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对那些谎言制造者必须以武力制服。”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对那些谎言制造者必须以武力制服。”   
所跟贴 "对那些谎言制造者必须以武力制服。” -- Anonymous - (9988 Byte) 2003-3-28 周五, 下午3:44 (301 reads)
搬运工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76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这个电影我喜欢,比“英雄”强多了,不知道土鳖有没有看过 (91 reads)      时间: 2003-3-28 周五, 下午7:25

作者:搬运工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钢琴师》题头语:音乐是他一生的热情,求生是他一生的杰作。









平均三年才出一部电影的法国(也许更应该是波兰人)导演波兰斯基的作品部部经典,中国广大观众比较熟悉的有他早年的作品《苔丝(Tess)》和《唐人街(China town)》,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影迷里比较流行的有他的《罗丝玛利的婴儿(Rosemary’s baby)》和《苦月亮(Bitter moon,锁匙孔的爱)》(还有什么比较有名的片子,请DX补充)。今年,不是该纪念60多年前那场人类劫难的年代,这位72岁的导演却推出了一部集中营电影的现实主义登峰造极之作--《钢琴师(the pianist)》。











主角是一位犹太人,青年时代就享誉波兰的钢琴演奏家,每天在波兰电台向全国人民传递艺术的享受,直到德国人一夜之间占领波兰,带给犹太人灭顶之灾。犹太人被迫带上大卫之星的袖标,禁止在人行道上行走,禁止去餐馆和公园,直到被赶到城市中央几个高墙圈起来的集中营(希伯来语ghetto,后来成为美国以黑人为主的贫民窟的名称)。











在集中营里,钢琴师一家先是做苦力,然后很快就被送往去别的集中营的火车,只有钢琴师一人在犹太人纠察队的知情人帮助下得以幸免,却从此与亲人阴阳相隔。他做苦力,帮助犹太抵抗力量传递武器,直到逃离集中营,在故友——一对日尔曼演员夫妇的帮助下辗转藏匿在德国人的街区中心,靠日尔曼友人的帮助存活下来,直到游击战摧毁他的藏身之地,被德国高级将领发现,用音乐打动了这位深知大势已去的纳粹,并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食物和衣服,等到波兰解放,重返舞台。











严格说来,这不仅仅是一部逃离集中营的故事,一种求生的信念和纳粹暴行的揭露,而是一个在极度痛苦和压抑中依然保持充盈和完整的灵魂用美战胜一切的故事(完了,这是尼采的理论吗?)。刚被赶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德国兵的皮鞭下奏起最欢快的乐曲,含泪跳着欢快的舞步。拒绝向德国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从楼上连人带轮椅摔死在路上。想从围墙的排水道逃走的幼童。黑暗中在高墙里接受墙外扔进来的武器的妇人。生离死别之际一家人用所有的钱买一块糖,切成六块分食。素昧平生的日尔曼组织的帮助。钢琴师修长的手指在栏杆上无意识地敲击。新年夜皮鞭下犹太苦力高昂的新年颂歌,虽是被迫,却不见悲凉。在藏身之地,钢琴师得到了一架钢琴,不能出声,他就将手指悬在键盘上神奏。











德国军官问他:你藏在这里?





点头。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我曾经是钢琴师。





弹一曲吧。











断断续续中,灵动的乐曲响起。











你何以将钢琴演奏到我头脑无法理解我所见所闻的地步?你是犹太人。妈的。(How is it you can play the Piano to such a level my mind is unable to comprehend what I see and hear? You are Jewish; Untermenchen!)











谢谢你给我带吃的来。





不要谢我,感谢上帝吧,他让我们在战争中幸存。你所要做的只是等上几个礼拜,然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战争结束了,钢琴师拥抱了街上看到的第一个人,却几乎被盟军打死,因为他穿着德国军官撤退以前留给他的军大衣。











钢琴师叫Wladyslaw Szpilman,活到88岁,2000年去世。德国军官后来名字也知道了,叫Wilm Hosenfeld,1953年死于苏联战俘营。











和《辛德勒名单》的娴熟故事营造和情节穿插相比,观众显然不会象《辛》一样成为旁观者。导演倾注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使得观众对犹太人的经历不主要是同情,而是真正经历了这场奥德赛。我们得到的不是对英雄的崇敬,而是心灵的净化,生命如此美丽。





在卢沟桥沦陷的那年,波兰斯基随父母回到波兰,随即卷入了纳粹的屠杀,独自一人逃离集中营,幼小的身躯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个身高仅165cm的老人,讲述的也是自己早年的故事。体贴入微的镜头抚摩着钢琴师忧郁的面庞,紧张地关注着满街的尸首,冷静地旁观着生命在一瞬间破碎。当战后音乐会钢琴声响起,这部长达2个半小时以上的影片该结束的时候,没有人离开影院,直到一曲终了。













作者:搬运工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搬运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016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