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在秋瑾被杀之后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在秋瑾被杀之后
南峡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转帖】在秋瑾被杀之后
(276 reads)
时间:
2003-6-05 周四, 上午5:30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秋瑾被杀之后
【博讯2003年6月05日消息】 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天亮之前,鉴湖女侠秋瑾在故乡浙江绍兴被清政府杀 害。 一个33岁的女性因政治原因而就义,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她的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 为当时舆论中心的上海,各种不同背景的报纸都迅速作了详细报道,《神州 日报》连续公布浙 江省发布的有关通报、函电、文告,并转录外电、外报刊出的有关消 息。《时报》除了对秋瑾 案始末做了连续报道之外,还发表了《哀秋瑾案》、《记秋女 士遗事》、《对于秋瑾被害之意 见书》等几十篇有关秋案的评论文章和诗词、漫画。对 秋瑾慷慨赴死的报道也非常传神,“行 至轩亭口,秋瑾不作一声,惟注视两旁诸人一 周,即附首就刑。观者如堵。”[1]
《申报》发表了各种体裁的有关报道、评论等30多篇,累计达3万多字,包括秋瑾被捕与 就 义的情况报道、绍兴府公布的有关秋瑾“罪案”、秋瑾被害之余波、秋瑾男装持手杖 照片、秋 瑾生前演说稿、秋瑾好友徐自华撰文、吴芝英书写的秋瑾墓表等。
《申报》在当月的一篇报道中称赞秋瑾“时或垂辫作男子装,到处演说颇能动人。现方 创立女 子体育所,殊负新学名誉。此次惨被株连,无不同声叹息云。”[2]在7月22刊出 的《秋瑾之 演说》中高度评价她组织女报、提倡女学、追求女子独立的作为,并以热情 的语言写道:“闻 女士擅口才,每登演说台,雄辩恣肆,往往倾动众耳,掌声如同白日 春雷。”[3]并摘录了秋瑾 慷慨激昂的演说《敬告姐妹行》,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她 的“才”、她的“志”的无比推崇。
7月23日,也就是秋瑾被杀第8天,刊出她的6首遗诗。
7月25日,发表《论绍兴冤狱》评论,直接指出冤案是绍兴府假公济私、捏造告急所造成 的。
8月13日,登出官方伪造的《绍狱供词汇录》,后面还有“编者按”:
“按秋瑾之被杀,并无供词,越人(浙江人)莫不知悉。有之,则惟‘寄父是我同 党’及‘秋 风秋雨愁煞人’之句耳。而今忽有供词,其可疑者一秋瑾之言语文词,见诸 报章者不一而足, 其文辞何等雄厉,其言语何等痛快,而今读其供词,言语支离,情节 乖异。其可疑者二:然死 者已死,无人质证,一任官吏之矫揉造作而已;一任官吏之锻 炼周纳而已。然而自有公论。” [4]
《时报》也说:
“浙省官场,因外间人言啧啧,群为秋女士讼冤。大吏授意某某,求秋女士书函等件, 仿其笔 迹,造通匪等函件,以掩天下耳目。此说若真,官吏之用心,不可问矣。”[5]
10月6日《申报》刊出的《徐锡麟传》一书广告中,有“徐手刺皖抚,剖心而死,祸及秋 瑾女 士大狱。.....小像七幅,并有秋瑾女士墨迹一章”等语,[6]尽管是广告,其中却充 满了对秋瑾 的敬意和惋惜之情。
二
在1907年那样暗无天日的年头,包括《申报》在内的上海各大报纸都曾为秋瑾生命的丧 失而 感叹,而悲恸,所以他们一而再地为她的冤死而呼喊,一而再地提起杀人者、出卖 者和赞成、 默许杀人者。无论是曾和秋瑾同在日本留学,当时为绍兴府中学堂监督的袁 翼,绍兴士绅胡道 南、巡抚幕僚姜梅簃、章介眉,还是带兵到绍兴的标统李益智,甚至 久负盛名的汤寿潜都遭到 了舆论的谴责。至于杀人的主谋绍兴知府贵福、浙江巡抚张曾 扬就更不必说了。
