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易往崇:理性与良心--评“911事件”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易往崇:理性与良心--评“911事件”   
海川书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易往崇:理性与良心--评“911事件” (543 reads)      时间: 2003-1-04 周六, 下午11:1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理性与良心--评“911事件”



易往崇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四架美国民航客机被恐怖分子劫持用作自杀性攻击武器,纽约世贸中心著名的双子塔轰然倒塌,华盛顿市五角大楼被撞塌一角,死亡、失踪人员数以千计,“911事件”震惊世界。



几天来,“911炸楼事件”成了万众瞩目的新闻热点。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各种报道连篇累牍。在电脑网络,尤其是海内外的中文论坛上,更是成了绝对的热门话题。



作为大陆留美学人,笔者也非常关注此事。事件发生后,我通过电视、网络,看了不少报道和评论,这里就谈点个人低见,就教于各位网友、读者。



一、讨论中的“公理”:避免“鸡同鸭讲”



我是学数学出身的,生平最大爱好是下棋。这两个领域的共同特点是从一些简单的公理或规则出发,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或解出难题,或决出胜负。数学家们和棋手们不管立场多么对立,彼此之间至少在公理和规则上有共识,那是大家对话的基础。



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样的共识远远没有那么完善。有时争论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给旁观者“鸡同鸭讲”的感觉。如果仔细分析各自的立场,常常会发现他们从一开始的原始公理就是不同的,大家从互相矛盾的起点出发,经过或完善或荒谬的逻辑推理,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



如果双方是有理性的论敌,也许会努力试图理清双方的分歧究竟在哪里,比如讨论的是否同一个问题、在哪些地方是一致的、逻辑推理是否有漏洞等等;更多情况是双方没有愿望或能力进行这样的分析,而是各自凭文笔、史料把自己的观点包装得更有吸引力,虽然不指望说服对手,但希望能够影响观众,即所谓“鸡同鸭讲给狗听”;更加低级而又普遍的是质疑对手的动机乃至阶级成份或者索性开骂了,比如给对手贴上汉奸、爱国贼、弱智、畜生之类的标签。争论方式越简单,就越没有可能达成任何共识,也就越有可能再次出现。我读网多年,亲眼看见许多问题反复被不同的网友讨论,从论点、论据到论证都出现惊人的重复,常常有“怎么又来了”的感慨。



具体到这次炸楼事件,大家的第一反应就大不相同。在如此强烈的震撼之下,情绪难免激动,说话都比较冲,骂得也格外难听。要是没有电脑屏幕隔着,恐怕早就打出人命了。据我观察,各中文论坛的网友大致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主要是愤怒,强烈谴责恐怖分子,诉诸人的良心。



第二种态度是各打五十板,既谴责恐怖分子,又强调美国政府乃至人民也有责任,诉诸“理性”。



第三种态度是幸灾乐祸,尽管也表示了一点对死难者的同情,但更多的是“炸得好、活该”的由衷欢呼。



我读了几天网,试图从争论双方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去理解各自的思路。我自己在感情上认同第一种态度;在理智上认为第二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对于第三种态度,也尽力透过冠冕堂皇的借口,去体察其真实的想法。下面就对三种态度都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试图找到设身处地、合乎逻辑的解释。



二、从良心出发



事件发生几天来,我主要的业余时间都是在电视机和电脑屏幕前度过的。电视从一个频道转到另一个频道,最让我感动的是9月12日早晨看到的一则报道。说是坠毁在宾州那架飞机上的一个乘客,利用飞机上的电话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说飞机被劫持了,他自知性命难保,利用临死前的最后一点时间,给自己的亲人说:“我非常非常爱你们。”



看到这种人间亲情的真挚流露,我无法不对恐怖分子们产生由衷的愤怒。不管有什么崇高、正义、值得誓死捍卫的伟大目标和理想,没有人有权利剥夺无辜平民的生命。你要是愿意做烈士,行,但请不要拉上无关的他人。这与法律无关,涉及到的是道德底线。



