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鲁迅的最后十年(二十)---终篇:人的独立与尊严 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鲁迅的最后十年(二十)---终篇:人的独立与尊严 zt   
CAOGEN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3/12
文章: 886

经验值: 920


文章标题: 鲁迅的最后十年(二十)---终篇:人的独立与尊严 zt (611 reads)      时间: 2005-7-07 周四, 上午11:04

作者:CAOGEN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鲁迅的最后十年(二十)---终篇:人的独立与尊严 zt

摘录自:林贤治
chinatown.coolfreepage.com

1935年以后,鲁迅为国家主权和人民主权问题所困扰。国家主权对人权的压迫,焦点在"统一战线"。他坚决反抗那种试图利用主权,借“统一”之名而使任何个体动弹不得的做法。

他以为“统一”是有原则的,那就是“抗日”;在这大的原则下,则是民主化,众多团体与个体的平等兼容。“‘标新立异’也并不可怕”。他反对把“统一战线”当作国家主权的屏风,但也反对把它理解得过于狭窄,犹如“天罗地网”。

1936年在口号论争之外,鲁迅还在个体行动上,做了一个反对"统一"的"实验"。随着左联的解散,周扬发起成立了一个更为庞大的统一性组织,“中国文艺家协会”。冯雪峰曾动员鲁迅加入,鲁迅拒绝了。但接着,鲁迅却支持并加入了别一个文艺家团体,一个没有正式成立,只留下一份宣言的团体。

鲁迅从一开始就对周扬组织的作家协会不抱好感,并且预言它“一定小产”;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组织的作家,已经放弃了对抗政府的立场。他决计不加入,但是预料到,这样一来必将又构成一大罪状。事实果然如此。他为此受到"大肆攻击",说是"破坏国家大计",甚至在集会上宣布他的"罪状"。

戏剧性的是,文艺家协会成立大会一致通过了致鲁迅的慰问信。有一些事情,大概永远也弄不清楚,譬如,何以会发明这种慰问信。在这里,鲁迅既是受攻击的靶子,又是被崇拜的小偶像。也许主持人要以此证明,“统一战线”完好无缺,大会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他们争取到了上头认为最值得争取的人物?在党内,鲁迅是否具有如此的份量?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种因素赋予鲁迅以如此的重要性?

然而,鲁迅根本不屑于理会周扬们的表演,为了打破“正统”与“唯一”,在文艺家协会成立后一个星期,他已经在别一个团体的,巴金等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面签名了。

周扬的中国文艺家协会组织庞大臃肿,机构重迭,仿效苏联模式,官僚化倾向十分明显。《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则是没有团体各自为战,连会议也没有。前者贯穿着“国防”精神,而后者则在“争取民族自由”的前提下,强调个体保持“各自固有的立场”。鲁迅说周扬们的“统一战线”是“吓成的战线”,“作不得战”,“就要消沉,或变化的”,真是一点不错。不到半年,随着主将茅盾离沪返乡,这个组织基本上也就无疾而终了。

当鲁迅质疑“主权”与“统一”,拒绝压迫与利用,而选择自己的斗争方式时,他是那般从容自然。他做着所有这一切,根本用不着考虑自己是否会因此遭到孤立,进一步的被毁谤与打击。当然,历史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有选择的自由。

当时,周扬茅盾的文艺家协会毕竟是民间性质的。但1949年以后,同样为他们所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就成了代表国家主权的官方的了。胡风开始时曾列名于中国作协,一旦成为“反革命分子”,作协立即把他从组织上剔除出去;后来获得“平反”,自然又重新成为作协中的一员。这叫做“恢复组织关系”。在这里,文学的个人身份完全由政治身份所决定,它已然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了。

然而,鲁迅已经来不及经历这些。在他所触及的有关中国人民命运的重大问题上,留下的只是一个破折号,一个有意义的起始:中国人民,如何由“奴隶”变“人”。但就一个人的一生所能完成的工作而言,鲁迅留下的东西,却是划上了完整的句号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卒。

对于逝者,具体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连意义也没有了意义。但是,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记住这个逝去的年代并非多余。

这是一个反对民族主义的“土生子”,一个反对“爱国主义”的爱国者,一个反对传统文化的叛逆者,一个反对一切压迫和奴役的解放者,一个反对集体霸权的个人主义者;在他的灵柩之上,从此永久性地盖上了一面旗帜:“民族魂”。

在鲁迅身后,对于他的多种颂赞和诅咒的出现,正如时间的喧哗一样自然。然而这一切,也都与逝者无关。即使现代中国从未出现过鲁迅的名字,有原则的斗争和无原则的纠缠,一样会借助别样的文化符号进行下去。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亿万奴隶中间加进一个鲁迅,中国整个主权文化的构成格局是大不一样的。鲁迅,一个比重很大的异类。他的特殊品质,使许多观念性的东西在他那里凝聚为极端的思想,有力的思想,击破严密的历史和秩序之幕而使真实敞开。于是,人们从中有了许多发现,而最大的发现,就是作为人类自身生存的境遇,以及改变这境遇的战士态度。

在他那里,一切神圣之物都在可毁坏之列,惟独保持的,是人类的自由,平等,独立与尊严。一部《鲁迅全集》,恰如现代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周围的世界,从来未曾因它的蔓延而发生燎原大火;它是属于灵魂的,光和热直接转化为个体的实践性而非群体的事件性。

时间的迁流可以改变和抹杀世间的许多事物,但是,在人性深部点燃的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只是燃烧,燃烧,一次又一次地从覆盖中升腾起来,在黑暗和深寒中显示出初始的意义。

(全文完)
2001年8月初于广州


作者:CAOGEN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AOGE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9173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