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对中国至关重要的作用 |
 |
徐建新
加入时间: 2004/07/05 文章: 157
经验值: 1627
|
|
|
作者:徐建新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对中国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建新
一、引言
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中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回顾2004年工作,周济表示,他“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1]。周济回避了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中国教育水平在经过全面大退步下滑后,依旧停滞于比八十年代还不如的低下水平,而且,在这方面,教育部就在用自己的行动扼制民办和外国人创办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生和发展。
人是事业的根本,贯穿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与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整个国家所遇到的根本问题本质上都一样,都是一个问题:是依靠民众自己的自发独创努力,依靠民众的自治(自发的分工合作、自我组织)使得他们自己能够解决自己和地方的各个方面问题,政府只是提供起点公正保证和执行公正规则,保障民众平等的权利,来实现各项事业包括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依靠政府官员的强制、控制、领导甚至控制几乎所有资源来得到这一切;在具体施政与手段上,应当是使得执行政策以提高国家、各种组织的公正与效率为目标和结果,并使政府和政府的政策得到更大的政治认同、政治支持和民众动员,还是应当使官员个人得到更多控制资源和控制能力,官员个人得到与他有关系的人物的更多政治认同、政治支持或者说是得到更多利益为目的。
这个问题贯穿中国现代化的全部进程,至今依旧在困扰着现在的官员与民众。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应当选择前面的答案,对官员,当然会说最好是两者兼得,从理论上说,两者都能够满足的情况难得出现,而两者的不一致、出现冲突是必然的,中国在满清统治、国民党统治、共产党统治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证明,这两者兼得的情况并不容易出现甚至很难出现。官员总是倾向于后面的结果,两个目标对立冲突时,官员实际执政结果常常是偏向后面的结果,并给民众与国家造成许多问题与困难甚至巨大灾难,原因当然是政府官员都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中国官员都有太强大的权力,总是努力扩大官员自己的权力与利益的。
这样,法律、规定不是公正的规则,却总是用细密的规定干涉、限制民众的行为,民众的自发努力尤其是自我组织总是会遭遇各种制度化的阻力、官吏个人的阻挠甚至凶暴的干涉加上必定遇到的其它各种困难,各种事业的发展必定比西方国家迟缓,而且中国人做成一件事情,总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和代价(中国人的辛劳勤奋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了从满清到共产党政府的不称职)。别的国家也是在发展的,这样,根本不可能发展出高水平的产业和高水平的科技文化。中国是一个大国,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始终不是一个强国,遇到西方列强包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连续在战争中失败,抗日战争主要依靠美国才得到胜利,原因何在?关键的原因在此,这样,要么彻底向西方学习,自由民主化,但战乱不断、国民党的错误加上日本侵略,民国时代并没有做到,另一个选择是极度强化政府的动员能力和实行计划经济减少交易费用,这在共产党人手上成为了事实,唯一的大优点是中国出现了一次巨大胜利:与美国打成平手的朝鲜战争,但随后就出现了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国家民族的巨大灾难。中国满清王朝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共产党,都有“组织恐惧症”,都要尽可能地控制一切,民众不可能良好地自我组织,还导致了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状态。相对说来,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以及后邓小平时代比满清体现出了进步,对私人企业这种组织的自发的创业、分工合作、自我组织限制相对比较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毫不客气地说,教育部等教育行政机关、大学等官员的表现,都偏向后面,考虑的不是如何打好中国教育的基础,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却只想在短期内搞出糊弄上级的政绩(绝对不是真正的政绩!),导致了中国教育在不断退步,只有受教育者的数量在增长,中国教育最关键的三大问题是:中国教育,公办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本科、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在收费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水平全面不断下降,政府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很多人都讨论了这个问题,所以,若非迫不得已,本文将尽可能不讨论这个问题),民办教育的萎缩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懂教育的中国教师,我对于中国教育现状已经接近绝望。对于中国积弊重重、比起八十年代还大幅度退步的教育问题,我知道现状、原因,良好可行解决办法和不算良好但比现行办法强的解决办法并将在文章中阐述,但我清楚,要实现这一切,由于利益格局和政治原因(解决办法必定减少官吏的不正当利益、共产党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名加强一党专政以及六,四问题等),很难。教育与科学技术以及各种产业是相互影响的。单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判断都毫无疑问,在二十一世纪,教育体制不改革,政治体制不改革,中国大陆人注定只能够赚流血流汗,以健康、环境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苦力钱,毫无一点希望发展出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价值的第三产业。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中华民族注定以一个最大的半白痴民族的形象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国网络、书籍上,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达和进步,必定会想尽办法阻挠破坏中国的进步和强大,把自己不行的原因归罪于西方。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本文以中国教育为例,关键是自己的努力和制度环境、官员情况如何。
中国大陆教育科技退步的这一切与同文同种、民主化后台湾的教育、科技水平步步上升形成明显对比。“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1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滑至第29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降至第31位。(冀文海: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滑坡,8成大学生对高校教育不满)。2002年,中国经济的成长竞争力在全世界的排名是第38位。到了2003年,中国的排名降到了第44位,排在波兰之前,南非和斯洛伐克之后。(World Economic Forum. 2003.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3-2004)。而在此期间,台湾的科技竞争力则从1992年的世界第19位猛升为2000年的第10位。”[2]当然,这引述的是部分外国人的看法。
国人的看法如何?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接受记者采访说:“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国外发表的科学论文90%以上能够在同等实验条件下再现,而国内科研论文重复试验成功率还不到5%。这就不仅是一个学术态度的问题,而是一种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实验必须有可重复性,一个实验发现必须得到其他人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出来才是被认可的发现。重复试验成功率还不到5%,意味着自然科学领域里面论文虽然多,真正的研究太少,不到15%。我希望,这只是他所在专业的个别情况,否则,这意味着中国教育与学术的情况实在是太恐怖了,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学术已经全面腐化,垃圾遍地,只等着全面彻底大崩溃了。而中国学术界,水平排列历来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中国相对水平最高的自然科学都如此,人文社科就几乎全部是垃圾,中国的教育、学术已经水平低下到极点而且腐败到无药可救了。只有对中国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尚不清楚是否要经过一场很有可能的全面混乱后)才能够有希望。
