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辛普森案续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辛普森案续集   
丁林文章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辛普森案续集 (298 reads)      时间: 2002-7-03 周三, 下午5:0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



作者:丁林







              辛普森案续集







卢兄:你好!





  克林顿总统宣誓就职之后,接下来最引人注意的一个大活动,就是一年一度的

总统赴国会作国情咨文报告了。之所以每年的总统报告会引起人们的兴趣,除了克

林顿总统将向国会,也是向全国发表他的施政目标之外,这也是少有的美国政府的

三大分支聚集在一起的时刻。



  在整个报告期间,总统后面始终坐着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议长,由于今年的国会

还是由共和党占多数,所以,众议院的议长是共和党的金格里奇,而参院的议长我

们以前介绍过,是由副总统兼任的,所以今年的参院议长是民主党的副总统高尔。



  下面醒目地坐着九名穿着黑色法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其余的,就是黑压压一

片国会议员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议员是分开坐的。在克林顿发表他的一个个施政

目标和阐述他的观点时,下面时时响起掌声。有时候,议员们表示非常赞同,就会

站起来鼓掌。但是,非常有趣的是,这并不是表示礼貌的掌声,这只是议员们表示

态度的一种方式。



  首先是,大法官们几乎是从来不起身鼓掌的,他们也几乎没有表情。他们似乎

完全是带着审视的态度,对待总统的演说。而议员们只有在赞同总统观点的时候才

鼓掌。这样,就经常出现一半人起身鼓掌,而另一半人完全无动于衷的情况。克林

顿总统的有些观点是只有民主党才主张的,这时,由于两党的议席是分开的,因此,

你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民主党的那些议席上的人和总统身后的副总统高尔,都起

身鼓掌。但是,共和党的议席上静静地坐着不动,总统身后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也

纹丝不动。这时,电视机前的民众,可以清楚地知道,他所选的那个议员对于总统

谈到的这些问题,都是什么态度。因此,与其说他们在向总统表示支持或者反对,

还不如说,他们也在向民众表示他们的态度。



  每年的总统国情咨文报告都是各大电视台紧盯着国会大厦转播,其余节目统统

让路的时刻。但是,今年却出了意外的情况,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新闻几乎也在同时

发生。这使得所有的电视台都紧张万分,不知如何是好。原来,恰恰在总统即将开

始报告的时候,远在西海岸的洛杉矶附近,一个叫做圣莫尼卡的小小地方法院里,

经过十四个半小时的核议,陪审团宣布,他们对于著名的辛普森民事诉讼案,已经

作出了结论。



  当时,正是美国西岸时间下午四点。一般情况下,法庭在五点也就下班了。所

以,法官也完全可以决定到第二天再开庭宣布结果。可是,正是由于人们对于这个

案子的关注,法官决定当天就开庭宣布结果。



  在美国,陪审团核议的时间长短是没有限制的。一个复杂的案件,陪审团会重

新审听一些法庭录音,重新审查证据,核议花个十天半月是正常的,而且他们是自

己关在房间里核议,法庭的审判大厅是空荡荡的。所以一般来说,这段时间里原告

被告都不到法庭,而是留在家里等候消息了。这时,法庭发出通知之后,就必须等

候有关各方到庭。什么时候能够到齐也不清楚,消息一宣布,只见法庭外的人群越

挤越多。各大电视台的设备林立,都处于“备战”状态。



  由于美国东西两岸三小时的时差,正好使得华盛顿的总统国情咨文与之冲突。

圣莫尼卡地方法院的等候是没有一个确切时间的,宣判随时都可能开始。对于电视

台来说,这样两个尽管性质不同,但是新闻重要性几乎相同的事情可能将同时发生,

真是无所适从。最后,由于国会大厦的总统国情咨文先开始了。因此大多数电视台

还是把主镜头对准国会,但是,不停地在画面上打出字幕,通告西海岸的辛普森案

大致还有多久可以开庭宣判。有的电视台则干脆采取分割画面的办法,画面上一半

是总统在作报告,另一半则是圣莫尼卡法庭外人们等待开庭的情景。好在这番等候

整整等了三个多小时,最终开庭的时候,克林顿总统恰好结束了他的报告。否则,

相信会有很多人会离开国会大厦的报导而把频道转向辛普森民事案的。



  记得去年,我曾经详细向你介绍了辛普森刑事案的整个审理过程,我想,你一

定也会有兴趣知道一些有关该案民事审判的情况吧。



  从辛普森的刑事判决出来,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最后的宣判仍然吸引着民

众的注意力,但是民众的关心程度,与当初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刑事判决相比,

显然是热情低得多了。当然,时间拖得太长,民事审判的法官不允许电视录象,这

些都是原因,但是,刑事与民事审判的本质不同,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两次负责审理辛普森案的法官,恰巧都是日裔。刑事审判中,是你已经非常熟

