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萧瑶唱和遍中华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萧瑶唱和遍中华
东海一枭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标题:
萧瑶唱和遍中华
(255 reads)
时间:
2003-9-26 周五, 下午3:24
作者:
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自古以来,诗人们之间切切缌缌(人字旁)的友谊,留下了一个个千古佳话;他们的唱和应酬之作,更是为古典诗苑增添了几多瑰丽的篇章。翻开历代诗人的集子,数量最多的,往往是应酬唱和之作。
应酬诗首先应是严师益友乃至诤友间的相互切磋,情真意厚,且彼此向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不懈追求,不然,勉强趁韵、敷衍,极易流于平庸肤浅的文字游戏。其次,最忌泛泛,写给张三的诗换个标题也可赠给李四。
老枭与湖北廖君国华,函交多年,酬唱不绝,廖君曾为主编《当代诗词精萃》(新纪卷)驾临寒舍选稿,编余,赠我七律二手。《调老枭上网》:
其一
文思如泻好谁刊?暂向因屏霸一坛。
白眼频翻空手道,赤心何惧黑名单。
殊方转载传呼急,邻主邀盟应约难。
突破时空行我素,等闲三界起波澜。
其二
垢地詈天信口吹,忽莺忽燕忽牛皮。
洞观世相凭枭眼,抨击皇权仗铁锥。
德赛风情原烂熳,英雄心地本慈悲。
文章底事狂如许,知不可为偏要为。
十几年来,老枭广交海内千秋士,包括老中青诗人,仅收到赠诗就不下千首,曾编成《大龙初涎》等书梓行。但质量大多如国产电器。廖君这两首不俗。其一侧重从主体行为、创作活动方面入手,描绘受赠者的个性;其二重心放在受赠者思想状态和精神内涵上。两首诗用典巧妙、遣词灵动、风格清新而又厚重,从行为、思想、品格、情操等诸方面着手,深度刻画了老枭的“光辉形象”,写出了“这一个”,移赠他人不得。老枭依韵奉和:
苦追灵感请谁刊,苦辣酸咸聚一坛。
酒好休辞千日醉,夜深那畏两衣单。
赤心忧世滔滔怒,棘路求真步步难。
吟罢云飞风更急,钱江为尔起狂澜。
廖君编余又赠二手七律,接读大喜,好东东不敢独乐,愿与各坛同道共享。
《读一枭论拙诗一文感作》:
其一
奇士奇文曰见疏,忽看奇气射穹庐。
谋篇岂但酬知己,立论公然付子虚。
已屈床头三尺铁,多亏窗下十年书。
却输着黛描红客,呕出心肝总不如。
誉老枭为奇士,廖爷已是一千另一个人了,不足为奇,所奇者,开头连用三个“奇”字,从人到文到气,步步深入,劲健无比。子虚,乌有先生姓氏,其实网络世界,不全属乌有生管,人、人品、思想等都是实的,文章之立论、知己之情谊,都是实的。网络,工具耳,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一样,只是更现代化罢了。颈联,写老枭奇才满腹而猛志难申,十分贴切。壁间藏书、朝朝反刍,床头室剑,夜夜啸吟,好在有了网络,容我化龙泉剑为汉王笔,一吐半世积郁,一晾万丈经纶。结尾极合我意,盖着黛描红之辈,不论从事何职,皆戏子耳,那有心肝可呕?只有热血未冷、古风犹存之人中杰,才会为人为文、为知己为苍生,傻乎乎剖肝输胆哪。
其二自题,不出全豹了,露一斑吧:猖狂披发人怜屈,散漫贪杯我慕陶。以屈太夫陶隐士自比,可见廖爷老来不又发少年狂,相当自负哩。
老枭生平讨厌“三应”之作,试看传统刊物上那些应酬诗,或泛泛而言、言之无物;或胡乱瞎捧、伪情虚感。但象廖爷这种“呕出心肝”的佳作,却是多多益善。
我在《当代诗词精萃》及其续编的征稿启事中,都声明:谢绝一般缺乏真情实感的应景应节应酬庸作。曾引起湖北荆州诗友曹继万君的“强烈不满”,来函“抗议”云:
“君在征稿启事中又给了‘三应’之作以不平等的待遇,‘谢绝一般缺乏真情实感的应景应节应酬庸作’,此话看似不错,但是我要反问:缺乏真情实感的政治讽喻、咏史怀古、人生感喟、乡思离愁、山水风光、花鸟虫鱼之庸作,君难道不谢绝而予莞纳么?任何题材的作品中都有‘庸作’,都应谢绝,为何单单把‘三应’庸作拖出问斩呢?足见君对‘三应’之作怀有多深的偏见,吾百思而不得其解也。
