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奇书。说它奇特,一是指这部书的影响力。清末的时候在官场上混讲究的是“一笔好字,两口二黄,三斤黄酒,四圈麻将”,在学术或革命队伍里混就得知道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读《天演论》,做‘物竞天择’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胡适语)。“自此书出后,‘物竞’、‘争存’、‘优胜劣败’等词,成为人人的口头禅”(蔡元培语)。像我前边说过的那样,有人干脆连名字都改了。见面只要亮出“杨天择”、“胡适之”的牌子来,就足以让“孔乙己”、“李富贵”们自惭形秽,赶快回家补课去。当时,小学教师往往拿它做课本,中学教师多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做作文题目。关心中国存亡的爱国青年,也都争相阅读此书。尤其是当时很多激进的革命者,由于马列主义还没有诞生,或者是虽然诞生但还没有“炮响”,未能引入中国,他们的启蒙教材就是《天演论》。还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赶个时髦,《天演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天演论》对于引进西方的进取冒险精神,改变国人的那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国民性,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由于《天演论》的影响,中国士大夫才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实体。还有人因为严复对中国近代史影响巨大,提出“严复现象”这么个专用名词出来。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二是人们对它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不管什么专业,什么政治立场,维新派、共和派、革命派,不少人都声称是受了《天演论》的启发,走上了各自的道路。从康有为、梁启超到邹容、章太炎、胡汉民再到孙中山、鲁迅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天演论》的影响。连中共领导人也不例外。毛泽东就说过:“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习的也是这些东西”。1970年,他还在一个批示中写道:“《天演论》前半是唯物的,后半是唯心的”。简单说,当时只要是想折腾事儿的,都跟《天演论》有点关系。世界变了,世道变了,中国也要变,要折腾,要大折腾,否则就要被淘汰。“进化论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折腾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维新,就共和,就干社会主义。”,小青年们可能不知道,这是篡改自文革时期极为流行的一段毛主席语录,后来还被某人(好像是李劫夫)谱了曲,毛主席语录铿锵有力,劫夫谱曲有力铿锵,当时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唱着这铿锵有力、有力铿锵的语录歌,雄赳赳气昂昂,手持大板带(即军队用的皮腰带),抽打自己的老师和校长的。前几天我们一起喝酒,还有人回忆起这一段经历,不过说话的人得意洋洋,丝毫没有忏悔之意,“啪啪,过瘾、痛快!”,周围的小青年抻着脖子不停地追问细节,露出羡慕、渴望的目光,感叹余生也晚,所经历者鲜,没有赶上那个激情燃烧、热血沸腾、清正廉洁的好时代。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三是《天演论》这种挥洒自如的大写意笔法,实在是罕见。它究竟应该算一部什么书,图书馆的书目里,应该怎样归类?算严复本人的著作还是翻译的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又译作《进化与伦理》,英文是Evolution and Ethics,我认为这种译法更好)?还是根据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观点,严复自己搞了一部综述?或者就是严复的读书笔记?还有人干脆说《天演论》是“译评”,有金圣叹之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与严复的《天演论》相去太远,严复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此书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有发挥,以明救国之“达旨”,里面很多内容都是严复凭借中国国情有感而发的再创造。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整个民族的心境是空前的忧虑、失落、和愤懑。中国人不要说经历失败,不当大国心里都堵得慌。严复著译《天演论》,介绍达尔文主义的主要用意就是用亡国灭种的现实危险警示国人,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从而变法图存,实现富强,拯救国家。现在回过头来看,严复的这些做法,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而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依我看,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与严复的《天演论》至少有以下四点不同: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1、赫臂黎的原书名为《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中讲了两个问题,生物界进化规律和人类伦理的进化,他坚决反对将进化论原则运用到人类社会。