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GLOBAL FOCUS] 零三年三月十五日: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我们的任务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GLOBAL FOCUS] 零三年三月十五日: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我们的任务   
皇甫茹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GLOBAL FOCUS] 零三年三月十五日: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我们的任务 (1145 reads)      时间: 2003-3-17 周一, 下午1:0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零三年三月十五日,第十届人大选出了以胡锦涛先生为国家主席的新政府。当晚,按惯例,胡锦涛先生召开政府领导人、包括预定的国务院总理和各部委负责人的碰头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如果我是胡锦涛先生的秘书,关于报告的国际部分,我将如此写:)



  关于国际局势,今天主要是给新加入领导班子的同志吹吹风,给大家谈一谈近几年我国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解释一些可能的疑问。



  根据可靠情报,布什政府也给我们打了招呼,美国的“倒萨”战争,下个星期就会打响。现在社会上,甚至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对美国“太软”,没有在安理会带头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对侵犯伊拉克主权的安理会1441号决议,也投了赞成票,他们认为中国当了美国的帮凶。还有不少同志,没有那么极端,但是他们也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象第一次海湾战争时那样,对授权动武的安理会决议投弃权票?



  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由于89年的那场风波,中美关系处在冷冻状态,我们不投反对票,美国已经感谢不尽。我们的一张弃权票,换来了老布什在白宫接见钱其琛外长,打破了美方暂停两国高层接触的禁令,也打破了西方各国对我们的所谓“抵制”,这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针对党内当时的不同意见,邓小平同志亲自表态说:“这一票投得好!”后来,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钱其琛同志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他比我强多了(笑声)。但是,作为唯一没有支持这场战争的大国,我们还是付了代价的。我国宣布不参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东和谈,现在扶助巴勒斯坦建国的四方,美国、俄国、欧盟和联合国,就没有我们的单独一份,对我国的国际威望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现在中美关系接近历史上最好时期的水平,在阿拉伯国家叙利亚都对1441号决议投赞成票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弃权,将被小布什认为是不友好举动,从而危及9·11事件之后我国和美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合作关系。



  对于那些认为我们对美国“太软”的同志,我要强调指出,自1994年邓小平同志因病不再视事以来,直到2001年,在外交战线,第三代领导实际上推行了七年的“新强硬政策”。对于台湾——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但是台湾问题又和中美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放在这里一起讲——在李登辉竞选总统期间,我们搞了军事演习,向台湾邻近水域发射导弹。对于日本,我们提出日本必须“重新认识历史问题”,要求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作出有诚意的道歉。对于美国,我国与俄国合作,在安理会挡住了可能提出的授权对南斯拉夫动武的提案;我们并且坚决支持米洛舍维奇对抗北约的轰炸。在我国干部和群众最关心的对台、对日和对美三方面,我们都展现出了新的强硬姿态。



  但是,新强硬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



  对台湾,我们的军事演习没有阻止李登辉当选总统,后来也没有阻止陈水扁和民进党上台。96年2月我们在台湾海峡发射导弹,96年4月美国和日本就修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加入了针对台湾的“周边地区”条款。小布什上台后,明确表示美国会用武力保卫台湾的“民主”,连以前允许美国体面退出的模糊性都不再存在。



  对日本,邓小平同志78年访问时,当着天皇的面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今后要积极向前看”;98年江泽民同志访问日本,提出“重新认识历史问题”,被他们以为是讨钱时说好话,经济好转就强硬。日本政府不但拒绝了我们的要求,而且削减援助和贷款。这几年我国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这也是一个原因。同时,日本民间的厌华反华情绪,也有显著上升。日本的对华态度,历来是民间热过政府。民间的对华友善,曾经是我国对日政策的有力杠杆。现在,我们面临这一杠杆失效的可能。



  对美国,支持米洛舍维奇的后果,是驻南斯拉夫使馆被“误炸”。在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来华、通告叶利钦为了俄美关系决定压迫米洛舍维奇接受北约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不可能以进一步支持南斯拉夫的方式,作出有效的反击。最受损害的反是我国的经济改革,由于国内高涨的反美情绪,加入WTO的谈判进程只能暂时中止。