几年前,我曾在一位海外著名华人政论家的文章里,读到这样一段:“我讲到道德底线。需要强调的是,在道德底线的问题上,进一步的论证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因为它直指人心,它直接引起人性的永恒的共鸣。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为什么被奉为人类道德的黄金律,就因为它引起了整个人类不约而同的深刻共鸣。假如你硬要说‘我不乐意被人杀,但我就是以杀人为乐’,我们无法和你再作争辩。我们只能说你丧尽天良。”



正如不少网友反复指出的那样,如果你不愿意给人陪葬,不愿意自己或亲朋乘坐的飞机被劫持来用做自杀武器,不愿意自己或亲朋在上班、观光时祸从天降,不愿意类似的事件发生在北京、上海、深圳或任何你喜欢的国家或城市,你就应该反对、谴责这种屠杀平民百姓的行为,至少应该有兔死狐悲之感,而不应该为其欢呼,因为同样的惨剧完全可能发生在你或你的家人、朋友身上。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今天也许为你的敌人而鸣,明天就完全可能为你而鸣。



三、关于双重标准



有网友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们现在气愤了,伤心了,美国炸中国使馆的时候你们到哪里去了?难道美国人的命就是命,中国人的命就不是命?”



这一问看似有理,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其中有几个逻辑漏洞。



首先,提问者并不知道死难者和谴责恐怖分子的人在美国炸中国使馆时的立场,这其中完全可能有不少既反对炸楼又反对炸馆的人。即使按照幸灾乐祸者们“亲不亲,阶级分”的立场,死于这次炸楼事件的人中也完全可能有你们的同志,被埋在大楼废墟之下的华人里面,完全可能有当初在网上大骂美国炸馆的爱国人士,现在他们糊里糊涂让人弄死了,你们大叫“炸得好”,至少对不起这些曾经和你们并肩战斗的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其次,死难者和谴责者们中间,肯定也有不少人当初并没有表态反对炸馆并为三名中国死难者致哀,但那并不构成他们该死或不该谴责恐怖分子的理由。当初炸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却并不关心,因为没有切肤之痛,这当然不够悲天悯人,“正义感”不是十分充足,但这一点也不损害他们在这次炸楼事件中的正义立场。打个比方,如果你的邻居家里有人被杀了,你“个人自扫门前雪”,没有前去慰问并谴责凶手;过两天你家里也有人被杀了,你的邻居也许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立场,没有前来慰问并谴责凶手。你也许不会怪他。但是如果他跑来对你说:“谁叫上回我家人被杀你不闻不问?现在你果然遭了报应。活该!杀得好!”你大概就要大骂他畜生了。



回到炸楼事件中来,有人说“美国人命并不比中国人命值钱”,不错。但同理,中国人命也不比美国人命更值钱。作为中国人,你可以不为美国平民的惨遭横死而同情、痛心、愤怒,但顶多可以漠不关心,而不应该幸灾乐祸。



批判别人双重标准的人,自己常常就是双重标准。打个蹩脚的比方,为所有弱者的不幸而大声疾呼的是圣人,只关心自身利益、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是凡人,见到别人倒霉就特别高兴的是小人。我是凡人,因此也就没有理由要求你做圣人,但那并不构成我可以做小人的理由。同理,你因为我不是圣人,自己就连凡人也不肯做了,非要做小人,也不合适。还是那句话,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有人在炸馆事件中大声欢呼“炸得好!那三个中国人该死!”会让你怒发冲冠的话,你就最好别在这种时候高呼“炸得好!美国人该死!”更不用说,这次的死难者中还有中国人。



四、是壮士还是懦夫?



恐怖分子被某些网友称之为“壮士”,不少美国人却称他们为“懦夫”。让我们撇开此次恐怖活动的法律和道义是非不论,单纯站在一个事不关己的第三者立场上,看看他们究竟算什么。



