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遥送马悲鸣先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遥送马悲鸣先生   
林思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遥送马悲鸣先生 (1622 reads)      时间: 2005-7-01 周五, 下午11:2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遥送马悲鸣先生

林思云


闻老马因家计不况,准备辞网,不禁甚感惆怅。

在不知不觉之间,墙上已经挂上了2005年的日历,我看着日历轻叹一声:“已经十年了。”

今年是我上网十周年,自己给自己纪念的日子。十年前我还是学生在学校读书,当时研究室新买了可以联网的电脑,我不久就对网上的世界着了迷。那时白天不敢浏览中文网站,我就半夜到研究室去上网,经常一直在荧屏前迎来初升的红日。几个月后,抗不住网络的诱惑,我咬牙买了一台苹果LC630电脑,放在家里的正中央,还用旧床单分别为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各做一个罩子,因为它相当我几个月的奖学金。尽管鼠标套上布罩后用起来很不方便,我也还是坚持“削足适履”。

那时上网要通过电话调协器,按分钟计时收费,所以一般都是把电子杂志下载到自己的电脑后慢慢看,可以节省一些电话费和上网费(我那时每月上网时间大约70小时)。那时候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可以联机泡在网上慢慢浏览,不要老是忧心忡忡地看计时器秒表的跳动。后来上网费大幅度下降,真的实现可以联机泡在网上慢慢浏览后,上网的时间反而比以前还少了一些,热情也大大不如当年了。

那个时代中文网站还不多,主要就是美国的《华夏文摘》、加拿大的《枫华园》和日本的《东北风》等电子杂志,还有《太阳升》等中文资料库。中文论坛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记不清楚了,不过在1995~1996年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到中文论坛。那时候写了文章也就是投稿到《华夏文摘》、《枫华园》、《东北风》等电子杂志,至于稿件能不能用,全仰仗编辑,如果编辑不满意你的文章,给枪毙了,也没办法。不像现在能自由在论坛的散发文章。

在那个中文资源还比较稀有的时代,最让我注意的网上作家(后来改称写手了)之一,就是马悲鸣。老马的文章不是那种特别严谨的政论文章,可是思路奇异,笔锋犀利,论点和论据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给人另外一种启示。也许是老马的文章立意新奇,走偏锋,招来不少人对他的围攻谩骂。为此我写过一篇支持老马的文章《马悲鸣评王丹风波读后感》(1999年12月)。近年来信息爆炸,网文以几何级数上升,一些网文我就省略不读了,但老马的文章我几乎是篇篇必读。我觉得老马文章的特点之一就是“简洁明快”,用很少量的文字说明很多的问题。我也试着学老马的手法,把文章写简洁一些,但总感达不到老马的境界。

我与老马的相识(其实我们没有见过面),以及与老芦(芦笛)的相识(我们也没见过面,不过通过电话),都是起因于我的一篇“问题文章”《日本是中国的敌人吗?》。这篇文章1999年1月发表在《枫华园》,在紧接着的下一期,老马写了《中国军队能否打得过日本(1999年1月,枫华园)》,表示对我的支持。后来老马写信给《东北风》杂志询问我的情况,《东北风》把老马的电邮转给我,我就与老马开始了电邮联系。

大约一年后,《枫华园》发表了一篇署名“芦笛”的文章《论闭著眼睛嚷》(2000年2月,此时“芦笛”诞生),表示为我“打抱不平”。此后我写信给《枫华园》编辑部,希望与芦笛联系,这样我与芦笛也开始了电邮通信,在一段时间内我和老芦曾有过不少通信。不久我们四人被好事者评为“四大汉奸”(还有赵无眠,他好些日子不上网了。3年前老赵曾来我家里小住,和他谈得很开心),那时是我们“四汉奸”友谊的黄金时代。

在多维网《大家论坛》开坛后,老芦多次为我打抱不平。老芦第一次罢网时,我写过一篇送老芦的文章《迟到的话,说给芦笛先生》。后来我和老芦有过一些争论,不过打归打,在心中对于对手却存着敬重的心情。我和老马写过一个系列文章《策马入林》,大概是因为我比较懒一些,这个系列文章写得断断续续。如果老马今后还有时间,我希望能把这个系列文章继续下去。

这次老马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告别网站,对此我十分理解,因为我本人也常常因为生计不得不断网一段时间。不过我希望老马在今后解决了生计问题后,能够重返网坛。毕竟中文网坛少了老马,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会感到寂寞的,老马乃活跃中文网坛的“大功臣”之一。

说到活跃中文网坛的“大功臣”之一,不能不提到另一位“大功臣”芦笛。老芦(现在是老信了)写作的勤奋,让我感到十分佩服。如果网上少了老芦这样的勤快人,经常上网的人大概要减少一大批,希望老芦在保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出快出佳作,弥补老马缺席的真空。

写到这里,惆怅之情犹然再起,怅然搁笔。下面帖上几篇上面提到的“历史文章”,如果看过的人就对不起了。

遥祝大洋彼岸的马兄,早日找到称心如意的新工作,尽快在网坛上再见到你。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8104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