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孩子的学步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孩子的学步
CAOGEN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5/03/12
文章: 886
经验值: 920
标题:
孩子的学步
(758 reads)
时间:
2005-6-13 周一, 下午11:03
作者:
CAOGEN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孩子的学步
最近的“某某网坛”里,唇来舌往,热闹非常,留心关注,原来大半都是一个ID为 “石华”的引出来的。
那“石华”每有发贴,必有多人跟贴,批评的,指正的,笑他的,表同感的,真是百花齐放。往往跟贴之后,又有跟贴,层层展开,百家争鸣。
批评的,指“石” 逻辑不清,思路昏乱,文笔错漏; 指正的,责备“石”不该傲慢 地以“启蒙者”自居,不放下架子,不虚心接受批评;笑他的,说“石”中文及文学功底差,甚至“笑屋及乌”, 说 他 “ 连英语肯定也是不行的”。
笔者来此网坛仅有数月,已多次耳闻此地“藏龙卧虎”,果非虚言。那些责备或指正者,大都没错,常常是一箭中的,击中“石文”的短处;且词句逻辑严谨,思路清晰,颇有中文功底。更重要的是,那批评的态度既大度又民主,坚持不涉及对方的理念观点本身,“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表观点的权利”,善哉善哉; 倒是那“石华”,随便就说别人是XXX的“弓箭手” 云云。
但这“石华”之文,亦自有特色:孜孜不倦,循循善诱,言必“启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道义感溢然纸上;其文字虽不很“激扬”,常常还显得宽容,但仍给人以“指点江山”之感。这石文,实在也显不出什么傲气,本人也直率,早已公开自己学浅识薄,连大学之门也失之交臂,至今不过一个修车匠,哪里比得了诸精英。
未几,围绕“石文”的“唇枪舌战”,惊动了一位本地中文媒体优秀撰稿人。虽未直接参战,但却是严肃认真地在同一论坛撰文指出,
一,如果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正义感,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认为,至少我们…是不够资格的。原因是,我们是“逃避者”。(笔者注:撰稿人未说明原居住国的什么“可怕”,“可憎”或“非常不喜欢”的东西,竟能使“我们” 纷纷 “出逃躲避”。)
二,我们…,已经不再与国内的同胞同呼吸共命运了,我们对哪里发生的一切,无论过去还是现实,都无权批评与说教。 原因是,我们拥有了一张小纸块,上写着----海外户籍证 。(笔者注:虽然我们仍是黄皮肤的炎黄子孙。)
那错漏百出的“石华”,甚不知趣,便跟贴反辩。终于,优秀的记者直接出面了,“石有犯错误的自由,(别人)有指出错误的自由。”于是,“石华”的错,便成了不争的事实。
我们的记者,姿态较高,批评的同时,也不忘安慰被批评者:“同意石的意见:‘网开一面’ ,…”。
那记者,又进一步指出,“批评文章宜点到为止,不宜剩勇追穷寇。批评者不应也无力承受拯救与改造被批评者的重大使命” 。这里,“宜…,不宜…,不应…”,一篇精辟的“社论”脱笔而就,优秀记者的“名人感”和 “重大使命感”也跃然纸上。
那“石华”,文笔犯了“逻辑不清,思路昏乱,文笔错漏”之错,需要被“拯救”与“改造”。可怜的“石华”!但是,这“拯救与改造”的使命,批评人的人不应承当!(笔者暂时还想不出应该由谁来承当。)
批评人的目的,当然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明明白白的道理,记者没有提到。也许是我们的记者的一个小小的“逻辑漏错”吧。
那傻子“石华”也是,面对藏龙卧虎及媒体名人的评指,面不改色气不喘,东来东抵,西来西挡,一一反唇回击。但也常有气不过,说出不当之词,或(并不比批评者更甚的)过了火头的话来,则又被抓住把柄,然后便是新的一轮“舌战”。
但无奈是独自一人,虽力辩群雄,辩论中也多不占上风。“石华”的孤单和弱势,有时连论坛版主都起了侧隐之心,试图悄悄对交战双方作些“火力调整”。
还是那“石华”,虽学浅识薄,孤身弱势,屡遭嗤笑,大多仍能再次平下气来,逐字逐句地耐着性子回驳,有时也不得不承认错误,或者干脆另起炉灶,开始另一个话题,继续他的任重而道远,错漏又百出的 “启蒙”。
ID“石华” 者是谁,笔者一无所知,所能猜的,仅有 “ 不是女性”而已,根据是其 “网上标准照”及“谈汽车保养”的文章。不过,看多了那“唇枪舌战”的来龙去脉,对ID“石华” 有了颇深的想象,精缩成两个字---“韧者” 。
于是便想起了鲁迅对待被批评,被嘲笑的 “韧者”的态度。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假如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 ([这个与那个],国民新报副刊,1925。以下引用相同)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而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现状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那么求全责备?
“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
“那么,(那眼光远大的)是保守派么?据说:并不然的。他正是革命家。唯独他有公平,正当,稳健,圆满,平和,毫无流弊的改革法;现下正在研究室里研究着哩。…
“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夫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飞跑时再下地。”
鲁迅的话暂且到此。笔者突然想到了“石华”的一篇“启蒙”----“鲁迅,半个启蒙思想家”。称老头子辩症准确,只是,用手术刀打开重病人的丑疮脓疤后,放下刀子扬长而去,成了半吊子医生。
同是用文字“启蒙”,与大师鲁迅相比,“石化”,大概算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吧。蹒跚学步的幼童,在自己的学前班“作文”里,对大师“我今评说”。假如鲁迅还活着,他对幼童“石华”胆大妄为,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犯上”会有何反应?这已无法实证。
但是,可以从在世鲁迅眼中的 “ 孩子学步”里, “触类旁通”。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杂感],莽原,1925)
专制腐败的势力,是如此的强大,使得人们沉默,使得人们“逃避”,使得人们“逃避”后继续沉默。剩下唯一显示愤怒的方法是,“ 专向孩子们瞪眼”!
哀哉,可怜的“石华”!惠哉,未卜先知的鲁迅!
2005,6改稿;2004,12,westca.com原稿
作者:
CAOGEN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61118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