而严复出于形势需要,选择性地节译了“天演”,就是进化的意思。这是原著第一部分的名称,若是节译,倒也罢了,而《天演论》的实际内容也多少包含些原著的第二部分,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在严复看来,进化论的原则是普遍适用的,不仅自然界,就是人类社会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发展的。他把书名定为《天演论》,是想通过这种有裁剪的翻译工作,把他认为最切中国实际,最能起到“折腾”作用的成果引入进来。当时中国的文人和政治家,谁也不会对草履虫有什么兴趣,考虑的是如何对中国社会进行变革,如何折腾。另一方面,严复不同意赫胥黎原著将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关系、道德哲学分割开来。而是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对此,他不断通过“按语”加以批评。在译述赫肯黎“人心常德,皆本之能相感通而后有,于是是心之中常有物焉以为之宰,字曰无良。天良者,保群之主……”(《天演论》卷上导言十三制私)这段话后,就在“按语”中表示,人类虽然具有“善感相通”的同情心、“天良”而相爱互助,团结“保群”,但这不是先验的,只是“天演”的结果和产物,它不是原因,是“末”而非“本”。在严复看来,人原本与禽兽一样,之所以“由散入群”,形成社会,完全由于自己的安全利益的需要,并不是由于一开始人就有与动物不同的同情心、“无良”、“善感相通”。因此,生物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从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误解误译为《天演论》,是想将“伦理”先放在一边,摆脱一切束缚。伦理?四书五经中讲得还少吗?尽管此伦理可能不同于彼伦理,反正都是那一套,在严复看来这完全是脱离现实、脱离当时国际大环境的伦理训诫。去他妈的伦理,先进化了再说。按现在的观点就是,“进化才是硬道理”,先折腾起来再说,别的都是扯淡。梁启超就讲:“欧洲民族所以优强于中国者,原因非一,而其富于进取冒险之精神,殆其尤要者也。”白种人思进取、爱折腾,他种人由于受伦理的约束,不思进取不爱折腾。现在情况好像相反,最安于现状、不爱折腾的就是老欧洲、小日本。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2、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有很多批驳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而严复当做赫胥黎引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加以叙述。所以国人所看到的《天演论》,实际上是达尔文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混合物。实际上无论是达尔文还是赫胥黎,对把进化论推演到社会领域都持极为谨慎的态度。马克思当年曾希望把《资本论》献给达尔文,而且曾写信给达尔文征询达尔文本人的允诺,但是达尔文拒绝了他的敬意(还有一说是通过马克思的姑爷传递的信息),据说达尔文不同意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上次网友提供的那个视频中显示,达尔文本人有一定的种族主义倾向,这在当时的白人社会很常见,而且客观说,人种就是有优劣之分。而且“白人至上”的思想在进化论出现以前就有,不但外国有“白人至上”,中国也有“蛮夷”这种典型的种族歧视的说法,和进化论没什么关系。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严复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观点也不是原文照搬,而是作了许多价值性的解释,粗看上去,赫胥黎的社会伦理思想与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又能够互相贯通。所以说,《天演论》里面的道德伦理阐述,既不是斯宾塞的一般进化观念,也不同于赫胥黎的人性本善的伦理学说。他在里面又掺入了中国传统儒家的道德理念。我同意这样的说法,严复用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鼓励国人的进取精神,推动变法维新、社会变革;以儒家的深层价值理念为标准来规约中华民族的富国强民之路,使其不失文化中国的特征,这是严复宣传达尔文主义的基本思路。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赫胥黎的基本思想是,坚信生物界进化规律和人类伦理的进化是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过程,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持异常坚决和激烈的否定态度,这是《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学》,正是对达尔文理论变成人们公然提倡弱肉强食之社会政策的“科学”依据的一次痛苦思索和艰难反驳。最后,他在把进化和伦理分割开来和对立起来中找到了一条思想出路:“社会进展意味着对宇宙过程每一步的抑制,并代之以另一种可称为伦理的过程。”赫胥黎曾经愤怒地谴责道:“我们时代的狂热的个人主义企图把宇宙自然同人类社会加以类比。”