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 戏剧人生 ──卢刚事件断想 (然然请进)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 戏剧人生 ──卢刚事件断想 (然然请进)
加人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标题:
芦笛 戏剧人生 ──卢刚事件断想 (然然请进)
(553 reads)
时间:
2005-7-03 周日, 上午7:04
作者:
加人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於中国人来说,活著就是演戏。所谓人生,无非是按著别人写好的剧本,根据导演的严格而详细的指示,扮演一个人家强行派给你的角色。没人问过你是否喜欢那剧本,对自己扮演的那个角色是爱还是恨。这些都不是你的事。你的责任是认认真真地演到让所有的人满意。有时,掌声比倒彩还更让你倒楣,因为那意味著你从此再也下不了台,更不用说有点偶尔在台上走神出洋相的自由了,就像老芦现在下不了这个既无益于钱包,又有害于身心的“一亩三分自留地”,还得迎合各种口味的导演,据此赶制各种订货一样。
狄更斯有本小说《Great expectations》,译名是《远大前程》。从这个翻译中,似乎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心理的微妙差异。在原作者,那“期望”(expectations)乃是主角自己的期望,而在中国,“前程”则是社会、家庭和亲友对你的期望。期望值越高,你的前程也就越远大,丧失自由也就越彻底,活得也就越悲惨。如果你肝脑涂地还是达不到那个期望值,最后可以做的事便是举起卢刚的手枪。
《万圣悲歌》早就看过。该文似乎毫未点明悲剧的症结:是社会、家庭和亲友联合玩了“上屋抽梯之计”,把一个本来可以活得好好的青年逼到了下不来的高度,不得不用一种暴烈残忍的方法结束悲剧人生,还带走了许多无辜冤魂。
老芦有个朋友的朋友是日进斗金的律师。忽一日,这位仁兄突然觉得他那谋生之道太也乏味,便辞了事务所partner (那是相当高的职位了)的职,去找了个送比萨饼的活,有空就闭门造车写小说。写了几本,却一本也卖不出去,只得自己花钱装订,广送亲友。他的巨著我也拜读过本把,那感觉似乎跟读法律书也差不多,有催眠奇效。然而截至我写此文为止,该同志还是在那儿乐陶陶地每日送饼写书不止。
类似地,前两年从报上看到,一位中学校长觉得自己干的活实在太无聊,当下就辞职去干门房。他仍在该校上班,不过办公室挪了个地方。
这些事能在中国发生麽?当然不能。如果能,卢刚也就不用死了,当不成物理学家,可以去守大门,可以送比萨,可以回国谋个小事情做,娶媳妇生子…。他有一千条理由不必死,然而却不但死了,还犯了不能原谅的大罪。这不是因为他心理变态,而是“一旦作了过河卒子,便只有拼命向前”。对我们来说,人生就是攀爬无穷无尽的阶梯,而这阶梯是能上不能下的单行线。如果谁像卢刚一样,爬到了相当的高度就再也抓不住上一个梯级,那就只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比起亲友的失望和熟人的窃笑来,死亡有更大的吸引力,哪怕是那种无比横暴的死亡。
中国人的人生,其实是一种类似旧式包办婚姻的“包办人生”。从小,父母、亲友和师长就为你深谋远虑地筹划一切:看什麽读物有益于开拓智力,玩什麽游戏有益于身心,和谁来往才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到后来则是:该学文还是学理,哪个专业是冷门,没人竞争,可以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时暗渡陈仓…。这其间竟没人想起来问一声当事人喜欢的是什麽,没人想到过该“新郎”不但可能不喜欢人家为他挑的那个对象,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想“结婚”。谁要敢在中国说一声:“我不喜欢学习!我一看书就想睡觉!”立刻就要引起局部地震,家长、亲友、老师就要忙著修理那个反常的家伙,直到他学会演戏为止。
如果谁像卢刚那样通过了重重修理,人生乐趣也就萎缩得差不多了。此类高才生们不会唱歌、跳舞、玩乐器,不知道欣赏普通生活的种种快乐,没有起码的生活技能,更不会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被制成”种鸡”,只有一个单一功能──“下蛋”(考试)。如果他的“蛋”下得出色,下到了国外去,亲友们便要眉飞色舞,逢人便夸:“我家某某在美国某名校,导师是诺贝尔奖获主!”闻者与有荣焉。这其间竟没有一个人想得起来,这种夸耀,实际上是绝了该生的退路。竟没一个人问过自己:万一他抓不住上一个梯级呢?那时他该怎麽去见江东父老,特别是身旁就有一个成功的同胞在那儿作对照?
更严重的是,这种社会修理使高才生们的脸皮特别薄,意志特别脆弱,视野是缺乏中间状态的两极。因为下得一手好蛋,他们便给周围的一切人宠成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弱者:课堂上老师的夸奖,家长看过成绩通知单后的喜笑颜开,考上名校后同学的钦佩与艳羡…。从小习惯了掌声和鲜花,自然就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的“地平线”是区分天堂和地狱的,而他们坚信自己属於天堂。当这信念开始轰毁时,剩下的唯一选择自然就只是地狱。
即使卢刚式的悲剧不发生,这样的戏剧人生也难免是悲剧人生。我当年上大学时,被党强行分到一个本人深恶痛绝的专业。在大学中,我屡萌退学之念。但我毕竟知道,如果这麽做就是发疯:哪有大学生不当回来当工人的?然而日日在智力上被人家“强迫做爱”,实在是苦不堪言。
我深以为然,於是便去奋力培养那兴趣,培养得成绩焕然。不但成了高才生,也像卢刚似的下蛋下到国外去。到目前为止,本人还没失手从梯子上掉下来(不过也快了)。不幸的是,兴趣并不是人工菌,可以大规模地培养出来。我培养出来的,不过是超人的意志。全靠了它,我才几十年如一日地强压下那与日俱增的对专业的厌恶。这超人意志的来源,说穿了一钱不值,乃是那麽一个活思想:“不干,咱丢不起那大人!”
难以想像还有比这活得更卑微的戏剧人生。一个人委屈自己一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委屈自己,只敢看人家的眼色行事,不敢随心所欲地潇洒走一回,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比起来,卢刚走的,是一条太轻松太轻松的路。
如我预期,那信不过是我已忘记国情、堕落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的明证,丝毫没影响该发生的事。在中国,孩子们没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更没有失败的自由。马克思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在中国的确是万古不磨的真理。
最令人悲哀的,是这种对孩子的强暴是在爱心下作出的。在中国,爱不是尊重对方的抉择自由,却是越俎代庖,替别人设计规划灿烂的未来,好让他的才能能在现实条件下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咱们忘了,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权利,而中国现代史上的大悲剧,正是伟大领袖不辞辛劳地为子民规划未来的幸福生活弄出来的。
然然. 我差点做了芦刚. 老芦旧文教诲了我.
作者:
加人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其实老芦自己也是这种思维方式
--
黄药师
- (437 Byte) 2005-7-04 周一, 上午6:58
(23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800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