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曹思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纲要:第六章 政治制度文明之五 :文化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曹思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纲要:第六章 政治制度文明之五 :文化   
海川书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曹思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纲要:第六章 政治制度文明之五 :文化 (900 reads)      时间: 2003-2-15 周六, 下午11:0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第六章 政治制度文明之五



文 化



第一节 广义的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一般是指文学和艺术。这里所说的是广义的文

化,既包括文学、艺术,还包括科学研究、思想探索和社会生活。而且,文化事业

既包括官方的,也包括非官方的。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

组织(NPO),发展得很快,生长得也比较茂盛。据了解,中国现在正式登记的非

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已有二十一万个,尚未登记的估计还有七十一万个左右。这

些机构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



关于文化的发展,毛泽东曾经有个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惜的是,毛泽

东是把它作为"引蛇出洞"的阳谋,成了反右派斗争的先导。结果"百家"变成两家--资

产阶级一家和无产阶级一家,而且无产阶级这一家要兴无灭资,把另一家干掉,最

后就只剩一家了。结果是孤家寡人,风刀霜剑,百花萧飒。但是,"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这个提法的字义本身还是很好的,如果真能做到,那就不是独尊一家,而是文

化多元化了。

人类和兽类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人类有思想。有思想,就要表达。可是,国家的文

化制度对人的思想表达有很大的影响。"焚书坑儒"是中国秦朝的文化制度;"亿万人

民一个思想"是现代中国相当长时期的文化制度。"我国有七亿人口,需要有一个统

一的思想,革命的思想,正确的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林彪折戟沉沙已有三十

多年,这段林彪语录究竟错在哪里,至今还有不少人尚未深思。在这个时期,只要

有不同的观点发表出来,国家就要"除毒草",所谓化"毒草"作"肥料",后来就干脆

"不许误导"、"不许发表",还未出生,先就掐死。不同的文学,不同的艺术,不同

的科学研究,不同的思想探索,不同的生活体验,几乎完全没有生存的空间。一元

化的文化制度,导致人性扭曲,文化衰落,思想退化。



第二节 李森科悲剧



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马克思主义从一种理论变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国教,在国

家的文化制度上表现为"高度集中"、"个人迷信"。在整个社会,凡是不符合领导人

意愿的,不赞成领导人解释的,都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横加批判和摧残。

不仅社会科学思想,就是在人类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些自然科学学说,在当

时的苏联也被批得一塌糊涂,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孟德尔的遗传学、摩尔根的基

因说、鲍林的共振理论、玻尔的量子理论、维纳的控制论等等;苏联本国的著名科

学家如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生物学家瓦维洛夫,物理学家约飞、朗道,火箭设计师

科洛廖夫等等,也受到残酷地批判,有的还被迫害致死。

苏联的一些知识分子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制度下被扭曲了人性。毕业于基辅农学院的

李森科,在1935年有斯大林出席的第二次全苏集体农民突击队员代表大会上,极力

迎合政治领袖的思想,把生物遗传研究中的科学问题与当时的所谓阶级斗争形势联

系起来,结果当年李森科就当上了敖德萨植物育种遗传研究所的所长,并成了列宁

全苏农业科学院院士。此后,李森科以官方认可的生物学概念,对遗传学的学术观

点大张挞伐,并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攻击持不同看法的生物学家瓦维洛夫,最后硬

是把瓦维洛夫整成了"科学上的反动派"。1935年瓦维洛夫被解除了苏联农业科学院

院长职务,1940年8月,瓦维洛夫及其助手们陆续被逮捕;1943年,苏共中央委员会

作出决议,把瓦维洛夫枪毙了。



一元化的文化制度结出了多么可怕的恶果!