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滥用进化论生存斗争学说解释社会伦理和社会发展,赫胥黎指出:“猿和虎的生存斗争方法与健全的伦理原则是不可调和的”,如果把自然界生存斗争规律套用到人类社会,那就必然“严重削弱甚至毁灭使社会结合在一起的纽带”。这使我想到老芦在批驳“狼羊律”里面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狼和羊彼此之间不能转化,它们之间的生存斗争没有什么伦理道德可言(凭记忆,不知是否对芦论理解有误)。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斯宾塞等人混同社会伦理进化和生物进化过程的论据,即所谓“消灭人类世界中的生存斗争,必然会引起智力和体力普遍衰退”的论点,赫胥黎以坚决驳斥。巧妙的是他举得正是生物进化中的例子。他以人工栽培的优良品种为例,说明那不是生存斗争的结果,而是根据一种有用或美观的理想选择的产物为例,说明在人类的积极努力下,生存斗争可以终止,但物种进化依然存在。而严复的《天演论》译本,正是倾笔墨于其导言部分的进化论,把达尔文主义推演到社会领域,大倡物竞天择。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所强调的,《天演论》实际上不仅仅是作为《进化论与伦理学》的译本,而是“由两部著作组成——对赫胥黎的演讲的一种意译,以及为反驳赫胥黎而对斯宾塞的主要观点进行的一种阐述”。他还推断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学》主要是以此书作为“导师的陪衬”,也就是作为斯宾塞的陪衬。史华兹还说,严复“发现是斯宾塞而不是赫胥黎,满足了他亟感饥渴的理智上的需要。作为一个综合整体的斯宾塞体系是极其吸引人的,严复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斯宾塞创造了一个解释一切现实现象的体系。……斯宾塞一元论体系的‘宇宙整体’,使严复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像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不仅在寻求医治中国眼前的病害,而且在寻求一个清晰的无所不包的现实梦幻。”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其实不要说严复的那个时代,“胜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历来在中国根深蒂固,失败者在国人眼里从来都只有被人嘲笑的份儿。即使今天,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也很有市场。中国人只是从弱者的角度,而不是从伦理学、社会学和社会生物学学理的角度批判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以,阶级压迫的理论在很容易被国人接受,不过是谁压迫谁的问题。现在中国逐渐富强起来了,到国内网站看一看,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土法西斯言论随处可见。从第三世界国家回来的人,提起那里的人们,常带有一种轻蔑的口气:“又笨又懒,受穷活该!”。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赫胥黎严格甄别社会伦理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区别,并且表达了自己对建立一个美好社会的憧憬。他指出,“适者”在自然界和在人类社会的含义不同,对自然界而言,纯粹是“一种对气候和环境的适应”,而人类社会的适者,应是伦理上最优秀的人社会的文明越幼稚,宇宙过程对社会进化的影响就越大,而在最文明的社会中,生存斗争是不能起什么重要作用的,这正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在赫胥黎看来,进化创造了人类,但进化创造人类是为了使人类自己去取得成功——它希望人类利用自己的理性,而不是罔顾理性:“凭借自己的智慧,侏儒可以使巨人泰坦(Titan)服从他的意志。……智慧和意志……可以改变生存环境。……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变人类自身的天性。……已经把狼的弟兄(此处指牧羊犬之类的狗)转变为羊群的忠诚卫士的人类智慧,应该对抑制文明人的野蛮本能有所作为。”赫胥黎高度重视道德和理性的调节效能和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对道德进步充满了信心与渴望。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赫胥黎认为,人性中有“天然的人格”和“人为的人格”,两种人格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性。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赫胥黎认为,“自行其是”是人类的“天然的人格”,表现为“贪图享乐和逃避生活上的痛苦的欲望”。人的这种“自行其是”的“天然的人格”,具有两重性。就其积极一面而言,它是开创并维持人类社会、以与大宇宙对抗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说:“没有人的自行其是的天性,我们将束手无策;一个否定这种天性的社会,必然要从外部遭到毁灭”。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观能动性,他给予了充分估价和肯定。