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辕门射戟的吕奉先杀入纪灵阵中,刘玄德何乐而不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辕门射戟的吕奉先杀入纪灵阵中,刘玄德何乐而不为?   
所跟贴 辕门射戟的吕奉先杀入纪灵阵中,刘玄德何乐而不为? -- 马悲鸣 - (332 Byte) 2003-3-16 周日, 上午2:26 (391 reads)
鸡头肉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老马号召网友,逼老芦出来用中文上帖,功不可抹,呵呵 (185 reads)      时间: 2003-3-16 周日, 上午4:1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鸡头肉也曾对付过一篇《我为什么不佩服芦笛先生?》。因发在塞上,故不敢(也不能)跑到老马这里来邀功。不过情况好象是,老芦对这篇还特别在乎。当他仍以英文写帖之时,就对所谓的“Gossip Corner for Low Lives”切齿;一旦用中文发帖,这怒火泻得越发明显了。



看来老芦实在是狡猾狡猾地。这家伙为了些须面子,竟贪老马之功为他人所有,胡说什么因为“受不了太太的挟制”,才开始重新用中文上帖。其实此类托词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果老马不跟他较真,那么老马的功劳自然就被一笔抹杀了。老马若较起真来,岂不是等于承认了和老芦有暧昧的关系?因为老芦的话,说的明明白白的是“受不了太太的挟制”,呵呵。这家伙的惯用伎俩是把男性敌手幻化为女性。





【附录】我为什么不佩服芦笛先生?



鸡头肉





芦笛先生在奸坛基本已经不活跃了,颇有点逐渐淡出的意思。很显然,对于象他这样的积年老网虫来说,从网上退出决不是个舒心的过程。这其实也是件迫不得已的事:当一个人因缺乏自律和对他人的尊重,在网上时常表演不甚得体的狂妄自大,留下许多难堪的笑柄,得罪太多无辜的网友,使得原先众多的崇拜者开始厌恶和抛弃他的时候,退网就势在必然了,不管这位的自我感觉有多么好。



人们评价某个网人时,常常从“文采、观点、为人”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结论当然因人而异。金录女士曾说,“对我来讲,做人第一,观点第二,文采第三。”金录女士固然有她的道理,我本人却不太赞同这个评价体系。原因是,过分强调“做人”,容易把对网人的评议道德化,而我则倾向于蔑视任何口头上的“道德”,蔑视任何道学家。比方说,芦笛先生前一阵有许多文字大谈特谈“公德”,我就很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不是一个体面人应该做的事。体面人通常是通过约束自己、不随意冒犯别人,以自身的良好行为和对他人的宽容来维护社会公德的(即所谓的“从我做起”),哪有很少检点自己,却经常当众大肆谴责他人缺乏“公德”的道理?也拿芦文中西方社会商店里的“排队不守秩序”之事为例。显然,一个绅士和一个粗俗的顾客对插队者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有人义愤填膺地跳出来对插队者的道德进行谴责和批判,这个谴责者肯定自己就在道德上缺乏某种内在的优越感,所以才极需要在口头上表达些什么;而插队者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缺陷”,恰好给了谴责者一个表达的机会。很难想象有德之士会热衷于这样的口头表达,绅士们断不至于会为“插队”等事喋喋不休,--- 给插队者一个简短的劝说、或者一个提醒,足矣。所以我觉得,观察某个网人的“为人”也许是重要的,但对他进行评价时,完全没有必要以此为重要的依据。尤其当他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时,更不必在道德上对他大肆进行谴责(当然,如果他做得很好,发自内心的赞赏则是另外一回事)。