1938年,李森科升擢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一年后又任苏联科学院院士。然而,规

律是无情的,时间检验一切。李森科"发明"的一个个理论在实践中均告破产。在1948年

7月31日召开的全苏农业科学院大会上,李森科做了由斯大林亲自修改定稿的题为

《论生物科学现状》的报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物学上的意识形

态斗争,宣布孟德尔一摩尔根主义是烦琐哲学,"遗传物质"学说是不可知论。会后,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扩大会议作出决议,必须铲除摩尔根主义的"温床",撤消细胞遗

传学等有关实验室;国家高教部要求大学迅速彻底地消灭反动的摩尔根主义及相关

的媒体;医学科学院不落人后,也大步紧跟。关闭实验室、开除工作人员、销毁教

科书、销毁专业文献、消灭果蝇,全国上下,一片混乱。

李森科所谓的生物理论横行霸道几十年,不仅给苏联的科学和农业造成了严重的危

害,还对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1949年后,李森科的《论生物学

现状》一文被作为中国的大学生物系和农业院校的必读教材;1952年,中国开展知

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遗传学家都受到了批判;中国基本取消了大学遗传学课程,

停止了遗传学研究,遗传学家全部改行。

正是在李森科盛行的时期,国际上遗传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科学已经成

为当今世界的前沿科学。

多么惨痛的教训!

人的爱好、性格、生活境遇以及社会实践具有多样性,当今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进一

步导致社会多元化,生活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必然形成文化的多元化。一个国

家的文化制度理应保护各种形态文化的创造与表达使之享有充分的自由。文化多元

化的格局,正是人类进步的文明标志,是人类社会充满勃勃生机的象征。"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文化一元化;只允许有红的花,不允许有黄的花、白的花、紫的花,那

是自然界的一元化。自然界的一元化是不可能出现的,人为制造的文化一元化也是

不能持久的。用一种或几种文化取代文化的多元化,尤其是用所谓"主旋律"文化排

斥其他文化,最后必然是"李森科"下场。

想当初,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也好,在英国也好,都是民间的一种思想文化状态。它

不属于官方,德国政府不但不支持它,而且把它赶走。英国政府也不支持它,但没

有扼杀,马克思终于在"自由化"的英国生存下来,并且发展了起来。如果当时的英

国政府也搞"主旋律"文化的话,不知马克思会作何感想。



第三节 多元文化是主流



国家的文化制度一旦确立了多元化的取向,可以预测,社会的文化事业就会很快地

发展起来,民间的文化事业就会迅速地生长起来,就会涌现出更多的各种形式的丰

富多彩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为多元化的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面对现实状况,中国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生长与发展仍然是十分困难的。

例如,在制度上,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注册存在很多问题,不少非政府组织、

非营利组织为了在国家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合法地位,历经千辛万苦,也难能

如愿。现在有好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不得不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

自己登记注册为工商企业。这样的做法是十分不利的,因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

织与以营利为目的的工商企业的运作方式完全不同。以工商企业的形式登记非政府

组织、非营利组织,使它们一出生,就被不应有的绳索捆绑起来了,遑论发展。 

有了民间的文化事业,就必然会出现民间文化人,如民间学者,民间科学家、自由

创作人、自由撰稿人、各种各样的志愿者等等。当年的马克思实际上就是一个民间

学者,他不仅不属于任何官方,也不属于任何大学或研究机构,他是靠恩格斯提供

的经济支持,自主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独立学者。

现在的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隶属于任何官方机构的民间学者和民间研究机构,

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著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诸如环境与发展的民间组织,

工程技术领域的民间部门,思想文化方面的民间机构。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及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是其中之一,我作为中心首席研究员也是一名民间学者。



民间研究机构与官方研究机构最大的不同,首先是不吃"皇粮",只吃市场的"粮"--比

如靠给企业做咨询,当顾问,获得咨询费,用于生存,用于研究;第二个不同是自

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现实中存在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

不用谁来下任务,不用谁来定方向;第三个不同是研究得出什么结论就是什么结论,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用不著看谁的脸色行事,违心地颠倒黑白。这三点决定了民

间研究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官办的"皇家研究院"则不然,吃"皇粮"就得看"皇上"的眼色办事,坚持研究的独立

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就不容易了。当年毛泽东号召大办公共食堂,中共中央政策研

究室主任田家英奉命带领一班人马去调查,回到北京他向毛泽东报告了真实的情况,

说公共食堂办得不好,怨声载道,饿死了人,应当解散。毛泽东一听,龙颜大怒:

