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16大前瞻】(18 - 32)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16大前瞻】(18 - 32)   
ZT吴国光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16大前瞻】(18 - 32) (635 reads)      时间: 2002-9-07 周六, 下午10:5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吴国光16大前瞻】(18)江泽民的“牛肉”在哪里?



有朋友问:‘如果像你上周所分析,留任军委主席并不能如意保证江泽民的政治影响力,难道老江就真的会像近来传言所说,可能连总书记也不交,只会给胡锦涛一个空头国家主席?’



在下的答案是:‘那也未必。’当然,老江一两年前就放出了风声,说什么总书记一职没有任期规定;这说明他早有不交总书记一位之心。其实,如果实力到位,有规定又怎么样?老邓还不是改了党章以留任军委主席?以今天老江的实力,硬是不退又会怎么样呢?我看,问题恐怕就在这个‘硬’字上。别的不说,老江自许风雅之人,一贯圆通柔滑,应该不至于在最后关头学乡里老憨搞新媳妇,来个霸王硬上弓吧?



‘那就甘心让权不成?’朋友自然不能满意我的答案。



我也学滑头了,还是那句答案:‘那也未必。’因为花样还可以很多,并不是只有一个军委主席位子可以摆弄。江的身边,尽有不光会吃干饭的才士能人,早就在替他老人家想办法出主意了。要点就是一个:要为老江这九十来公斤的庞大身躯,制作一个老邓小小遗服不能衬身的龙袍,好让他体体面面(而不是强拉硬赖)地垂帘听政。



比如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决非又一个中央军委,再加一块‘鸡肋’而已。国安委与军委的区别,可以说,就像老江的个人风格与老邓的个人风格之差别那么大:后者是老军头,线条粗糙,作风刚硬,深居简出,关键时刻以枪杆子说话;而前者是留洋(苏联也是‘洋’呢)技术专家,身段灵活,事事周到,兴趣广泛,乐意每天在前台表演。根据这个从美国抄来的设计,国家安全委员会决不单纯涉及军事或国防问题,而是包含军事与国防,但更包含什么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对外关系和国家统一等一系列领域,甚至还可以扩及思想意识和政权存亡等更多的问题。这样一来,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老江当然就解决了我们上周所讨论的难题:不方便干涉日常国务。其实,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是一个‘太上内阁’或‘太上政治局’,总理全部国家事务。当然,这个设想中的机构,也就最适合为‘太上皇’而设。



麻烦只有一个:既然职责等于内阁,为什么不以现任国家元首为其领导人?既然功能类似政治局,为什么现任党的总书记不可以担任委员会主席?‘太上’二字去掉,国家安全委员会不是一样工作吗?唯一的不一样,当然就在这里:是卸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之后的江泽民来专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呢,还是接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来兼任这个主席呢?既然江泽民可以把至少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甚至还有军委主席)交到胡锦涛手里,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也交给他呢?



显然,‘国安会’龙袍虽好,却并非只有老江能穿。一旦做好了,大家偏说胡锦涛可穿,老江心头什么滋味?古人早就看透,这叫‘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那样一来,胡在十六大之后的权力,要比江在十六大之前的权力还要集中,只能更加不利于老江继续发挥余热。所以,我们很快就听不到北京的智囊们再来谈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想了。至于类似想法,比如国家统一委员会啦,问题也都是一样,自然无人提起。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重设党主席。十五大的筹备过程中,就有人这样设想过,结果自然是不成。这次似乎没有人再提。原因我看也很简单:不管那是叫总书记还是党主席,反正大家盯的是江泽民屁股下面的中共一号交椅;如果交了总书记,但不交这把一号交椅,而是另给它起个名字,实质还不是一样?既然人人明白这个道理,设党主席一议则无异掩耳盗铃。那还不如干脆不交总书记,免得脱了裤子放屁,多费一道手续。



‘说来说去,似乎老江还是没有解决他自己面临的‘鸡肋’问题嘛!’这朋友是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家伙,对我还是不依不饶,倒好象我真了解中南海那些事情似的。他还借用一句台湾政坛术语问我:‘那你说,江泽民要是不甘心啃块‘鸡肋’,他的‘牛肉’在哪里?’



我是隔皮猜瓜,这瓜皮倒有几千公里厚。反正都是瞎说,我也不至于被这朋友难倒。答案已经有了,且听下周道来。



--原载《信报》 (吴国光 6/1/2002 3:24)



【吴国光16大前瞻】(19)江胡曾三权分立?



在‘六四’之后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话题,就像某种咒语,虽然现实中无所依托,但却不时需要低声念叨(千万不可高声喊叫),似乎能够避邪消灾(而喊叫只会招灾惹祸)。尤其是每到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前夕,至少有三种人,出于三种原因,那是要加紧嘟念‘政改’、‘政改’的: 一是真正有些傻劲儿的干部或知识分子,总想藉党代会的时机,推动真正的政治改革(political reform);二是聪明有加的宣传高手,作为党的‘智囊’或‘化妆师’,谈一谈这个话题,知道这会重燃许多人对党的希望,甚至可以给‘老外’一点盼头,从而有助于稳定政治局势——这本质上是在搞‘公关’(public relations),是真是假反正是个办法让你先有份耐心别来捣乱。第三种呢,则是这些高手们的主子了,自己身在权力游戏之中,政治改革也可以当作一张‘牌’,在权力再分配(power redistribution)的过程中有选择地打出来。三种方式,用英文似乎都可缩写为PR,所以我就说这是‘PR游戏’或‘PR现象’。



十六大之前的‘PR现象’也早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其背后我们这里所说的三种路向都有。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三层PR游戏的聚焦点,却越来越异乎寻常地趋于一致了,那就是所谓‘党内民主’问题。这当然不是一个新思路,对我来说尤其如此。十五年前,我参加中共十三大筹备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政策研讨班子里就有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如何在党内实行民主。当时的建议之一,就是回到中共八大,实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年会制,从而强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权力,以制约中央委员会及其政治局。记得最初是人民大学的高放教授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首先提出这个建议,这一点在拙著《赵紫阳与政治改革》(香港太平洋世纪研究所1997年版)中有详细记载。当然,这条建议后来没有得到最高层采纳,虽然赵紫阳本人明确赞成以党内民主制约党的最高权力的改革思路。有趣的是,风水轮流转,现在的政治改革讨论中,再次出现了这个建议,并且一时成为某种舆论焦点。特别是在中纪委研究室李永忠于官方杂志《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撰文讨论这个题目,并经香港《镜报》月刊鼓吹之后,加上民间改革家曹思源上月来港时就此讲演,一时这倒成为从北京到香港的一个小小舆论热点。



党代会常任制和年会制,简单地说,就是把党代会搞成目前人代会那样,每年开上一次会,给代表们多一些发言机会。这能不能真的解决权力制衡问题,其实是个大问号。中共八大不是已经实行了这一制度吗,为什么不能避免文革的发生?八大只开了二次会议,当老毛不想再开会时,这个制度就无疾而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讨论,把重点放到了党内‘三权分立’上,即党代会要设立它的常委会或常设主席团,而目前的中央委员会只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同时纪律检查委员会也要升格,从而三权平行,相互制衡。这样一来,据说民主可以发展,腐败得到制约,可成长治久安之计。



这可以说是真正的政治改革了,因为它是对最高权力架构的重大改造。另一方面,这似乎也可以解决十六大的权力分配难题。试想,江泽民当选党代会常委会(或主席团)主席,类似党内的人大委员长,而胡锦涛‘接班’出任中央委员会(或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相当于党内的总理,那不就可以一举实现‘全面交班’和‘垂帘听政’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近来甚至有消息说,曾庆红改对中纪委书记一职有浓厚兴趣。在现行架构下,中纪委书记地位不如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常务书记,而后者应是曾的囊中之物,为什么反会弃高从低?这恐怕只有联系到党内三权分立的改革设想才能理解:那时的中纪委书记,就是党内第三权的执掌者,比中执委常务书记又高上一个层次。这样一来,江胡曾三权分立,好似一个夹心面包,却也着实有滋有味!



