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270
经验值: 96
|
|
|
作者: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里说的,是71年前的事情,地点发生在米国,派拖拉机进京城的主要领
导人物包括胡佛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等等.这件事,好象东土也有爱国人士
或者爱国统战人士提起过.在这里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当年发生在米国的事.
别忘了,那是70多年前的米帝国主义啊.
时代背景:1924年,米国国会议郎曾通过一项法案,要给一战退伍军人金
钱补偿.总统柯立芝CAVIN COOLIDEGE怒道:"用钱买卖的爱国主义算什么爱
国主义?"不过,国会有压倒多数票,总统已无法否决.但议郎们因考虑到预算
成本,规定荣民奖金券要到1945年才能兑换.1945年是二战结束日,不过那时
大家都没想到.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失业剧增.对大批失业复员军人来说,这笔钱就
显得宝贵了.如果等到1945年,那岂不成了空中楼阁.照老兵的话说,那是"墓
碑奖金".
1932年,现在的总统布什的老家德州来的众议郎,自己也是荣民出身的
WRIGHT PATMAN提议即时兑现荣民奖金,结果议案还没出委员会门,就遭封杀.
与此同时,前陆军士官WALTER WATERS号召各地老兵集合起来,到京城请
愿要钱.5月份,PATMAN议案失败,各地顿时风起云涌,纷纷响应WATERS的号召,
成群结队,拖家带口,赶赴京城.
春夏之交,风波开始.
米帝京师警察局长PELHAM GLASSFORD看到有老兵队伍携带家眷,陆续进
京上访,顿生恻隐之心.他在隔着一道河以及一个吊桥的京城外围,设立营地,
好安顿各地来的请愿大军.GLASSOFRD也参加过一战,他四处募捐,自己也掏
了770多现大洋.第一批老兵在5月23号进驻营地.
当时全米各地都有一些盲流营地,大家都说这是托了胡国家总统的光,
把这些营地叫做"胡佛村".京城外的大营,应是全米最大的胡佛村了.不过大
家当时都叫它"马尔克思营".这和欧洲的那位伟大的胡子没有关系,只因为
当地派出所所长姓MARKS,对上访群众也挺不错,因此大家用这为捕快头的尊
号,给营地起了名字.
各地上访队伍,纷纷劫乘火车,涌向首都.火车司机往往也是老兵出身,
能给方便,就给方面,沿途百姓纷纷瘅食壶桨,捐衣纳银.
5月21号,WATERS率领的鹅乐缸州讨奖大军,换火车东进时,被铁路巡捕
阻拦在密西西比河畔.老兵愤而拆火车卸铁轨,至使全国交通中断,邮路受阻,
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
伊利诺伊州总督调集了本州武警巡防营,不过,政治局和中央军委议事
之后,认为目前的一点动乱不过是癣疥之疾,不必大惊小怪,暂时以人民内部
矛盾处理,军队不宜出动.
最后,老兵被用卡车运到下一个州.各地总督咸用此法,用卡车把人送过
州界.
WALTER的人马5月29号抵京,进驻马尔克思营.不久这里就住了2万来人.
WALTER任兵自联头目,号称讨奖大军总司令.为防止三种人混入请愿队伍,他
下令营内执行三不政策:不许要饭,不许酗酒,不许发表过激言论.
首都居民对上访老兵和家属也相当友好,纷纷解囊相助,还经常带着老
婆孩子来围观.有政协委员地位的富婆EVALYN WALSH MCLEAN曾经和警察局
长GLASSFORD一起到一家商店,她当场订购了1千份三明治和1千包卷烟,局
长要了1千份咖啡,亲自送到讨奖大军手中.MCLEAN还捐助了一个帐篷,用做
指挥部,里面设施齐全,有行军床,还有收音机.
各地上访大军以及马尔克思营都成为收音机和报纸随时追踪的重大新
闻.据历史学家考证,没听说当时的国家总统下达过不许报道的命令.