二、民办学校哀鸿遍野问题与解决办法
中国教育,从伟大的教育家孔丘创办私学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教育,历来都是以私学为主,与察举、科举制度也有关,私人教育的发达是古代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高考的残酷,给中国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但为什么不得不坚持这最不坏的办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民间资金难进入高等教育,民办高等学校难于生存。
开创南洋教育,创造了中国民办教育的许多个第一,最终绝望退出的任靖玺先生在《民办教育问题:民办学校为什么哀鸿遍野?》中阐述了中国民办教育的辛酸史。中国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国以专制特权、垄断利益、僵死模式为特征的残酷的应试教育制度”。中国八十年代民办教育“应运而生,意气风发”如“1984年,胡大白以30元起家,租教室,请老师,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办起了自学考试辅导班。这就是现在的黄河科技大学的由来。1982年,年已花甲的于陆琳等人从人民大学借了1000元钱,在别人的账户上开了个户头,在北京租了两处四合院共1000平米,就这样开始招生,中华社会大学这靠1000元开办了起来,到现在仍有在校生几千人。”而二十多年后的现状是:“民办学校真是万户萧条,惨不忍睹。商丘立博学校,学生最多时2000多名,于2001年倒闭。商丘南开附中,最多学生数1000多名,于2003年8月倒闭。洛阳凯通外国语学校,学生最多时1200名,于2003年2月倒闭。洛阳育良中学,最多学生数700多名,2001年倒闭。另外倒闭的学校还有洛阳三明中学、焦作市新世纪学校、开封盖亚学校等。现在仍有一些民办学校挣扎于死亡线上。——按山东、河南的情况,我粗略算了一下,2000~2003年,中国民办学校倒闭一半以上,还活着的也只剩不下几口气了。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中国民办学校如此迅速地全面崩溃,原因是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我在前面已零散分析过,这就是中国教育权力垄断资本(官商勾结)的全面出笼。”
总结任靖玺所说的话:“教育行政部门的几十年来的邪门做法,就是“集权-养权-分权-享权”:“集权”,指的是改革前几十年教育的全部公立化。摧毁私立教育,教育全部公立化。“养权”,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公立学校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将国家财政资源集中起来养出了一批最强的公立学校。“分权”和“享权”,指的是2000年以来以“独立学院”和“名校办民校”为代表的公立教育资源的私有化进程。将这批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校的好处分归个人所有和享用,中国教育现在就进入了“瓜分”教育权力资源和“享受”教育权力资源的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重点高校办的“独立学院”和重点中小学办的“民校”直接无偿或低价利用原来母校的品牌、师资甚至教室开办,实行高收费,但高收入的学费都装入开办者们的个人腰包。教育部门的领导还称这是一项创举,是将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会的资源结合起来的创举,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创举。但是,从我们的调查看,不是社会资源进来了,而是权力资本化了,同一份公立教育资源,被挂上了两块牌子,收入进入了两个不同的财务系统而已。以公立的门脸,收私人的好处。在这样的政策下,教育供给的总量没有什么增加,教育思想和方法没有丝毫改变,但是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则暗中被改变了。”[3]
公立名校本来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做强的,在竞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再加上终止民办高校文凭考试试点,还有公立大学在接近垄断条件下的高收费、一出生就有文凭发放权的“独立学院”,当然,教育行政部门不执行公正的规则,还一大堆防止民办学校赚钱的限制,真正的民办教育机构必定完蛋。这样一个结果,民办教育机构很难生存,民间的资金也难于投入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几乎不可能发展出来,优质教育资源注定非常缺乏。而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私立民办教育机构是教育的重要力量。任靖玺说:“现在美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其GDP的5~6%左右,而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超过80%,原因是什么呢?是社会教育自主化和社会资金的大量流入,是私立教育的大发展。”全靠中国的政府资金,教育不可能象西方那样充分发展,提供充足、良好的教育资源。
要解决民办学校哀鸿遍野问题,办法很简单,本人早在2003年11月就已经提出,允许民办教育办成企业,可以获利,但必须禁止欺诈,公平竞争,双管齐下:(一)、修改《教育法》,删除第二十五条中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规定民办院校必须确定:是注册为非营利机构的民办学校还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性质的民办学校,民办学校若性质(注册)为非营利机构,则必须做到信息全面公开化,应该享受免税等待遇,也可以接受社会包括政府的资助,投资人只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作为管理者应得的报酬。民办学校若性质(注册)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机构,则投资人获得回报是应有之义,不需要向全社会公开其企业秘密,但必须按章纳税。而且,企业性质的民办学校从事义务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都没有限制,民办教育企业能够上市,作为企业,教育资产的抵押更不是问题。当然,为了鼓励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企业性质的民办学校一定期限如二十年的免税待遇也是可以的。免税期间,信息公开化如何做好,防止欺诈行为是一个大问题,我想这方面能够向美国、台湾学习,恐怕至少必须做到教师情况的信息全面公开化。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提前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各类教育机构,包括教会大学,而且平等对待,但必须区别是非营利机构与还是以赢利为目的普通企业。已有的“独立学院”、“名校办民校”必须确定注册为非营利机构还是确定为企业,确定为非营利机构的,可以继续这样办下去,确定为企业的,则公办学校必须退出。因为,用纳税人的钱培养强大的公办学校变成以赢利为目的普通企业,各方面付出的政治代价太大,而且对民办学校不是公平竞争。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不论是作为企业还是非营利机构的民办学校当然有完全的收费自主权,公办学校宜逐步落实学校的收费自主权,同样重要的是做好信息全面公开化,教授(教师)治校,终身教职等改革,确保把钱用在教学和研究上,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水准、学术研究水平,减少腐败。这样,应当会出现暂时的高收费,但收费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如果开放教育领域的投资,教育行政部门执行公正规则,平等对待各种教育机构,投入教育的资金多了,教育机构多了,进行竞争,就不可能出现过高的收费,教育行政部门不宜用政府的强制公共权力加强公办学校本来已经非常强大的垄断地位。
(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公办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机构、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教育机构执行公正规则,让他们公平竞争。民办学校能够自己发文凭,但是,学生通过教育部认可的文凭考试,民办学校可以得到公平资助,即恢复民办高校的文凭考试,并且,取消985项目,把985资金全部改为985教育公正资助,根据民办高校学生通过教育部认可的文凭考试的人数,给予最低标准的公正教学资助。(让人头痛的是民办高中,如何公正给予资助是麻烦事,而教会大学,牵涉宪法问题,恐怕很难给予资助。)
这样,充分保障民办学校的产权,公正对待,就有希望看到社会大资金大量进入教育领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中国出现了大学毕业生这种知识型人才过剩、失业的情况下,全面开放民办教育既能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又能为减缓这个问题起一定程度的作用,我不知道为什么教育部不开放营利性的民办教育,也不向外国人开放。在向外国人开放教育领域这方面,教育部目前的政策结果就是:宁可花更多国家(也就是民众)的钱、国人自己的钱让公民自己留学、去外国接受教育,也不能让外国人自己花钱在中国独立办教育!