悉了的伊藤法官,他是以公正严谨而著名的。他当时在审理过程中允许电视摄影机

全程陪同,表现了一种不寻常的自信心。这等于把自己的法律专业水平,素质和公

正性都摊在全国人民和无数法律同行面前,没有两下子根本不敢如此自信。这确实

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事后也有人对这样的全程转播提出异议。觉得这个案件被这

样的转播“炒”得太热了。



  这次主持民事审判的藤崎法官,则禁止一切摄影机照相机录音机入场,也表现

了他的谨慎。只是,他一谨慎,大家的好戏就看不成了。每天听着参加旁听的记者,

站在法庭门外的“二手报导”,总觉得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尤其是,上次的刑

事案审了一年,辛普森也没坐上证人席接受盘问,这次好不容易把他逼上了证人席,

精彩细节又都看不到了。



  顺便说一下,辛普森案这样公认的重要大案,居然会两次都碰上日裔法官。你

也由此可以看到,一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少数族裔的比例已经相当高了。二

是日裔美国人通过他们多年的努力,在这里的社会地位上升得相当快。



  由于这次电视转播不得进入法庭,在最后宣判的关键时刻,电视台为了使观众

能够同步得到消息,想了不少绝招。他们派记者坐在法庭邻近窗口的地方,与外面

报导的记者约好暗号,然后把暗号写在牌子上。不同的暗号表示法庭正在进行的不

同程序和判决的不同结果。



  一开庭,里面的牌子就一次次地被举上窗口。当然,窗子是关着的。站在警戒

线以外的报导记者频频回头,看一眼报一报。法庭外面挤满的人群,对这种以英语

字母表达的暗号,也多少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所以,每当牌子举上窗子,法庭外

面众多等候消息的民众,就发出一阵惊呼。我们这样守在电视机旁的观众,也几乎

在法庭宣布的同时,就立即得知了结果。这一结果你也已经知道,辛普森被判对两

名受害者的死负有责任,并因此必须付给受害人家属巨额赔款。



  宣判之后的第二天,就有华人报纸以“辛案民事官司宣判,推翻刑事无罪判决”

这样的标题,来报导这场民事审判结果的。这肯定使得读者对于美国的司法制度感

到非常困惑。也许,你也会提出同样的疑问,既然是同一个案子同一个嫌疑犯给判

了两次,两次的结果又截然相反,那么,那到底怎么个算法呢?其中究竟哪一个判

决算数呢?一个法制国家的司法制度怎么可以允许在制度上发生这样的矛盾呢?



  实际上,这在美国人看来是一点也不矛盾的。在美国的司法制度的设计中,刑

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说,这

两种诉讼本来就是两回事,结果也就当然可以不同,它们之间根本不存在“一个判

决推翻另一个判决”的问题。这两个看上去矛盾的判决,完全可以不仅“合法”而

且也“合理”地一起并存。



  首先,必须回到这两个诉讼不同的出发点上。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审判中,它

们的目的完全不同,因此它们的当事人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美国的刑事审判中,它所寻求的唯一目标就是“正义”。这样的审判和对受

害者金钱赔偿之类的诉求,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即使在刑事审判中包括了没收财产

和罚款这样的判决,与钱财有关的这一部分也是充公上交的。刑事审判寻求的是

“正义”,寻找的是“罪犯”,它的起诉性质是“公诉”,定罪的结果,是剥夺被

判有罪者的自由乃至生命。



  在美国的刑事诉讼案中,提出起诉的一方,并不是受害者的家属,而是在线索

上归属于美国政府行政分支的司法部之下的各级检察官。案件的名称通常是起诉地

点的地名对被起诉者的名字,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对辛普森”,“美利坚合众国

对某某”。事实上,上面的这个案件名称是不完整的。完整的名称应该是“某某

地的人民对某某人”,如“加利福尼亚人民对辛普森”。因为对于刑事诉讼,原则

上来讲是一个地区的人民为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发生的罪行,对嫌疑者提起“公诉”,