好了,既然“做人”(道德上的好坏)不足为议,就让我们跳过在道德上对芦笛同志的任何批评,转到“观点”问题上。一个网人所持有的“观点”,是评议他在网上表现优劣的重要依据吗?我认为根本不是。照我看,正是因为网络上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才使得网上的生活丰富多采。如果只是为了显示某种“政治正确”的立场而发出单一的声音,那么不管“政治”多么“正确”,这种声音也一定是死气沉沉的,很快就会让人生厌。(就象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根本不需要靠寻求观点的一致来维持,不同观点的交流反而能在友谊中注入新的生机。)如果有人走到另一个极端,企图吸引别人的注意,一味地“标新立异”,尽做偏锋文章,拿些似是而非的“逻辑”来支撑所谓的“异端思想”(以此否定网上大多数人达成的共识,用“雄辩”来迫使人们赞同作者的说法),就一定能够赢得观众们正的印象分么?很多事实表明,答案也是否定的。“异端思想”未必能给网上带来清新的空气,反而倒可能是各种无聊的狡辩、强词夺理、对网友的冒犯和人身攻击等等恶俗之事的触机。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现今,一切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异端思想,只有通过正规的学术渠道,经过许多“保守”的专家仔细的推敲和严格的过滤,由正规的学术刊物发表后才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网上的业余写手,决无侥幸能轻易把所谓的“异端”弄成“思想”的,就象业余“数学家”无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业余“物理学家”推翻不了相对论、业余“生物学家”不管用何种手段来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制造出来的都是垃圾一样。这些业余“科学家”偏偏热衷于纠缠有关专业人士,指责专业学者深受传统学术的禁锢(常用语是“思想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并顽固地呼吁学术界要对他们容忍。这种行为业已构成了对学术界的冒犯。与此类似,业余网络写手一旦号称具有“异端思想”并要求公众对其宽容和保护,其实往往不过是对公众进行了冒犯、并试图迫使他们接受这种冒犯的一个托词而已。民众本无义务为了呵护某些自诩的“天才”而放弃自身的尊严,人们有权对无端的冒犯进行反击,不然则毫无公正性可言。历史上,天才从来都是自己冒出来的,他们的产生和成长根本就不需要民众的额外怜悯并赋予他们许多特权。所以,网上出现一些“新奇的观点”本身并无危害,它们通常还能增进阅读的趣味(有时也会赚取到真诚的喝彩声),但如果有人一定要靠制造这些“观点”来获得网霸的地位,就没有任何道理了,更无法服众。



金录女士的评价系统中还剩下一条,“文采”。因其余两条不足为凭,文采在评价网人的表现时所起的作用似乎就应当举足轻重了。但事实远非如此。具体到芦笛,这位先生写东西比较通顺,可读性总体来说还行,在奸坛也算是有点“文采”了,但他的网上表现在公众眼里并不特别好,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日。其实,文字的表述和修辞能力仅仅是人类诸多才能中的一种。上帝造人还是比较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有些人的文采也许不是特别出色,但如果他能讲出令人捧腹的笑话或毛骨悚然的恐怖故事,一样能得到大众的喜爱。网民们对各式各样天赋才能的喜爱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文字方面。比方说,那些有能力在网上经常发掘到各种有趣的图片、那些书法精湛、或者会做漂亮剪纸的网友,也会深受人们的欢迎。所以单靠“文采”就要在网上的多媒体世界里独坐龙头称大,不见得容易,也未必理所当然,更不能一味地强求。



