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千万别上美国佬的当 ——读《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千万别上美国佬的当 ——读《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
大刀爹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千万别上美国佬的当 ——读《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
(296 reads)
时间:
2002-8-22 周四, 上午11:25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千万别上美国佬的当
——读《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
前苏联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吗?
杨斌的新著《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美国隐蔽经济战与改革陷阱》终于出版了。这是值得一切有志之士关注和高兴的大事。
大约在1998年秋天,在北京西郊的翠满楼饭店,我初次倾听杨斌纵论天下。可以说,我是杨斌这本新著的第一读者,因为就是在那次谈话中,他讲述了本书的主要观点。我的第一印象是,中国之大,果然藏龙卧虎。老实说,我接触的学者也不算少,但能够如此洞悉当今世界与中国的错综复杂矛盾,并直指其生死穴的,却实在不多。
其中第一个生死大穴是美国的隐蔽经济战阴谋。其实这个阴谋也可以说是阳谋,谋主早在20多年以前就公开宣称,要促成“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但是,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心地太善良,常常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总是听不懂美国人这种公开而狂妄的叫嚣。有的怀疑:美国人真的说过这种话吗?有的追究:谁听到美国人这样说了?有的糊涂:美国能让世界经济解体吗?
他能得什么好处?美联储主席是在胡说八道吧?但是,回溯近20多年的历史,世界经济其实正在一体化的名义下解体。你看拉丁美洲的八十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其九十年代则是“危机的十年”,各国经济萎缩,失业率大幅度上升,本国工业纷纷破产或被跨国公司兼并,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你再看号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自八十年代末期的金融泡沫破灭以来,整整十年经济在零增长徘徊,长期执政的自民党失去政权,内阁班子走马灯似地更换,至今仍然没有走出阴影;你看那几条“四小龙”、那几只“四小虎”,被称为所谓新兴国家(地区),东南亚金融风暴袭来,立刻经济崩溃,物价飞涨,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成了“四小虫”、“四小猫”;你再看北极熊俄罗斯,本来摇摇摆摆地活动在欧亚大陆的北部,一个喷嚏、一个哈欠,都令全球猜忌惊恐,现在成了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乞丐,靠着拍卖祖上留下的森林、石油和矿产渡日。至于非洲大陆更是被称为“第四世界”,除了战争、饥荒,已经没有什么新闻吸引世界的注意力了。
杨斌指出,这一切其实都是美国独霸世界的谋略的产物。在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国被迫改弦易辙,实行“缓和”战略。其实,“缓和”是冷战的另一种形式,现在看来实际上是更有效的形式。
基辛格、亨廷顿等一流的国际战略大师建议美国统治精英运用美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优势,教导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人崇尚色情、暴力、自私自利,诱导其领导层盲目开放经济边界,用西方的精美商品来瓦解社会主义的军心,打一场没有硝烟的软战争。对于其他非社会主义的第三世界国家,则胁迫其放弃进口替代型的自主发展战略,更深地卷入到西方主导的世界商品和资本流动中,进而放弃本国的经济主权,听任西方跨国公司支配一切。应该说,这场隐蔽经济和文化战十分成功。杨斌指出,“倘若说核武器能摧毁一两座城市,这种‘软战争’威力足以摧毁整个国家,令其庞大的工业金融命脉陷入瘫痪状态,廉价落入西方垄断资本的控制之中。”
应该说,凡是略略了解一些世界经济的人都知道,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只有北美、欧洲是亮点。但是,大多数人都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其他各国自己没有能力搞好经济。特别是前苏联的解体,一般人都以为是苏联体制的问题。杨斌却独辟蹊径,引用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施瓦茨地自白一针见血地发问:“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
死亡的原因究竟何在?病人吃的是真正对症的药方吗?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这是侦探式的思维,却也是现实而有效的思维。因为现实世界并不象一般社会科学所描述的一样,是无数个意志和力量自发作用的场所,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主观意志起不了多大作用。相反,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力量的日益集中,美国统治精英对全球的重大事务产生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到处体现着他们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全球的重大突变事件就不能不考虑阴谋的存在。