为这一地区的人民寻找罪犯,寻求正义。



  那么,这个时候被害者的家属在这场刑事诉讼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位置呢?他

们仅仅是证人。而且,证人的地位完全是被动的。并不是你想要上去控诉表态就可

以上去的。你和其他证人的地位是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只有当一方的律师,通常

是检方,要求你上去作证你才可以上去,上去了就是回答律师的问题,答完了就下

来。律师不叫你作证,那就没你的事,你只能坐在旁听席上,静候发展。



  虽然美国的刑事诉讼是一场“公诉”,但是,作为原告的“人民”在这里是一

个集合体的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操作,司法调查和诉讼就和其它的公众事务一样,

美国人民是通过宪法这样的契约,委托一部分人组成政府来操作的。也就是委托被

称之为“公仆”的政府工作人员来代劳。这里面既包括警察局或者是联邦调查局这

一类的机构的调查,取证,也包括政府行政分支司法部检察官的起诉和法庭辩论。



  在这样的刑事案件里,不论被告是否被判有罪,受害者的家属是不用出一点诉

讼费用的。整个这套班子动用的都是政府工作人员,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动用纳税人

的税金进行全部操作。所以,人的资源是丰富的,经费通常也是充足的。因此,经

过这样一个转换之后,名为“某某地人民对某某人”的案子,实际上就变成了“某

某地人民的政府对某某人”的诉讼。问题也就随之而出来了。尽管在理论上可以完

成这样的切换,但是,我们在以前也提到过,当政府已经建立,权力已经集中,它

相对于人民的异化很可能在同时就开始了。因此,当诉讼的公诉一方在操作中被切

换以后,诉讼的性质也可能被偷换了。



  正是因为有诉讼性质被偷换的可能,因此美国人民认为他们有理由这样担心,

一场代表着人民正义的公诉,是否有可能被偷换为政府利用司法对平民进行的迫害。

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作为个体的平民被告方在政府强势的对比下,又是明显地没

有招架能力。



  你想想,如果政府官员们讨厌哪一个惹麻烦的平民,想把他送进监狱甚至了结

了他的性命的话,这不是太简单了吗?从搜罗证据提出证据,从审理判定到送进监

狱,统统都是政府的人。更何况,刑事审判的诉求是刑事惩罚,它所涉及的是一个

普通平民的自由乃至生命。这使得以个人的生命自由幸福作为最根本目标的美国人,

觉得无论如何必须设法防止这种偷换。



  因此,不仅在美国的宪法修正案中,加强了保护平民被告接受公平审判的权利,

同时在刑事诉讼的设计中,也有一整套保护被告公民权利的措施。它的做法依然是

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原则,就是政府的力量必须受到“平衡和制约”。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美国的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美国的民

事诉讼寻求的唯一目标就是对于受害者或者其家属的“经济赔偿”,它和“寻求正

义”的目标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当然,在民事审判中,也有人是希望通过审判结果,

给自己“讨个公道”,“有个说法”的。例如,一些根本谈不上有损害的事件,也

会有人因为“咽不下这口气”而进行民事告诉。这时,就会发生象征性的“一美元

赔偿”的判决。使得大家对一场民事争执,也给出一个“说法”来。但是,你也看

到了,美国民事诉讼的一切结果,就是归结到金钱上面。



  因此,民事审判的性质与刑事审判完全不同,它的判决结果民事诉讼寻求的是

“金钱赔偿”。它寻找的不是“罪犯”,而是金钱赔偿的“责任承担者”。它的诉

讼性质是“私人起诉”,判决的结果是“赔不赔钱”和“赔多少钱”。与涉案者的

自由生命统统无关,它所寻求的仅仅是经济赔偿,说到底这场诉讼在法理上就是只

和钱有关。



  民事案件的名称一般都是“某某人对某某人”,也就是说,这里的原告方一般

都是个人,或者是一个法人。而被告方通常也是个人,法人。有的时候,被告甚至

是政府机构。



  象辛普森的这场民事诉讼,原告方与政府已经毫无关系,司法部的检察官也不

再出现。现在的案子的名称已经是“两名死者的家属对辛普森”。原告方必须自己

承担风险,万一败诉,他们必须自己支付巨额的诉讼费用。政府不再动用税金为原

告支付任何费用。



  正因为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诉讼,因此,它们是可以互不相干地进行审理

的。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有个时效问题。原告必须在事件发生后

一年之内就提出诉讼,否则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以后法院不再受理。因此,在辛

普森的刑事审判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在案件发生将近一年的时候,本案两名

被害者的家属,就已经分别作出决定,提出了民事诉讼。



  正因为两种诉讼寻求的目标不同,因此,不论辛普森在走在前面的刑事诉讼中

是否被判有罪,民事诉讼都会照常进行。我们假设辛普森在刑事诉讼中是被判有罪

并且入狱了,这也并不意味着民事诉讼就可以“免了”,辛普森到时候照样必须从

牢里给解出来参加民事诉讼。因为,尽管正义被伸张了,罪犯已经找到并且被惩罚

了,但是,民事诉讼是另一码子事,那是家属在要求赔偿经济损失。这一个不同的

“诉求”在刑事诉讼中是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大量刑事案的受害者或者家属

之所以没有提出民事赔偿诉讼,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大部分的刑事案的施害人是穷人,

