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门外汉再答情哥哥余大郎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门外汉再答情哥哥余大郎   
信天翁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门外汉再答情哥哥余大郎 (463 reads)      时间: 2005-6-07 周二, 上午8:1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门外汉再答情哥哥余大郎


信天翁


“司马时见过龟片否?待考”

似不用考了,甲骨文的发现是清朝的事了。司马迁就是见了也认不得。
.
“石鼓/商周金文当见过不少,皆史也.
仅[金石录]三带章,即有古钟/方鼎/祖丁彝/兄癸彝铭等
廿余种"夏时器也,象形不可识".司马时能见者应更多 . ”

石鼓文我记得是唐代发现的,记得韩愈有专诗《石鼓歌》称赞,说什么“辞严义密
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可见连他都看不懂那文字。但后来老罗告诉我,那其
实是金文与大篆之间的过渡文字。司马迁应该没见过吧。

金文似乎是西周文字,也就是石鼓文的前身。据王国维说,古文字分两大类,东土
文字和西土文字,东土文字为六国所用,又称蝌斗文,而西土文字为秦国所用,就
是大篆。秦灭六国后,统一文字,废除六国不同的文字,强制实行“书同文”,改
用由李斯创立的简化字──小篆,汉朝继承的是西土文字,后来简化为汉隶。正因
为有这种文字改革,后来孔子家拆出来的古书,能看懂的人很少,特别是所谓“古
文尚书”,识者很少,因为那是用早就废弃了的东土文字写的。所谓“汲冢之书”
也有这个问题。

总之,在我这绝对外行的印象里,古文字学是到了罗振玉、王国维手上才真正建立
起来的。古人未见得懂。例如韩愈写的《石鼓歌》就坦承谁都看不懂那上面写了什
么。所以,司马迁就算看见什么青铜器,也未必就会明白。

这当然是无知妄说,情哥哥别笑话才好。

“连本人尚保存些已毁未名世鼎金文拓片,至今未考”

赶快把照片寄给隔壁的罗雀格格鉴定,她是古文字专家,真正的国学高手。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326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