按照本坛一些人士的口头禅,新闻自由不等于新闻公正.记者们除了报
道进军实况和营地生活以及复员军人的诉求之外,也会炒作伟光正分子借机
发动群众的新闻.历史学家说当时没有伟光正什么事,但是那是后话.反正上
面看到这些新闻是很当回事的,不断发出口风来说,风波的性质正在起变化.
和总统同姓的联邦调查局(那时叫别的名字)局长组织人力,搜集伟光正是幕
后黑手的证据.
与此同时,人大政协吵吵嚷嚷,纷纷有人发表声明,说要把老兵该得的奖
赏还给他们.
6月13号,PATMAN议郎的立刻兑现法案,终于借着这场风波,冲出了委员
会,提交全体众议院表决.6月14号,辩论日到来.总统派的共和党人力主预算
平衡,反对给钱;田州来的民主党议郎胡耀邦EDWARD ESLICK据理力争,说到
激动处时突然载倒,死于心脏病.
成千上万的讨奖大军,参加了他的葬礼,并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
众议院终于通过了法案.6月17号,元老院要表决.8千复员军人,聚集在
国会山人民大会堂外台阶下.由于吊桥收起,还有1万声援队伍被拦在城外.
到了晚上9点半,元老院的工作人员要约见请愿代表.WATERS进了人民大
会堂.
WATERS走出大会堂,告诉台阶下的请愿群众:法案没有通过!
就在反革命暴乱就要发生之际,忽然有某女记者对WATERS耳语一番,WATERS
心领神会,对人群喊到:唱国歌!
众人高唱爱国歌曲后,纷纷散去,返回河那边的马尔克思营.
战争奖金走人大路线解决的希望落空了.请愿活动陷入低潮.有些上访
群众打道回府了.营地里的人开始减少.
但是,WATERS和一批老兵决定留下来不走,不惜等到1945年.留下来的老
兵和家眷,共有2万人.
入夏了,卫生条件日益恶化,请愿者的心情也越发焦躁.WATERS到富婆MCLEAN
处登门拜访,说:"俺很绝望.除非俺的人有口饭吃,否则城里会出什么事,谁
也说不好."
富婆给国家副总统挂了电话,对他说:"要是不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恐怕
要出乱子了."
而出乱子,正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担心的事情.7月14号是法国暴徒冲击
秦城监狱的周年,在那个敏感的日子里,副总统在他的大会堂办公室里,透过
窗户,就能看到示威人群.他心里非常别扭.
胡总统和军机大臣们也觉得,事情不能再发展下去了.示威人群,不仅屯
驻马克思营不走,还把帐篷搭进了首都,严重影响了市容,而且反革命暴动的
危险一天一天增加.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了.
陆军统领麦克阿瑟早已开始召集精兵,进行防暴训练了.
国家总统任命的京师衙门协办大臣奏请总统,如果再不处理,反革命暴
乱随时可能发生,请下令清场.
京师衙门要求在7月22号把进入城内的复员军人清走.警察局长GLASSFORD
请求宽限数日,时间被推到28日.
7月28日,GLASSFORD带领民警前来清场.WATERS和他见面,表示兵自联已
经投过票,大家决定不走.警察开始查封一座被示威群众占据的政府废楼.声
援群众赶到.双方由小的推搡发展到局势失控.混乱中,巡捕掏枪,两名老兵
被打死.三名巡捕受伤.
在当局看来,这已经构成暴乱了.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麦克阿瑟将军.麦氏帐下参赞军机的少校艾森毫威
尔劝将军君子远庖厨,让下面的军校领兵带队即可,将军万万不可辱没名节
到街头去混战.麦将军道:平暴大事,本将军岂有不身先士卒之理?遂带着艾
氏,亲自指挥战斗.
平暴大军在白禁城附近集合,开始向城内进发.前部正印先锋巴顿,率众
兵丁,开着拖拉机,骑着牲口,端着刺刀,扔着催泪弹,一路冲杀.非法示威群
众和家属以及城内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城里的非法上访窝棚和人员被驱逐后,官军晚上9点挺进到河上的吊桥,
对面就是动乱的大本营:马克思营.