根本没钱可赔。



  所以,辛普森案民事诉讼的发生,在法理上并不是说明,该案中的被害人在刑

事诉讼中没有寻求到正义,因此,必须在民事诉讼中再来一次,再作一次伸张正义

的努力,希望这次能够证明辛普森“的确是个罪犯”。而应该说,上一次刑事诉讼

是政府给大家找罪犯,这一次是被害者家属在给自己找赔钱的责任承担者。



  从法理上,二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完全可以各找各的。两个不同的原告

根据不同的出发点寻求不同的目标,完全可能一个达到了目标,而另一个却没有达

到目标。那么,你一定要问了,不管怎么说,是毕竟同一个案子同一个被告呀,就

算是“合法”,可是两种不同的结果怎么可以“合理”共存呢?“经济赔偿”的

“责任者”找到了,不就是等于刑事案中的“凶手”也找到了吗?别急,听我再往

下说。



  在这样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诉讼中,美国人处理它们的方式和态度是截然不同

的。整个过程都有非常大的区别。从一开始,在起诉之前,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

案,重罪刑事案就必须通过大陪审团的审前听证,以防止检察官对于平民的无理起

诉。因为没有大陪审团的批准,美国政府的行政分支就根本无法对一个平民提出起

诉。



  所以,辛普森案的刑事诉讼是经过大陪审团审查的。记得我在去年的信中告诉

过你,就在过这一关的时候,政府的检察官就差一点没能过去。因为检方提交的证

据,是警察在申请搜捕状之前从辛普森家取得的。要不是最后检方以紧急状况为理

由得到法官同意,按照美国法律,这些证据就不能呈堂,等于作废了。证据作废当

然也就很难起诉了。



  但是,这一道专为刑事诉讼所设计的监督关卡,在民事案件中是不存在的。辛

普森的民事诉讼中也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大陪审团。法庭直接就决定受理原告的起诉

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两种诉讼的原告是截然不同的缘故。美国人认为,

在刑事诉讼中,检方是实力强大的政府,而辩方是势单力薄的平民。诉讼双方从一

开始就处于严重的不平等地位。因此,必须再增加大陪审团这样一个中间的监督力

量,以增加平民受到公平审判的几率。而在民事诉讼中,双方都是平民,双方的较

量是平等的,如果给被告以过多的支持,就等于是侵犯了也是平民的原告一方的公

民权利,反而显得不公平了,反之亦然。



  在这场民事诉讼中,辛普森所聘请的律师团是完全不同的一班人马。也许你会

问,既然在上一次的刑事诉讼中,辛普森所聘请的“梦幻律师团”一举获胜,而且

他们已经完全熟悉案情和证据,那么为什么辛普森不让他们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而去冒更大的风险重聘律师呢?



  这是因为随着两种诉讼性质的不同,它们的辩护方法和策略也不同,在美国的

法律界,这是两门不同的学问,是完全不同的两拨子人在那里操作,这就是刑事律

师与民事律师两套人马。一般来说,他们之间也是隔行如隔山,不互串角色的。形

成这个隔阂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这两种诉讼对于证据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在辛普森的刑事诉讼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的“刑事证据法则”要求检方

必须提出确切的证据,证明被告是杀了人。要求检方的证据必须是确凿无疑的,证

人必须是诚实可靠的。按照法律的术语,检方必须提供“超越合理怀疑的证据”。

而且,证明被告有罪的负担和责任,是在检方一边。在检方提出“超越合理怀疑的

证据”之前,被告就是无罪的。



  在刑事诉讼中,对于被告的要求是怎样的呢?被告的律师不必提出确切的证据,

证明被告没有杀人。因为法律规定,“证明的负担”不在被告一方。他们只需要对

检方的杀人证据尽量提出合理的疑问。如果被告律师能够证明检方的证据确实是

“有疑问的”,大功就基本告成了。正如辛普森的刑事辩护律师考克伦所说,我们

什么也不用证明。



  在陪审团核议刑事案的时候,要求的就是百分之一百的陪审团员必须百分之一

百地坚信,检方提出的辛普森杀人的证据证词都是没有疑问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

疑问,按照刑事诉讼对陪审团的要求,他们的结果就必须是判定被告“罪名不能成

立”。



  民事赔偿的判决标准就完全不同了。民事案件要求的仅仅是“证据的衡量”,

就是原告被告双方都提出证据,原告提出被告杀人的证据,被告则提出没有杀人的

证据。然后,就是由陪审团去衡量。不仅衡量的标准是完全平等的,同时也不要求

陪审团所有的人都要有一致看法。只要衡量下来,陪审团中的大多数人(在辛普森

案中,要求十二个陪审员中的九人)认为其中一方证据的可信度达到百分之五十一,

而另一方证据的可信度只有百分之四十九,那么,前者就赢了。



  对证据的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要求,当然也就给辩护律师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

