



作者:茅境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茅境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978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