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用裴松之的隧道眼看六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用裴松之的隧道眼看六四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用裴松之的隧道眼看六四 (434 reads)      时间: 2005-6-06 周一, 下午10:35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用裴松之的隧道眼看六四

马悲鸣

此文乃回击芦笛之作,随便聊聊,不必太拘泥文体。

一、“太史公曰”乃“司马谈说”。司马迁每文结尾必以“太史公曰”做一评论,乃是“我爸跟我说”的意思。司马谈曾与司马迁畅谈过自己对历史的心得。司马迁将乃祖司马喜,乃父与自己三代的历史心得汇编成集,便是《史记》。单凭司马迁一人之功力,还受了宫刑,在没有纸张的西汉,实不足以完成此等“史家之绝唱”。以现代人的计算机击键能力,将《史记》馈入得多少天?但汇编出祖孙三代的资料却是有可能的。

故,“太史公曰”应视作司马迁最后总结乃父教诲“我爸跟我说∶巴拉、巴拉…,所以我才有上述描写。”

至于“太史公自序”倒是司马迁自己写的。“太史”是史官名。“公”则有尊敬之意。“太史公”是尊称。司马迁尊称其父为“太史公”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自称“太史公”就有点自吹了。比如信天翁自称“本翁”,司马迁可自称“本太史”,断无自称“本太史公”之理。若司马喜能活着见到孙子,说不定这“太史公曰”里还有司马迁爷爷的教诲呢。

因为《史记》最后的编纂工作出自司马迁之手笔,而他又在每文结尾处来段“我爸跟我说”的“太史公曰”。《史记》文笔绝佳,使读者误认为“太史公”便是司马迁自称。至于《太史公自序》不排除原文仅为《自序》,“太史公”三字为后人加上去的可能。其实《史记》也是后人加诸的书名。原来没有名字的,只是司马迁汇编的一些表纪,并无总名称。后人叫俗了,才称之为《史记》。

二、真正的历史书很没意思的。反而是作注和加工过的颇具可读性。比如“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春秋》多是“一字之贬”和“一字之褒”,被王安石称作“断烂朝报”,连现在国内发的红头文件都不如。但加工《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却写的津津有味。我奇怪的是,既然有《公羊传》,为何没有《母羊传》?

陈寿《三国志》若《春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若三《传》。据说入关的清兵将领人手一本《三国演义》,不知真假。是否就如海湾战争美军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似的,纯属自吹自擂。

三、杜甫诗曰∶“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时已认为有“三顾茅庐”故事,非明罗贯中杜撰。苏东坡还曾误认汉初三杰的张子房若樊侩似的五大三粗。不料却静若处子。汉初之于北宋,远比南朝宋之于中唐要远得多。

四、刺客虽然多是暴虎凭河之辈,但春秋战国五大刺客专诸、豫让、聂政、要离、荆柯,似乎只有专诸属暴虎凭河。其他四人皆不是。虽然我也不信真有谋刺先主之事。刺客多出在乱世,如春秋末至战国,还有就是民国。而民国之所以多刺客,盖因手枪诱刺客技痒耳。三国时好象没什么人用刺客。

五、裴松之注《三国志》之洞察力,即所谓隧道眼也。现在用裴松之的隧道眼看刚过去十六年的六四,就有许多疑问。

第一,坦克轧人确有其事。但既非戒严指挥部下令,也非坦克手故意。凡看过中共平暴记录片者都会看到所谓的“王维林”只身挡坦克时,由坦克潜望镜里现场拍摄到的镜头。“王维林”的身影几乎充满了镜头。坦克车驾驶员为了防备敌方狙击手打冷枪,都是从潜望镜中观察前方,视角非常之窄。而坦克碾人时,被碾者并不在驾驶员正面,都是被坦克侧面履带轧的。可见是因为坦克车手没看见所致。轧人地点在戒严区范围之内,且有大喇叭不停呼叫,要求民众待在家中,否则后果自负。故在被碾之前,政府已经申明了后果的责任归属,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可能要杀二十万人”是王军涛最先估计出来,然后经过广场上的口耳相传最后变成邓小平的“杀二十万人保二十年安定团结”了。而从邓小平一贯的沉默寡言来看,此语断不可能出自邓公之口。

第三、七上将支持民运,反对武装驱逐的信至今无法厘清。我以为是李禄等人为造声势而造的谣言。这从他们出国后的一系列为造声势,不惜造谣的习惯看,可能性极大。

第四、整个八九六四都是学生方面的主动进攻。政府方面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疲于应付,一让再让,一退再退,最后开枪,武装驱逐实为不得已。开枪突破拦阻线也是非常谨慎的。虽然难免误伤无辜,但蓄意屠杀是没有的,也非政府本意。

第五、中国之所以搞不成民主,是因为历届民运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以颠倒黑白为能事的扇动。连台湾方面也不例外。这里的洪哲胜就是个颠倒黑白的能手。而西方之所以能搞成民主,是因为在商业信用的作用下,谁也不敢,也不会颠倒黑白。把欠债人颠倒成为债主,这在西方商业民主社会是绝对不允许的。故必须先有商业信用文明,然后才有民主。可惜八九民运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商业文明的抵抗和反对。参加者从上到下都是颠倒黑白的能手,不但逼出一场武装平暴来,而且也暴露出至少在眼下的中国,民主仍为不可能。

中国若要搞成民主,首先就要去掉这种以颠倒黑白为能事的做事方法。而这在民运当中是不可能的。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1048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