不过,这种改革设想在十六大上能否实现?我不看好。原因很多,不去讲那些实质的观念与利益因素,单说时间怕就是个大问题:这将是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领导制度改革,不可能在短期内统一党内思想;现在离十六大开会多说也就是不到半年的时间了,很难仓促推出这样一个重大变革措施。反对者只消以‘稳定’‘稳妥’为借口,就可轻而易举搁浅这一方案。所以说,这盘‘牛肉’虽好,恐怕是火候生了一些;老江虽有胃口,牙劲怕是不够。结果呢,不过‘PR’一番而已,还要回到老路。这就叫:‘夜晚寻思千条路,天明还得卖豆腐’。看近来北京不断放出老江连任总书记的消息(以本报任慧文专栏为例),你就知道还是‘豆腐’比‘牛肉’或‘夹心面包’更对国人胃口了。



──原载《信报》 (吴国光 6/3/2002 4:20)





【吴国光16大前瞻】(20)“选孙子”——难产的“第五代核心”



有人说,江泽民其实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发挥甚至强化自己在未来中国政局的影响力,那就是:在十六大上为中共树立一个‘第五代领导核心’。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将中国政治中长期不能解决的最高权力继承问题制度化的一个途径。眼看中共第三代向第四代交班的过渡就要平稳完成,这些聪明的人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于两代接班人都已经早早选好,制度化程度大大提高。于是,为共产党千年天下计,江泽民在十六大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胡锦涛选一个接班人。



这个办法被称为‘选孙子’。这也没有什么不敬。历史上,早有周太王,晚有康熙,都曾经隔代选取了自己的继承人,也正是选了自己的孙子,那分别是后来的周文王和干隆。邓小平固然不像老毛那样热衷于历史上的权术,但他是一个悟性甚高的政治大家,往往师心自用却暗合关节,于是在十年前也来了这么一手,留下了以胡继江的政治安排。北京人这些年常说胡锦涛是‘孙子’,固然有些皮里阳秋,却也未尝不是一针见血。现在,眼看小胡要即位了,老江难道会完全放弃选取接班人的伟大历史责任,不肯为党挑选一个传承家业的‘孙子’不成?



我看,老江恐怕不是不想这幺做,只是确实有他的难处:这个‘孙子’还真不好找。不是没有人想当‘孙子’(想当的人太多了),而是要合乎‘孙子’的条件并不容易。所谓‘第五代’接班人,至少要符合一个硬梆梆的条件:年龄最好在五十岁以下,怎么也得在五十上下而不能‘上’太多。否则,与小胡没有拉开一定的年龄差,而居然取而代之,那不叫接班,叫夺位。



尽管中国年轻干部不少,但是,要找一个五十岁左右而资历深厚因此能为大家所接受者,谈何容易?十年前,有一个胡锦涛,刚届五十,却已经在两个不同的省份总共做了七年的第一把手,晋身正部级更已达十二年之久,兼有中央与地方经历,并且是上届中央委员。放眼现在的各省第一把手,居然没有一个不是五十多岁!最年轻的苏荣(青海省委书记),也已经五十四岁了,还不过是去年刚刚升到正部级位置。接下来,江西的孟建柱和西藏的郭金龙,都是五十五岁,也都是最近一二年才成为地方大员。也有几个资深而相对年轻的省委书记,比如五十六岁的张德江(现任浙江书记,曾任吉林书记,也已经当了七年的第一把手了)、宋德福(现任福建书记,曾接小胡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已有十多年的正部级资历)、白恩培(历任青海和云南两省书记,有五年的地方大员经历)与李建国(出任陕西书记也有五年了),五十七岁的田成平(历任青海和山西两省书记,已作了九年的正部级)和俞正声(现任湖北书记,资历稍浅,长处是中央和地方经历都有)。中央的部长们呢,年龄更大。最为年轻的,是五十六岁的农业部长杜青林(此人资历倒不浅,已有九年的地方和中央正部级经历)。可是,且不说背后复杂的派系渊源等因素,单看他们比小胡不过年轻三四岁,要做接班人恐怕就很勉强。



各省省长相对年轻一些,其中尤推青海赵乐际(四十五岁)、河南李克强(四十七岁)、福建习近平(四十九岁)和辽宁薄熙来(五十二岁)。其中,只有李克强是十五届中央委员。习近平仅仅是候补委员,赵、薄二人更要等到今年十六大才有望晋身中委——以这样的资历,要坐直升飞机进入政治局(还不要说常委会),困难不小,除非有朱容基受知于邓小平那样的机遇,就连江泽民支持下的曾庆红都无法做到。何况,省长毕竟不是第一把手;而缺了地方第一把手的历练,要成为未来党国第一把手就困难更大。



当然另外还会有人试图成为‘黑马’。比如说,早在一两年前,香港就有报章‘透露’:现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沪宁(今年四十七岁),是内定的第五代领导核心。由于王氏完全没有地方大员的经历,这个消息很难让人认真对待。以目前态势论,一旦小胡十六大真的接任总书记,王氏恐怕要在政研室扶正都算异数。



对老江来说,似乎还有一个特定的难处:目前比较年轻而又资历较深的正部级干部,往往是团派出身。他们究竟是胡锦涛的‘儿子’,还是老江自己的嫡亲‘孙子’?恐怕让人颇费捉摸。我们看到,由于没有政治远见,江泽民治下的中国政坛,其实并不比八十年代更为年轻化,因此使得第五代核心甚是难产。当然,十六大至少会增加好几位五十几岁的政治局委员。不过,如上所述,他们还不是第五代。只有选出了一位四十几岁的政治局委员,则此人不用进常委,就已隐然‘第五代核心’矣。会不会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会是谁?如果又可能,那就多半会从目前几位年轻的省长之中产生,让他在十六大后以政治局委员身份兼任某大省书记以继续其地方历练。



——原载《信报》 (吴国光 6/5/2002 11:56)



【吴国光16大前瞻】(21)“三个代表”金光“罩”:一论江泽民的意识形态努力



究竟中共十六大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人事安排和权力结构?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时间越来越靠近开会日期,确定性似乎不增反减。看来,唯有一件事情的确定性是在不断增加,甚至不妨大胆说已成定局。那就是:十六大一定会以某种方式,把“江泽民思想”写进中共党章,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列,奉之为党的指导思想。



