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术腐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术腐败   
所跟贴 北航博士教授熊峻江博士论文第二部分一字不改地抄朱位秋《随机振动》 -- Anonymous - (420 Byte) 2003-9-24 周三, 上午4:24 (377 reads)
kkkyyy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我来补充一下傅惠民的真正历史贡献吧 (338 reads)      时间: 2003-9-24 周三, 上午4:2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发信人: dreamyyy (dreamying), 信区: BUAA

标 题: 其实就这么简单,却在当年吹上了天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ue Sep 23 15:46:27 2003) WWW-POST



心平气和地讲吧,



熊一个字不改地抄朱位秋的随机振动,就不必多去说他了。



傅的博士论文,当年说的是证明了国外著名科学家weibull关于疲劳强度概率分布的著名

假设、解决了国内外疲劳可靠性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其实呢,

看weibull原著,

weibull对个体等幅疲劳s-n曲线假设了单调降不相交两个假设,

于是weibull说由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可得到疲劳强度的概率分布。



傅的博士论文呢,

把疲劳寿命与疲劳强度定义成两个集合,

然后没提weibull的两个假设,

直接说“由金属材料的疲劳的性能可知”

集合a 包含集合b,

集合b 包含集合a,

于是集合a = 集合b,

于是Pa=Pb.



这就是傅的博士论文。



接下来,

他们说这下好了,

由p-s-n曲线能求到疲劳强度的概率分布罗,



于是,

引用美国kececioglu的疲劳可靠性干涉模型,



由p-s-n先求得疲劳强度R的概率分布,

再对飞机的随机载荷时间历程进行雨流计数,

得到疲劳载荷S的概率分布,



于是疲劳可靠性就是

Pr{R-S>0}.



按理说疲劳可靠性干涉模型也不是傅高的首创,



可是以上的“这一现代化的疲劳可靠专家系统方法”,

被用在我国军机的疲劳寿命估算上了,



得了部级奖、国家奖、自然科学奖。





可是,

我当年发现一个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问题:



随机疲劳强度、由p-s-n得到的疲劳强度及其概率分布,

是等幅加载。



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你怎么求概率分布,

只要是p-s-n,他用的全是等幅加载下得到的试验曲线呀。

因此严格来讲,

我专门定义其为等幅疲劳强度、或随机等幅疲劳强度。

这个东东是随机的,有概率分布,

但力学上它仅是等幅加载的。



那么,

用等幅加载下的疲劳强度的概率分布,

去和用雨流法得到的飞机实际上的变幅疲劳载荷进行干涉,



有力学意义吗?



换一句话就是,

飞机的实际载荷是变幅的。

s-n曲线是等幅的,

由等幅s-n求得的疲劳强度自然是等幅的,

由等幅p-s-n求得的随机疲劳强度也是等幅加载呀。



因此,

就算是傅的博士论文多牛,

他也仅是求得等幅加载的疲劳强度。



这个方法对变幅的飞机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没有直接的意义。



要对变幅加载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预测,

光有等幅的疲劳强度没用呀。



因此我当年又提了一个方法,

结果竟和实验结果对得好得不得了。



何庆芝先生当时一看就说他不相信,

我就把实验结果、我计算结果全给他看了,

他才相信了。

我又拿老外公布的变幅疲劳结果对比了,也是首次吻合得很好。



老高头开始其实也很高兴,

开会时让他们向我学习。



结果不料想的是被熊峻江这个小人暗算了,

我好心告诉他不要再用疲劳干涉模型了,

让他用我的方法,

结果被他说成是我说的高老头和傅的论文全错了。

结果老高头就翻脸了,

我也只好逃跑啦。



--------------------------------

另外,

吹上天的是后来又提了“二维疲劳可靠性干涉模型”,

就由由等幅P-Sa-Sm-N, 求出(Sa,Sm)N的概率公布,

再由雨流法得到变幅载荷的概率分布,

再由干涉模型求疲劳可靠性。



同一维一样,

也犯了由等幅疲劳强度去与变幅疲劳载荷进行干涉的力学概念错误。



-----------------------------------------------------------------

http://www.ctiin.com.cn/zjysminglu/zuanjia/lix/lx1/gzt.htm



专业特长、主要成就、获奖情况、论文专著



    将个人疲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先进经验融合于数理统计学之中构成一完整体系,

创建了“疲劳统计学”这一分支学科,随后开展了疲劳可靠性研究。共发表论文60余篇,

主编5部专著和手册。科研成果3项获国家级奖励,8项获部级奖励。共指导40余名硕士生

、博士生和博士后人员。鉴于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并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研究或管理成就: 1985, 疲劳强度概率密度

函数, 主持; 1990, 使用寿命可靠性评定的专家系统,主持; 1991, 二维应力--强

度干涉模型, 主持; 1994, 随机疲劳/断裂载荷谱的编制, 主持。  专著或重要论

文: 1980,疲劳性能测试,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6,疲劳应用统计学,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91,可靠性设计的二维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第6届国际材料力学行为会议文集,日

本。  授奖情况: 1985,航空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手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

进步三等奖; 1987,疲劳强度概率密度函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5,系列飞机定寿法及在十五种飞机定寿中的应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



=====================================================

傅看来是明白自己的错误罗,

已在主页上看不到他吹自己的解决了什么疲劳强度概率分布的难题了。

改成吹自己是小样本专家啦。



http://www.pep.com.cn/200306/ca244089.htm



傅惠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傅惠民,男,1956年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小样本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北京市

副主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科协常委等职。



傅惠民教授主要从事飞行器可靠性设计和小样本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了20多项科研课题,

其中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项填补国内空白,发表90余篇学术论文,创立了百分统计

学,建立了小样本可靠性理论,开辟了寿命控制研究新领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

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一等奖等19项奖励。曾被授予"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等荣誉称号。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027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