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也谈“伪善亦善”和“伪A亦A”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也谈“伪善亦善”和“伪A亦A”   
桦皮河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也谈“伪善亦善”和“伪A亦A” (578 reads)      时间: 2003-2-02 周日, 下午11:5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笛和樊弓关于是否能从“伪善亦善”推导出“伪A亦A”的争论愈演愈烈,几近抬杠,很多看客都失去了兴趣。女士们已经在呼唤和平了。不过这两位都是高手,如此相持不下,其中必有原因。本看客想赶在联合国派出维持和平部队之前,试着居中调停,看能否为两位熄熄火,让两位脱开纠缠不清的逻辑问题,腾出手来继续写大块精彩文章。



战场上调停可是件危险的差事,本看客先穿上防弹衣:下面将用尽量简明的方式陈述双方的论点;这样做的危险在于可能会遗漏某些重要的东西,但好处是能使论述清楚,避免歧义。



先看樊弓的论证:“伪善亦善”是个个别命题,“用精确的三段论” 是不可能推导出“伪A亦A”这样的一般结论的。樊教授到底是数学家,此论证清晰有力,不容辩驳。但是这样的论证为什么不能说服芦笛呢?其原因在于自然语言是多义的,不确定的,并不能完全还原成形式逻辑。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写了三大卷,用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符号,竟然连数学这样一个简单学科的基础都没有清理干净,自然语言就更没有希望了。比如上面这句话吧,谁能在两页的篇幅内把它的逻辑结构严格地表示出来,我输他一个quarter。



芦笛虽然不用“精确的三段论”,但是仍然给出了一个有理有力的论证。芦笛说:除了三段论,可用的还有类比,还有归纳。伪善就是非善。如果非善等于善这种逻辑成立,那么非民主也是民主,非xx也是xx,...最后就得到非A也是A,亦即“伪A亦A”的结论了。本看客这里把芦笛的论证再引申一步:对任何一个具体事物xx,“非xx也是xx”是个矛盾命题。如果在满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形式系统中引入一个矛盾命题,那么根据邓斯-斯各特定理,人们就能推导出任何命题,包括荒谬命题。



问题解决了吗?没有。自然语言的争论没那么容易解决,看看网上此起彼伏的烽烟就知道了。请看樊弓的反例:假笑亦笑。这个反例可不容易驳倒,即使追到笑的定义里,希望也不大。不过茶喝到这会儿,也喝出点儿味儿来了:这两位辩的不是同一个东西。



分歧的根源在于“伪”和“亦”两个词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多义性”指的是在用于不同事物的时候它们有不同的含义,而“不确定性”指的是即使用于同一事物,它们的含义也会随情境而变。



先说“伪”。“伪”不是“非”。如果A的真值是1,非A的真值是0,那么伪A的真值是0与1之间的某个值。有“名伪实真”的“伪”,如“李承晚伪政权”,其真值接近1。有“名实一致”的“伪”,如“中共的伪选举”,其真值接近0。回到“伪善亦善”,在草虾妙文中那个申请住房补贴的例子中,接待员的“伪善”就比较接近“真善”。草虾也说后来由于小虾米的缘故,“伪善”变成了“真善”。其实接待员按规定公平对待每一个人,正是真善。“伪善非善”的例子也不难找吧?“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芦笛应该已经找到好多了。网上诸位:谁能找几个真值在0.5附近的“伪xx”的例子,贴出来让大家鉴赏?



“伪”的不确定性,可以从下面的例子看出来。“爱国贼”说美国的民主很虚伪,“汉奸”回答:“伪民主也是民主,比你不民主强!”。这里的“伪民主”,指的是真值接近于1的那一种。倘若“汉奸”批评中国的伪民主,“爱国贼”反讥道:“和米国的大资产阶级专政比起来,我们的伪民主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这时候“伪民主”的真值里面包含很多个0,用它来除1可是会死机的。



现在来谈“亦”。依我看这个词有三种意思。最强的意思是“等价”,即取同样的真值。其次是“属于”,如“白马亦马”,“白马”是“马”这个更大的集合的子集。有此前提,“白马非马”才有意思。三是“相类,相似”,如前面提到的“假笑亦笑”。还有,你在办公室里看到同事往咖啡杯子里放小蓝纸包里的东西,问她:“为什么不用糖呢?”,她回答说:“糖精(伪糖)也是糖!”。这里我们有了一个词义随讨论范围变化的例子。就把咖啡弄甜的功能而言,糖精和糖相类,有较高真值。可是论到他们的化学成分,糖精和糖可是很不同的两种东西!



回到芦、樊的争论上来,是否可以总结如下。芦笛在批驳“伪善亦善”的时候,将“伪善”的真值取在0附近,而把“亦”字当“等价”讲。樊弓在坚持“伪善亦善”的时候,让“伪善”的真值接近1,“亦”字则当“属于”讲(说得这样极端,可能有些曲解两位的本意,还望两位教我)。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而且并不像初看上去那样针锋相对,“从逻辑的观点看”不应该发生冲突。可是架毕竟打起来了。我有二法可帮两位化解冲突,一曰限定,一曰区分,两位可否一试?



咱们这些理工科出身的,较起真儿来,有时候容易陷到逻辑的网里,挣扎不出来,还真得注意思想改造:-)我看女士们的直觉有时候更适宜。昨天太太在家里烧菜准备请客,我过去试试我的分析(诡辩)能力。我指着她要扔掉的鸡蛋壳儿,列出了一、二、三、四...点理由,说明应该把它留下来。太太的回答是直截了当的,“啪!”地一声把蛋壳儿扔到了垃圾桶里,说:“留给你?你一周都不会动它,还不臭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751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