我这里“某种方式”的说法,当然先就有其不确定性。不过,这个不确定性,看来主要是不确定在以什么名目来称呼江泽民的所谓思想遗产。中共喜欢搞文字把戏:马列有“主义”,毛为了“谦虚”,就自称“思想”;邓难道可以不继续谦虚下去?于是改称“理论”。到了江这里,据说有人建议叫“江泽民学说”。不过,有那为共产党千年王朝着想的谋士就说:照这样一辈一辈下去,后来的领袖怎么办?还不如干脆不搞这个文字把戏算了。可是,在我看来,问题还是一样:反正是未免辞穷,就算不一定要找新词来称呼,那已经用过的不同老词里也得有个选择吧?“江泽民主义”?“江泽民思想”?还是“江泽民理论”?或者干脆径称“三个代表”理论(或思想)?反正至今尚无定论。



这其实只是皮毛。问题的实质,在于树立江泽民的意识形态地位,而且是用党章这样庄重而权威的方式树起来。早在两年多之前,江泽民就开始在这方面下力气,继“三讲运动”之后提出“三个代表”,以提纲挈领地表达自己在意识形态上的所谓“创新”。去年“七一”中共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江泽民更借机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三个代表”,并进一步提出资本家入党的具体建党路线,以充实“三个代表”的理论,表明自己“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虽然党内正统力量对此发出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但显然未能阻止“三个代表”成为中共的意识形态“主旋律”。看来,中共十六大最低限度也会接受“三个代表”为新的指导思想,并很可能修改党章,明确以”江泽民思想”(不管最后官方怎么称呼,我们不妨这样姑妄称之)为新的意识形态指针。



对于这些发展,论者往往单纯就意识形态谈意识形态,讨论的主要是“金光”闪闪的资本家一旦进入共产党会如何影响这个党和中国的总体政治发展。这种讨论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似乎又缺了一点什么东西。难道,江泽民不断高谈“三个代表”,与他必然也十分关心的下一步权力安排,会没有直接的关联?或者说,十六大准备进行的两大议程,即树立“江泽民思想”为新的指导思想与形成新的人事班底及权力格局,难道只是两条平行的线索,各走各的,互相没有什么关系?我这样提出问题,已经隐含了我的答案: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事实上,意识形态方面的行动,正是江泽民布置权力交班的最为重要的一步棋,也是影响未来中国权力格局的最为要害的一着。



本栏早就讲过,江泽民在权力交班上,不外乎三类安排,即人马、制度与意识形态。前几个月,我们已经分别讨论了前两类;而第三类即意识形态的安排,中心就是要在十六大上以党的章程的方式来确立江泽民的意识形态地位,树立“江泽民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对这一点,我们看到,江泽民着眼最早,用力最大,迄今为止也收获最丰。一班江系人物,如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鼓吹“三个代表”不遗余力,那是自然不过,无需多费笔墨;重要的是,即使是胡锦涛、朱容基、李瑞环等,现在也不能不张口闭口“三个代表”。尤其是胡锦涛,看来比谁都更加卖力地鼓吹“三个代表”,比早年刘少奇提出“毛泽东思想”、后来林彪”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虽有不及,亦不远矣。你看,这就是江泽民的高明和优势:你可以不赞成老江对于某个政治人物(比如曾庆红)十六大上出任某个职位的建议,也可以不同意他打算垂帘听政(甚至不必垂帘而继续亲政)的某些制度安排,但是,很明显,在现任中共最高领导层中,还没有人胆敢反对“三个代表”和”江泽民思想”。



反对的声音,当然也是有的,而且一度来头不小。比如说,去年夏天出现了批评江的“七一”讲话的几封公开信。不过,那主要是来自已经退休的老干部,而不是在任的当权派。而且,为了消除这类“杂音”,老江很是展现了一番铁腕功夫:封了几份刊物,点了几个人物,并且至今还在强调,谁不赞成“三个代表”就不能入选十六大代表。他为什么要这样强力进行意识形态保卫战?这一点我们以后讨论。反正,在这样一番态势下,很难想象现任领导人有谁会(或者能够)在十六大上阻挡“江泽民思想”成为全党指导思想。换句话说,“三个代表”的思想金光,已经“罩”住了整个十六大。



--原载《信报》 (吴国光 6/19/2002 3:46)



【吴国光16大前瞻】(22)超邓追毛做教皇:再论江泽民的意识形态努力



一旦‘江泽民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的地位就将超越邓小平,直追毛泽东。不管江届时是‘全退’还是‘半退’,也不管他如果‘半退’是留任什么职务,甚至不管接班梯队将组成什么样的权力新格局,都完全不会削弱那个时候江泽民将会达到顶峰的巨大政治影响力。在我看来,江泽民真正的‘牛肉’,其实就在这里:老火浓汤,已经炖熟;随时下口,余香绕梁;人走而不凉,谁也甭想分享。



我做出这样的判断,根据只有一个,而且十分简单:十五大上,当中共接受邓小平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时候,老邓已经作古;而如果十六大接受江泽民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则老江是在有生之年得此殊荣。一死一活,差别极大——我讲的当然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区别,而是政治意义上的区别。死人不是不可以‘搞’政治:往远里说,历史上曾有所谓‘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故事,事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往近处看,老毛幽灵不死,在今日中国政治中还算得上一大玩家。但是,毕竟死人不会说话,不会思想,更不会从坟墓里走出来与活人吵架。所以,怎么解释作为中共指导思想的邓小平思想,并不是老邓说了算,而是老江说了算。中共一向政教合一,最高政治领导人常常就是最高的意识形态权威,可以集思想权力和政治权力于一身。



可是,到了十六大,情况很可能就不同了。老江目下‘不过’七十有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活到八十岁不算稀奇。照他那个医疗条件,就算活到九十岁,恐怕也不是什么奇迹。活着的老江,既能思想,又能讲话,这是不用我们废话的。好了,请问:一旦十六大树立‘江泽民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谁会是这一指导思想的权威解释者?



这个答案太简单,决非什么智商试题,也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就是三个字:江泽民。可是,这个简单答案的政治含义,却可以非常重大而且深远。请问:如果党的新领导人(就说是胡锦涛吧),在任何一个可能的问题上,与假设那时已经身为一介退休平民的江泽民有不同看法,那该如何判断谁是谁非?对了,那要根据党的章程;而党的章程规定,‘江泽民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要根据‘江泽民思想’。那么,在胡和江之间,谁更有资格和权威解释‘江泽民思想’?当然是江泽民。那么,如果江说胡违反了党的章程、违反了‘江泽民思想’,胡有没有可能反过来说:不对,我是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我有权力说,是你江泽民同志违反了‘江泽民思想’?



