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抒发的豪情壮志,但这却好似努尔哈赤晚年的心声.自从进入辽沈之后,这位用兵如神,在战场上游刃有余的征服者却陷入了困境,他不知道如何施行对辽民的统治,不知如何得到众多汉人的心.他的铁腕政策,已将他的统治置于极度的混乱与矛盾中.不得不用汉人,又不得不防汉人,此起彼伏的辽民暴动,使他无暇也无力向明朝用兵,他在辽沈整整"螫伏三年",可他"志与明国决一雌雄".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度过了因民情骚动而产生的统治危机后,他又风尘仆仆的杀向战场.只是,他遇到了对手,一个足以将他置于死地的对手-----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广西藤县人.这位西南人的仕宦生涯似乎自打开始就与辽东战事有着若干关联.当他金榜题名由进士授为七品知县时,正是名军在萨尔浒兵败的那年,或许是国耻让他立下了献身辽东边事的雄心壮志.他虽是文职出身,可思想并没有僵化于八股之中.他为人机敏,谨慎,喜谈兵事,通骑艺.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他因大计逗留京城,又闻广宁失守的消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与辽事本无涉及的袁崇焕单骑出阅塞外,游历山川形式.回京后,便发出"给我军民钱谷,我一人足守之"的誓言,这在明朝连丧十万大军,人人退避畏敌不前的情况下,实属罕见.于是,袁崇焕被破格录用,以山东按察司山海监军的身份抵任辽东.
袁崇焕上任一始,就提出先守后战,固守山海,徐图恢复的方略,疏请于关外200里出的宁远筑坚城,这一非同以往的举措得到了兵部尚书孙承宗的支持.在袁崇焕的亲自规划督责下,一个高三丈二尺,城坚墙厚,楼台,炮台齐备的新城很快筑成了.一改宁远荒凉凋敝的旧貌,到天命十年(1625年),随着孙承宗的调兵遣将,明军分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卫,大小淩河,辽东气象焕然一新,旌旗相望,兵戈相击,大有收复失地之势.然而,政治的腐败,使朋党之争祸及边事.是年十月,孙承宗受陷去职,依附阉党的高第代为经略.
高第赴辽后,立即作出尽撤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卫,大小淩河,宁前卫诸城守军,放弃关外400里的决定.明军苍惶撤退,如临大敌,唯袁崇焕力言不可,他斩钉截铁的表示:"宁前道当与宁前共存亡."宁远城了关外的孤城,守军仅2万余人.
努尔哈赤看准了这一机会.正月十四日,他带着新春的喜悦,顶着凛冽的寒风,统领13万大军,号称20万,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向宁远扑去.那络绎不绝的长蛇阵掀起了遮天蔽日的尘烟.
高第龟缩在山海关,拥兵不救,鼠伏不出.
袁崇焕写下了誓与宁远共存亡的血书.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在宁远城外五里之处横截大路,扎营城北,孤城宁远,已在掌中.他派人送去招降书,"吾以二十万兵来攻,破之必矣.你若率官来降,即封以高爵."他以为明军肯定会象往常一样,俯首缴械.可袁崇焕反而在城上竖起招降旗,答曰:"义当死守!"
努尔哈赤怒不可言,二十四日,他亲自指挥攻城.八旗军杀气腾腾的摆好了阵势.楯车,云梯,铁甲,轻骑,依此排列,蜂拥至城西南角.同时,明军的大炮也在城上响起,炮弹炸开了花,八旗军时聚时散,前赴后继,虽然悍勇,可毕竟是血肉之躯,他们在山崩地裂的轰鸣中被压了下来,留下一片尸体.努尔哈赤命移军攻城南,跃过一排排倒下的勇士,八旗军冒着炮火逼近城下.他们在城门两角台之间火力薄弱处凿城,大炮已经失去了作用.在这紧要关头,袁崇焕命将裹有火药浸满鱼油的柴草投到城下,顿时,凿城的士兵在火海中化为灰烬,积尸如山.激战自清晨持续到深夜,城上城下都在狂呼中酣战,人已杀红了眼.第二天,攻城又开始了,炮火的威力已使八旗军产生了恐惧,退缩不前.努尔哈赤命诸贝勒提刀督战,后退者斩.在武力威逼下,八旗军又是几进几退,但只是抢回了丢在城下的尸体.宁远,仍然在明军手中.
第三天,战事依然毫无进展,努尔哈赤的所有攻势,所有战术都不灵了.尽管他不断变化着打法,可宁远就象铜墙铁壁,城上明军个个钢筋铁骨.有生之年,他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搞不清楚是自己老了,还是将士们懦弱了.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他变的歇斯底里,粗鲁的喊来蒙古勇士武纳格,命他率蒙古骑兵转攻觉华岛.
可能是觉华岛上冲天的火焰,让努尔哈赤平静了下来.第四天,他率师回军.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宁远大战,是明朝自抚顺陷落后的第一次大捷,也是努尔哈赤第一次失败.胜败角色的倒置,无疑刺痛了他的心.他成名一世,自25岁凭13副遗甲起兵,43年来的戎马生涯,无数次的出生入死,从不知道何为失败,更未遇到过如此强手,况且还是一个无名小辈,这打击也太大了.他曾告诫臣僚:"倘若攻城不克而后退,反而损名."如今,他自己却损名于宁远.
在宁远,努尔哈赤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