  随后,前年4月1日,中美空军在南海上空发生撞机事故。国内的过激反应,让中央警觉到了七年“新强硬政策”和多年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即使是正确的政策,我们也要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有些同志,以为反美总是对的,以为用任何手段反美都是对的,把在公海侦察说成是“侵犯领空”,把避难降落也说成是“侵犯领空”,他们谎报军情,搞得中央初期的对美交涉比较被动。在互联网上,还出现了大量的攻击政府的言论。



  在当今信息时代,外交和内政已经很难分开。文化大革命时,可以对内搞革命宣传,对外则执行稳健的、实事求是的政策,因为一般群众并不了解我们在国外的实际活动。今天,我们的媒介远为开放,国外各种信息也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和卫星电视等渠道大量进入我国。继续从前的作法,只会造成思想混乱。我国又有着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欺负的历史,反帝排外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道义基础。但是,民间的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实际上既打不到日本,也打不到美国,一旦煽动起来,非要找个力所能及的目标打出去时,不是打在看法不同的中国公民身上,从而给我们执政党制造混乱;就是直接反对政府的政策,直接打在我们执政党身上。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89年的风波起因于悼念胡耀邦同志;而胡耀邦同志的去职是因为86年的学生运动;86年学生运动又是发源于纪念一二·九的反日游行。85年中曾根首次以内阁总理大臣身分参拜靖国神社。因为胡耀邦同志83年访问日本时与中曾根私人关系不错,宣传部门某些受过批评而对胡耀邦同志不满的人,公报私仇,指桑骂槐,在报纸上密集批判中曾根,引发了年青学生的强烈反日情绪。就连免除胡耀邦同志职务的理由,也和日本有关。胡耀邦同志在日本邀请了三千日本青年来华参加我国建国三十五周年的庆祝活动,因此受到一些老同志的猛烈批评,我们曾在团中央工作的同志都作了检讨(笑声)。



  这里我要特别指出,86年时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通过与学生的对话,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充分表现了他后来成为我党总书记的潜在素质(热烈掌声)。



  稳定和发展是我国的大局,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了防止外交上的反弹导致国内动荡,在提出了“三个代表”之后,同年,江泽民同志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里面有两段关于外交政策的重点段落。第一段是一贯主张,我们中国本国,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但第二段是新的提法,请同志们注意:“各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不再要求别的国家相互之间打交道时也必须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要遵守联合国宪章,我们就满意了。这实际上是中央最高领导人宣告了我们今后将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行动。对于1441号决议,我们就是按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的文字和精神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按五项原则是应该投反对票的,但是,根据宪章和关于伊拉克的安理会现有决议,我们投了赞成票。



  在座的同志都在党校学过邓小平文选。关于外交政策,指定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篇是邓小平同志1988年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的谈话,《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同志当时是希望全盘改组国际秩序的。我们似乎偏离了邓小平同志的外交轨道,但是,形势变化了嘛,我们在政策上就要有新的灵活性。邓小平同志是最讲究实践、最反对教条主义的,他本人就偏离了毛泽东同志的外交轨道。毛泽东同志相信天下大乱达到大治,世界形势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笑声)。五、六十年代,我国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时,毛泽东同志甚至考虑过建立“第二联合国”,以第一次亚非会议——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万隆会议——为班底,建立新独立国家的联合。但是,在1965年第二次亚非会议召开前夕,东道国阿尔及利亚发生政变,新政府邀请苏联参加。苏联虽然有广大的亚洲部分,但在传统上是欧洲国家。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我国不同意苏联的加入,退出了会议,“第二联合国”的构想也就流产了。



  从毛泽东同志造联合国的反,到邓小平同志改联合国的良,再到现在的遵联合国的法,我们作出了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重大转折。这次的十六大报告里,中央又明确宣布了,我们主张“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我们将执行与内政合拍的外交政策,我们今后将成为国际上的稳定性力量(热烈掌声)。



  是江泽民同志带领我们作出了这一重大转折。在转折关头,为了防止政策的左右摇摆,我们需要江泽民同志的威望和智慧。这也是中央建议江泽民同志留任军委主席的考虑之一(经久不息的掌声)。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及时预见到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去年9月,布什政府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里面三项大任务的第二条,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大国关系而保持和平。这是克林顿从来没讲过的话。如果美国表示重视中美关系,愿意改善中美关系,我们当然也没有反对的必要。