据说,兵部尚书HURLEY曾两度派使持虎符令麦将军不必过河.麦将军道:
"将在外,矫诏不受."遂挥师冲过吊桥,包围马克思营内,要求营内人员清场,
并限令兵自联头目在一个小时内先把妇孺撤走.
随后官兵冲入营内,焚烧帐篷,并用催泪弹驱逐暴徒.
大约2千讨奖大军的上访者被赶出营地,进入马州地界.当地武警巡防营
早派出大卡车等着他们.人一到,就用车送到宾州,就此把人驱逐出京城.
夜晚11点,麦将军亲自召开记者会,宣布,如果总统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
局势必将不可收拾,政府将被颠覆.
在拖拉机进京的行动中,没听说有人死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70年前的
拖拉机性能不那么好?
拖拉机进京,铲除非法示威者在首都和大会堂附近搭建的帐篷之后,各
地报纸和电影院记录片就充满了拖拉机和牲口横冲直撞,共和国卫士端着刺
刀奋勇冲杀的画面,当然还有上访老兵和老婆孩子仓慌奔逃的镜头.记录片
的解说词说:这是战争.这是1865年以来京城集结的最大兵力,总统亲自下令
把那些人从简陋的窝棚里驱赶出来.
没听说最高当局和军方下令追查媒体失控造反革命谣言的事情.
电影院里,只要一提陆军或者麦将军,观众就是一片嘘声.
纽约总督罗斯福当时正问鼎白禁城.看了报纸之后,罗某拍案叫道:今科
吾必当选矣!
三个月后,罗总督胜选,变成罗总统.胡佛黯然神伤,让出白禁城.后世史
家说,拖拉机进京事件,是给胡的最后一击,彻底封死了他的连任路.
1933年3月,讨奖大军又陆续返回了京城,上访运动又开始了.到了5月份,
已经有3千人住在帐篷里.罗主席当机立断,下令陆军在京师外围的一处旧军
营里设立住所,让上访群众住进去体会中央送来的温暖.在中宣部的组织下,
第一夫人亲自前往营地视察,和老兵们问寒问暖,共唱卡拉OK.据说有段歌词
是:"胡佛派的是兵,罗斯福派的是他的老伴."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罗主席本人反对犒赏一战荣民,理由是大家都在受苦,不能因为是复员
军人就搞特殊化.由于新政开始,罗主席劝说一些老兵去参加他的公共建设
项目,一天给1个大洋,好赖比失业强,省得总追着要战争奖金.
1935年9月2日,劳工节的周末,佛州发生有史以来最强烈飓风,假期耽误
了转移和抢救,250多个参加新政军垦的老兵被淹死.
1936年,PATMAN议郎再度提出法案,要给那些老兵兑现战争奖金.罗斯福
的亲信,元老院议郎杜鲁门毅然和总统唱反调,也大声疾呼要给老兵钱.那杜
某人,也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法案终于通过,到了6月份,又是春夏之交的季
节,一战老兵拿到了第一笔战争奖金.
1942年,日本帝国来袭,米国投入二战.这时候,当局没有太多犹豫,就通
过了大兵权利法案.当兵打仗,复员之后,上学和找工作都有优惠.罗总统在
1944年6月,签署了这项法案.
如何对待复员军人的问题,拖拉机进城10年之后,历史做出了结论.没有
人再把讨奖金的老兵称为暴徒了.
不过,也没听说有人闹着要平反.就在罗主席为大兵权利法案签字画押
之际,当初镇压老兵的先锋官巴顿,正挥师塞纳河,而整个欧洲战场的主帅,
则是当初的副官艾森豪威尔;那个麦克阿瑟呢,此时即将反攻菲率宾,不久就
成了坐镇东亚的大帅,再后来在高丽国,又来了一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没有铁案如山,永不翻案;也没有什么平反昭血.历史就这样过去了.直
到后来别的国家发生拖拉机进京事件时,有人为之辩护,又想起胡佛和麦克
阿瑟驱赶老兵的那段往事.
周年回归,随想随打.
主要参考资料:
PAUL DICKSON & THOMAS B.ALLEN, "MARCHING ON HISTORY", SMITHSONIAN, FEB. 03
作者: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