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无聊一把 |
 |
英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草庵网友最引以为豪是他曾经参加过2003年11月4日至8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举办的"中美关系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他和许多中美官员合了影.包括了老布希,龙永图,熊光楷,邓楠等人.并将这些照片四处散发,作为他和高官有交往的依据.
据草网友介绍:他本人在此次会议被邀请并荣幸成为演讲者(主讲经济与金融问题)并全程参与了此会议。参与会议者分别居住在三个不同的宾馆,因本人与中国代表团的熊光楷,龙永图,邓楠等官员同驻希尔顿酒店并同居一层,本人得以和各位大陆官员进行了相当多时间的接触。在会议期间,本人和大陆六位副部长级以上官员进行了长达十多小时的私下会谈,其中与某位主管官员的一次会谈长达两个半小时。同大陆各级司局级等中层官员学者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交谈。与美国官员及学者也进行了累计数十个小时的会谈,与前国家安全助理思考特先生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私人会谈,也与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私人顾问,美国共和党亚裔部主席,总统亚洲顾问,美国商务部官员等人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私人会谈。
http://www.haiguinet.com/showtopic.asp?ID=173430
好在网上还可以找到这次会议的纪要,就让大家来看看这次会议的议程吧.顺便看看草网友是否如他所言成为会议的演讲者.
参加"中美关系讨论会"纪要
2003年11月4日至8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周永青副所长和李双林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何起祥教授和刘健研究员赴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参加了"中美关系:过去、现在与将来"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中美关系研讨会,颇受世人关注。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这次为期5天的国际会议是由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和布什政府和公共事务学院主办、布什总统图书馆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协办的,旨在为两国政治决策者、学者和商业领袖们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和解决共同关心问题的机会。中方有80多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务虚",侧重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的研讨,为两国领导人提供一个回顾和展望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机会;第二部分"求实",以科学研究讨论为主,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两国学者将探讨在不同领域如农业、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能源和教育领域可能的合作机会。
会议的日程安排如下:
1) 会议报到注册:11月4日;
2) 会议的第一部分"务虚"会:11月5日-11月7日上午;
3) 会议的第二部分"求实"会("圆桌会"):11月7日下午-11月8日上午。
11月5日上午的开幕式和两国最高层领导人的演讲是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卢德(Rudder)大礼堂进行的,余下的会议在Annenberg总统会议中心举行。
二、"务虚"会简况
11月上旬当值金秋时节,位于美国西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天高云淡,景色宜人。5日上午9时,可容纳2500人的农工大学卢德大礼堂座无虚席。当这次盛会的发起人美国前总统布什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体起立鼓掌。布什前总统虽已年近八旬,满头银丝,但精神矍铄。他充满激情的欢迎词多次被掌声打断。他说自己亲眼目睹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他曾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1989年就任美国总统后,他决心继续发展中美关系。他还积极评价了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北京六方会谈。在展望美中关系未来时,这位美国前总统说:"我认为,美中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他表示,他对美中关系的前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乐观。他表示相信,如果美中双方共同努力并与其他国家合作,可以奠定新世纪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刚刚出访拉美回国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接着发表演讲。他说,中国在地区和世界性事务中正在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美国致力于与中国建立更加持久的关系。他说,两年来,中美两国元首已4度会晤;而他本人与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过去两个月中已经5次见面。至于通电话更是频繁,就在前一天,他还在尼加拉瓜与李肇星外长通了电话。他回忆说,最初双方通电话时总是很正式,要提前24小时到36小时进行准备。但后来他们之间的电话越来越频繁,有事就直接交谈了。鲍威尔认为,这是两国牢固伙伴关系的体现。他说,中国正在越来越积极地参与世界事务,美国对此表示欢迎;建设并保持中美健康关系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利,对地区有利,也对国际社会有利。鲍威尔在讲话中还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认为,这表明中国在地区性和世界性舞台上正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负责任的常任理事国开始在政治和安全事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变化也促使美国寻求发展与中国更持久的关系。"鲍威尔重申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他表示,目前中美两国在经济问题上的分歧非常引人注目;中国是我们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对贸易的不平衡、美国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问题及非市场化的汇率制度等表示关注。
紧接着,在听众席上爆发出的热烈掌声中,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并见证了中美关系发展的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走向讲台,他用英语作了题为《共创中美关系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首先总结了中美关系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钱其琛同时指出,中美建交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这就是台湾问题。他说:"台湾问题是由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本来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也深深地卷入其中。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一贯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并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过去10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和民间交往发展迅速。去年,两岸的贸易额已经突破400亿美元,累计人员往来突破2500万人次。