对于消极一面,赫胥黎这样说:“这种天赋的‘自行其是’倾向的力量是在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条件,……但是如果任其在内部自由发展,也就成了破坏社会的必然因素”,“一个被这种天性统治的社会,必然要从内部遭到毁灭。”他由此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还要靠伦理过程——社会结合的逐渐强化。赫胥黎曾经说过自己的“伦理进程有助于促使一切人类社会更有效地同自然状态或其他社会进行生存斗争。”换句话说,人类社会应该是既有竞争也有协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狼与羊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其实即使在狼群的内部,也是这种竞争与协作的辩证统一:捕捉猎物时配合协作,争夺配偶时竞争打斗。前者保证了围猎的成功,后者保证了后代是良种,两者结合起来,满足了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需要。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赫胥黎认为这种“社会结合的逐渐强化”是可能的,因为他认为人性中还具有一个与“自行其是”的天性抗衡的第二要素:“自我约束”这种“人为的人格”。有这种“人为的人格”,是由于人类有区别动物的因素——良心,包括对舆论的畏惧心,传统的羞恶心、同情心等等。赫胥黎这种“自我约束”,实际上和康德把人的本性归为“纯粹理性”,因此推出绝对道德律令有相似的地方,康德就曾把人类视为“一种正由恶向善稳步前进的理性物种”。他认为完整的人性就是“天然的人格”与“人为的人格”、“自行其是”与“自我约束”、“善”和“恶”的对立统一。他最终做出了自己的结论:“每一个降生到世界上的人都有天赋需要,就是去发现一种‘自行其是’和‘自我约束’之间适合他的气质和环境条件的‘中庸之道’,这种需要就是人生这个戏剧中的动因。”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说到这儿扯点别的。最近看到王朔的一段话,这小子确实有点邪门的玩意,动不动就语出惊人。他说,人生这场戏,让我给演砸了。而且最近也出了本小资情调的书《致女儿书》,一反调侃、反讽的风格,抒发浓情炽爱,还不留余地的自我省思。另外还整了部《我的千岁寒》,一本正经地探讨点佛教的人生哲学。篡改一句马克思的语录就是,王痞子收起了狰狞可怖的嘴脸,戴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我想,活到这份上,他是不是从自己的个人经历悟出来,人光是“我是流氓我怕谁”、“操你二大爷”“抽你丫挺的”之类的真流氓嘴脸不行,还需要有点小资,有点“虚伪”。在《致女儿书》里,他如此安慰女儿:“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我们为人之前都是在画中。永恒是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是其中的一抹颜色。”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
3、严复确实是一位“中西兼通”的大师级人物。在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时,在行文典雅,篇目安排,全书结构、表述方式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将《进化论与伦理学》中国化上下足了力量,不说内容,光是文字也很吸引人。因而《天演论》在当时拥有广大的读者群,深受知识界的喜爱。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就是严复创造的那些四言习语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等。按照达尔文学说,各种生物都是“生存斗争(struggle-for life,或竞争生存struggle for existence)”、“自然选择”(nature selection)的产物。严复将“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和合二为一,创造了“物竞天择”这样的四言习语,我感觉确实翻译的好,堪称信雅达的典范。还有就是赫胥黎在讲解进化论时不光谈到自然选择,还谈到园艺、种植、畜牧等人工选择的例子,严复总结为“人治天行,同为天演”。而“适者生存”也翻译的很棒,这个说法是社会达尔文主义鼻祖斯宾塞发明的,英文原文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斯宾塞还恶狠狠地放出一句话,穷人“如果他们因为没有足够的生存竞争能力而死去,就让他们死吧。这对他们自己和对社会,都不免是一桩好事。”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严复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时,还注意设法让“进化论”的道理和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说法“冥合”,使《天演论》更容易被接受,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对严复而言,赫胥黎、斯宾塞的言论再次从科学的角度验证了古代圣贤的先知先觉。比如他将赫胥黎《天演论》中“以人持天”、“与天争胜”的观点,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联系到一个思路上去认识;而把斯宾塞的“大昏存在任天,而人事为之辅”的观点,与古代黄老“无为”思想视为一脉相承。这样处理的结果,有强烈的亲切感,也充分注意到了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问题。