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刘亚洲将军也许是我们的希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刘亚洲将军也许是我们的希望   
纳兰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9/18
文章: 706

经验值: 991


文章标题: 刘亚洲将军也许是我们的希望 (860 reads)      时间: 2005-6-24 周五, 上午10:20

作者:纳兰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刘亚洲将军也许是我们的希望

纳兰


信翁那个老顽童前几天说会写写刘亚洲,俺等了好久也没个音讯,我看他天天在隔壁打架,忙得不亦乐乎,唉,勉为其难,俺自己动手写吧。

刘亚洲引起较大范围关注,形成民间热点,是最近的事。今年4月,刘等10名将校在网络上亮出他们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及要求。这一时刻全国正处于反日示威被阻、军方召开“中日关系研讨会”被封的紧张气氛中,他们就中日问题发表的政见措词尖锐、严厉,立即得到热烈反响。

刘亚洲等人在声明中指出:“我们中国人这二百年来弱就弱在制度上,输也就输在政治制度上。”在当局一再表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美时,这是震聋发聩之语。

他们进一步指出:只要西方技术而不要西方的信息开放与言论自由,“将先进技术与产生这种技术的先进人文环境分离的思维”体现在“从当年的‘洋务运动’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上,这种认识也是深刻的。它实际上把“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实质等量齐观,认为都是为了挽救专制制度危亡而采取的改良主义方针。

有时候我认为:也许军队是中国民主宪政建设的希望。刘亚洲等人的声明确实有新语言,也有倾向新领域的表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推动体制内、军队内、高层内的进步倾向。但是,体制内产生的进步倾向不可能是完美的、彻底的,多数只能是对原有制度的微调,因此,在支持的同时要尽力推动它的进步性趋向深化,使之有利于民主活动的开展。比如,支持刘亚洲等人关于政府与民间对话的倡议,是由于它为民间力量开辟了活动空间,较之当局打击民间活动、镇压民间力量的现实是一大进步。

善良的人总是用与人为善的心态观察世界,期待未来。胡温上台,以为是对新秀;听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为换了青天,政治体制改革有了希望。但转瞬间,我党宣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为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以及所谓基层民主制已经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做的只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在毛诞辰百年纪念会的讲话)这就是胡氏政治体制改革观。以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固定下来时,连行政和司法体制改革也冲到边缘去了。对胡氏由希望转为失望是必然的。在失望中,刘亚洲等人的声明一针见血,直指中国大陆政治制度的落后,真如大旱之望云霓。他们慷慨激昂,倡言政府与民间对话,共同寻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更赢得由衷赞赏。这些人的军方背景和地位,使他们的话语权备受重视,叫好声接连不断。

在这样的赞美声中,指出刘亚洲现象实质的见解就显得孤单了。好像芦笛在什么泰山屠龙…一文中说过:无论个别的‘精英’还是群体的‘改革力量’,在僵死的政治机器里,都只能凭着惯性运转,这是制度的悲剧。(大意如此)我相信刘亚洲看到了制度的死穴所在,但他和‘精英’们都无能为力――这才是这尊狰狞巨兽的可怖之处。”

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制度,它成长于两千年皇权专制基础之上,被列宁斯大林极权主义所强化,毛泽东专制主义无孔不入地灌输到肌腑中,形成了极严密的组织网络控制和极残酷的惩罚规则制约,屏蔽一切外来进步意识,镇压一切内部不同政见,以谎言制造各种假相,以内斗遮掩各种矛盾,对外极具侵略性,又极具奴才性。掌握这一制度权柄的集团积累了长期的政治的、军事的、组织的、外交的斗争经验,善于做出各种各样姿态蒙蔽中外视听,裹挟群众从命,以使这个制度长治久安,江山永固。祸国殃民的“文革”是打着“反修、防修”的旗帜进行的,为挽救专制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被冠以“革命”的桂冠,“三个代表”给人以自新的面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掩盖着制度性贪腐丑态。这就是娴熟地运用统治经验,变幻着各种统治花招,以维护和巩固已有制度的诸多范例。这样一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已经被一套久历不衰的模式所固化的制度,尽管人们已经感到它在走向末日,却绝不是一推就倒的。

即使某种机遇来临,在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配合下,实现了政权转移,也不意味着民主转型的完毕,甚至可以说只是转型的开始。建立公民社会,实行宪政立法,使民主、法治机制成为社会运行的惯性,是历史赋予的长期任务。从专制向民主的制度变迁不是轻而易举、转瞬即成的事,应该看作几代人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急燥情绪都是不适宜的。

2005-6-24


作者:纳兰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纳兰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8236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