"这不是跟我唱对台戏吗?"马上就撤了田家英的研究室主任之职。"文化大革命"开

始以后,田家英是中南海里第一个被迫自杀的人。

1981年,我个人发表了《修改宪法的十点建议》;1988年,我们这个民间机构确立

了修改宪法的研究课题,并筹备召开全国修改宪法理论研讨会,会期定在1989年3月

26日。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由民间机构召开修改宪法的理论研讨会,将有助于推

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修改宪法理论研讨会议的材料,寄给了全国人大常

委会胡绩伟委员,他表示愿意前来参加研讨会。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收到会议材料

后,很高兴地说,在委员长五年任期内,如果能够完成修改宪法的工作,那我也就

心满意足了。他很支持这次研讨活动,很重视宪法修改这件事情。

正在研讨会紧锣密鼓进行筹备期间,万里委员长突然找胡绩伟谈话,说现在中共中

央决定不讨论修改宪法,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也不讨论这个问题了,你也不要在全国

人大会议上提交修改宪法的议案。虽然他们都很赞成并重视修改宪法的工作,但是

胡绩伟作为共产党的干部,要服从党的决定;万里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也要

服从党的决定。这时,胡绩伟马上打电话通知我,讲清楚了情况,一是表示不能前

来参加研讨会,二是建议研讨会最好也取消,不要开了。同时,中共中央统战部派

官员找我谈话,希望终止这次研讨会的筹备工作。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官员说,现在

修改宪法的条件并不成熟,我们建议你不要召开修改宪法的理论研讨会。话说得还

是比较客气,但是态度很强硬。我说,修改宪法的条件成熟不成熟,这个问题本身

就需要研讨。第一,不能你说不成熟就不成熟,我说成熟就成熟,都是一家之言嘛,

需要研究探讨。第二,退一步说,就算现在修改宪法条件不成熟,总有一天会成熟

吧。我们国家修宪已经有过好几次--1975年、1978年、1982年、1988年,这是事实吧!

正是为了条件成熟的那一天进一步修改宪法,我们现在就要做准备工作,进行研究。

如果不做准备,等条件成熟了再来研究,仓促上阵,怎么能保证宪法修改的质量呢?

召开修改宪法的理论研讨会,就是为修改宪法条件成熟的那一天做准备。这位官员

一下子给噎住了。然后我又告诉他第三个理由,即召开修改宪法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已经发出去了,海内外媒体都有报道,说中国的民间机构要研讨修宪理论。如果现

在突然宣布会议取消,会造成什么影响--海内外肯定会说这是中共中央给民间机构

施加了压力,看来中国关于政治改革的政策已经有所改变,这不影响中国共产党的

形象吗?这个责任恐怕你我都负不起啊。

修改宪法理论研讨会终于如期在北京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到会两百多人,有全国

人大代表,有全国政协委员,有宪法专家,有高校研究人员,还有企业代表和不少

新闻记者。研讨会开得很成功。我们民间机构做了一件全国人大委员长想做而无法

做的事情。

有人说民间机构、民间学者影响不了决策,作用不大。其实,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

的。首先,民间机构的工作并不都需要直接影响决策,它的工作使我们的社会生活

更为丰富多彩,更为舒适安全,如民间环保机构,如民间志愿者机构。第二,民间

机构和民间学者对决策的影响,随著国家的进步,随著国家政治文明的建设,也正

在发挥著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论述:"要以保障党员民

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

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扩大在市、县进行

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

和形式。"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里所讲的正是本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自身制

度改革"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我在几年前就已在国内外多次提出。这说明中国共

产党的决策层部分地接受了民间的研究成果。

思想、科学、艺术等广义文化的发展历史早就多次证明,有价值的成果总是生长于

民间,任何官方机构都不可能产生牛顿、爱因斯坦,也不可能造就马克思、恩格斯。

官方机构本来就志不在此,责不在此!

2002年下半年,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谱--中国水

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并预测出大约六万个水稻基因。这项课题的负责人中国

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因此被《科学美国人》

杂志评为2002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2002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透露,籼稻基因组图谱研究最初并非政府

科研计划,提出此项研究设想的是杨焕明、于军等科学家。项目是在后来得到中国

科学院的响应,并得到了多部委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路甬祥评价道,从历史上

看,很少有哪项重要基础科学研究是由政府布置完成的,由科学家自主发现并研究

而取得成果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只要多元化的文化制度确立起来,民间社会就会充分发展起来,民间机构和民间科

学家、民间学者、民间艺术家也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形成社会文化的主流。



转自曹思源新书<政治文明ABC----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纲要>


http://209.101.125.119/HJAuthor.asp?ID=4175 >海川书讯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0272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