这样做的副作用就是偏离了赫胥黎原来的意思,难免会影响人们对原著的理解与学习。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这种做法在今天也极为常见,如民主派可以抬出孟子的“民贵君轻”,搞生态平衡的可以引出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连胎教这么个现代玩意儿也可以抬出孟母语录:“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我记得当年某工业代表团出国考察回来,说是日本鬼子和美国鬼子工业发达,是因为学习了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结果。对国人来说,学习洋鬼子虽然事关生存,但面子不能丢,嘴不能软,自尊不能伤,这是中国亘古不变的国情,从前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相比较而言,日本人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学习起外来的东西就要简单的多,很少听说国外出个什么理论,鬼子们马上到丰臣秀吉、织田信长之类的老前辈语录那里去翻找,看有没有什么能对上号的说法,从不用玩这些花样。就像伟大领袖教导的一样,“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其实进化论对日本人的影响也非常大,日本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王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治天皇)和一帮留学生到欧洲考察后,由达尔文的进化论总结出“弱肉强食”,以后福泽谕吉(就是印在万元大钞上的那个穿和服的思想家)总结出了“禽兽理论”。福泽谕吉原来是学习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生,光是《左传》就通读了11遍。后来看着中国老挨揍,觉得跟这么个老大混不出什么名堂,福泽谕吉在见识了西洋文明以后开始瞧不起中国了,讽刺中国是“不擅变革之国,一两千年只知固守古人之言而根本不知随机应变,妄自尊大之风盛行……”,反正是当学生,当西洋人的学生并不比当中国人的学生更丢人,就后提出了“脱亚入欧”的主张。而且提出“百卷万国公法不如数门大炮,数册亲善条约不如一筐弹药”,“禽兽相接,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被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应该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与文明人一起寻求良饵”,以后证明,这“良饵”就包括中国。福泽谕吉的这些言论,怎么看都是像读过进化论的主儿。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4、在译著《天演论》时,严复动辄“踢开党委闹革命”“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最初我想进行《天演论》的中英文对照学习,既学习了文言文(或是半文言文),还趁此机会学习了外语,岂不一举两得。后来发现其内容多为意译,按原文字句对照根本挨不上。像我前边说过的那个例子,原文就一句“unceasing struggle for existence”几字,可老严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整个《天演论》看下来,给我的印象就是严复先看个“大概其”(北京话,意为“大概”),然后就开始围绕这“大概其”满嘴跑舌头。《天演论》还把生物进化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现实政治联系起来,就原著的某一思想或观点,脱离原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阐发自己的见解。严复的着眼点,不是单纯的翻译,更不是为了介绍西方生物学方面的原理,而是企图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发挥书中的论点,以唤醒中国人保种自强,与天争胜,变法图存。正如他在《译<天演论>自序》中所言: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这些严复个人的见解有些注明“复案”字样,还可以判断是严复自己的思想,是老严有感而发。有的则未加注解,夹译夹议于译述之中,弄不清是姓严还是姓赫。像他在《天演论》卷下论十七《进化》篇,几乎完全抛开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原文,大声疾呼“与天争胜”,“今者欲治道之有功,非与天争胜焉,固不可也。法天行者非也,而避天行者亦非。夫曰与天争胜云者,非谓逆天拂性,而为不祥不顺者也”。据统计,在《天演论》总共35篇的译文中,严复共写了28篇按语。其中有4篇的按语与原文相当,有5篇的按语超过原文。例如,卷上导言三《趋异》篇,按语超过中译原文的二分之一;导言十五《最旨》篇,按语则是中译原文的两倍多。从内容看,赫胥黎的原著讲述的多为自然界生物进化论,那么严复的按语则多为借题发挥,由论述自然界生物进化论引伸到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思考与认识。而且还影射中国的现实,利用按语犯上作乱,确实是老严的一大发明。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严复不仅是借题发挥,而且是纵论中西,横贯古今,旁征博引。