民办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打工子女学校问题,在这方面,以保证教育质量为理由,教育行政部门对打工子女学校的限制甚至关闭比较多。父母是最重要的教师,当然打工者子女应该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并接受教育。平心而论,打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一般不如、远不如公立学校,但是,如果公立学校收费高,打工子女读不起,就读于打工子女学校还是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总比他们受不到教育好。如果义务教育免费,或者没有本地户口就读公立学校与本地人收费同样低廉,就自然而然地取缔了简陋的打工子女学校。但是,由于中国城市里面流动人口太大,带来了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大城市因人口出生率下降,教育资源浪费也还正在坚持要有本地户口才能够受价格比较低的公办教育这个政策,正在千方百计地进行限制阻止这些外来劳动人口家庭在当地落户。我知道我这段话恐怕是写了白写。
民办教育是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和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危机深重,已经迅速地全面崩溃,满目萧条,导致教育资源缺乏,但目前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中国教育的绝对主力——公办学校,从小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甚至低劣,水平全面大幅度滑坡,那才真正是全面危机的大问题。
三、高价低质的大学教育——如何让中国大学做到首先必须把教学搞好
大学首先是教育机构,首先必须做到把教学搞好,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但这个基本常识在中国的现实中,制度的实行结果与它相反。
中国的大学教育,真正的大问题不是媒体所反复关注的贫穷大学生上不起大学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教育质量低劣,大学收费太高的问题,其次是由于《教育法》陈旧落后规定和教育有关部门为了垄断利益导致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问题,而后才是这个问题。大学收费高了,导致一些贫穷学生上不起大学,一直是被诟病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我82年进华东师范大学的时候,没有学费和住宿费,还有助学金,结果是大学教育资源(机会)也太少,好学生都只能够读上饶师专甚至中专。而现在,中等甚至中等偏下的学生都能够读上饶师专升级成的上饶师院。没有比较高的收费,贫穷、学习成绩不算高的他们也没有资格上大学,有了比较高的收费,他们至少有贷款读大学的机会。另外,这也与想上大学的人多,需求上升,而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限制导致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太缺乏,价格当然提高有关。而且,聪慧、成绩优异、贫穷的学生也可以读免费的军校。
相比之下,真正在利益上受很大损失的是那些成绩非常优异、很聪慧却很贫穷的农家子弟、下岗工人子弟,这个问题恐怕只能靠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费等办法解决。
如果中国的大学教育确实是优质优价,老百姓还不至于象现在这样非常不满。当然,我认为教育部没有对民办教育执行公正规则也没有向外国人全面开放高等教育的情况下,目前的高收费是官僚们人为制造稀缺、垄断条件下的价格,过高了,而且教育质量还全面大滑坡,这就非常危险,是全体大学生和国家都受到损失,容易出现特大学潮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但目前应当还不会出现特大学潮,原因是研究生大扩招使得大批大学生能够推迟失业的出现时间,而且始终给其他的大学生以希望,也导致了对教育的过度投资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对一些人来说,花大价钱进大学包括读研究生只是为了买文凭,买来未来前途的门票而已。但这样的结果加上官员硕士、官员博士等情况,必定是中国的硕士、博士越来越不受尊敬,甚至烂掉,不被本国的本科生认可也不被外国人认可。那么,真正可能出现特大学潮的时候,可能就是国家政府不得不提高研究生毕业时的质量,控制中国的博士、硕士质量不能够太过分地低于西方国家,不能出现连重点大学的老本科毕业生都看不起重点大学新科硕士、博士的时候,或者是另外的情况:研究生自费、公费全面并轨而且高收费,大规模打消掉大学生们所指望的最后的一张进入资源丰厚领域(如政府机构等)门票的时候。
中国教育,从中小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教育等级越高,知识性的教育就更加次要,研究性的教育就更加重要,对教师研究水平和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中国教育最大的缺陷是缺乏研究性的教育,导致在培养大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包括创造性方面特别差。因此中国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相对水平最高,其次大学教育,最差的是研究生教育。由于这个原因,中国教育,一言以蔽之:中小学教育做了太多无用功,大学教育高价低质,研究生教育漏洞百出。在2002年我就得到这个判断,而且令我悲哀的是,这个结论依旧不需要改变。哪怕是相对正常的八十年代,情况也不算好,但问题被学生素质高掩盖了,现在高校从大学生到博士生全面扩招,学生平均素质下降,问题就掩盖不住了。
我对中国的理科、工科、文科大学教育情况只有部分的了解,说说中国的大学师范教育的质量,如果向师范大学的学生或者毕业生问几个问题,根据回答就可以初步判断中国师范教育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本领方面的质量:1、你知道你自己适合当老师吗?为什么?2、你知道有几种规范的教学办法和窍门,既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3、在课堂上管住学生很重要,你知道几种既能够良好管住学生,又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办法?4、你知道几种规范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套路?从大学所用教材能够看出他们的大致回答,以我知道的一些部分情况,从本人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到专科师范学校,在我这里得到的评分恐怕都是不及格。中国的其它大学的其它理科、工科、文科专业呢?在同一个制度环境下,情况应当是大同小异。
而且,中国的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在九十年代至今,因为人为的原因,教育质量还额外全面大滑坡。八九年的事件导致大量人才外流,不愿意回归,并极大地打击了知识分子的进取心、创新、信心、勇气、朝气等,而人才是事业的基础;教育部当年曾经下发文件带头搞学术腐败,评了一些不上课、不搞研究的官员教授,当了官就什么都有了,使一些原来上课的教授也不上课了,而且沉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一些教师努力钻营官场而不是钻研教学与研究(中国的大学准确地说不是大学,而是衙门);而且,若有教授、教师出现各种教学以及学术不正当行为,官员们也难于进行处罚,因为自己或者同僚就是不上课、不搞研究的教授,自己或同僚最不正,有什么资格去纠正又上课、又搞研究的人?官僚们抓住学术权力与教育权力紧紧不放,学术评价体系采用的量化考评制度只看论文不看教学,导致许多教师只重视发表文章(包括许多抄袭的垃圾论文、专著)、争取课题,不重视教学,应付教学,而且学术研究还没有真正收到实效等等。中国大学党政后勤机构极其臃肿(许多大学中教师只占1/3甚至更少,党政后勤人员占2/3甚至更高)导致的额外成本高,而且许多大学里面教授、教师的地位、收入还不如行政后勤人员,使一些教师甚至教授不愿意努力教学、做学术研究,宁愿做行政后勤的处长科长。还有如学官们不实行关键的真正有效的改革办法,却搞些能够在报纸杂志上抛头露面,却对教学、科研无益甚至有害的改革。以这样的状况,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不大滑坡才让人觉得奇怪。