显然没有,完全没有。这就是说,十六大之后,不管谁当总书记,也不管江泽民有没有职务,确定中国的一切东西是对还是错,都要最后以江泽民为最高权威。因为只有江泽民才是‘江泽民思想’的真正代表,而‘江泽民思想’是指导思想。新的领导人如果与老江意见一致,那就是正确地领会了‘江泽民思想’;如果不一致,那就是违反‘江泽民思想’。究竟是不是一致呢?怎样才算一致呢?这都要老江来判断。



于是,我们看到,江泽民的权力,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有了质的飞跃和升华。过去,在所谓‘第三代领导人’之中,老江固然因为‘核心’的地位而占据一些优势,在权力游戏中却也毕竟不过是一个球员,要冲冲杀杀才能压倒李鹏、朱容基、李瑞环们而有所斩获;而十六大之后,老江就是随心所欲的‘裁判’了。所谓‘随心所欲’,是说这个裁判不用根据什么早就制定好的、大家都了解的现成规矩来吹哨,而是根据自己的‘思想’来吹哨。我说这个权力是教皇的权力,而且是中世纪的教皇。甚至,这个权力比中世纪的教皇权力还要大:教皇上面还有‘上帝’,教皇只是上帝意志的权威解读者;老江则不用解读别人的想法,‘上帝’就在他的心中,通过他的口来指导那尊奉‘江泽民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和这个党统治下的十三亿中国人。



什么‘垂帘听政’,什么‘军委主席’,比起这‘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安排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了吧?为什么老江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下得那么早、那么大,为什么对于任何针对他的意识形态努力的批评都要铁腕对付,恐怕也是不难理解的了吧?我早说过不要小看老江的能耐,也不要轻信那些学者们说什么意识形态已经不重要了等等,我想这回我不是瞎说。



--原载《信报》 (吴国光 6/22/2002 1:1Cool



【吴国光16大前瞻】(23)重见权力双轨制:试谈“后十六大”政局



看了这个题目,或有读者要问:十六大的问题还没有讲清楚呢,怎么一下子跳到了‘后十六大’?



说来这有三个原因。第一关系观众的口味:所谓关心十六大,其实更多的是关心十六大之后。十六大者,十来天会议而已,问题在于会后是个什么走向——我相信那是观众(或曰读者)的兴趣所在。第二关系演员的命运。前面我们讨论江泽民的诸种努力,大体结论是他在十六大后将会保持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既然如此,则十六大这场大戏的主要节目,即最高权力转移,在十六大之后,即使胡锦涛接掌了党政军三个主要位置,也还不能算尘埃落定。那时候,江的巨大影响力与胡的位置优势之间,是个什么结构,将会如何互动?这应该是决定未来中国政局的关键所在。所以,他们必然也是着眼‘后十六大’来展开今天的‘演出’。第三呢,则是关系我这评说者的偏好了。谁都知道,文章的写法,好在腾挪跌宕,最忌平铺直叙,所谓摇曳方能生姿也。在下拙笨,甚难做到,只好在选题上先来‘腾挪’一下。等些天再回过头来分析十六大,也算‘摇曳’了一回。



就中,第二项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本栏的看法是,江泽民已经安排了大战略,就等十六大正式将‘江泽民思想’写进党章,便可稳稳当当做‘毛主席第二’了。各位对中国政局既然热心,当然知道,这毛主席当年做得却并不省心。话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那是一九五八年),确定了老毛退居二线,以便‘专心思考思想理论问题’,而一线行政事务,则放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负责。老毛随后把国家主席让给了刘少奇,以体现这一安排。从此,两个主席并列,一个是‘教皇’,他的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一个是‘皇帝’,亲政勤政,总管日常治国。本以为理论与实际并进,应该是一派兴旺景象。结果呢,先是有所谓中南海西楼会议事件,当时毛主席一手拿着宪法,一手拿着党章,非要参加日常决策会议不可,说是刘邓不可剥夺他的发言权(记得十多年前,我与同为今日本报作者的老友吴稼祥先生在中南海做事,他就一度在这西楼办公,那时已经很让我们感慨了一番);接下来,就是诸位耳熟能详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了:毛主席尽管深感朝中无人,却只消用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指导思想’这一条,南下上海,找几个秀才写上几篇文章,说按照毛泽东思想则应该如此这般,少奇同志差矣哉。于是,全国风起云涌,文如学生、武如军队,纷纷起而勤王——不过,是勤教皇,而非皇帝——刘作皇(据说这是刘少奇少年的名字)客死中州,老毛成了红太阳。



这一段讲古,看官你道是越扯越远?非也。十六大之后的江泽民同志,不就是有些毛主席的架势了吗?他的思想,将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行动标准;他的权力基础,恐怕也是首先植根于对于军队的掌控。老邓只有后一条(当然,单就这一条而言,他的权力之稳固是超过江的),没有前一条,已经可以两行废立之事(其实是三行,不过第一次废华立胡的情形与后两次颇有不同);老毛两条都占,则天下可玩于股掌之上。老江呢,后一条已经有了(虽则弱于邓);而一旦‘江泽民思想’写进十六大党章,则前一条也有了(虽则弱于毛),这当然是我上次所说的‘超邓追毛’了。行废立之事,恐怕就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完全是愿不愿的问题了。



这句‘行废立之事’,恐怕最好是解释一下。这是史家用语,无非是说‘拿掉一个皇帝,换上另一个(而不是自己)做皇帝’。英语里也有相应的词汇,所谓‘KING MAKER’是也。我还没有说,江泽民会拿掉胡锦涛,另立曾庆红——这是不少人的猜测,我们以后会讨论;我只是在说:围绕中共十六大而出现的中国政局一个重要发展,就是江泽民正在从‘国王’(KING)变成‘国王制造者’(KING MAKER)——这个翻译有点儿蹩脚,还是说‘废立之权’吧。一边是治国之权,一边是废立之权,两权并立,这可以叫做‘权力双轨制’。我们讨论过江胡曾三权分立的设想,认为那不太可能在十六大上出现;现在,我看,这种‘权力双轨制’,大约是一定会形成的。本文的标题说是‘重见’,是因为,我们看到,在毛的时代,邓的时代,这种‘权力双轨制’都曾经出现过。它的再次形成,其政治意涵如何,我们已有涉及,但下周不妨再深入一些来讨论。



--原载《信报》 (吴国光 7/3/2002 0:4Cool



【吴国光16大前瞻】(24)胡锦涛的危险期——再谈‘后十六大’政局



我们说,江泽民在十六大上的政治目标,就是得到‘废立之权’。这样一来,可能在十六大上得到‘治国之权’的胡锦涛,地位可就有些危险了。事实上,胡锦涛一旦接掌最高权力,在我看来,他的政治生涯就将进入一个危险期。这个危险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恐怕要有两年左右。



为什么胡锦涛的危险期不是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出现在继任最高位置之前,而是在接掌最高权力之后?江泽民那一方面的理由,已经谈过了,就是:十六大之前,江泽民没有‘废立之权’,很难把邓小平当年确定的接班人拿下来;而十六大后,江的地位可能超过当年的邓小平,能量也就不同了。而就胡锦涛这一方面看,也有两大原因,特别值得重视。



首先是政治责任与权力基础之间的不对称。胡锦涛一旦接任党国第一把手,政治责任无疑骤然加大;在这样一种集权制度下,可以说什么责任都完全扛到了他一个人的肩膀上。有责任,就意味着要对出现的问题负责;这与过去十年的状态大有不同。十年来,胡锦涛在领导层排名第七(十四大)或第五(十五大),大体处于见习阶段,基本无需独当一面,上有江李朱遮风挡雨(当然也遮挡了阳光),下有党政喽罗干活,出了什么问题,算账是很难算到他的头上的。一旦接任第一把手,这个优势就丧失了。而另一方面呢,作为见习者,胡的权力基础确实不弱;尤其是最近几年,副主席的人马上得飞快。可是,在江泽民主导下的十六大上,我敢说,这些人马要挤进政治局,恐怕难度还是很大,顶多有个一两位而已。到常委层面,恐怕胡只会是孤家寡人。这样微弱的权力基础,要支撑那样巨大的政治责任,能不岌岌乎殆哉乎?



