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也来凑个热闹,介绍大陆网络历史论坛上点击最高的白话史记 |
 |
joewoo
加入时间: 2004/07/14 文章: 102
经验值: 495
|
|
|
作者:joewoo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书名<<骇版战国>>先贴其中一节内容
公元前287年,五国军队决意伐秦,浩浩荡荡开至成皋地区,作出发狠西向的样子。“成皋”就在洛阳以北,位于“豫西走廊”的出口处。
所谓“豫西走廊”,如果你搞一张中国地形图就能看出:从河南省中部起,往西,地势陡然抬高,耸立起连绵不尽的“熊耳山”等山脉,黄河在这片群山高地中冲出一条走廊。这条走廊成为陕西黄土高原(秦国)进入中原的惟一通道。走廊起点(西端)就是著名的秦国
要塞函谷关;走廊东端终点就是成皋地区(河南洛阳以北地),著名的虎牢关就在这里,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后来项羽、刘邦的长期鏖战,也是集结在成皋地区。控制了成皋,就控制了豫西走廊东口,可以行经走廊,直杀函谷关,趋奔秦国本土。
五国军队屯兵成皋以后,走廊另一头——函谷关内的秦人腿肚子开始抽筋,被迫屈服:不但不敢再干预齐人灭宋,而且还苦着脸“破财免灾”——归还以前侵占赵、魏的两三个城池。秦国遭受了不大不小的一次挫折。苏秦也因此盛名如雷——不但燕国已经给了苏秦“上卿”爵位、“武安君”封号以及相国职务,齐国和赵国也封苏秦为武安君,爵位上卿。这就是后世所讹传的“苏秦掌六国相印”的故事。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看得出来,苏秦所成功组织的这次五国合纵攻秦,不是《史记》上描述的那样,为了六国的生存,以抗秦为目的。其实,当时的秦国力量还达不到一统天下的火候。五国合纵的目的,是驱狼吞虎,打击秦人,使秦兵无暇干涉齐王灭宋,以便齐国在宋国的餐桌上开饭。
深层里,苏秦还隐含着一个更大的阴谋:由齐国主倡五国攻秦,可以使齐秦关系极度激化,把关系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可以吸引秦人在适当时候(当齐国攻宋被消耗得很疲惫时)参加燕国攻齐的联军,从而最终击溃齐国,实现“弱齐强燕”的根本目的。
这里苏秦就与齐王发生了意见冲突。在老齐的脑子中,五国攻秦的目的,实为恫吓,主要心思在于取宋。所以,当五国大兵囤积成皋时,老齐就虚晃一枪,调拨主力杀奔他可爱的宋国去了。而苏秦则是希望齐兵深入攻秦的,使齐秦关系形成刻骨仇恨,达到万劫不复的程度才好。所以苏秦非常着急,从魏国大梁(开封)写信拉齐王回来,他说:“现在五国攻秦之兵刚刚聚合,您却大举攻宋,天下之兵看见了,也不傻了,也都跑去与您抢攻宋国,那岂不糟糕。”
但是,这封信似乎没有奏效,齐王仍然不肯加力攻秦。看见老齐不肯卖力攻秦,魏国也跟着心猿意马起来了。魏相国孟尝君想离开成皋,转身跑去抢宋国。如果大家都这么纷纷跑掉,那合纵攻秦的事就泡汤了,苏秦离间齐、秦关系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
于是苏秦再次写信请求齐王给孟尝君好处,他说:请您以宋国城邑‘平陵’来收买孟尝君。答应打下宋国的平陵以后,封给他,以勉励他在这里安心攻秦。否则的话,如果他们攻秦意志动摇,反倒都会争相投奔秦国,到时候列国与秦合一,您还怎么灭宋啊。您自身都危险啦!
齐王批准了苏秦的要求,用宋国封邑稳住孟尝君。孟尝君暂时不闹了,五国合纵之势既往如旧(孟尝君是从齐国政变失败,罢相出走以后,到了魏国当相国的)。可是,刚把孟尝君稳住,三晋中的赵国权相李兑又动摇了,偷着打算跟秦人媾和。攻秦之事又出波折,于是苏秦赶紧又去说服李兑。
李兑为什么要跟秦讲和呢?他是不想跟秦国把关系搞得太僵,于是暗里向秦国卖好,表明攻秦不是他李兑的意思,他是被胁迫从之的。
李兑一这么干,韩、魏也急了,赶紧也偷着给秦人递话,说攻秦不是自己的本意。五国合纵攻秦之事,眼看又要泡汤了。
苏秦可急坏了,你们不能散伙啊。我还指着攻秦来离间齐秦呢。于是他赶紧跑去赵国见李兑,说:您可别再私下捣乱了!天下如果纷纷离散而事秦(结好秦国)。秦国必然从函谷关里伸脑袋,一路轻松地去阻止齐人灭宋。说不好,秦人会占据宋国。秦国相国魏冉,也是盯着宋国陶邑这块肥肉呢!魏冉得了陶邑,还有您的份儿吗?现在齐国正在攻宋,您三晋只要再坚持一下,挡住秦国,不久攻下宋来,宋的陶邑就是您的了(以前承诺过的)!您哪怕得了陶邑,再跟秦人解释、讲和,也不晚啊!所以现在还是打秦国吧!
苏秦接着又开始吓唬(他知道李兑最怕吓唬),苏秦说,“如果你们三晋先散伙了,不帮齐国攻秦了,那齐国就会采取报复措施:恢复与秦人结好。齐秦结好,中间的国家必然完蛋,又是齐、秦相约伐赵的老路。你们赵国不就完蛋了吗!现在五国攻齐,固然是替齐国吞宋而挡着秦人,也更是为了促使齐、秦打起来,以维护你们中间这些列弱包含赵国在内的安全啊!”哎呀,这国际局势,真是乱透了,不比现在的中东简单。
苏秦接着摇舌鼓动:“如果你们跟秦国讲和,秦国会有什么反应呢?秦国会有六种动向”苏秦一口气分析了秦国的六种反应,有的是进攻齐国,有的是结好齐国,有的是进攻魏国,有的是结好魏国,有的是结好赵国,有的是恢复中山以牵制赵国,每种反应都推导出好几步,最终都将对赵不利、李兑得不到陶邑而结束。苏秦纵横排比,气势滂沱,说得李兑直翻白眼,哪还有话了。于是五国攻秦之势依旧。
苏秦的这六个推论,每个都直推三四步不等,中间交互搀杂其他列国诸侯的反应,连各国行兵路线都预测分析了(瞧把苏秦累的)。其推导的复杂和逻辑的蜿蜒,使得我们在这里没有信心把它说清楚,有机会还是去《战国策》看“五国伐秦无功”一篇自己揣摩吧。估计当初苏秦阐述这些道理的时候,一边用手指划着地图,一边口水都该浸湿了地图。李兑一定会连连说:“等一下,等一下,重新说,重新说!”
就这样,苏秦一个人督着齐、赵、魏、韩、燕等五国攻秦,实现着离间齐秦、护齐伐宋,最终弱齐强燕的目的,能不累吗!腰里那么多的金子,真不是容易来的。
http://book.sina.com.cn/nzt/his/1110945539_haibanzhanguo/index.shtml
作者:joewoo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