一旦抛弃了金录女士的评价体系,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网人在网上的表现是优是劣呢?我的标准只有一条,即主要看他能不能表现出足够的生活智慧,--- 当然这里的“生活”指的是网络虚拟社区里的生活。正如在日常生活中那样,这种智慧与个人的道德水准毫无关系,也不能归结为任何一种获取财富、名望、地位等等的“谋生”技能。能经常泡在网上的人肯定都没有严重的“粮道”问题,对这些人来说,谋生本身不会是个沉重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智慧主要表现为如何使得自己内心世界舒适安逸、与社区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的能力。一个象芦笛那样的网络写手,也许名气很大,拥有不少的崇拜者,如果他一天到晚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十分糟糕,每篇文字里充满了怨恨和刻毒,我将不得不认为他十分缺乏生活的智慧。这种写手,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创造”,却很少能真正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他们对外界的反馈过于敏感,情绪大起大落,就象未成年的孩子总是密切地注意着父母师长对他行为的褒贬(当然,保持童心并不是一件坏事,但童心应指儿童心中美好的东西,而不是阴暗面)。这样的写手不可能把注意力真正集中到他的作品上,说白了,写作只是为了争宠。因此你能够在他们的作品中读到各种刻意迎合观众口味的佐料和大量矫柔造作的修辞、标新立异的辩术,却读不到真诚与心灵的感悟,以及对事物本身透彻的剖析。由于他们过分敏感于观众的反应,每当这些反应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之时,潜意识里就会冒出一种挫败感,并把这种挫折感转化为对公众的愤怒。类似的挫败感也会产生于公众把注意移向其他的网友的时候,尤其是当他认为这些网友的“才智”或“影响”不如他。例如,我曾不止一次见到,当 RE 网友受到其他网友们的称赞或得到大量的人气回应时,芦笛先生便忍不住要撰文对 RE 、甚至对某些称赞 RE 的网友进行无端的人身攻击。记得有一回 RE 因宣称离开寒坛,得到了众网友的大力挽留,芦笛还特地写了一篇心灰意冷的帖子,在对众网友失望之余,表示放弃原先准备编辑 RE 言论的册子(为了让其出丑)的打算。这种没由来的挫败感和嫉妒情绪,实在离生活的智慧相距甚远。由此产生的愤怒和发泄,不单把自己的身心置于非常糟糕的境地,也破坏了论坛原本和谐的气氛。



缺乏生活智慧的另一个表现是不能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区中真实的位置,因此常常无法把握自信心,根本弄不明白自己与社区周边的人和事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每当自我感觉好的时候,就飘飘然入云端,找不着北;情绪坏时,便试图通过对弱者的侮辱来重新寻找“有力量”的感觉(其实是错觉),以此拾回“自信”。中文网络这一虚拟社区之中,最容易找到的“弱者”是女性网友,因为在中文语境下,男性侮辱女性有一种文化上天然的优势。我特别不能佩服的是,芦笛先生作为男性,利用这种天然的优势,多次专门找女性网友的晦气。这位老兄深谙此道,有时甚至会把同样的手法施用于男性的网战对手,首先把对方幻化为女性,如把九戒网友称成九姐,把看好戏网友指为看小姐,然后仿佛真的获得了性别上的优势,再加以人身攻击。这种不择手段到抓取性别优势、凌辱他人的做法,实在令大老爷们汗颜。连这点便宜都要占,哪里能见得到一点点以公正之心来对待论战对手的迹象?如果网战都是按照这类模式展开,论坛又与厕所何异?



正是由于自信心的丧失,芦笛先生决不会放过任何可能抓到手的优势。例如,他曾反反复复地强调,当初是如何与奸坛一班“老兄弟”们艰苦奋战、为奸坛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反复强调他与奸坛坛方过硬的关系,其目的说白了无非是为了压迫论战对手,暗示对方:“我与你并不平等,不要指望在你我的论战中,坛方会不偏不倚,保持公正。一开始你就输定了。”这种做法,不仅仅直接损害了论战对手的权益,增加了网友们的猜忌和疑虑,也是对奸坛坛方的压迫和不尊重。其不良的后果,人们在奸坛的大大小小无数次涉及到不能公正执法的风波中都看到了。陪审团的短暂设立,其实也是这些后果的一个表现。



芦笛先生的所作所为,伤人伤己,对谁都没有好处。其实,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他自己,要不怎会一次一次地罢网呢?相信他每次罢网的时候,心里都没有好滋味。痛心的只是他本人和他的一些朋友,与他无任何密切关系的大多数网友不过是看了一场笑话而已。把芦笛当作一面镜子,我们大家都可以从中认识到生活智慧的重要性。其实获得这种智慧并不难:如果网友在论坛上没有首先攻击你,就应当对他保持起码的礼貌和尊重。开玩笑注意一定的分寸,也有助于保持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



塞上客栈 [2/23/2003 4:42:17 AM]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26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