我觉得,是壮士还是懦夫,得看怎么比,和惯于“对强者乞怜,向弱者挥刀”的不少中国人相比,这些舍身取义(当然是恐怖分子眼中的正义)的人确实有种,算得上是壮士。尽管恐怖分子能够“舍身取义”多半是因为他们有信仰,坚信这样在“和邪教作斗争的圣战”中牺牲了的可以立即进天堂,但毕竟是放弃了眼前拥有的东西(比如生命),去追求一种理想。在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眼里,确实值得佩服,因为我自己做不到。不光我,那些成天在网上和人比“爱国唾沫量”的朋友也做不到。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这次恐怖活动是谁干的?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阿拉伯人干的,有人说是美国人干的,可没有人猜测是中国人干的,尽管从事后的反应,似乎世界上与美国人最有深仇大恨的就数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了。为什么没人认为是中国人干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没种,我们的爱国只是口头上的,一到真要以身殉国的时候,爱国贼们都不知去向了。



进一步细看,这些恐怖分子要是真的那么有种,应该找美国政府、美国军队算帐,有本事就劫持一架空飞机,开着去撞白宫,撞空军一号,炸美军基地,也算“冤有头,债有主”,可他们不敢直接挑战更强者,而是拿比自己更弱的普通老百姓开刀。撞世贸大楼的行为,更是把来自全世界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政治立场的所有上班族和游客一勺烩了。好比你被某拳击好手揍了一顿,拿他没辙,不敢直接找他算帐,转身却把他五岁的女儿拉出来暴打一顿,这实在只能算是懦夫,而不能算是壮士。



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类的事情我们不敢干,摇旗呐喊、为杀人者辩护的本事倒确实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网友曰:恐怖分子“刀下无冤鬼”。美国不是民主国家吗?你们的总统不是民选出来的吗?自然代表了你们的意愿。由他领头制定的外交政策害了我们全世界许多无辜的百姓,由他任总司令的军队杀了我们三个同胞,现在有壮士替天行道,拿你们这些平日里开汽车消耗世界大部分能源,还选出个“白痴恶棍总统”胡作非为的美国老百姓开刀,正是报应不爽。一点没杀错,活该!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去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有一半成年人没有投票,投票的人中有一半没有选布什。因此,如果随机抓个美国人来杀了,只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性他投了布什的票,杀错的可能性倒有四分之三。更不用说这次的死难者中还有不少人根本没有投票权,美国的政策和做法与他们毫不相干。就拿飞机上那对来美国探亲的郑于光、杨树荫夫妇来说吧,他们持的是中国护照,以色列在中东欺负巴勒斯坦人,美国炸中国大使馆,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他们陪葬?难道就因为他们来了美国一趟,所以就该死?莫非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人的命就比郑杨夫妇的命更高贵?



正如好些网友已经指出的那样,在恐怖分子眼里,没有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差别,为达目的,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为恐怖分子这种行为辩护甚至叫好,只能说明在这些幸灾乐祸者眼里,仇恨模糊了良知,为了发泄他们心中对美国的不满(尽管这种不满很可能是有充分甚至正当的理由的),不光是美国人的命他们不在乎,中国人的命他们同样不在乎。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只不过揭开了他们蒙在脸上那张爱国面具下面的自私冷酷的真面目。



六、关于“理性的反思”



事件发生后,一些网友立即呼吁进行理性的反思,在谴责恐怖分子行径的同时,总结美国政府乃至人民在过去行为的错误乃至如今带来杀身之祸的教训。说得难听些,就是弄清楚美国人“咎由自取”的部分。



这几天,在“愤怒派”和“欢呼派”感性的叫喊中,这种“理性”的呼声显得那么微弱而不合适宜,我也觉得现在还不是反思的时候,还是大家都冷静几天,等由衷的痛苦和欢乐都淡漠一点以后,再进行这种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毫无疑问,这种反思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问题在于,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要说反思与此次事件无关,则没有必要挑这个时候来发表自己的高见。事实上,关于中东问题、北约轰炸南斯拉夫问题、炸馆问题,几年甚至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写了多少听着全都言之成理结论却又针锋相对的文章。



因此,这些理性网友在这种时候提出这些问题,显然是认为它们与此次事件有关。



可是,反思的前提是要搞清楚这些恐怖分子的身份,以及他们这样干的原因。既然迄今为止没人宣称对此事负责,更没有人透露他们试图通过这一事件要达到什么目的,反思就只能是空对空的自说自话,谈不上有的放矢。