求。他们因此会采取根本不同的策略,去应付原告律师不同的进攻方法。所以,辛

普森民事诉讼的战幕一拉开,其形势和刑事诉讼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坦白地说,辛普森民事诉讼案中的原告律师,与一年前刑事诉讼中的女检察官

克拉克和黑人检察官达顿相比,可是好办多了。他们的策略,就是除了刑事诉讼中

已经提出过的直接证据以外,还向陪审团提出大量的对辛普森不利的疑问。在“辛

普森杀人”的论据上,尽量增大比重。



  在原告律师的策略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当初刑事审判中的检察官根本用

不上的。这就牵涉到这两种诉讼规定中的另一个重大区别。



  在宪法第五条修正案中还规定,在刑事案件中,被告有权不回答对自己不利的

诘问。因此,就象我刚才所提到的,在刑事审判中,自始至终辛普森本人没有上过

证人席。在刑事诉讼中,选择出庭作证和拒绝出庭作证,是被告的公民权利。完全

根据他对“怎样做对自己更有利”的判断,来作出决定。他当然可以认为这是一个

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而选择出庭作证。也完全可以因为感觉自己对付不了盘问,怕

会给陪审团留下不良印象而选择不出庭作证。



  在辛普森的刑事诉讼中,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规定,被告有权面对自己的证据。

因此,法庭上的一切都不可以瞒着辛普森进行。即使有的时候,争执一些陪审团还

不能接触的材料,把陪审团都暂时请出了法庭,辛普森照样有权坐在那里。在法庭

安排陪审团查看杀人现场时,辛普森也有权一同前往。只是在查看非常血腥的场地

时,陪审团提出,希望这个时候辛普森不在他们身边,否则他们实在感觉不舒服。

只有这一次,在预先征得辛普森本人同意之后,他留在车子里,没有下车。



  在刑事诉讼中,辛普森自始自终拥有面对自己的证据的权力。法庭上双方争得

昏天黑地的时候,辛普森始终衣衫笔挺坐在椅子上。他的梦幻律师团决定让他“放

弃”作证的权利,结果他从没有象其他证人那样,当着陪审团的面,直接受到过检

察官的严厉诘问,长达九个月的庭审过程中,居然就是没有一个人有权询问辛普森

本人有关案情的任何问题。



  然而,在民事案件中,被告没有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只要原告律师提出要求,

他就必须走上证人席。他可以按规定拒绝回答非常有限的一些问题,例如,涉及他

和律师之间交谈内容的问题是触犯律师与客户隐私权的,他可以不回答。又如,和

他私人财产有关的问题,他也可以不回答。但是,其它问题他都必须当庭回答。



  因此,对于辛普森来说,这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和前妻妮可显然有

过长期的感情不合的历史,最终还导致了他们的离异。不论是离异前还是离异后,

根据人们在刑事审判中所得出的印象,一般都认为,在他们两人的相处中,发生过

多次暴力冲突。在刑事审判中,在检察官强调辛普森的暴力倾向时,辛普森的律师

也曾经非正面回答地提到过,辛普森并不是一个完人,他们所要证明的,并不是辛

普森没有打过妻子,而是他没有杀人。作为律师,这样的回答还是相当聪明的,因

为家里打架和杀人毕竟有本质的区别。由于辛普森当时并没有作证,因此,检察官

对于这个情节的追究还是很有限的。



  但是,在民事审判中就大不相同了。辛普森被迫出庭作证。原告律师可以在辛

普森对于妮可的暴力问题上大作文章。他们可以追问细节,可以试图激怒辛普森,

逼他发急。如果辛普森承认了曾经打过妮可,那么,原告律师就可以把这个家庭暴

力问题尽量推到危险的边缘。尽量使得陪审团相信,辛普森是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

危险分子,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从对妮可使用暴力到杀害妮可之间,只有

一步之遥,等等。



  如果他否认自己打过妮可,否认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实,那么,他又站在一个

撒谎者的悬崖边,一失足同样后果难以想象。我们提到过,在法庭上作证之前,是

必须宣誓说真话的。凡是说假话,就要冒被控以伪证罪的风险。当然,还是有人冒

险在法庭上撒谎。可是,哪怕人们并不能真的证明这是一个谎言,只要给陪审团留

下一个撒谎的印象,仍然是一个证人最失败最糟糕的状态。



  在走上证人席之前,辛普森又无法知道原告证人究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