仅在上海一地,就有30万台湾同胞常住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他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一贯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符合两岸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希望美国能在这个问题上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钱其琛说,中美关系的基础是牢固的,合作前景是广阔的。"中美进行的反恐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其他领域和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也大大加强了……两国在世人关注的朝鲜半岛核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在其他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磋商也日趋密切。这些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他还说:"即使是最乐观的人,在32年前也想象不到中美今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事实证明,32年后的今天,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中美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并不奇怪,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处理得当,中美关系应当而且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他坚信,只要坚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指导原则,牢牢把握两国的共同利益,中美关系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他引申鲍威尔国务卿不久前说中美关系正处于"最好"的时期的话,向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提出了更高的期许:中美关系还应当也可以做到"更好"。听众对钱其琛精彩的演讲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在钱其琛的讲话结束后,基辛格博士上台演讲。他是美中关系史上的先驱,正是他帮助尼克松总统推动美中关系掀开新的一页。他在讲话中深情回忆了自己1971年秘密访华以及他同中国三代领导人会晤的情景。他指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中,只有对华政策多年来得到共和、民主两党的一致支持。他还说,美中两国有如此牢固的关系,是因为两国在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方面拥有共同的利益。他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目睹了中国的崛起。有人曾问,中国会不会成为一个威胁?他坚定地回答,中国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不会威胁他国。美中对抗,则两伤;美中合作,则双赢。
从5日下午开始,会议移到Annenberg总统会议中心举行。5日下午,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美国前驻华大使Prueher、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袁明(Yuan Min)教授、美国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学院Lampton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将军、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Scowcroft将军、清华大学国际研究学院主任阎学同(Yan Xuetong)教授、美国国防大学国际战略研究学院主任Flanagan博士、前美国国务卿Baker博士和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等先后上台发言,他们的讲话内容侧重于两国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以及两国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杨洁篪大使在谈到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政策时表达了以下观点:首先,中国采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在4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可这种做法。第二,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自身引起的,和美国生产率的极大提高有关。第三,即使中国改变其汇率政策,也不会给美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结果是美国不得不向其他发展中国家采购,产品价格可能上升,质量却未必比中国生产的好。第四,中国不仅希望从美国购买大豆、棉花,也希望购买高科技产品,单靠购买大豆无法扭转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希望美国取消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
6日上午,会议的主题包括:1)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美经济的意义,2)中美两国的贸易与投资。会议首先由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常务副校长致欢迎辞,然后由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首席执行经理Duker博士、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宋晓武(Song Xiaowu)博士、清华大学的美籍学者、前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总裁Thournton博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郑胡(Zheng Hu)博士、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助理Levine博士、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继瑶(Bi Jiyao)博士、美国国家安全顾问Scowcroft将军的合作研究人员Nealer博士先后发言。他们对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各自的优势、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健康稳定的双边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自从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美双边经贸合作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2002年中美贸易额达972亿美元,是1979年的40倍。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一大技术及服务贸易进口国;中国则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3年很可能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03年9月底,美国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了近4万家企业,遍及农业、制造业、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贸易、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实际投资金额超过43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对美国投资开始起步,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设立企业已近1000家,投资金额超过15亿美元"。"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中美两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给两国的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对中国有利,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她希望不要把两国的经贸问题政治化。