当然,小胡一旦接任,首位要务,必是扩大权力基础,逐步使自己的人马到位。不过,这个过程就算顺利,也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有实质进展。于是,这里就有至少两年的空档:人马尚未到位,小胡已经扛起了责任。头一年还好说,有麻烦也不妨说是江泽民年代积累下的问题所致;第二年就不大好说:为什么这些问题在江的时候我党都走过来了,到您手里就漏子连连呢?到时候,在小胡的治国成绩单上找出十条八条的毛病,相信是傻瓜都很容易做到的。



何况还有第二个大问题:拥胡‘统一战线’的解体。目前,凡是对江泽民不满的力量,无论内外,尤其高层,选择就是拥胡,于是大体有个拥胡‘统一战线’。不过,一旦小胡当了第一把手,这个‘统一战线’就要解体了。过去对江不满的高层政治人物,现在希望胡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安排他们的某些亲信也好,采纳他们的政治建言也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是,胡锦涛有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吗?恐怕顶多满足一部分。这样一来,他们一定有意见,有不满。其实,那个时候,无论什么人对现状不满,都将是对胡锦涛的不满。于是,由对江不满而形成的‘统一战线’,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对胡不满的新的‘统一战线’。当然,这个转化也会有一个过程。大约头一年还有耐心等等看,第二年如果还是不满,就不免焦躁起来了。



这样说来,胡锦涛接任第一把手的第二年,大约就是2004年,很可能是他政治上最为脆弱因此也最为危险的时期。届时,后台有老江,口含天宪,掌握党的指导思想,自己什么时候‘踩线’犯规都要看他是否高兴;旁边有曾庆红,实权在握,虎视眈眈,小胡徒有尾大不掉之叹,全无贯彻执行之助;下面又缺得力之人在得势之位,更有过去的‘老同志们’现在也诸多不满。国家应在多事之秋(这一点我敢肯定,尽管很多人说是‘盛世’),世界也不安宁。忽一日,借个什么由头,政治局常委开个会,其中至少三票是老江铁杆,剩下三票则各怀鬼胎,没有一个人帮小胡讲话,反而都来数落他的不是——你道这是不可能的?末了,好办,公布天下曰:胡锦涛同志因健康关系(谁不知道小胡一向身体不是顶好?),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检讨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政治局常委一致同意接受他的辞职请求,并决定胡锦涛同志继续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待报请下届中央委员会全会追认。当晚中央电视新闻联播一报,全中国目瞪口呆,全世界碎眼镜片,您又能怎样?等待上位的人马,忙不迭地寻找新靠山;从北京到香港,再一次出现一片‘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山呼海拜,只是接受朝拜者又不知姓甚名谁了。



--原载《信报》 (吴国光 7/4/2002 14:35)



【吴国光16大前瞻】(25)“三个代表”vs.“江泽民思想”——从近日北京传言说起



本来我是准备接着上周胡锦涛的危险期这个话题,继续分析‘后十六大’政局的。可是,北京显然已经进入了炎热的政治夏季,小道消息满天飞;即使远在香港,也难以耳根清静。比如说,纽约时报记者这两天打来电话,说在北京听说江泽民准备做党主席——这是我们曾经谈到过的一种可能。事实上,自从四、五月份以来,江泽民留任党总书记职务的传言就甚嚣尘上。本港得风气之先,五月份开始,已有多个消息来源,在此地媒体上唱起‘江主席留任’的主旋律;日本媒体深通‘中国特色’,也早就发过类似消息;西洋鬼子对这类‘猫腻’未免迟钝,直到近日《华尔街日报》有报道,一时才如梦初醒:怎么?还有这种可能?小胡不是都到美国亮了相,接班大局已定吗?于是乎,出口转内销,又是一波舆论热浪,纷纷都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江总书记真会留任不成?



在下说过,这是江主席干纲独断之事,我们无能猜这个谜语。不过,既然在这里占一点儿版面大谈十六大,看来也不能只顾自个儿讲古,对那比赛场上的风云变幻不置一辞。这边厢江总书记都要留任了,胡锦涛或许根本就接不到位子,你还在那边厢讨论什么胡锦涛即位后的危险?



其实也不用这么紧张。本栏开栏就说过:中共十六大的‘戏眼’,不在谁谁‘登场’,而在是否‘唱罢’;江主席要留要退,很难有人奈何。事实上,咱们几个月来都在谈论一个东西:江总书记要退,必须有一套说法,有多种安排。意识形态也好,喽罗人马也好,权力架构也好,不铺排得稳稳当当、妥妥帖帖,他老人家怎么可能挥挥手就退,‘不带走一片云彩’?由此观之,则目下老江留任之声大起,那就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安排得不够稳当、妥帖。幸好北京近日气温未到酷暑,离启程去北戴河议论大事的日子还有那么十天半月;趁这个机会,老江拿出了威势来解决问题:这些事情安排得妥帖,北戴河一切好谈;如果你们搞不定,那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再做冯妇了。



什么事情让江总书记不满呢?看他在香港的脸色,也许可以把特区政府的施政‘成绩’算作一件恼人之事。不过,总书记日理万机,香港虽然自以为很重要,其实就算恼人怕也顶多不过是老江的疥藓之患罢了。心头大事,根据我们以往的分析,应该首推意识形态方面的安排。一旦‘江泽民思想’(或学说)写进党章,则江泽民进退裕如都一样掌控政局——这是在下有‘专利’的看法。可是,现在看来,偏偏就在这一点上,事情未能尽如人意。你不要看现在‘三个代表’喊得震天响,‘猫腻’就出在这里:那些与老江离心离德的人物,打算用‘三个代表思想’来代替‘江泽民思想’写进党章。或问:‘三个代表’不就是江泽民提出来的吗?这又有什么不同?答曰:只有一点不同,但是十分重要。说‘江泽民思想’,那就只有江泽民才是最高的解释权威,只要他在世,这个权威就是别人不能替代的;而‘三个代表’呢,就不会有这种便利——既然这是党的指导思想,新任党的总书记为什么不可以是解释‘三个代表思想’的最高权威呢?



因此,本文的标题并没有写错:‘三个代表’当然是老江的思想,可是一旦有人要用它来代替‘江泽民思想’,则就‘异化’为‘江泽民思想’的竞争对手了。这样一来,你讲‘三个代表’,没准也是‘打着红旗反红旗’。麻烦是,既然‘三个代表’也是红旗,也不好不让他们打着。最后究竟怎么个写法?我看,目前的方案似乎是妥协:写成‘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这样能让老江满意吗?恐怕是不满意。别的不说,这就比毛和邓的规格都低了许多,与老江‘超邓追毛’的自我期许相差很远。要退下来了,当然就特别讲究‘历史地位’;如果得不到想要的‘历史地位’,那就只好留在任上继续努力了。



当然,我相信,此外还有一些事情也让老江不能满意。比如说,十六大人事安排的格局。当然,这是尚未确定的事情,有待北戴河讨论。不过,既然要讨论,你就先要表现出有所不满才对;否则,还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切接受,任人宰割?讨价还价之前,总要手里先抓上几张好牌。江泽民留任总书记,这是江系力量在十六大人事安排讨价还价中的一张‘王牌’;现在打了出来,可见‘决战’在即。北戴河要下海游泳,不先热身怎么能行?