杨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正是这一点。他善于发现普通学者难以捕捉到的细节和漏洞,善于在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中发现内在联系,从而揭穿那些左右时局的关键力量的险恶用心。由于有了这种新的观察角度,许多作为学者长期搞不清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杨斌在这本新著中回顾道:“以前我常常暗自闷,新自由主义的‘规范经济改革药方’,从经济理论的逻辑分析上说漏洞百出,还遭到如此众多西方经济学家反对,特别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明知效果不佳,很容易造成社会经济灾难性后果,为何国际权威机构却仿佛视而不见,偏要固执地强迫俄罗斯、拉美推行呢?难道果真如此痴迷于‘自由市场神话’吗?现在拜读了彼得·施瓦茨有大作,回想起熟悉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如追求国家自私利益的‘现实主义理论’,主张以新政策武器支配世界的‘缓和理论’,深入考察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机,令人困惑不解的谜团也就昭然若揭。”
更值得称道的是,杨斌并没有满足于发现美国阴谋,而是以一个正直的爱国学者的良心向社会大声疾呼,提醒人们警惕那只“曾经捕杀自己的豺狼”,否则迟早必将成为“豺狼喜爱的美餐”。他责问也自问:“难道中国从事经济工作的专家学者们,却不耻于分析西方策划地缘战争阴谋,陶醉于作书斋学问,传播西方规范理论,而不顾民族命运和国家安危面临威胁吗?”
那么怎样破解美国隐蔽经济战阴谋呢?杨斌认为,关键在于正确总结中国2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精心把好方向盘,避开前行路上的陷阱,使改革开放的列车安全驶离危险区。这就引出他的第二个独到见解。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上对改革开放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误解。一种是反对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带来了破产、失业、经济萧条和社会危机;一种是神化改革开放,认为一切问题都是传统体制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杨斌认为,无论上述何种观点,都是对改革开放的双重性缺乏了解。
其实,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才是真正的双赢游戏,那时社会的各个利益阶层都从中受益。作为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是本着务实渐进的方针,自主地选择、试验、推广着改革方案。改革体制而不伤及制度,开放与保护相结合,真正具备了中国特色。但是,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却被一些崇尚美国的经济学家视为不规范、不科学。
他们主张改革不要社会主义,开放不要保护民族工业,推行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政策,其实质恰恰就是美国推荐的新自由主义规范药方。吃了这副药后,九十年代的改革就屡屡出现失误,甚至出现零和游戏的征兆,暴富阶层的所得恰恰是普通百姓的所失,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危机四伏。因此,正确的方针应该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坚持以最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为本,不要求规范,但要求实效,改革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开放与保护相结合,真正闯出有中国特色的路子,形成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培养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
有人可能会说,远水不解近渴,原则性的话谁都会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长期通货紧缩的现实,你杨斌是否有解决的办法?杨斌在书中果断而大胆地回答:“有,实行局部动员经济。”所谓局部动员经济,是指在目前面临通货紧缩和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华包围的情况下,动员大量过剩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选择地投入国民经济的战略领域,以迅速增强工业实力和国防力量,消除国家经济安全的种种隐患,实施“富国强兵”的新谋略。局部动员在一定程度上将采取计划手段,就经济总体而言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
这里,杨斌不赞成那种简单淘汰过剩生产能力的说法和做法。他认为,闲置资源是市场盲目调节造成供过于求的结果,但这是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的人均值还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充分利用“过剩生产能力”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是轻言淘汰,这是上了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事实上,二战期间,罗斯福实行战备动员经济后,原来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不仅开足马力运转,而且增长数倍后仍不能满足需要,使原来大量濒于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从而使银行的呆坏帐重新盘活,整个经济完全恢复了活力。当前中国的生产过剩、通货紧缩等许多矛盾,与美国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有相似之处,果断地实施局部动员经济能有效摆脱困难。
鉴于动员经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计划手段,鉴于计划已经被舆论妖魔化,杨斌此论真可谓是石破天惊。但是,任何一个以国家的强盛为己任的经济学家都不会害怕离经叛道,如果这本经、这个道成为束缚国家前进的新障碍的话。七十年代的思想解放曾经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今天,当中国再一次面临选择时,我们也许需要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这正是《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给人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它也许比该书的具体结论更有价值。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1518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