防不胜防。在这种情况下,辛普森在应对的策略上,的确处于两难境地。于是,不

知道是他的律师出的主意,还是他自己的决定,反正,他走出了错误的一步,他决

定否认一切。



  而这一次原告律师用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先逼着辛普森对一些问题作出否定

回答,留下一个撒谎者的形象,再在这个基础上,把提问逐渐过度到杀人的细节上,

迫使辛普森一遍遍地重复否定这些细节。使得陪审团有这样的感觉:辛普森对前面

问题的明摆着的证据的否定都是在撒谎,那么,辛普森对于后面否定杀人的一系列

回答,也可能是在撒谎。所以,辛普森否定一切不利证词的选择,正是在民事审判

中一步步走进了原告律师的预定圈套。



  他从一开始作证就否认一切。面对妮可生前留下的鼻青眼肿照片,他宣称他从

来没有碰过妮可一下。他说妮可是个强壮的女人,妮可在冲突中打过他,可是,他

从没有还过手。



  更令人无法置信的是,在现场留下的可疑脚印,是一种相当名贵的名牌鞋。当

然,鞋子是工厂制造的,并不是只造一双,但是这种鞋实在太贵,穿的人是不多的。

不过即使辛普森有这样一双鞋,也不能一定说就是现场发现脚印的这一双。但是,

辛普森坚决否认自己有过同样类型的鞋子。



  原告律师出示了作为证据的辛普森穿着同样的鞋子的照片,照片被放得如此之

大,以致于从他抬起的脚步上,都可以认出鞋底的花纹恰与杀人现场的鞋印类似。

于是辛普森坚持说照片是原告一方伪造的。



  结果,原告律师又请来了摄影专家。摄影专家对陪审团说,尽管照片是可以伪

造,可是,他实在不认为有任何理由说这张照片就是伪造的。更何况,辛普森是个

名人,他长期来一直是摄影师的目标。他宣称原告方“伪造照片”的话一放出去,

原告方立即从美国各地不同的摄影师那里,得到了31张不同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上,

辛普森都穿着同样的这一种鞋。原告律师当场强调,如果他没有作案,他根本没有

必要否认自己有这样一双鞋。



  于是,在辛普森否认一些看上去明显的事实,给陪审团造成一个撒谎的印象以

后,原告律师话题一转,开始问一些与谋杀有关的话题。例如,你那天晚上去过妮

可的住处吗?你刺杀了高德曼吗?你是否用刀差一点割下了妮可的头?等等。辛普

森对一系列陪审团相信是事实的问题,刚刚硬着头皮说了一连串的“不”,现在,

又马上对这些性命悠关的提问,也说出一串“不”来,你说能让陪审团怎么想?



  总之,辛普森在民事审判中被迫作证的结果,是一场彻底的失败。有一个陪审

员事后甚至说,“他应该在上台前,把他的故事先顺一顺。”另一位陪审员则在事

后表示,有一些很明显的事情,辛普森却说不是这样。其结果就是,“我们真的不

知道什么应该相信他,什么不应该相信他。”还有一个陪审员在事后说,他就是

在辛普森一连串的否认他曾打骂过妮可开始,怀疑辛普森是在隐瞒什么,怀疑他是

在法庭上撒谎。原告律师的这一策略绝对是成功的。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辛普森的律师再三提醒陪审团,这个民事诉讼与追求正义

无关。辛普森的律师希望能够利用民事诉讼的这一性质,尽量减少陪审团倾注于死

者家属的感情比重,使得陪审团相信,这两名死者的家属并不是在乎是否“讨到公

道”,他们的实际目标,只是打算利用死者敲榨一笔钱财。而陪审团不应该让他们

“得逞”。



  妮可的父母在女儿死后,及辛普森的刑事诉讼期间,妮可和辛普森所生的两个

孩子一直由他们代为抚养。但是,辛普森在刑事诉讼中胜诉之后,马上进入了与他

们争夺两个孩子的抚养权的一场官司。最后,辛普森夺回了孩子的抚养权。其关键

原因之一,当然是由于辛普森在刑事诉讼中被判“罪名不成立”,同时他又是孩子

的生父。但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妮可的父母曾经违反规定,在没有通过妮可财

产共同管理委员会的许可,就将妮可留下的一份材料卖了钱。



  这样一个情节,辛普森的律师当然不会放过。同时,也由于死者高德曼的父亲,

因为与一个出版社签了一份出书的合约,书的内容是有关他死去的儿子的。因此,

老高德曼得到了预支的四百万美元的稿费。这件事,也成为辛普森的律师攻击的目

标。辛普森的律师所拟定的策略之一,也是打击两个原告家庭的信誉。把一场要求

“经济赔偿”的诉讼,演化为“合谋敲诈”的闹剧。



  但是,这样的策略似乎并没有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死者高德曼的父亲

确实始终留给人们一个非常“悲壮”的“寻求正义”的印象。面对辛普森律师的策

略,老高德曼一再表示,尽管民事案件的性质与寻找罪犯无关。但是,他确实是希

望借这个审判再一次寻求公道。最后,在此案宣判以后,他将有权从辛普森那里得

到上千万美元赔偿的时候,他甚至向公众宣布,他决定公开与辛普森定一个条件:

如果辛普森当众承认是他杀了人,他愿意将上千万美元的金钱赔偿一笔勾销。



  你也许会问,假如辛普森考虑接受这个条件,承认自己杀了人,是否还会再次

受到刑事处罚呢?这已经是绝对不可能了。因为去年介绍刑事审判的时候,我们已

经提到过,美国的宪法修正案为了保护被告免受政府的无休止纠缠和迫害,有“免

于二次困境”的规定。就是对同一个案件,刑事审判只以一次为限。一旦陪审团判

定被告无罪,便不得再二次起诉。但是,辛普森还是当即拒绝了这样的“交易”。



  由于民事诉讼的目标不是寻找罪犯,所以,在法庭用语上也是不同的。同一个

行为,在刑事诉讼中称为“犯罪”,在民事诉讼中则被称为“侵权行为”。在刑事

法庭上,最后宣判的时候,法官会问这样的问题,对于某某人的一级谋杀罪,被告

是否罪名成立?陪审员则回答,“是的”或“不是的”。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对陪

审员提出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他的问题将不牵涉犯罪。法官在民事宣判的时候会

问,对于某某的错误死亡,被告是否负有责任?如果有责任,接下来陪审团就会报

出赔偿的金额。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实际上这里是两个被害者家庭的两个不同的民事诉讼。只

是因为被告和证据相同而放在一起审理了。但是在宣判的时候,两个案子是不同的。



  在高德曼的案子里,死者的亲属提出了多项不同告诉和赔偿要求。第一项是告

辛普森对高德曼的错误死亡负有责任。要求对死者的损失进行直接赔偿。



  在这一项诉求中,家属并不是因为失去亲人而为自己索赔。这项索赔的含义,

是家属为死者本人索赔,为他死去时所受到的痛苦索赔。法律规定,这项索赔要求

只有继承人才有权提出。高德曼未婚,所以,他的生身父母依法可以替他索赔。索

赔成立之后,根据继承法,这笔赔给死者的钱才由他的生身父母继承。在法律上,

这种赔偿是没有上限的,痛苦是无价的。



  而妮可的情况是不同的。她离婚并且有孩子,按照法律规定,只有年幼孩子的

监护人才有权替孩子为他们的母亲索赔。现在,由于妮可的父母已经失去对孩子的

监护权,也就同时失去了这项索赔的权利。孩子的监护权现在是在辛普森手里,他

当然不会提出代表自己的孩子向自己索赔的要求。



  因此,这一项索赔告诉,两个家庭中只有高德曼家庭有份。因此,他们当场获

得了八百五十万美元的赔款。而妮可的父母是得不到这笔赔款的。死者高德曼的生

身父母已经离异,因此,已经再婚的老高德曼必须和他的前妻分这笔赔款。



  另一项告诉是辛普森对死者恶意进行身体攻击。这一项告诉成立的话,死者家

属可以要求惩罚性赔款。这个“家属”的定义已经超出了“继承人”的范围。所以,

这项起诉是两个家庭都有份的。一般来说,这项赔偿的金额不应该超出被告的能力

范围。所以,这项赔偿不是在宣判那天决定的。陪审团还必须在此后听取诉讼双方

对于被告财产的估计。



  所以,在宣判之后,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听证,主要就是对于辛普森财产的估

算。对此,双方的估算相差非常大。辛普森的律师宣称,辛普森在接连三场官司

(包括他争夺子女抚养权的官司)打下来之后,早已经债台高筑。而原告律师则连

辛普森的现有财产,还加上假定他的名气可以在将来再挣上两千四百万美元。认为

他依然是一头“大骆驼”。对此,被告还特地请来了商人作证,证明现在以辛普森

为标志的商品已经卖不出去,他的“名气”已经一钱不值。



  但是,最终,陪审团还是以十一票对一票,同意对辛普森进行惩罚性赔款;以

十票对两票,同意惩罚性赔款的金额为两个受害者家庭,各得到一千二百五十万美

元。



  辛普森的倾家荡产,大概是没有人再表示怀疑的了。新闻媒体曾经在核算之后,

认为辛普森此生免于受穷的唯一办法,大概就是携款逃往一个与美国没有引渡关系

的国家去了。



  这次的辛普森审判,又一次引起了种族话题。因为,曾经有调查说,比较同情

辛普森的是黑人女性,而相对更相信辛普森有罪的,是白人男性。上一次的刑事诉

讼,陪审团是以黑人女性为主的,而这一次的民事诉讼,陪审团却恰恰是以白人男

性为主的。那么,人们不得不想,这两次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是否和种族因素,

甚至和性别因素有关呢?