打个比方,各位网友在坛子里高谈阔论,宏论不断。回家路上被人暴打一顿,而且告诉你就是因为不喜欢你的言论。即使是为了讨好打你的人,你也必须首先弄清楚他的立场。是嫌你太左了还是太右了?是觉得你不该叫好还是叫得不够响亮?只有搞明白了他的立场,你才有可能相应调整自己的态度,否则你就是想老实改造自己,也无从下手,因为如果你会错了意,只会效果适得其反,招来更大的麻烦。



有鉴于此,我认为现在还谈不上有针对性的反思。当然,等有关部门的调查有了进一步的发现,我们确实应该深刻反思,以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七、报复,还是不报复?



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誓言武力报复。据民意调查,大多数美国人赞成政府的立场。



关于报复,有两层意思,一是“为死难者报仇雪恨”;二是以暴制暴,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第一层意思,相信没有多少人质疑。尽管世界上也有“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伸给他”、“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之类的大慈大悲、至仁至善之人的规劝,但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多半没办法这样超脱。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该不该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死于炸馆事件的三个中国人的血债,如果真是美国人故意炸死的,自然应该讨还。至于现在两国实力相差悬殊,没有办法伸张正义,只好暂时或永久地算了,但仍然不能否认“讨还血债”的正义性。同理,这次无辜死了那么多平民百姓,作为靠纳税人的钱养着的美国政府和军队,当然有责任找出肇事的人和组织,让其偿还血债,以慰死者在天之灵。



因此,人们争论的主要是第二层意思,即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能否“以暴制暴”,取决于报复的对象和报复的力度。相对而言,阿拉伯人比中国人更为强悍,他们到处制造血案,甚至“养儿为了自杀殉教”,杀了许多以色列人和美国人(有一次,我开车时听收音机,里面是对一个巴勒斯坦男人的采访。他养了两个儿子,从小就培养他们长大成为“人肉炸弹”,他的大儿子已经这样死了,他还希望小儿子也这样做,同时表示“如果组织上需要”,他自己也会义不容辞。听得我不寒而栗)。反观我们中国人,尽管出了《超限战》这样公开鼓吹国家恐怖主义的理论著作,也在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杀倭寇”的豪言壮语,却迄今没有看到这样的实际行动。这里自然不是鼓励爱国同胞去搞恐怖活动,只是觉得和阿拉伯人相比,我们中国人“说与做的比例”大到了可笑的程度。基于此,如果有中国人搞恐怖活动,大概不用报复太狠就能“杀一儆百”;对于阿拉伯人,就要更为难办一些。



总之,如何减少类似惨剧再现的可能性,是报复,还是宽恕?是行王道,还是行霸道,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个人的倾向,是主张疏导,反对强堵;主张宽恕和化解民族仇恨,“各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这纯粹是我个人的喜好,究竟哪样会更管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八、爱国,还是爱人类?



事件发生后,针对中文网上“爱国同胞”幸灾乐祸之声不断的现象,网友加人在某论坛上点名问笔者:“为什么有些人,爱国心多,爱人类心少?”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答,是因为它要求我猜测别人的言论背后的“真实动机”。我一向认为,严肃的政论文写手,讨论别人的文章,应该讨论人家拿到桌面上的理由,而不是“深挖活思想,狠斗(别人)私字一闪念,(在论敌)灵魂深处闹革命”。遗憾的是,某些网人最喜欢的政论文写法,就是去分析被他批判的对手“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替论敌说出人家“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然后批判这些被他自己总结出来的错误观点。我很不喜欢这种文风,因此希望能够避免这样做。



但是按照我的理解,老加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替有些人代言”,分析他们“为什么爱国心多,爱人类心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里就勉强猜一下别人的想法。