这样,大学大扩招后的大学生,适应工作能力不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变成了一个特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计划包括花钱的办法,但令人奇怪的是,却偏偏没有看到中国教育部和中国大学拿出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办法。要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最有效的办法是解决六,四这个大问题,或者是首先必须废除危害中国教育与科技研究的量化考评制度,在普通大学中,教师晋升首先看教学,在重点大学中,教师晋升既看教学也看研究,制度化的办法主要靠公办大学的信息全面公开化,教授治校,终身教职,外部评价制度等,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本人以前的文章已经充分阐述过了,不再重复。
另外一个提高大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办法是废除985项目,改革为985大学教育公正资助。985项目最初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由于缺乏公正规则的施行和中国公办大学几乎与衙门无异的弊病,导致结果是:目前根本没有证据表明获得资助的那些大学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它也参与催生出了许多的垃圾论文专著,对破坏并降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水平也起了部分作用,另外,得到985项目资助的大学能够用更多的钱到别的大学挖人才,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被破坏。而且,北大改革讨论中,信息被透露出来,985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结果很糟糕,用在学生、教师、教学、研究等等所有算得出来的投入不到8亿,还有10多亿的民脂民膏北大教师都不知道或者知情人不敢透露用在什么地方!还不如把这些钱用于最有效率也最能够促进公正的资助义务教育。
(与西方各国相比,中国政府对大学的资金投入是相对太多了,据说中国政府对大学的资金投入也是不足的,但中国的大学,一方面是大喊资金不够,所以猛收学生家长难于承担的过高学费、住宿费等,另一方面是资金的巨大浪费和腐败。中国教育部和大学还是首先多想想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吧!)
但是,我很清楚,中国的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和进行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政治力量根本不在同一个等级上,这些大学对共产党和政府的政治统治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从不指望能够看到985资金被用在义务教育上,因此只研究并阐述如何提高985教育公平资助资金使用的公平与效率。
毫无疑问,985项目所资助的不是大学,而是额外资助大学的教育与学术研究。在中国大学教育水平大退步的情况下,政府额外资助尤其必须首先放在提高中国大学的教育水平上。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国有科学技术包括人文、社科方面的基金等资源能够申请,大学教师应当参加这些公平竞争;所以,非常明显,政府的大学额外资助应当首先资助于教育,在我看来必须全部用于资助教育。应当首先资助的是对大学生的教学,提高中国教育的水平与效率。
在985资金所资助的是教育包括资助学术研究的前提下,依据什么公正的规则确定清华北大等学校的学生、教师包括与教学、研究无关的事项能够得到额外大笔教育资助,在高考中考分只低一些的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分数更低一些的其它大学的学生、还有他们的教师就不能够得到资助?因此,已有的办法根本不是公正的资助。
所以,正确的资助方式应当是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公正资助。所以,必须取消985项目,把985项目资金全部改为985教学公正资助,可以采用如下办法: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分别计算出学生分数在某个地区(或者全国)全体考生中所占据的定位,根据学校所招收学生的专业所决定的成本情况、分数情况、需要学习的时间决定资助数量和年限,资助首先是给学校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这个大学相应所得到的贷款,学生毕业获得学位后,学校不需要归还贷款,贷款就自动变成教学资助。学生若延期了一两年毕业,延期的时间也不增加资助,以避免学校和学生泡资助,学生若被开除、淘汰,就立即停止这个资助部分。督促学校尽可能招收好学生,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提高资助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
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不同。教育理工科的学生,所需要的资源是远远超过教育文科专业学生的,因此,必须仔细研究,大致确定不同专业的教育成本,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学科专业的每个学生的教育资助比例。学生的高考分数是学生素质的一个反映,两组学生考分相差大约五六十分,从总体上说,学生的素质就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当然,应当给予高素质学生更多的资源(当然包括更好的教育),素质高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民族的发展。因此,最好的大学、普通大学、差的大学所获得的资助拉开档次是公正的,举一个假设例子:从低水平的专科学校到招收学生要求考分最高的清华大学都有同一个专业,比如说是计算机专业,那么,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学生,相应地得到的教学资助最高,是专科学生的五倍,也还是执行公正的规则。
而且,对教师上不同类型的课进行津贴资助,也必须拉开资助差距,教学津贴,最低的应当是公共课,中间的是专业课,应当支付最高教学津贴的是研究性教学课。研究性教学对教授、教师的要求很高,教授、教师首先必须真正懂得如何做研究,需要高水平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在这方面,由于中国大批人才因6,4外流,中国的大学教师里面,很有一部分人连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做真正的研究,这样如何去教好学生?而且,这对教师的积极性要求也很高,需要教师非常尽心地对学生进行反馈,以科学研究的研究性教育为例,在进行查阅文献、文献讨论,实验设计(包括其他设计),实验机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结论的得出、考虑是否有别的可能成立的解释导致此结论被否定、有什么启示(如理论意义如何)、到论文撰写、开列参考文献等等,都需要教授、教师的尽心指导,教授、教师需要随时了解研究工作中的情况,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给予指导。工科、文科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这样做,更能促进中国各个大学搞好教学、办出特色,而不是一味贪大。