《中外日报》、《时报》、《文汇报》等昌言无忌,大声疾呼,指斥贵福等的罪恶,不 留余地 。对秋瑾没有确供就被杀害,舆论更是一致谴责,普遍称为“秋案冤狱”。认为 没有证据, 秋 瑾只是办报、办学的回国女学生而已,所编《中国女报》爱国情绪昂然而 气宇平和,没有煽动 激越之辞。
《文汇报》说:“绍府贵守,无端杀一女士,竟无从证实其罪,是诚大误。”[7]《神州 女报》 发表题为《秋瑾有死法乎?》的尖锐评论说:“浙吏之罪秋瑾也,实为不轨、为 叛逆。试问其 所谓口供者何若?所谓证据者何若?则不过一自卫之手枪也,一抒写情性 之文字也。”[8]
署名“瘁民”的《浙江之危机》一文严正指出“杀学生,杀女士,无口供,无确证,仅 谓‘有 通匪笔据’,‘有绍绅告密’。不宣布,无以塞人民之望!”[9]
《述浙省官吏之罪状》一文同样指出“妄杀秋女士。无口供、无见证、无实据”,既没 有正式 审判,也没有明白宣布的罪状,因此严厉谴责“杀人以媚人”的张曾扬、“戕无 辜之国民”的 贵福、“纵部兵以肆淫威”的李益智。[10]
据陶沛霖《秋瑾烈士》一文回忆,“秋瑾就义后,陶心云驳浙抚和绍兴知府致电军机 处,电文 很长,谓:‘绍府蒙上,浙抚欺君,秋瑾无供无证,处以极刑,无法可据。彼 所根据者,是彼 心腹中野蛮之法律。’电文揭发贵福之暴行很详”。[11]
贵福受舆论攻击不已,也深以当时没有确证为忧。因此对被捕的大通学堂学生及教员程 毅等六 人严刑逼供,“跪火练、火砖,惨状不忍睹”,试图在他们口中得到秋瑾“通 匪”的证据,但 终无所得。今天,当我们一再提起秋瑾的时候,也不该忘记那些默默无 闻的名字!
直到1908年10月25日,少年胡适参与编撰的《竞业旬报》第31期还发表了《好个大胆的 贵福》的评论。
《卖友者之将来》一文对于告密者冷嘲热讽、义正词严——“秋某之死,不死于侦探, 而死于 告密;不死于渺不相关之人,而死于素号开通,昕夕过从之人。”[12]
急得袁翼为此上书浙江巡抚为自己辩白,“今《神州日报》为秋瑾死事,不察实情,听 访员之 言,遽诬翼告密。”[13]也可见舆论影响的一斑。
上海报馆还直接致函因为争路权而名动一时的汤寿潜,要求他作出答复。一时间,报纸 上出现 了多封戏代汤寿潜复上海报馆函,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杭州知识界因秋案而对 汤大为不满, 他是绍兴人,又负有声望,秋瑾被捕后,张曾扬曾征询过他的意见,而他 的意见是不利于秋瑾 的。[14]
舆论当然也不会放过旁观的“看客”,署名“佩韦”的《致浙省绅界书》,责备他 们“不敢异 议,是不惟无义气、无热血,亦且胆小如豆,胆小如粟矣。是天下可鄙可怜 之人”。[15]
以“主持清议为天职” 的报馆,连篇累牍地发表《浙绅之对于党狱》、《责难浙绅 篇》、《对 于秋瑾被杀之意见书》、《敬告当道诸君》、《敬告浙抚张公》、《敬告全 浙士绅》等评论, 面对专制政府“杀我无罪之同胞”,他们发出了“湖山虽好,倘蔽以 黑幕之云,则一转瞬间, 秋雨秋风愁杀人之天耳!”的慨叹。[16]
江苏省教育总会发出《致浙省议长议绅谘议官学界诸君询问绍案公论书》,强调“庶政 公诸舆 论”,“官民共负责任”,反对无罪杀戮,谴责告密、赞从和虚与委蛇的行为, 严正指出:“ 敝会未经调查,窃以报馆为舆论之代表,其所记载容或有一二传闻失实, 然持之有故,言之成 理,凡诸陈说,非为一人,为全体也;非为浙江,为天下 也。”[17]
安徽旅沪学界同人发表《论浙狱公启》说:“上海各报,平时著论,尚有宗旨不合议 论,不能 画一者,对于此案,则众口如一,亦足以见公是公非之所在矣!”“虽在雍 正、乾隆年间,先 后大兴文字之祸,号为野蛮专制者,尚未闻有不由刑部定罪,即可妄 杀之事。”[18]并提出由 各省学界联名向北京控告,为秋瑾昭雪或由上海各报先行发 起。
1908年2月29日,《神州日报》刊出记者《公祭秋女士大会述闻》。10月20日,《杭州 白话报》刊出《各地绅商对于秋瑾墓案之评论》,转载了10天前上海《新闻报》% (博讯boxun.com)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814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