这些“多爱国少爱人类”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固然不爱人类,其实也并不爱国。或者说除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他们其实什么都不爱。“爱国”只是他们披上的一张画皮,是用来打击异己的棍子。比如这次为炸楼叫好的一些网人,他们对美国的仇恨是真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这里不对这种情绪作任何是非判断,只是试图陈述事实),比如没有拿到来美国的签证,没有拿到绿卡,受了美国人的气;比如眼红美国的生活水平高于中国,讨厌美国人的嚣张气焰。对于这次事故的死难者,他们的心理可能是,你们不是牛逼吗?不是在华尔街赚大钱吗?不是一人开一辆车吗?不是能到世贸大楼东张西望吗?不是能到美国看望你们的儿女,花园洋房住着,好莱坞大片看着吗?现在遭了报应了吧?活该!在这种人眼里,华盛顿国会大楼里的美国政客,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上的美国士兵,热情帮助中国留学生的普通美国百姓,以及到美国探望儿女的中国老人,并没有区别,都让他们嫉妒,因此现在都让他们幸灾乐祸。但他们知道,这些理由都拿不上台面,要公开幸灾乐祸,需要一些别的理由,这时候他们突然想起了死于炸馆事件中的邵云环等人以及那些巴勒斯坦人,于是顺手把他们抬了出来,给自己披上一件“侠客”、“公正”的外衣。对这种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爱国贼”,因为他们虚伪,昧着良心,说出来的话连自己也不信,根本不能算什么爱国者。



另一类是“爱国甚于爱人类”的“爱国侠”。他们不相信有什么普遍存在的、全人类通用的爱,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基于中华民族(其实往往只是大陆汉族)的一己之私”。他们牢记中国百年积弱、遭人欺凌的奇耻大辱,心中怀有高于一切的“强国梦”,只要为了自己所爱的祖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别国的乃至本国的人民的(只除了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认为美国处心积虑地阻止中国强大起来(美国某些人的做法进一步证实了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他们把美国当作敌人。任何对美国的打击,不管来自何方,不管是否正当,他们都支持,因为他们相信这对中国强大的总体战略有利。他们对美国的仇恨大到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倒霉我们就高兴”的程度,什么兔死狐悲,什么将心比心,统统要让位于“强国”这一无需讨论、不可质疑的“第一优先”。毫无疑问,他们是绝对赞成“主权高于人权”这一命题的,何况美国人对于“人权高于主权”的宣传常常是挂羊头卖狗肉,本来就没有太多诚意。



第二类人是真诚的,但正因为其真诚,就格外难以被说服。正如我在本文开始时所说的,他们和我们的分歧,是“公理规则”的分歧,大家看问题,用的不是一把尺子。在这种地方,人们的是非观常常取决于各自的信念,只能通过理性的讨论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和理解,不可能达成一致的结论。



九、什么阶级说什么话



“屁股决定脑袋,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在这次炸楼事件中尤其如此。几天来,对于我略知底细(比如现在所在的国家、以前的政治倾向等)的网友,我不用看大家的帖子也大致能猜出是什么看法。



这也是人之常情。所谓“兔死狐悲”,是因为它们都是动物。兔死了,吃兔肉的人是不会悲的。911事件,在美国的人感到格外愤怒,是因为我们想起自己前不久刚上过世贸大楼,明天就要坐飞机出门,同样的事情完全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有切肤之痛的感受超过了我们心中可能有的对美国的不满,所以我们感到愤怒;别的国家的人,感情上觉得这种威胁离自己要远一些,平时对美国的不满(很可能也比我们更大一些)就化着了幸灾乐祸之心,“痛快”的感觉就超过了“兔死狐悲”。



这种本能的感觉,也许甚至是潜意识的。有教养、有理性的人,会自觉把幸灾乐祸的心理压下去,至少不会公开表现出来,但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悲哀,感情强烈的程度无疑与我们和死难者的“背景近似度”成正比。



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个健全的社会,就是由各种利益各异甚至相互矛盾的群体组成的,所以才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机制,来协调大家的冲突,否则只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现在看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内部,这种协调已经比较完善。在国际上,还很不够,脱离丛林还不久,还不远。但朝这个方向努力总是对的,我们不能因为国际社会以前是丛林,就认为现在乃至将来还是只能是丛林。同理,我们也不能因为这种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的情绪可以理解,就否认基本的人性、良心与道德。



愿死难者的灵魂安息,愿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转自<海纳百川丛书之一:我为什么不能沉默?>


http://iugo.org/wenhua/hj_entrance.htm >海川书店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1072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