很明显,要实现这个办法,争论会很多,麻烦很大,不过,非常值得这样做。因为这与如何进行、加强研究性教育关系重大,是弥补中国教育(从研究生教育到大学、中学、包括小学教育)最大缺陷,提高教育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如果没有这样的资助,完全不要指望中国的教育学专家对研究性教育起比较大的帮助作用。教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部分,教育学专家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育,重要的是(最好拿出案例)具体阐述 “怎么做”,但我曾经读过一些中国教育学专家的论文和专著,或者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于“是什么”,“为什么”,或者是说了一大堆“是什么”、“为什么”,但“怎么做”最多蜻蜓点水地点一下,偏偏没有“怎么做”的具体阐述。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中国师范院校华东师范大学八十年代的毕业生,并工作了十六年的中学教师,我对中国师范教育的评价比较低,我们毕业离开大学的时候,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但实际上,根本不清楚如何清晰定位自我情况,如明确教师的自己的心理特征,知识优势等,并相应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来选择采用适合自身的一种规范化的办法良好地教育学生。中国的教育学专家们连自己的本行——师范教育都搞得实在不怎么样,这些教育学专家们又不是理科、工科、文科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根本不懂得应当如何在课堂中、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这样,根本不可能集思广益,相互合作,搞好中国的研究性教育。
所以,中国的教育学研究,注定了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几乎是完全脱节的,而且相互不满意,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认为专家们搞的基本上是空头理论,一点实际用处也没有,搞理论研究的认为一套套好理论、好方案,由于中国教师素质不行,教师做起来就乱七八糟。
中国大学的各个专业,都非常需要进行研究性教育,但意识形态灌输之类的陈腐学科就免了吧。这些只是额外的毫无必要的成本,如果进行这种教育,优秀学生在课堂中根据科学研究的原理,把这些陈腐的内容都否定得干干净净,那就变成教师受学生教育了。我看这些科目最好是取消,尤其是,以前中国教育的收费不高,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强制灌输因为国家不收学费、还有助学金、包办分配,显得还算是一种毫无必要的浪费、扭曲的公正的话,现在高等教育的收费高,质量低劣,再加上继续灌输陈腐内容,已经使得它毫无正当理由可言。
如何确定985公正教育资助在各个专业的比例,在我看来,由于各专业的成本情况、未来发展潜力等问题只有自身从事大学教育的人最清楚,因此宜由中国大学校长每年一度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其次是中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拿出方案,最后由教育部决定。
本人提议985教育资助只资助大学教育,没有考虑研究生教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首先,大学教育是产生中产阶级最重要的途径,对国家、民族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有全面的影响,在我们这个国家,大学教育是人生的关键经历之一。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接受了优质的大学教育,没有得到研究生教育一般不会妨碍他的努力和进一步发展,而缺乏良好的大学教育很可能导致其一生被埋没。再者,良好的大学教育能够为研究生教育打好基础。三、中国大学教育质量明显高于研究生教育质量,首先要想办法保住中国教育中质量还可以,也被国人和外国人认可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应当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研究生大扩招(一个教授带十几个、几十个研究生)更进一步注定了中国研究生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和声誉的全面下降,现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不是没有好办法提高质量,但实行这些良好办法的政治阻力太大。在我看来,研究生教育未来肯定会出现紧急刹车,不知道有多少人又要被碰得头破血流了。
四、高收费、乱收费问题与中国中小学教育
中国中小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许多问题。
学校的收费多少、招生范围等,应当是学校这种教育机构自身做出决定的。当然,在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够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政府规定学生就读公办学校全部免费都无话可说。但目前的现实是执政党和政府并没有确保资金投入。所谓的“高收费、乱收费”问题有几种情况,一是普遍的农村等义务教育学校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连教师工资都难于正常支付,被拖欠很长时间,为了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收费就根本不是乱收费。也有地方政府的搭车收费行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学校无关。二是一些被媒体和舆论所一致谴责的高收费、乱收费,包括“独立学院”、“名校办民校”等现象的另一面是政府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或者被乱压着贷款投入的情况下,公办学校甚至包括公办名校为了自己的生存、正常运行、声誉和发展、恐怕也包括为了个人利益,力图落实自己的收费自主权而搞出的变通办法,这当然会得到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的支持。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县城里的省级重点高级中学,搬进贷了两千五百万元的贷款建成的新校区,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就算本金不用学校还,附带的工程款、一年利息一百二十多万元学校总要支付的,地方政府还想要让更多人受高中教育,却难于承担或者不想承担更多教师的工资奖金包括其它运行资金等成本,另外,教师也想要过好日子,也希望增加收入。这样,如果政府不大力提高资金投入,学校怎么可能不提高收费,不收择校费之类的费用?