--原载《信报》 (吴国光 7/13/2002 3:29)



【吴国光16大前瞻】(26)胡曾相争,老江得益



上上周我们曾经由江泽民的‘废立之权’说到胡锦涛请辞的可能情节,那当然是极而言之。事实上,‘废立之权’在手,老江用与不用,乃是存乎方寸之间的。从某些因素看,‘后十六大’政局也可以沿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老江只是‘紧箍咒’在手,并不需要真的发出功来直取小胡座下之位。那么,什么因素会促使政局这般发展而不是重复当年的‘胡耀邦模式’呢?



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小胡要听话——听老江的话,让老江满意。过去十年,看来小胡大体上做到了这一点。说‘看来’,是恐怕谁都不敢确定老江是不是对小胡的表现‘真正’满意——各位看官,有没有注意到中共语言最爱用这‘真正’二字?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只能是因为并不‘真正’的假象太多。说‘大体上’,则是因为没有人会对哪怕自己的表现完全满意,何况对于别人呢?当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不满意时,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这就是个很大的问号了。当年邓老爷子曾经对胡耀邦和赵紫阳满意得不得了,说什么‘天塌下来有胡赵顶着’;结果呢,言犹在耳,天就塌了下来,把胡赵砸了个稀巴烂,老邓另选江主席做‘核心’。现在看来,小胡让人满意的功力,远远高于老胡和老赵,但愿他今后还能一直让江主席满意下去,不至发生‘塌天’的事情。



还有一个因素,就不光是满意与否的问题了。其实,老邓晚年,又何尝‘真正’对江主席十分满意来着?一九九二年老爷子鼓其余勇南下深圳,一路上絮絮叨叨都是说的自己对江泽民(还有李鹏)如何不满。可是,老邓终于没有拿掉老江,反而在十四大上‘驱杨(家将)进朱(容基)’,为老江扫清接班障碍,规划治国班底。为什么?老江转舵快,可以是一个原因;不过,‘转舵’其实是专制者不太欣赏的一种政治品质:今天你转向我,明天还不定转向谁呢?中国历史上降将杀头的故事多的是,败而不降的顽固分子却常常得到更大的礼遇。胡耀邦当年在中央生活会上也作了长篇检讨,他与老邓的交情按理更能取得后者的信任,为什么老邓就不肯放他一马?



我猜测,老邓没有对老江使用‘废立之权’的一大原因,乃在于: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即使再三,岂可再四?已经拿掉了两个‘皇上’(连同华国锋,应该说是三个),还要再拿掉一个的话,这老邓在历史上恐怕就是个比曹操还要白鼻子的人物了。千古之下,改革开放可能早就被人忘了,这些作为在历史上却是抹不掉的。即使有废立之权,天下在自己生杀予夺之间,难道就能为所欲为?



如果老邓那样的辣手人物果真也有这点敬畏之心的话,则到了凡事不免讲求‘上路’与否的老江这里,怕是顾忌就更多了一些。事实上,拿掉胡锦涛,背恶名的是老江,得实惠的是他人。什么人呢?许多人说,那非曾庆红莫属。我的看法却没有这么果断。曾庆红当然是胡锦涛的最为有力的竞争者,可以说对胡形成了巨大的权位威胁。但是,竞争归竞争,威胁归威胁,取而代之又是另外一回事。五年前我们说乔石对江泽民有威胁,一些读者就误读成乔会取江而代之,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事态发展证明,乔确实对江是个威胁,否则何必去之而后快?



为什么说曾虽然可以在江的支持下制约甚至威胁胡,但却难以取胡而代之呢?关键也在于江的态度。事实上,胡曾相争的态势,而不是胡败曾胜的结果,当然更不是曾败胡胜的结果,恰恰是最有利于江泽民的。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曾庆红在旁,不怕胡锦涛不听江泽民的话;否则,‘彼可取而代之’,就像我们说过的,甚至在胡锦涛接了位子之后,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另一方面,曾庆红十年效力江泽民,都说他为江氏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既然如此,难道江泽民不晓得曾庆红政治上的能耐甚至大于自己?对这样一员猛将,历来的君主驾驭之术都是:固然不能让他饿着,但是却也一定不能让他吃饱(以曾庆红的资历与能力,居然连年在政治局不能‘转正’,你道这是偶然的吗?)。雄鹰吃饱之后,高飞远扬,排云蔽日,它还会听从猎人的呼哨吗?



以胡锦涛十年来的小心翼翼,胡身边还有曾在‘看着’,江尚且不乏恋栈之心,要为‘后十六大’自己能够发挥影响而精心安排下交班布局;如果换上雄心勃勃而又手腕高明的曾庆红,难道江泽民对于‘后江’时代的中国政局更能发挥影响力?胡曾相制,老江得益,这既能保证胡锦涛听话,又能防止曾庆红独立。为此,我看江泽民可能并不愿意看到某一天曾庆红取代胡锦涛成为中共第一把手。



--原载《信报》 (吴国光 7/18/2002 0:51)



【吴国光16大前瞻】(27)“第三条道路”上的李长春



近来中国政局像北京天气,热得有点儿过分乃至反常。我们也曾为此拐了个弯,专门讨论了一些显示江泽民可能留任的最新发展究竟具有什么意涵。不过,上周我们又拐了回来,还是接着谈江泽民的‘废立之权’——也就是说,即使交了班,江的安排也足以使他能够随时拿掉接班人。这个接班人,目前为止还得说最大的可能是胡锦涛,因为(我们上周说的)老江不一定真的愿意用曾庆红取代胡锦涛。他的最大利益,其实在于要两个人都感觉到有以曾代胡的可能,于是胡不能不听话,曾也不能不为江所用。这样的‘可能’一直存在,就可以保证老江掌控未来中国政局。



除了这种权力游戏的考量之外,曾要真的取胡而代之,确实也优势不多而劣势不少。首先是年龄:曾比胡大三岁。其次是资历:曾完全没有省级第一把手的经历,又一向是党务干部,缺少主持全面工作的历练。想当年,改革开放初期,邓力群也是邓小平手下一员猛将,自以为,搞掉了华国锋,自己论功劳论能力都可以当总书记。偏偏老邓选了胡耀邦,几年之后又选了赵紫阳,竟然完全没有小邓的份儿。这之中,不能不说小邓欠缺地方一把手经历是一大原因(李鹏‘六四’之后当不上一把手,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这件事值得一提,是因为从此小邓走上与老邓对着干的道路,由改革大将摇身一变成为反对改革的急先锋,兴风作浪二十年不衰。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就有‘力群不死,鲁难未已’之说;到今天,他还是攻击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主帅。一部中国改革史,缺了邓力群显然不能成书。曾庆红的过往经历与今日处境,都与当年小邓有三分相像;为中国计,在下希望他一路顺风,千万不要走到小邓那样的死胡同里去。



