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答老右:关于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的问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答老右:关于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的问题.   
草庵居士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提上来答老右:关于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的问题. (796 reads)      时间: 2005-7-15 周五, 上午4:1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所谓的"外汇储备",其本质上不是中国财政收入,也不归政府所有.这与政府的收入存在银行有本质上的不同,

目前.中共实行的是单一固定汇率,所以,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基准货币,或简单地解释成为:"替代黄金的基准货币"

当然,这又牵涉到了汇率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请看以下的文章:

关于人民币汇率,我原以为是一个经济学常识,在经济学者中不成问题。没想到5月份之后,争议更加激烈。有人说它的好处,有人说它的坏处,好处跟坏处纠缠不清,导致最后的看法不统一。有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能最终说明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幸好,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提供了可能。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迂回一下,来看另一个问题:汽车的发明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不用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这个问题很难说清。从好的方面看,汽车可以扩大交通的范围,提高运输效率,是一件好事;从另一方面看,汽车的发明增加了交通事故,还会减少马车的运输业务,可以说是一件坏事。所以,如果要从两个方面去找证据的话,我们永远无法判断汽车的发明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但如果用一般均衡的观点来看,结果就会显而易见。所谓一般均衡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和全局的观点。拿汽车来说,尽管它的出现会增加交通事故,减少某些传统工具的运输业务,但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它能提高运输效率,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

举例说,汽车运输能降低棉花的运费,降低纺织厂的成本;纺织厂的成本降低后,棉布的价格就会下降;棉布的价格下降后,服装的价格就会降低;服装的价格降低后,人们就会购买更多的服装,或者把在服装上节约的开支用于购买更多的其他商品……这样,一项商品的成本降低,可以通过价格的传导,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产出。这就是一般均衡的观点。

在上述社会产出增加的过程中,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是渐进的。汽车发明初期,非常昂贵,一般人买不起。随着技术改进和规模效应的显现,汽车的价格才会逐渐降低,被更多的人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汽车运输和传统运输(如马车、人力车)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汽车运输的价格不断降低,传统运输的价格相对变高。最后,汽车运输把传统运输的市场逐渐挤占掉,同时给全社会带来便利。也就是说,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价格变动和低效产业的淘汰。

现在假设,经济的管理者认为汽车运输的价格与马车运输的价格应该保持一个固定的比率(或许是出于对“稳定”的喜好,或许是为了避免马车夫的失业和破产),他有一个办法:向汽车厂商征税,补贴马车运输业。具体的征税额这里不讨论。可以肯定的是,管理者可以通过征税和补贴的办法,使汽车运输和马车运输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这样,他可以使马车夫免于失业和破产,保持经济的稳定。

很显然,如果实行这样的政策,汽车就无法向社会普及。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汽车就会普及到全社会。在汽车普及的前后,经济都能达到一种均衡、稳定的状态,但两种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是不同的。其背后的经济原理是:如果我们用政策干预价格的变动,就会阻碍技术进步,阻碍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了这样的观点和结论,我们就可以认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真相了。

近两年来,一直有经济学家声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害,并列举了种种理由和依据。对这样的经济学家,可以下两点判断:第一,他不知道汇率就是价格;第二,他不懂一般均衡理论。否则的话,他应该清楚,他所列举的理由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任何技术进步和价格变动都会伴随着某些负面效应,但总体而言,这对每个人都有利。所以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一定会支持价格变动。

汇率就是价格,这似乎不需要多说。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在中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一定会升值?我们知道,汇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国与国之间要进行交易。而交易除了购买商品,还包括购买生产要素。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汇率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下面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设想一下,在中国经济很落后的情况下,美国人一定不太需要人民币,因为中国没有多少他可买的东西。如果美国人既不想买中国的商品,又没有条件购买中国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拿着美元来中国买土地、劳动力,投资办厂),那么人民币的汇率就会很低——因为这时候没有多少人想用美元来换人民币。这表明中国的生产能力有限,对外资缺乏吸引力。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多的美国人决定来中国投资,他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这将抬高人民币汇率。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中国能够生产越来越多受美国人欢迎的商品,美国人需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来购买,这将进一步抬高人民币汇率。换句话说,随着中国吸引外资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必然上升。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经济当局不想让人民币升值,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美国人购买中国商品和来中国投资的时候,增加人民币的发行,兑换他们的美元。具体来说,就是央行把出口商得到的外汇和美国人来投资的美元统一收购起来。这样,人民币的供求能保持平衡,汇率也就能保持不变。但正如我们所见,这么做的同时,央行将积累一笔外汇储备,而国内的人民币数量也会增加。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央行想出一条“妙计”,就是通过央行票据把这些增加的人民币换回来。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央行增加了一笔资产——外汇储备,同时增加了一笔负债——央行票据,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外汇储备不是一笔财富。账目上,它属于央行的资产,但央行同时背上一笔负债,两者互相抵消。第二,中国实际上变成了一个资本输出国。其背后的关系是:居民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用钱购买央行票据,央行则把这些钱拿去购买美国的国债。所以,与此相关的第三点结论是,美国的财政赤字与中国的汇率政策有关。这些赤字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央行(以及亚洲各国央行)给“惯”出来的。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央行不购买外汇储备,就无法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趋势。所以,外汇储备的存在,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被压制到了市场均衡水平之下。

人民币被低估的后果是什么?是中国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被打上了“降价酬宾”的标签。因此,更多美国企业愿意来中国投资,更多的“热钱”要来购买中国的房地产,更多的美国商场愿意进口中国的廉价商品——这就是近两年来中国经济过热屡压不止的根本原因。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居民并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果实,因为这些增长都变成了外汇储备,变成了美国对中国的负债,变成了源源不断流向美国的廉价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被延误了,因为中国的企业不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就能把商品卖出去。

如果人民币升值,会提高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造成某些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造成一些企业亏损倒闭——这一点某些经济学家说得没错。但不要忘记,生产要素是可以流动重组的。人民币升值后,我们进口的石油、矿石、计算机以及各种各样的技术专利也会变得便宜起来,这将降低很多行业的生产成本,并促进高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这些变动一定会从整体上扩大就业,增加社会产出。因为只要允许价格变动,市场就会自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这就是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给出的最终结论。

所以我想对某些经济学者建议,下次对人民币汇率发表看法之前,抽时间温习一下一般均衡理论;我还想对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建议,下次再撰写“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决不屈服”之类的煽情报道的时候,确保你已经理解了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含义。

日本的起情况与中国不同,日本是实行自由汇率的国家,他的外汇储备的形成与中国不同.他是真正的贸易出超.大量的外汇储备正是他近十几年经济不振的主要原因.

另有一个个人看法,日本具备亚洲人的特点,这就是坏帐,日本的坏帐也非常严重,同一家企业会有三个以上的不同的财务帐本.如果你对日本不了解,可能不会同意,但以我的经验看,这是非常的实际.

美国之所以很少有外汇储备,因为他是发钞国,他赚的是"印钞税".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小布什上台后,美国会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政策.这就是因为美国是发钞国.政府开支大了后,赤字增加,政府就会主导"贬值"政策,美元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在海外流通.他的货币贬值,就等于国际社会在为他分担财政赤字.当美国政府开支出现赢利的时候,货币就会"升值",利用"升值"的预期来吸引外界投资,这时候美国的经济就会好.

所以,在我的看法中,我预计美国未来三年经济不会明显好转,但在三年后,美元会逐步坚挺.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8840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