我在教育类的报纸上看到,类似的情况不是少数,很有一些学校在教育行政机关制订的高规格办学条件的压力下,贷款建了新校区,搬进了新校区,但投入没增加,贷款怎么还?谁来还?生育高峰时期的那些人现在长大需要受教育,受教育人数必须增加,需要增加教师、校舍、运行流动资金、设备等一系列投入(条件),教师职工都希望提高收入,这些都需要资源,资源从哪里来?政府若不大力增加资金投入,只能靠提高学费或者学杂费等实际学费。如果这两样都没有,结果必定是有本领也能够改行的教师离开,除了少数热爱教育的教师,剩下的大部分就是或者适合或者并不适合教育却离开教师岗位就不行的人,这样,教育会继续退步,教育水平进一步下降,不读书的人数和辍学人数增加。
民众的不满毫无疑问应当表达出来,但痛骂乱收费、高收费是容易的,可是现实问题和压力不是靠痛骂就能够解决的。
也许有人会说:把贪官污吏腐败的钱、公款吃喝等的钱卡住,政府增加教育拨款,钱不就有了?任南在《清水衙门如何变成大钱庄?——教育乱收费透视》中说:“按2002年的数据,只要财政教育投入再增加2300多亿元,就应当可以保障公立学校的免费教育了。据有关研究,每年各级政府公款吃喝,就吃掉2000亿元。每年公车使用支出费用,就耗掉3000多亿元。也就是说,只要管好基层官员公款吃喝和公车消费,就可以轻松地挤出5000亿元的巨额资金,这笔资金的一半,就足以让全国公立小学中学和大学全部免费招生了。显然,变黑财政为透明,实现财政民主化,让纳税人知晓并参与财政决策,是解决教育乱收费的基本条件之一。”[4]当然,我很希望早日看到政治体制改革、自由民主化的实现,减少这些支出,我估计,虽然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力度肯定会加强,但政治体制改革在三年内还不太可能出现。
还有一种情况是真正属于乱收费,政府的教育投入足够保证学校正常运行,也没有偿还贷款之类的迫不得已压力,一些进行义务教育的学校为了学生的考试分数更高,收费搞额外的寒假、暑假之类补课,增加了学生与家长负担,降低了教育效果。这是必须禁止的。
还有另外一种麻烦情况:一直得到重点投入的著名学校,也没有偿还贷款之类的迫不得已压力,比如说能够以正常收费招收500名学生,却只招450名正常收费生,剩下的50个名额搞“择校费”,“降分费”之类的收费,减少了贫穷家庭子弟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入学机会。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保证了机会平等,但它也有缺点,一是很可能实现不了,二是破坏了中小学自主收费的权利,也许会导致丧失中国中小学教育未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希望(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教育游戏)。优质的教育资源必定是人人都会努力争取的,在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条件的情况下,透明的公开拍卖总比暗地里的腐败争夺好,所以第二个解决办法是必须实行信息全面公开化,教师自治等办法,确保钱用在教师的教学上,特别是用在研究性学习上。而且,一般只有条件好的学校能够带头搞好研究性学习。虽然减少了小部分贫穷家庭子弟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入学机会,但在提高学校教育水准上应当有所补偿。
(信息全面公开化的另一个优点是,增加义务教育投入,肯定首先增加并保证贫困地区,富裕地区会有许多不满的,诸如担心贫困地区挪用教育经费或者减少教育投入等,而富裕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是远远大于贫困地区的,如果全面做到信息全面公开化,能够减少一些中央政府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的阻力,也能够更好地保证钱用在教育上,更有实效。而且,中国中小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普通民众谁知道具体的哪个中小学收择校费、赞助费之类的是迫不得已,哪个学校是毫无必要的,只是为了官员能够多捞钱?信息全面公开化的政策简单明确,能够尽量减少现在这样黑箱操作导致的腐败,并减少向学生收取的各种收费。中国的教材、教学辅导材料等,特别是在大学,有很大的容易腐败的漏洞。)
我经过几年研究后认为,未来中国中小学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弥补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网络教育游戏为主要基础的教育游戏(很类似游戏的教育软件)。网络游戏与游戏为什么孩子们爱玩?有几个原因:简单,容易上手,成功通关或一个胜利的反馈最快,是与人或者计算机为对手并得到胜利,有成就感,孩子们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激发乐趣与爱好。在这方面,教育游戏特别是网络教育游戏在一些知识方面也能够做到,寓教于乐。
这一切意味着出现一个新的巨大的教育产业,还意味着中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水准的大幅度提升。但这一切在中国可能做到吗?它需要中小学课堂很有互动特性和趣味性,以及充足的各种范例、资料积累为基础。中国目前的教育软件,不外乎两种:或者是大量题库,或者是课堂教育那样进行灌输的东西,却非常缺乏互动特性和趣味性。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分数教育的现实和中国课堂教育基本上是满堂灌决定的。而美国的教育游戏很有互动特性和趣味性,则主要是由美国优秀中小学课堂很有互动特性和趣味性所支撑的。
我在2002年10月至今用了2年多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思考如何提高中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水准,想出了一个框架后,在网上看到在美国旧金山林肯高中任教的方博士的帖子,我只能说佩服,美国毕竟是最早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国家,早已经把这一切都做出来了。美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不是中国那样薄薄一本,而是厚厚的,几乎把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当白痴。里面有全部教案,所有有关资料,每节课的三种上法,第一句话怎么说,提些什么问题,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全有,还有研究性学习等的详尽资料。
在这方面,中国相差很远,但不是不能够做到。教师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人:一类是记忆力强,思维快速,阐述流畅,口齿清晰,批改作业、考试试卷等反馈很快速的,天生是教师的料,当然也需要努力才能够成为优秀教师,另一类是阐述并不流畅,而是简练类型的,特别能钻研也能成为优秀教师,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类型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一般只能采取适合他的教学路子,在这方面,一堂课如何上,完全能够产生规范化的办法,记录上课几乎全过程,集众人之所长,反复讨论,集思广益,总结出来,可以把一堂课打磨成几个很好范例与几种具体教法,让普通教师有很好的参照,选择适合自身的类型,这样能够提高普通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研究性学习,中国几乎很少开展,教师也非常缺乏训练,如何真正训练好学生?学生会有五花八门的反应,教师应当怎么样向学生提问题,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如何进一步反馈,学生所问的问题如何回答等等,都是大问题,很需要许多供教师参考的范例。
中国很大,中国的教师学生很多,中国用的是统编教材,中国有网络这成本很低的信息交流办法,有不少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很有良好条件来做到这一切。当然,这需要教师尽心尽责,也需要更高的报酬,所以,必须允许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津贴是普通课的5倍,当然教师也必须将上课的互动部分、关键部分(最好是过程的全部)都传上网络,以逐步积累经验和良好范例,并在成熟后推荐全国采用规范化的教学。而且,还为未来的网络教育游戏打好了各种思路、范例与资料的基础。否则,研究性学习在中国注定是欺骗国人的摆设,未来的网络教育游戏注定只能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