曾庆红再一个劣势,是功高震主。舆论多年来都说,江一旦要换接班人,必然是以曾代胡。这等于说,这是曾份内该得之位。那样一来,即使江帮曾登上大宝,天下也以为不过是江报答曾十多年的辅助之功,则也就谈不上这是江对曾的什么恩德了。没有恩德可施,又不易掌控,还面临继任人比自己更有能耐的窘局,江泽民怎么可能会乐意帮助曾庆红取代胡锦涛?曾氏驱杨(家将)除陈(希同),对江记王朝功劳太高,到头来其实反倒对自己多有不利。



因此,这就有了‘后十六大’政局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第一条是老江拿掉小胡,我们以前谈了;第二条是上周谈的,即老江会利用胡曾相争而保持自己的控制力,于是小胡乖乖听话,不用老江拿他。这第三条道路呢,就是前两条的折衷:就算中国政局真的走到了老江要把小胡拿掉的某一天,他大半也会舍曾而另行检选胡的继承者。我以前说过,一旦胡锦涛地位不保,新的儿皇帝上台,而此人不知姓甚名谁。这并不是一句泛泛之言,而是真的不知道。



虽然不知道,却也不是不可以稍做分析。目前看,李长春是匹黑马。他是目前政治局最年轻的成员,也是唯一比胡锦涛年轻(两岁)的政治局委员;十六大上,无疑将是政治局中年轻一代成员中最为资深者,甚至还有可能进入常委会(那就可能是最年轻的政治局常委);又有辽宁、河南、广东三省的党或政一把手历练:一个是工业大省,一个是农业大省,一个是开放改革的经济大省;还不用说近年深得江的欣赏。做第五代接班人,李长春年龄太大,没有可能;而一旦出现政局波动,胡锦涛接了班却又保不住位,李长春的机会就来了。我去年写过一篇游戏文章,说的是几个姓李的(包括李鹏、李登辉和李洪志,可能还有其它人)老找江泽民的麻烦;现在看,也很有几个姓李的是江泽民安排交班大事的重要棋子,这里面就应该有李岚清和李长春。‘日破云涛万里春’,也还成诗。



这样,不考虑诸如党内三权分立等大的体制变动,还按党总书记为最高权力之位来说,我们就有了十六大前后最高权力交接的三种可能:一是江泽民留任,暂不交接;二是胡锦涛接任,江泽民掌舵,太上皇和新皇帝相处甚得,平安无事;三呢,也是胡锦涛接班,江泽民掌舵,但是太上皇和新皇帝处不来,两年左右换马。新上来的多半是黑马而非‘红’马,看目前‘跑’的态势,黑马中李长春居首。这三种情况,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能够令人跌碎眼镜的事情,因为都在情理之中。问题是,情理之外的事情,一样可以发生。这一则是因为我们对于情理的认识有局限,很多情况不了解或者想不到;二则因为事情本身总在发展变化之中。中共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些‘临场发挥’的加级演出,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这次会有什么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吗?下周我们不妨专谈这个。



--原载《信报》 (吴国光 7/31/2002 4:13)



【吴国光16大前瞻】(28)十六大上看惊奇



中共代表大会向来多有奇峰突起之举,以赞助海外眼镜商生意。这次会不会有什么惊人发展呢?



对本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既然‘惊人’,我们应该事先想不到;如果我们现在对某事有所‘前瞻’,届时此事似乎也就不能算是‘惊人’。不过,政治是一种在‘可能’的环境里争取‘不可能’的艺术,常常需要一点儿想象力才能理解和适应。我们局外人,往往只根据理性而看到‘可能’,忽略了政治作为艺术所具有的‘不可能’。而偏偏是这种‘不可能’,似乎更是引人入胜。我说过,十六大是一场大赛;于是这也就像世界杯——我就不曾想到韩国可以杀入四强,却曾经私下正确地预言了中国队一个球都踢不进去——前一个‘想不到’,恰是理性的失败;而后一个说法明显没有什么根据(如果说中国队一场也难赢,那还是有理性根据的),却偏偏兑现。这般规则明确、实力透明的事情,尚且如此挑战理性而青睐‘断言’,何况浑沌一片、云遮雾罩的中共政治?



十六大如果有什么事情会让我跌眼镜,应该首推:江泽民未能成功掌控局势,黯然退休‘去教几个小小顽童’。说话之间,北戴河的‘中国式戴维营政治’已经登场,海外舆论颇有以‘风高浪急’四字形容之者。谁在兴风?何人作浪?是不是掌舵者江泽民正处在风口浪尖,还是另有别人可能翻船?数算一下政治局常委,老江似乎仅仅掌握李岚清一票;加上自己,以二对五,不可能胜算在握,甚至是败局已显。可是,过去五年乃至十三年,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老江还不是节节胜利?当然,过去多年,李鹏和朱容基这些人,无论他们与老江之间有什么矛盾,总还要和平共事,相互合作;现在如果是我们退你不退,反正也没有了好处,干脆掀翻牌桌的可能似乎陡然增大。不过,我还是很怀疑李鹏与朱容基能够联手共谋大事。而江在李朱之间掌握一个,马上就增到三票;其余四人也很难铁板一块,只消有一个动摇者,老江就不会有翻船之虞。何况,中共高层并非票决制,老江另外还有杀手宝锏呢!



当然,最高领导层之外,还有一些老干部也颇具影响力;而他们多半不是亲江人物,有些更是去年江泽民‘七一讲话’以来的反江先锋。事实上,左派去年几封公开信一击不中,已沉潜甚久。我相信,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十六大这个机会而不再次采取行动的。看得出来,在这个问题上,也就是在有关党的性质和方向的问题上,左派不会轻易让步;另一方面,老江对自己的意识形态地位也是志在必得,因此已经严阵以待。有关‘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学习,数解放军内搞得最为轰轰烈烈。显然,老江是有备而来,必要的时候,是不惜以枪杆子压倒那些主张传统意识形态的笔杆子们的。



说到这种程度,形势自然颇见严峻。所谓‘党内有野心家’一说,更开‘文革’之后高层政治首例,可谓惊世骇俗。日前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又发表什么〈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的文章,在在显露出党内斗争白热化的迹象。其实,有斗争并不奇怪,有反江力量也不奇怪,这些事情足以搞得老江日子不好过也不奇怪——本栏一向的内容,其实就是在分析这些事情。将来能让人奇怪的,就是反江力量能够成功。果真如此,则届时我愿意换个眼镜。



第二件我要跌眼镜的事情,是李鹏会乖乖退休。这件事与上件事其实也是相互矛盾:李鹏不乖,老江日子就不好过;老江胜利,也就意味着李鹏就范——坦白地说,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海外流行的看法很是不同:一般认为,目前中国高层的态势是江泽民和朱容基相对立,在十六大权力斗争中也是如此,因为一个要留一个要退;我的看法则是,江泽民的麻烦不在朱容基而在李鹏,朱容基恰恰是江泽民用来打压李鹏的最大同盟军。现在的问题在于:李鹏还有什么招法可以抵挡这股强大的同盟力量?不战而退?我不大相信。看李鹏第一个争在北戴河亮相,似乎就可以嗅出某些旺盛的企图心。战而能胜?我也不大相信。所以我纔有以上两个自相矛盾的‘惊奇’。



两者之间是什么呢?那就是‘和稀泥’,搞平衡,闹也闹了,哭也哭了,最后还是如此这般,排排坐,吃果果。不过,也不可能平衡得很好。如果平衡得太好,那就是第三件让我惊奇的事情——也就是届时没有任何惊奇:一切按部就班,行礼如仪,各就各位,平稳交接。本来,对于这次权力转移,海外颇有一些观察家是持这种乐观态度的,只是最近的‘劝进’之风才开始让人有点不那么相信中共的制度和理性了。我是一直不相信的,虽然我不否认今天的‘制度’因素比十年二十年前有所强化,但这种强化的程度却万万难以夸大。



原载《信报》 (吴国光 8/12/2002 13:23)



【吴国光16大前瞻】(29)中共的“玄武门之变”?