萧君啊,通过‘三应’诗抒发你的豪情、你的感慨、你的追求、你的爱憎、是你诗的一大特色,是你头上的一道光环,你居然感觉不到么?你几集诗稿中的赠诗、贺诗、呈诗、悼诗、寄诗、谢诗、致诗、和诗、步诗、答诗、题诗、酬诗等均是‘三应’之作,如果没有这些诗以及这些诗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心中的君会是什么样的呢?难道不会失去许多的光彩么?我并不对‘三应’之作存在盲目的偏爱,更不对粗制滥造的‘三应’庸作进行袒护,但我坚决反对歧视‘三应’之作。没有‘三应’之作,绝无今日吟坛的兴盛,绝无今日吟友的亲和,也绝无光辉的熊鉴、东遨、求能和君!我们会失去许多的诗美。”
写得极有见地。我的观点其实是与曹君一致的。我讨厌的是那些一味歌德颂德、吹牛拍马、肤浅乏味、虚情假意、俗不可耐的所谓应酬诗,是“应时应景弹高调、歌德歌功费旧词,最是无聊老干体,真情新意两无无”的老干体。而这类东西在“三应”之作中又特别的多,乃将缺乏真情实感的三应之作押出来示众。
未必“应酬”皆一般,皆虚伪和俗气,历代诗词中“三应”之作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三应”之作,就很不一般,甚至是佳作、名作、杰作。
老枭自己就写了大量的应酬诗词,应酬对象包括海内外社会各界,有诗友、文友、酒友、商友,也有不少政界人物,在写每一首应酬诗时,遵循“诗无新意休轻作,笔乏真情莫浪挥”的创作态度,以“真、新、深”三大标准要求自己。
老枭常常避地避人,却并不避世出世,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给我影响颇大。我最赞赏白居易“诗文合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所以与不少政界人物也有应酬。但我的诗绝不为应酬而应酬,而是有感而发、发而必中,有的甚至相当尖锐、不留情面。那种充满着俗气、嗲气、娇气、酸气、小家子气的应酬之作,才为我所不齿。北京野草诗社萧永义老曾评老枭的应和唱酬之作曰:
“萧君诗稿中有大量应酬唱和之作。应酬唱和,这本来是诗家之忌。因为这类诗作极易流于平庸肤浅,萧君则似乎并不忌讳,相反,乐于在这种题材的创作中驰骋自己的才情,锻炼自己的笔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类应酬唱和,首先是严师益友乃至诤友间的唱和切磋,彼此都在追求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落日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种真正诗人之间的诗心交流,与通常所谓‘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类文字游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在萧君的这类诗作中能够领略到清新之气,而不会感到浮华俗套,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在作每一首诗的时候,都在刻意求真求深,能够彻底吐酒后之言,肺腑之臆,艺术上力追新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而不是勉强趁韵、敷衍。
‘逍遥和唱遍中华’。君的这类诗作数量不少。因为与诗家交往确实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据我粗略统计,在《三集》中,在诗题中出现过姓氏的诗家、诗友即达104人次。其中有名家,也有普通诗歌爱好者,有所长者,也有青年朋友。他们分布于全国各地乃至境外某些国家的地区。可谓不拘一格。这是新时期诗界的一个很值得珍视的现象。君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代表者。”
萧永义君所言,推心置腹,非虚誉也。老枭有诗自夸:《拙诗多酬唱,有人颇以为病,戏答三绝》:
其一
高吟不畏应酬难,赞亦推心骂剖肝。
第一流人原本色,岂随优孟斗衣冠。
其二
不吹大款不谀官,铁笔连心字字丹。
宁守高标当世弃,肯遗笑柄后人弹。
其三
遍散诗香化浊尘,唱酬何损品清醇。
是真风雅能容俗,具大慈悲不拒人。
东海一枭
作者:
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8618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