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助理Levine博士说: "对中国来说,两国合作关系和美国公司的努力为中国带去了大量投资、工作机会、管理经验和技术、高质量的美国产品和服务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国来说,与中国的关系为之带来了质优价廉的商品,美国消费者对此评价很高,美国公司的生产成本也由于与中国的合作而降低,这对于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保持其竞争力非常重要。此外,与中国的关系还使美国可以挖掘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他还说:"除了经济上互相受益外,两国开展经贸合作也促进了政治合作,过去20年来经贸一直是双边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他特别指出:"人们一般更注意美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但我想指出的是,埋藏在逆差数字之下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在美国所有主要贸易伙伴中,近几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2001年,美国对外出口总体下降7%,但对中国的出口却增长了19%。去年美国对全球出口下降5%,但对中国出口却增加了15%。在今年头7个月里,美国总体出口增长了不到3%,但对中国出口却增长了22%。除此之外,中国和美国合起来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6日下午,在讲台上先后发言的有: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官龙永图,美国国务院科学技术高级顾问Neureiter博士,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农业学与土壤和庄稼学教授Borlaug博士。龙永图着重阐述了中国发展的3个驱动力:经济改革、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他进一步阐述了以下观点:1)中国加入WTO只是增强了上述3个驱动力;2)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历史过程;3)中国经济的增强,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邓楠在回忆了中美两国科技交往的历史后指出,非科技因素仍不时干扰中美两国间正常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她说:"美国在高技术领域对与华合作和贸易的限制,阻碍了中美科技合作的扩大和深入。人为设置高技术合作与贸易的限制,有悖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对中美两国都是不利的。消除这种限制,有利于两国科技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贸易量的增加,带来双赢的局面"。"近期,中国科技工作者赴美签证问题已成为科技合作中的又一道障碍。大量生物、信息、工程等领域的中国学者和科学家经历了或正在经历冗长而不可预测的签证程序。2002年,仅中科院系统就有100多名科学家和项目执行人员,包括一位副院长申请赴美签证被拒签或被延误"。"另外,中美双方各自均对双边科技合作投入了大量资金,资助了大量合作活动。但是,双方在经费共同使用方面的协调机制仍不完善,尚未建立起对合作活动进行共同资助的有效机制。为推动中美科技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倡议:寻找更加完善的共同资助方式;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清洁能源、纳米技术、基因组学、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内的实质性具体合作;共同参与主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扩大中美科技合作的规模,提升合作的质量和层次"。美国国务院科学技术高级顾问Neureiter博士说,中国每年派6到7万人到美国学习,其中三分之二是学习科技,而这些人学成回国后又有助于促进中美双方在科技方面的合作;此外,随着美国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拓展,科技合作已经不局限于政府和学术部门,现在一些美国公司已经和中国公司在华成立了合作研究开发机构。有关签证问题,Neureiter博士说,"9·11事件"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有关签证的严格程序法案。美国科学界已多次对此表示担忧,担心这会影响科技交流。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一直试图推动修改有关法律,但我最好的建议仍是,要到美国来最好提前二、三个月申请签证。对于科学家,美国有一套必须经过的特殊检查程序,因此申请签证越早越好。
7日上午,演讲的内容集中于于农业、能源和教育。先后发言的有: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教授,美国农业部副秘书Moseley博士,"Monsanto大中国"公司的总裁Killmer博士,Caltex公司主席Peng Xiaofei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副主任Liu Zhiyong博士,北卡洲立大学Fox博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Min Weifang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ngelis博士等。
三、"圆桌会议"简况
7日下午至8日上午,两国与会学者在13个"圆桌会议"上探讨在不同领域如农业、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能源和教育领域可能的合作机会。这13个圆桌会议的主题如下:
1) 地理景观的改变及其环境响应(ALERT);
2) 食物安全:乡村面临的紧迫课题;
3) 过渡时期的高等教育;
4) 信息技术和应用;
5) 跨文化背景下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
6) 中国高技术工业中的新风险创业增长战略:国内增长与同国外直接投资结盟;
7) 中美商业和贸易中的机遇与挑战;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9) 减少恐怖行为和朝鲜半岛上的WMD威胁;
10) 能源生产的研究和开发;
11) SARS: 全球公众健康的危机与机遇;
12) 传统中药的科学发展:应付日益老化的社会;
13) 可持续社区的计划、设计和建造。
我们参加了第1个"圆桌会议"(ALERT)。参加该"圆桌会议"的还有来自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湿地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海岸边缘可持续发展计划、地球化学和环境研究中心、海洋系、地理系与国内工程系)等单位的共16名代表,10名代表就各自单位提供的"白皮书"做了进一步的发言。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自然环境系统包括人类生存的环境系统亦将随着景观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认识这种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应当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的前沿和焦点。何起祥教授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RCCG)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发言,他介绍了RCCG及其目前正在开展的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阐述了中国海岸带的地质背,介绍了RCCG起草的"中国海岸带行动计划",希望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明年派一个代表团访问青岛,与中国科学家一起商讨共同干兴趣的合作领域;RCCG希望得到美方在调查研究设备、样品分析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希望美方专家在未来的合作中能与中方学者一起参加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希望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每年能接受几名中国学者同美方的科学家一起工作几个月。
综合所有发言代表的内容,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自然系统和资源的变化可概括为:1)资源正日益枯竭;2)对海岸灾害的脆弱性,包括海滩与海岸湿地的消失、恶劣天气、风暴、地震、海平面上升等;3)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水质退化,废气物排泄,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沙漠化等;4)生态资源的退化;5)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如疏浚、工业综合体与人口中心的建设、滥罚森林、城镇化、海岸水文条件的改变等。中美ALERT研究重点领域包括:人类、生物和自然系统的偶合,土地、资源和人工环境,淡水资源,自然循环和生态过程的破坏等。