据统计,《天演论》的按语所涉及的古今中外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马尔萨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申不害、商鞅、墨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班固等。严复在《天演论》中介绍与论述了很多赫胥黎没有涉及的领域。据统计,《天演论》中涉及到的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古希腊各学派以及佛教的神秘主义等。如果把《天演论》再翻译成英文,无论赫胥黎还是达尔文,绝无任何读懂的可能,肯定头大。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综上所述,严复的《天演论》确实是部奇书。奇就奇在严复生生把一部枯燥难懂的科学著作,译著成了一部集科学性、逻辑性、宣传性、鼓动性为一体,振聋发聩的战斗檄文,弄成了警钟、号角、战鼓。借赫胥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近代历史上激励、教育了一代知识分子。严复著译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介绍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告诉读者三件事: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第一,给当时思想界敲响了警钟,告诉国人当前真实的外部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当今世界和生物界一样,“弱肉强食”,弱国谁都可以瓜分,没什么公理可言;再就是西方国家进化了,不再是蛮夷之邦,现在随便一个欧洲弹丸小国,都可以收拾大清,不但是西方人,连昔日的学生“蕞尔小国日本”也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揍咱一顿跟玩差不多,中国人再不能妄自尊大了。而且和以前的蒙古铁骑、八旗辫子们不同,人家无论在德、智、体、美哪一方面,都要优于中国。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外,找不出什么比人家强的地方。根据《天演论》中“优胜劣败”的规律,中国再不睁开眼睛就要亡国灭种而“无以自存,无以遗种”。严复还旗帜鲜明地反对排外思潮:“期于文明可,期于排外不可。期于文明,则不排外而自排;期于排外,将外不可排,而反塞文明之路。”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第二,告诉人们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因是环境变了,中国只有适应世界大环境,只有争当“适者”才能“生存”。严复塞进了自己的私货,通过进化论讲述生物界的例子类比人类社会,列举了美洲及澳洲印地安人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适者生存”(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没有“与时俱进”)而日益败落的事实,告诫人们只有顺应“天演”规律而实行变法维新,才能使社会由弱变强,否则就要被淘汰,变法是进化的组成部分。原来人们以为只要引进西方的巨舰大炮就可以了,如林则徐的得意门生冯桂芬就曾经认为:“[吾辈]有待于夷者,独船坚炮利一事耳。”但后来才发现,同样的枪炮照样还是干不过日本人。他们从中发现国家强盛的真正根源不在于武备,而在于心态和制度。因此,在1895年后,新的爱国呼声是“变法”:“变革我们的律法”,“变革我们的制度”,“变革我们的风俗”。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第三,争当“适者”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国人的行动,“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严复告诉读者,在“物竞天择”的所谓“天择”中,有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两种方式。所谓自然选择,就是自然环境决定物种生存;所谓人工选择,就是在物种竞争中可以经过人工即人的主观努力,使不适于生存的生物,得以生存与发展。同理,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与天争胜”,就是以人力战胜自然规律,就可以使自己的种族或民族保持下来,并且加以发展(主语与宾语不清楚啊,套句流行歌曲的歌词就是“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严复用西方富强的事实来论证“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告诉人们,尽管鸦片战争之后,对洋人“中国人怨入骨髓,欲食其肉而寝其皮”,但还要按规律办事,走西方富强之路,这就是结论。他还认为,鬼子能够办到的,国人同样也能够办到,关键是国人自己愿意不愿意变法。鲁迅对猴子与人的分道扬镳也是这么看的:“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和猴子是没有大两样的,人类和猴子是表兄弟。’但为什么人类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这就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底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它们不但不肯站起来,并且不肯讲话,因为它守旧。人类就不然,他终于站起,讲话,结果是他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