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提上来】供搬运工和行三参考:《为何内蒙古羊群要大迁徙》 |
 |
郑义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4
经验值: 0
|
|
|
作者:郑义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楼下有搬运工转贴的《骆驼的眼泪》,文章写得很好。有“行三”网友说:“你这篇倒未必支持了郑义关于制度和生态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刚好我有篇谈草原的旧文,贴出来供搬运工和行三参考。
为何内蒙古羊群要大迁徙
据《光明日报》报导,近期有50万只羊离开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长途迁移到河套农区。引起这场大迁移的原因是草原过牧超载。乌拉特草原的载畜率为20亩草地养1只羊,加上原始粗放的经营方式,导致草原生态开始退化。万不得已,只好把羊群迁离,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这条新闻在重复着一个离奇的神话:中国草原退化之原因主要是“过牧超载”。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对社会大众的误导。准确地说,中国草原是局部超载,总体浪费。美国的草原面积与中国相同,而载畜量为中国的3倍。美国还没叫唤“过牧超载”,中国怎么就“过牧超载”了呢?内蒙古乌拉特草原20亩草地养1只羊,美国是6亩草地养1只羊。而其他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则更低,同样是养活1只羊,新西兰是2亩,英国是1.7亩,法国是1.5亩,荷兰只用0.7亩。这样看来,说中国草原退化之原因主要是“过牧超载”就有些站不住脚了。
另一方面,中国草原的生产力也极低。平均每100亩草场生产的牛羊肉,不过只有10多公斤,仅仅是美国的1/25、荷兰的1/200、日本的1/500。奶产品差得就更远了。这是与其他国家横比。自比呢,比如九十年代与五十年代相比,草场生产力普遍下降了30%~50%。
中国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投入太低,四十年草原建设经费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每亩草地年均投入只有2、3分钱,微不足道,接近於零。而每年畜牧业的产出是几千亿。说白了,就是吃老本,拼资源。草原不退化倒真成了怪事。另一个原因是草原公有制所造成的破坏性使用。“公有的”实际上就是“无主的”,而羊群则是自己的,这必然导致种种不负责任的“竭泽而渔”式的短期行为。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作“公共牧场效应”。在美国西部开发初期,因为草原产权没有划分,实行的也是这种“公有制”,就是捕捉野牛,在无主的草原上自由放牧。由于没有界限,牛群到处游荡,分不清牛(特别是新生出来的小牛)是谁家的,只有给牛打上烙印。由於牧场主太多,烙印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为了防止盗牛贼篡改,烙印也就越来越复杂,最后竟然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老练的牛仔单凭牛身上的烙印,就可以讲出这头牛的经历:何处出生,换过哪些主人,是铁路运来还是长途走来的……等等。以至於当时美国西部有一句口头禅,叫“这畜生没甚么了不起,可真是大有看头”。渐渐地,牧场主们自行划分势力范围,大致是以河床为中心,以山脊为边界。由於仍然没有围栏,所以被称为“开放性牧场”。再往後,由於“公共牧场效应”所必然产生的草场退化和各种纠纷,才严格划分了草地所有权,并实行“围栏放牧”。现在,畜牧业并不算先进的美国,以和中国基本相同的草原面积,承载着相当於中国3倍多的牲畜,每年生产出相当於中国30倍以上的畜产品。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公共牧场”与“围栏放牧”的差别,用政治术语来说,是一个属於“消极自由”而不是“积极自由”的问题。即,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需要政府做甚么,而只要政府不做甚么——也就是说,只需要政府不再继续坚持剥夺牧民对牧场应有的所有权。当草原回到牧民手中之後,牧民们自然会加大投入,并杜绝局部超载。就总体而言,中国草原的载畜量和生产力都会大大提高,同时草原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有效的保护。
作者:郑义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