为了应对上述环境问题,参加ALERT圆桌会的代表们提出以下研究主题:1)海岸与海洋观察、监测和评估:建立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长期而有针对性的观测,开展多学科的偶合模拟,以提高预测能力;2)气候变化、海岸资源与人口:人类、生物和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结合对于理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作用最终是与环境条件相联系的;3)水的质量、体系与再分配:水的使用和分配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问题,地下水的开采、筑坝和其他的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4)沉积物搬运、流体的动力学、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的改变;5)人造化学药品的命运与效果;6)市区的扩展;7)水生物种的入侵;8)最佳的保护行动: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区与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9)多个灾害的预报与计划。
参加ALERT圆桌会的代表提出以下进行合作研究的形式:1)学生、研究人员和职员的交流;2)建立合作研究的计划和项目;3)举办培训班、专题讨论会、国际会议等。 寻求经费的支持是开展合作研究的关键。
参加ALERT圆桌会的学者认为,经费的来源途径还是比较广泛的,可能的方式包括:1)中美政府机构的支持,如两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的国际计划、生物综合体、LTERs等)、国际海洋基金(International Sea Grant)、NOAA/SOA, EPA, USGS/CGS等;2)有关国际计划,如UNEP、UNDP、USAID (USAEP)等;3)有关基金,如John D.与Catherine T. MacArthur基金、亚洲基金等。尽管一些国际组织可能会提供开展合作研究的经费支持,但一般都应当先在本国立项、有获得一定的研究经费。
与会学者希望,参加合作研究的单位能在两国得以进一步拓展。
四、其他活动
11月5日晚上,我们一行4人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地学院地球化学和环境研究中心主任Mahlon C. Kennicutt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地球化学和环境研究中心,Kennicutt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该中心的所有测试设备、已经和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及研究成果等。
8日晚,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常务副校长David B. Prior教授在家宴请了我们4人。David B. Prior教授是RCCG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与我国学者合作开展黄河三角洲地质调查研究,以后也多次来中国开展学术研究。在我们与David B. Prior教授交谈中,他表达了进一步与RCCG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开展合作的意向,并表示在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
五、体会与收获
通过参加这次国际会议,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收获:
1. 扩大了RCCG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影响。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在多个场合与国内外的学者交流,介绍RCCG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及所开展的地质调查研究项目。特别是何起祥教授在"ALERT圆桌会"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RCCG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今后的工作计划和希望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领域,给与会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 为今后开展与美国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在"ALERT圆桌会"上,我们了解到由于自然的原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是美国学者高度关注并正在从事的研究课题。中美两国都面临着环境问题的挑战。美国学者对我们提出的开展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美方在环境地质研究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调查研究设备、人才培养和野外调查与室内测试分析等方面提供帮助。双方在学术合作上有如下意向:1)确定了美方学者明年访问我所的计划;2)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地球化学和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明年来青岛参加海岸带中心举办的国际会议;3)就我方的人才培养进行了讨论;4)商定了初步合作构架:QIMG/RCCG-Texas A&M-USGS三方合作开展研究;。4)后续行动:IAF及GIMG作为中美合作的经费资助成员。双方商定,将就合作的细节进一步商谈,争取在2004年下半年能够确定合作项目。
有意参加者请尽快提交论文摘要,并于3月30日之前报给地调科研处
http://www.qimg.cgs.gov.cn/news/new2003x51.htm
理论上,这2500名与会者都有可能和老布希,龙永图,熊光楷等人合影.只要他们有这个心.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适当拔高和鼓吹都是革命理想高于天,自信心十足的表现,很正常。 -- 波洛 - (0 Byte) 2005-6-02 周四, 下午2:15 (122 reads)
- 老异啊! -- 钟会 - (111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2:55 (279 reads)
- 忘了说一句 -- 英子 - (22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33 (215 reads)
- 行! -- 钟会 - (20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35 (169 reads)
- 前段日子俺们还念叨你尼。 -- 南京老右 - (15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05 (186 reads)
- 哎! -- 钟会 - (151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19 (205 reads)
- 啊!你回去了? -- 南京老右 - (22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22 (200 reads)
- 胡说了吧 -- 英子 - (13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09 (187 reads)
- 你不知道 -- 南京老右 - (13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23 (151 reads)
- 你小子来了,好得很嘛^!^ -- 英子 - (0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2:58 (154 reads)
- 别忘了加我 -- 钟会 - (16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32 (164 reads)
- 就像老草那“八岁来美”是他心中永远的痛!“道行”两个字已经让老端木 -- da xiao - (98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2:36 (231 reads)
- 个人赶脚:“吹牛”不是什么缺点。 -- 南京老右 - (373 Byte) 2005-6-01 周三, 下午11:58 (291 reads)
- 妈妈米牙,真同情老草,碰上了这么个厉害的女将,不得了也! -- 信天翁 - (64 Byte) 2005-6-01 周三, 下午11:54 (235 reads)
- 应该这么说 -- 英子 - (244 Byte) 2005-6-02 周四, 上午12:48 (252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