  我们仍然要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但是,除非事关切身利益,我们一般不会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外挑战美国的霸权。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韬光养晦”、“不扛大旗不当头”。我们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这不单是因为我们力量不够。在很多外国官员视作“中国后院”的印度支那,我们和越南打了一仗,都不能迫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还是要通过安理会,中美联合施加压力,才能利用越南急于与美国建交的机会,迫使他们撤出。邓小平同志在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迈向新阶段时的这一教导,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即使我们今后比较强大了,也没有必要全面挑战美国的霸权,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富有国际感染力的意识形态。



  苏联能挑战美国是因为他们有共产主义;穆斯林能挑战美国是因为他们有伊斯兰教;美国在全球的霸权,除了物质上的强盛,还因为他们有一个“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在世界各地,包括我国,有很多人相信。只有通过一个宏大的意识形态所激发起来的政治想像,才能动员群众,才能在各国找到同路人,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声势,才能全面挑战美国的霸权。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目前处于低潮。爱国主义是保卫国家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靠爱国主义是无法在全球主动挑战美国的。我们的邻居越南和朝鲜,都是民族主义情绪非常强烈的国家,单靠爱国主义,跟它们的关系都会出问题。或许,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新的高潮时,我们可以成为反对美国霸权的领头羊和大后方(笑声)。在这一天带来之前,我们不出这个头。我们必须长期自律,同志们要有思想准备,切忌头脑发热。



  我们不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但是,我们又决不可以对这场“倒萨”战争掉以轻心。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小小寰球,中东的火花可能引起东北亚的爆炸。如果美国进展顺利,在很短时间内就平息了萨达姆的抵抗,这可能会造成朝鲜的紧张,先发制人,铤而走险。如果美国仗打得很艰难,在没有更多机动兵力可调的情况下,将驻韩美军调往伊拉克,也可能引起朝鲜的紧张。没有了这些美军“人质”,又接受了伊拉克常规战的教训,朝鲜怀疑美国会动用核武器对付他们,朝鲜也可能先发制人,铤而走险。如果朝鲜进攻我国,占领一、两座东北大城市,然后运入核弹。把中国公民当作核讹诈人质,美国对此没有办法,我们对此又怎么办?签订和约,同意共管延边,允许他们在长春驻军,每年白送多少粮食多少油?那不是回到大宋朝了吗?



  不要以为这一切不可能发生。当身边蹲着一个疯子,而且疯子又饿着肚子,我们必须防备最坏的可能。朝鲜已经发过警告了,如果联合国对他们实行经济制裁,就意味着战争。这是仅仅叫给美国听的吗?安理会要通过制裁决议,中国必须不投反对票。朝鲜打美国是打不到的,进攻韩国的可能也很小,韩国完全可以表面上反对制裁,声称自己只是被迫执行。那么朝鲜要对谁发动战争?1993年,当我们对安理会谴责朝鲜阻拦核视察的决议投了弃权票后,他们就曾经挑起边界冲突,打死打伤我方边防警察。



  如果美国先发制人,进攻朝鲜,这当然也是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危害。



  美国撤出越南的时候,基辛格很潇洒地对周恩来总理说:我们走了,今后越南就是你们的问题了。仅仅四年之后,我们真的跟越南打了一仗。现在美国拒绝与朝鲜直接谈判,坚持要在“4+2”(美俄中日+韩朝)多边框架内解决朝鲜问题,还反将我们一军:你们不是指责美国搞单边主义吗,现在给你们一个多边主义的机会。当前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使朝鲜不成为我们的问题。外交部和军队的同志,要深入议一议。



  作为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倾向于维持现状。只要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和台湾对我国的安全暂时都不构成重大威胁。日本目前还是和平主义国家。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的另一最大受益者,就是我们中国,我国获得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国际环境。就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而言,我国和美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目前,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最直接威胁,不是台湾,不是日本,也不是美国,而是朝鲜问题。在美国进攻伊拉克之际,如何防止祸水漫过鸭绿江,这是维护我国安全的首要任务。



〔2003年3月15日(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a parody)〕







[GLOBAL FOCUS] 反战的七彩:在旧金山看示威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19200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