中国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必须有论文,有被上级教研部门批准的教育研究项目,这些是有害的浪费,基本上不过是抄来抄去的东西。如果教育部真想提高中国教育水平,还不如解决中国中小学的分数教育问题,并硬性规定重点中学、小学教师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必须拿出两篇教师自己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等的全套东西,并传上网。(如果教育部真这样硬性规定,中国条件比较好的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会得到一定的促进,如果这样要求条件差的中小学,拿出来的恐怕基本上还一样是抄来抄去的东西。但总比现在的规定强。一位美国教育专家年教授在网络上看了我的《全面退步的中国中小学教育》后回复告诉我,美国也只是在优秀的中小学才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在差的中小学,探究性学习基本上只是教师没办法正常上课,哄那些不想读书只想玩闹的学生。)
进行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在几年后最好是由地方人大组织委托自由组织校董事会,让他们自己选举出两个教师代表,两个地方代表(如人大代表),一个家长代表组成,校董事会决定最重大事项,与教育行政机关相互制约。中国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有一个大问题,几乎就是为高考服务的,对于那些不能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在教育他们成长为一个自己负责的公民、适应社会、学到有用技术等方面特别差。中国中小学组成校董事会,让中小学自治,应当能够在改进这个缺陷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另外,从教育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说,进一步的改革方向应当是中国的高考必须降低考试(即考题)难度,高中教育增加更多的新知识传授,但要实现这一切的制度环境目前根本不具备。
(政府首先必须增加义务教育教育投入,确保在中国真正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义和解决中国中小学分数教育问题的制度化解决办法本人早在《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危机与解决办法》等文章中进行了阐述,本想在这里不再重复。但考虑到某些网友可能没看到,重复说一下:
中国教育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借用一位网友的话是:社会问题的大象踩在教育的图钉上。对中国教育情况熟悉一些的人都知道,教育等级越高,知识性的教育就更加次要,研究性的教育就更加重要,对教师研究水平和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中国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相对水平最高,其次大学教育,最差的是研究生教育。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在目前中国教育中是相对效率最高的。
一个孩子获得义务教育乃是不可剥夺的权利,中国的义务教育法虽然规定了义务教育的权利,但贫穷的农村,孩子们仅仅因为缺几百元钱就不能够受到义务教育,缺乏教育会导致孩子们一生甚至下一代贫穷的延续,这对那些孩子是明显的不公正,因此必须在义务教育上实现公正,让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不分贫富,都能够在教育上得到起点的公正和基本的程序的公正。而且,一个国家,教育的资源始终都是有限的,必须首先集中教育资源在中国教育最有效率和最能够实现公正的地方,另外大学教育并非义务教育,所以,政府应首先在资金投入上确保义务教育,至少保证贫穷家庭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
中国未来的自由民主化必定是实行地方自治。但中国实行了地方政府直接选举,中央集权情况下的上级决定下级人事安排的权力就受到极大削弱,大大削弱了以前的一种最重要制约,民选的乡长、县长在几年的任期内只要不触犯法律是调动不了的,中国的现在的乡、县党委书记几乎有土皇帝一样的权力,怎么保证他们在直接选举的情况下,只有几年任期的条件下,执行公正的规则而不是在任期内利用各种机会赶快大捞特捞,预防民选的乡长、县长不变成几年任期的贪婪土皇帝?这也就是如何保证地方自治情况下制度的良好运行,而不是形同虚设的问题。
通过对各国历史的观察可以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这需要有政府推行政策法律有力,还需要同样坚强有力的反对派进行制约,才能够保证政府官员执行公正规则而不是赶快捞钱。在过渡期间可以肯定是不能够成立全国性的反对党的,那就要靠实行乡绅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落实自由结社权,至少让农民自由组织农会,以及上级督促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化来保证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正常情况下是地方实行以科举制度、官员告老还乡等制度为支撑的乡绅自治,儒士们以道德高尚和特权等维系了它,制约了官吏的过分贪婪,效果还不错。科举制度废除后,民国时代也由于军阀混战所需要的敲骨吸髓的压榨,乡绅的道德水准、实际能力等下降很大,而后,共产党人所进行的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平分土地为农民提供了起点公正,但也把中国的乡绅阶层连根拔起,打进了贱民阶层,彻底清除了乡绅自治。现在,乡村精英们纷纷进城,又没有官员告老还乡制度,重建乡绅自治难度极大。但若没有目光远大、道德高尚的乡绅自治,农民自由组织农会等可能会是依照法律、规则理性地抗争相对比较少,而出现暴力活动抗争明显加剧等的结果。
因此,必须尽快在中国中小学、大学和研究机构全面实行学者自治(如教授治校、教师自治)、终身教职、信息全面公开化的改革,这对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水平、提升中国教师道德水准以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作用,本人以前的论文已经讨论得相当充分了,但它的另一个极其重要政治作用:以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地方政府直接选举两个制度为依托,在中国重建乡绅自治,本人没有阐述。乡村精英们纷纷进城,但有一些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很受尊重的精英——中小学教师们还是会留在农村的,而他们的学者自治、终身教职、道德高尚、信息全面公开化是能够在实现乡绅自治,制约乡、县政府官员方面起一定的作用甚至很大作用的。所以,中央政府必须尽快提高教育经费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并在资金上首先保证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这能够保证农民等的子弟得到起点公正和基本的程序公正,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时期,特别需要的是受过基本教育的大量高素质工人,而不是工业化已经完成后需要大量大学生的情况。这是关系中国万年大计的事情。
而且,中国中小学教师人数在事业单位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乡一级能够支配的钱少,但“以县为主”的制度决定了乡、县的教育支出相对很大,因此中央政府必须尽量提高转移支付的力度,并应把公务员和教师系列相互分开。所以,对于李岚清、陈至立等人包括地方政府推行的那种教师聘任制改革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等,导致了中国教师道德跌落和教育、科技水平的滑坡,破坏了未来乡绅自治的基础,所能得到的评价只能是两个字:愚昧。)
五、教育权,是个人的受教育权利,不是官府的垄断性强制灌输权力
在现代西方国家,教育权被公认为民众个人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官府的垄断性强制灌输权力,公平地资助教育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原因很简单:儿童必须受到教育,才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他的全面发展,使之能够正常与他人交往并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在长大后自己谋生,创造自己的生活,自己对自己负责。政府用税收资助教育、举办公办教育或教育机构,确保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能够既实现公平又提高效率。贫穷不能够世代遗传,缺乏教育会导致贫苦人家的孩子一生甚至下一代贫穷的延续,这对那些孩子是明显的不公正,因此必须至少在义务教育上实现公正,让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不分贫富,不管强势弱势,都能够在教育上得到起点的公正和基本的程序的公正。而且,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得国家包括富人都得到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效率,对穷人、富人都有利。另外,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得到的回报低,靠私人投资是不行的,所以,确保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这是世界上很少有负责任政府会去摆脱的义务。