  记得去年分析辛普森刑事诉讼的时候,我们就谈到过,十二名陪审员的判断,

这确实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你确实无法完全排除包括种族性别因素在内的种种

因素。但是,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还是看这样的判决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否

符合法理。辛普森的两场判决,在美国已经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案例。回头

想想,辛普森案的典型性,使你几乎觉得它就是为了解释美国法律制度的一个确切

注解。



  人们对于两场不同结论的诉讼如果产生疑问的话,那么,问题就是,辛普森到

底杀了人没有呢?我们可以先根据这两种不同判定方法的诉讼结果,来看一下,它

们各自说明了什么。



  在刑事诉讼的判决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陪审团认定检方没有提供绝对确信

无疑的证据,而被告律师则提供了足够的对证据的疑点。因此,他们根据刑事诉讼

判定中,对证据必须“超越合理怀疑”的严格要求,同时,又依据刑事审判的“无

罪推定”原则,以全票通过,判定辛普森的谋杀罪“罪名不成立”。



  在民事诉讼的判决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陪审团认定,在对双方的证据进行

权衡之后,所有的陪审员都认为,辛普森涉案的可能性,比辛普森无辜的可能性更

大一些。因此他们根据民事诉讼判定中,对证据“衡量”的要求,虽然不需要全票,

但是他们还是以全票通过,判定辛普森对两名被害者的死负有责任。



  在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两个看上去截然相反的结论,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矛盾

的。我又想起辛普森刑事判决的那一天。我在屋里听完判决,冲出来告诉我的同伴。

一出门先迎面碰上了丹尼斯,他问道,怎么样?我说,陪审团把他给解脱了。丹尼

斯一边往里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他们只能这样做,他们只能这样做。”



  丹尼斯的话,实际上说明了刑事案陪审团的处境。就是我去年所提到过的,他

们即使个人认为,可能是辛普森杀了人,但是,只要没有面对“超越合理怀疑的证

据”,就如丹尼斯所说的,根据刑事案的要求,他们“只能”放人。那么,既然大

家公认,在刑事案中检方是没有能够提供确信无疑的证据,那么,刑事判决的结果

就是必然的,合理的。



  而在民事案中,陪审团就没有受到刑事案严格规定的约束,也就是说,在这个

时候,他们听证之后,自己觉得大概是辛普森杀的人,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向投票。

既然社会上也有许多人认为,很可能是辛普森杀的人,那么,民事审判的结果也是

必然的,合理的。



  于是,这两个貌似截然相反的判决,就合理地联系在一起,合法共存了。它的

结论就是,根据对所有证据的衡量,辛普森杀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至今还

没有确切无疑的,“超越合理怀疑的证据”,证明百分之一百,肯定就是辛普森杀

的人。



  在民事审判结果出来以后,在美国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司法界都是理解和接

受这样两种判决的。因为长期的法律和制度的教育,能够理解这种制度设计的人已

经很多。如事后辛普森主要的刑事律师强尼·考克伦,在电视上所说的,我尊重两

个陪审团的结论。在电视里,我们只看到中学生们,还在一遍遍地问主持节目的律

师,为什么两种判决是不一样的呢?



  归根结底,对于这两种诉讼,一切在设计上的不同,都是源于诉讼当事人的不

同。对于美国人来说,人是平等的,因此,个人对个人的诉讼,公正就是意味着一

个天平式的证据衡量。而政府对个人决不是平等的,必须严格对证据提出要求,以

限制政府利用权势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如果你对刑事案中,这个制度对于证据的近乎是苛严的要求提出疑问,美国人

会用非常平实的问题来解释这样的制度设计。他们会问你,难道你希望一个制度允

许政府在证据还存在疑问,只是大概有罪的前提下,就送你进监狱甚至上电椅吗?



  从这些问题中,你仍然可以看到一个美国式的思路,权势是靠不住的,警察是

靠不住的,联邦调查局是靠不住的,司法部的检察官是靠不住的,他们的总管美国

总统和美国政府都是靠不住的。他们都需要有力量与之平衡,他们都需要制度予以

制约。



  祝好!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3829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