一般认为,中共的权力斗争固然激烈,但是鲜少军事政变。不过,细推究起来,其实每一次权力转移过程中也都多少有些类似军事政变的事态发生。毛的时代,有林彪或林立果的未遂政变;毛死之后,‘四人帮’被抓,也可以看作是军事政变;到了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门,掌握军队的领导人动用武力解决政治问题并罢免最高政治领导人,本质上也是军事政变。这一次的权力转移,相对平和,好象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但是,有位朋友却提出一种可能:曾庆红现在处于劣势,但掌握实权,甚至掌握武警、公安、安全力量,还在军内有一批少壮军官朋友,难道没有可能搞政变?



我听了,觉得是惊人之思。可是,这位朋友却引我在本栏的观点为根据,来申述他的观点。是的,本栏说过,曾庆红进入政治局常委的可能很大,成为书记处常务书记以主管党务也不成什么问题,但是要再上层楼就非常困难。单管党务,很容易就会在十七大走上‘乔石第二’的道路;而要取胡而代之,根据我们前几周的分析,难度更大。如果江泽民能够掌控局面,我们知道,胡曾相争对江最为有利,江要曾制约胡而不要曾取代胡;即使胡锦涛有一天被江拿掉,我们说过,江可能宁愿选择比如李长春这样的人物,而不会选择曾庆红。如果胡锦涛地位稳固,事情更是明摆在那里:无论你怎样谦恭抑己,都是不可能得到新皇信任的;即使位置有所迁升,其实反而是实权下降,直到走到政治生涯的尽头。这样一来,曾庆红没有了希望,岂不就被逼上梁山了?



你看,这个老兄对政治还真有点研究,并不是真的胡说八道。他还有更见功力的分析呢:一般认为,江泽民十三年来坐稳天下,政治上实在是依靠曾庆红。那等于说,曾庆红是李世民,冲锋陷阵,征伐天下;而江泽民则相当于李渊,拥其名分,坐享其成。现在,就像唐朝开国当年,李世民并不是太子,而今上也没有要传他位子的意思,不过是把党国重权多交一些给他——这固然有倚重之意,却也徒增他人嫉恨。这种处境,一旦当今太子即位,还不早晚是死路一条?于是,我们看到,李世民当年的对策,就是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亲太子的三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禅位去作太上皇,而自己取得天下——这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唐太宗。曾庆红今日倒不会杀了胡锦涛,但是发动政变逼江泽民让位,把胡锦涛搁在一边,又有何不可?



朋友又说:这样做,自己担恶名,自己得天下,不必指望老江的。现在坊间已经在说,江泽民讲党内有野心家,指的就是曾庆红。以曾的谋略与能耐,还看不明白情势?现在身居要害,层峰的信任还在,很可能正是动手的时候;到了十六大之后,位置虽然升了,都是虚的,那就任人宰割了。其实,只要治国有方,恶名不算什么。看看‘玄武门之变’这段故事,史家固亦有从伦常道德出发而谴责李世民者,但谁不承认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代英明君主?



我听的连连点头;但是,我还是说:曾庆红决不会做李世民的。朋友问:为什么?我说:你讲的是客观处境,曾庆红与李世民确实颇有神似。不过,就主观层面而言,事情就不一样了。虽然我一向不看好中共政治制度对于最高权力的制约力量,但是却认为:中共的一套政治规范,对一般人却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事实上并不相互矛盾,因为这是一套高度集权的制度,是所谓金字塔式结构,越到下面则越动弹不得(也就是受到很强的制约),而最顶上一块砖头却是自由自在的。中共虽然以暴力革命起家,但是一向反对暗杀与政变之类的活动;内部权力斗争虽然血腥,但却多以路线斗争的方式进行。这一套规范,似乎已经成为一般中共干部的内在品质,想都想不到去超越它。看起来,大约只有两代人是例外:一是中共建党建国的一代领袖人物——他们进入这场历史大戏时,金字塔还不曾出现,大家都是草莽英雄,不免纵横捭阖,杀机四出。因此,林彪六六年可以当毛泽东的面大谈政变经,而叶剑英七六年居然操纵宫廷政变且把锋芒直至毛泽东遗孀。再一个例外,似乎是文革中叱咤风云的红卫兵一代,多少有点儿‘无法无天’的力量。现在,这些人也已经到了部级位置,将是明天的党国领导人。至于曾庆红,正比他们大上大约十岁,前不着武装革命之村,后不着文化革命之店,怕是只能游荡其中做一个党务官僚了。



朋友摇摇头,不说话,我们两人都陷入沉默。



--原载《信报》 (吴国光 8/18/2002 2:14)



【吴国光16大前瞻】(30)李瑞环出局?



一直说要在这里谈谈李瑞环,现在终于写下了题目。不过,这个题目有些‘负面’,好象李瑞环要倒霉似的。其实,如果看官阁下还记得我前两周的议论的话,这里的用意则不言自明:你是在说,如果李瑞环在十六大上出局,那该算是一件‘惊人’之事吧?



没错,是这个意思。当然,中共政治风云变幻,常有突兀之笔。已经有人议论说,每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有高级领导人被清洗,而这次最有可能蹈此覆辙的就是李瑞环。我也注意到,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五三一’讲话时,所有高级领导人都在座,只有李瑞环缺席;而整整五年前,也是在中央党校,也是老江发表重要讲话,也是众人皆在而一人缺席,那个人‘恰巧’就是随后在中共十五大上出局的乔石。更不用说,‘小木匠’对于老江的不满,多年来就已经不是什么政治秘密。去年《天安门文件》出版,披露了当年邓小平有心用李瑞环(而不是江泽民)接赵紫阳一说,则更见的这种不满有根有据,其来有自。所以,不断有人说:老江一旦退下,岂能容得李瑞环在位?



这话当然有其道理。不过,另一方面的因素,也值得提出讨论。这些因素,大体有三,以下试分述之。



第一是年龄因素。在现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中,以年龄排,李瑞环倒数第二,仅大于胡锦涛,今年六十八岁。这个年龄优势,是当年的乔石和今天的李鹏朱容基等人都不能比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江泽民要清除李瑞环,必须找到重大的政治理由,并取得多方面的支持,就像当年搞倒‘杨家将’一样。问题是,李瑞环多年来‘靠边’、‘养望’,赋闲在‘政治花瓶’全国政协,反而很难找到他的什么‘重大政治错误’。至于各方面支持,更是不容易获得,因为小木匠一不在风口浪尖,并非别人的绊脚石;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68857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