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人世间真是个难处的地方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人世间真是个难处的地方   
CAOGEN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3/12
文章: 886

经验值: 920


文章标题: 人世间真是个难处的地方 (749 reads)      时间: 2005-7-14 周四, 上午8:51

作者:CAOGEN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人世间真是个难处的地方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 ,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 也不是好话。…现在我假设以这样的话,来劝导青年人---

“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倒会移到你头上来,甚至于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诬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或分辨,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是…;如果他较有名,那便是党羽。”(鲁迅 [ 世故三昧] ,申报月刊,1933)

鲁老头子这七十多年前写的陈年烂谷子“劝世言”,现在读来仍象刚刚付印的文章,字字亦击中今日之现实!唯一不同的是对“不通世故”者的称谓:旧时的“反动分子”,今日会是“破坏安定者”或“搞颠覆者”;旧时的“党羽”,新时代随时期的不同,会是“保皇派”,“死心塌地的追随者”,“不能划清界限者”,“受蒙蔽群众”,等等。

“所以,你最好是莫问是非曲直,一味附和着大家;但更好是不开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连脸上也显不出心里的是非的模样来…’” (出处同前)

以毛泽东理念治理下的中国,鲁文人这个所谓“更好”或“更好之上”的处世方策仍不够份量,并不能保证完全奏效。君不见,那位数十年忍辱负重,鞠躬尽瘁直至死的新中国第一任“总管家”,可称得上是遵从鲁迅这一方策的优秀典范。可如此之伟人又能怎样?离世之际留下的,仅是一丝“预见到自己脸上会被划X”的无奈苦笑而已!可敬之人,又何等地哀哉!

“这是处世法的精义,只要黄河不流到脚下,炸弹不落在身边,可以保管一世没有挫折的。但我恐怕青年人未必以我的话为然;便是中年,老年,也许要以为我是在教坏了他们的子弟。呜呼,一片苦心,竟是白费了。” (出处同前)

今日之世道,鲁迅的“恐怕”,看来一半计算对了,一半计算错了。对的一半是,今天确实仍有相当数量的青年,不以鲁迅的话为然,他们依然“不通世故”,“口无遮拦”,为此吃了不少亏,最难忘的老例子大概就是ZhangZX。错的一半是,今天的不少中年,老年,尤其那些有点知识的,或从过政当过官的,因为“一朝被蛇咬”的次数已难以数清,一定会感谢鲁迅,用这样“字字如珠玑”的“劝世言”救了他们的子弟。所以,鲁老头子啊,别太觉得委屈,您至少有一半的苦心,未曾白费。

“然而倘说中国现在正如唐虞盛世,却又未免是‘世故’之谈。耳闻目睹的不算,单是看看报纸,也就知道社会上有多少不平,人们有多少冤抑。但对于这些事,…利害无关的人的义愤的声音,我们是很少听到的。这很分明,是大家不开口;或者以和自己不相干;或者连‘以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没有。“‘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 了。这是中国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出处同前)

今日之华夏大地,如否“唐虞盛世”,笔者史学不精,不甚了然。但亲身经历的不算,单是走南游北耳闻目睹的街评巷议,加上地方小报及网上文字里的,即便对间接的所闻再打个五折,也就知道社会上有多少不平,小百姓(一度还扩大到从村长到国家主席的大小官员)有多少冤抑了。

与鲁迅时代不同的是,对于那些“不平”和“冤抑”,利害无关者的义愤之声,今天多起来了。希望着这声音能越来越多,使细流小溪百川,渐渐汇成江河。

另一方面,鲁迅到底是鲁迅,他看透的那些世相,多有“悠久得惊人”的东西。 就“世故论“而言,今日的中国人中,对“不平”和“冤抑”“不开口”或“以为与己不相干”者,仍大有人在。那些“不开口”者当中,有良心且心中觉得不安的,会找些“经典座右铭”或其它借口来解释 自己 的 “沉默”,大意类如 “ 莫谈国事”, “实业救国”, “厌恶政治”等。海外华人者还会有“因移居在外,故甘愿自认不再有‘开口’的资格”云云。那些“以为与己不相干”者,也不见得真的是感情麻木,他们未尝不是无奈装出来的,愿他们是“大智若愚”者。

但沉默者究竟为何“沉默”?如前提及,中年老年者,被蛇咬的次数太多;而青年者,则一定是看或听“被蛇咬者的痛苦”太多而已。故,鲁迅用的“深于世故”之标签,不适用于今日的“沉默”的人们,盖因鲁迅造这标签时,不可能预见到未来的“咬人之蛇”的数量或出没频度,也就体会不到今日人们的无奈。

“我们听到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见了酷烈的沉默,就应该留心了;见有什么像毒蛇似的在尸林中蜿蜒,冤鬼似的在黑暗中奔驰,就更应该留心了:这在豫告“真的愤怒”将要到来。…” ([杂感],莽原,1925)

呜呼,呜呼!我们在谈“处世经”,您莫再说下去了,鲁迅!



作者:CAOGEN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AOGE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9086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