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字的讀音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字的讀音   
海外逸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448

经验值: 12443


文章标题: 字的讀音 (729 reads)      时间: 2002-10-16 周三, 下午6:11

作者:海外逸士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世界上有些語言﹐一看到這個字﹐就能讀出音來﹐像德文俄文等。有的語言看著字就

是沒有把握讀出音來﹐像英文。因為其間還牽涉到英國發音和美國發音﹐甚至澳大

利亞發音也有些不一樣。英文中的五個元音都有好幾種發音﹐不像德文中﹐每個元

音的發音都是基本固定﹐如有變化﹐也有規律可循﹐或者加變音符號。有人按英文

讀音規則去讀德文中的Beethoven(貝多芬)﹐成了“比紹文”﹐再諧音過來成為

“肥皂粉”。中學裡﹐我們在同學間曾開過玩笑﹐常問人家﹕“你知道有個音樂家

叫肥皂粉的嗎﹖”英文雖然也有些讀音規則﹐但變化還是太大﹐讀音規則所起的作

用有限。同一個字會由於重音位置的變化而引起讀音的不同﹐如produce﹐作名詞時

重音在第一音節上﹐讀作“'潑勞丟絲”。當用作動詞時﹐重音在第二個音節上﹐就

讀作﹕“潑勒'丟絲”。有時連字典裡表出的發音也會與美國人實際講話中的發音有

出入。如Manhattan(字典中讀音為﹕曼海頓)﹐而紐約人讀作﹕曼海姆。等於其中

的“T”字母不發音。你看多複雜。



中文字的讀音更複雜。看到一個陌生的字﹐簡直不能去猜它的發音。如按邊傍去發

音﹐往往是錯的。有時字義不同﹐發音也會不同。如“校對”中的“校”應讀作

“教”﹐不能讀作“學校”的“效”。“內行”中的“行”應讀作“杭”﹐不能讀

作“形”。這兩種讀錯的情況比比皆是。再碰到各地方言中﹐讀音更是相差十萬八

千里。譬如說“魚”(yu)字﹐上海人唸作“ng”﹐常熟人唸作像上海人發音的

“呆”。連漢語拼音也標不出來。不知廣東話裡又是怎麼個唸法。這個還不稀奇。

英文發音也有方言的差別﹐但比中文在方言裡的差別小得多。



中國鄰國中有一個“老撾”。“撾”這個字很少用。記得小說裡沙陀國的十三太保

李存孝用的兵器就是“撾”。又記得那時為“撾”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改了三次

讀音。首先唸的是“過”音。這大概是從邊傍而來。後來變成“渦”音。不知什麼

根據。現在是用“喳”音。又不知根據什麼。第一、第二個讀音與字形還有點相近。

第三個讀音跟字形完全連不上。不知是哪位權威人士定下這個讀音﹐是依據什麼來

定的。讀音多變﹐使人有無所適從之感。況且國名都是音譯。到底那個國家的名稱

在他們的語言裡發音如何﹖他們的發音總是固定的吧。要麼譯成“老過”﹐要麼譯

成“老渦”﹐要麼譯成“老喳”。真不知為什麼譯個國名竟如此地舉棋不定。而英

文中把該國叫作Laos﹐倒不如譯成“老死”吧。

作者:海外逸士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海外逸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7.376942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