孩童的天性一般都是既有好奇想学习的一面也有贪玩的一面,教师和学校甚至特殊情况下的政府有什么正当理由有权限制孩子的自由、压抑他们的天性,强制他们受教育?当然,因为前面的理由,一般来说孩子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的父母有来自亲权、天经地义的监护权,毫无疑问有权限制自己的孩子的自由,让孩子受到教育,以使得他们能够获得知识,熟练技能,增长才干,适应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知识、智慧、道德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未来能够负责地自己行使自由等公民权利。教师和学校则因受到有监护权家长的信任托付,加上因为分工、专业化导致更高效率的理由,有很正当的理由有权力限制孩童的自由。同样,因为这些理由,政府在特殊情况下(如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有强制让孩童受教育的权力。
那么,政府部门有没有正当理由拥有现在中国教育行政机构所拥有的强制性教育权力(审查批准教育机构成立等的一系列权力),包括决定教育内容的强制灌输权力?这就是政府权力的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政府权力的正当性只能来源于被统治民众的同意。主要来源于保护民众个人平等的权利,为民众个人提供起点公正和执行公正的规则,以及通过公正的竞争性的直接选举,公正准确、程序化地表达民众的同意与授权。另外还与政绩导致的合理预期以及主权有关。
很明显,以中国的现实,根据中国的政府教育部门的权力行使情况,几乎没有正当理由拥有强制性教育权力和强制灌输权力。政府不是通过公正的竞争性的直接选举产生的;教育部门作为纳税人养活的政府部门,理应为孩子们提供起点公正,对中国的学生、公办、民办教育机构执行公正的规则,特别是在公正资助公办、民办教育机构方面。但中国的现实是:在义务教育上,农村的孩子上不起学,起点公正和执行公正的规则方面问题很大;终止民办高校文凭考试试点,导致民办教育的萎缩,还有公立大学在垄断条件下的高收费、一出生就有文凭发放权的“独立学院”以及缺乏公正规则的“985”项目,证明了没有对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执行公正的规则。中国的公立大学本来就是衙门,再加上教育部下发文件,乱给官员评职称,进一步极大地危害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由于经费的不足和政策、制度的错误加上教育部官员的昏庸,中国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退步以及各种腐败问题的大发生,证明了政府教育部门的政绩一塌糊涂。中国的政府教育部门,连是否应当让它存在都是问题了。
我在网上看到,有几位科学家提出撤消科技部的建议,其实,要促进中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首先应当撤消的机构是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至少,我没听说科技部象教育部那样破坏中国高等教育,乱发文件,给不上课不做研究的官员评教授职称,赏赐“翰林”头衔。
本来,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执行公正规则的法定政府机关,有权力也有义务监督各个教育机构的教育情况,防止欺诈等不公正行为,因此也可以依据共识或被认可、有效的先例,在尊重、满足个人自由选择权利的前提下,监督并强制保证教育内容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必须达到它所声称的情况。但教育行政部门用自己破坏中国教育的行为,使得他们的权力缺乏正当理由继续存在了,剩下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政府统治稳定)强迫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理由。这个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只是导致增加一小部分额外的僵化陈旧意识形态的教育成本,这些额外成本社会公众不是不能够承受。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吏凭借这个表面的意识形态理由继续祸害中国教育,利用政府公共强制权力谋求强制性的各种垄断利益和腐败利益,导致了中国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的全面下滑,民办教育全面破产导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只能导致社会更加不稳定。
这也就是说,教育行政部门的专横强制权力,行使结果没有强化反而降低了它的正当性理由包括政府的正当性,让它继续存在的理由接近于只剩下国家主权了,体现在意识形态灌输意味很浓的宪法条款上。所以,宪法的第24条,“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必须修改为“国家政府对教育有监督权。”
结语:
由于中国能否实行这样的教育体制改革取决于政治、利益格局,说一句很难听、不得不说的真话,在我看来,六,四以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鉴于大批人才逃离中国,知识分子的愤怒和不满,九十年代采取了提高知识分子待遇的政策,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特别是大学教师多收了三五斗,放宽收费政策初步落实了学校自主收费的权利,但并没有全面落实知识分子的权利,也没有给从事教育、学术研究的教授、教师充分的教育权力、学术权力,给了一些政策,但没有提高教育与科技投入,还是官员决定一切,结果是中国的教育、科技水平依旧下滑,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不是不想把中国教育、科技搞上去,大部分官员的行动却是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努力,就出台了量化考评制度和砸铁饭碗等的改革,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教育、科技水平的下滑。
平心而论,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得到理所应当的痛骂,官吏得到最大的好处,知识分子得到不多的获益,中国教育、科技水平不断下降。出现大规模学潮非常可能。现在,必须压缩官吏几乎能够通吃的好处,官吏只能得到公正的利益,教育权力和学术权力尽可能归教师和学者,教师自治,权力相互制约,信息全面公开化,落实教育机构自身的权利,才能够开辟中国教育的新出路,为中国教育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与注释:
1、温红彦等:教育部长周济表示教育面临最大困难为投入不够, 网易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http://news.163.com/05/0221/04/1D3D27UR0001124T.html
由于附带评论,可以看到后面的几乎全部都是对中国教育的各种不同看法和不满。
2、亦明: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http://bbs.chinacourt.org/index.php?showtopic=53226
或 http://www.intellecta.org/down/ymdaodi.doc
3、任靖玺:民办教育问题:民办学校为什么哀鸿遍野?教育革命网
http://www.civiledu.com/01/2004122601003.htm
4、任南:《清水衙门如何变成大钱庄?——教育乱收费透视》,
任南应当就是任靖玺,原刊于《中国改革》2004年第12期
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2625
或任靖玺《教育收费问题》http://www.civiledu.com/01/2004122601001.htm
徐建新
江西省德兴
作者:徐建新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