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祭   
原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芦笛祭 (865 reads)      时间: 2005-5-18 周三, 下午10:2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笛祭

上网并认识芦笛先生才刚一年,不曾想他竟仙逝了,趁先生死而不僵,尚未盖棺之时,评论几句,聊表一丝淡淡的哀思。

数年前就读到了此翁的《扫荡伪民运》,感觉只是又一个这样的人,因为没有抢到酬着天安门前那些孩子们的鲜血的馒头,在故作惊人之语,或发泄不满,没有认真看待。

直到一年前被人拉下网,才陆续的读了他的几篇文章,才对他有了新的感觉。

与以往的作家不同,来自网上的作家与读者没有距离,作家就是读者,读者就是作家。用同样或相近的方法思考、写作、甚至骂娘。读来熟悉、自然、亲切。他运用的那些现代的理论,你自己也在哪见过;他的那些观点你也隐隐约约的有过,只是不那么清晰;他的结论你也得出过,只不过没有那样的有理有据,底气十足。那些在你脑子里环绕了很久的思想,理还乱;想讲的话,又总是辞不达意,讲不清道不白。突然有人理清了你的思路,说透了你要说的话,岂不痛快?与其说在读芦笛,不如说在读我们自己,他只不过比我们更全面、深刻一点。芦笛就是我们这样的一个网络作家的代表。

与专门的理论家不同,芦翁的“歪理”不是靠搬出西方的诸神来支撑的,不是靠堆砌新名词新概念而成的。有人说芦翁的理论在逻辑上不够严紧,不够连贯。其实,“理论”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懂了的人都知道那不过都是些常识,只是被理论家故意把它复杂化、神秘化了。如果非要在大理论家们从概念到概念、从逻辑到逻辑,所推演出来的理论雄文与芦翁的小豆腐块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读后者。读芦翁文章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没有经院味,也很少书生气,生动、好懂。适合于非理论工作者们阅读。芦笛就是这样一个大众化了的“理论家”。

与民运专家和政治家不同,芦翁关心中国前途的着眼点不是政治上的权力运作,不是上层建筑。芦翁反对独裁专制的方法不是以暴易暴,也不是鼓励民众与暴政同归于尽。芦翁不仅从产生专制主义的文化和社会的根子上下手,主张和平理性、循序渐进的培植民主的基础,建设民主社会。更难得的是芦翁把个体的生命和价值始终放在中心位置,而不是把什么主义放在神圣的位置,对专制主义和“伪民运”他左右开弓,大打出手,因此而得罪了独裁专制主义与自由民主主义两方面。突显了他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骨。芦笛就是这样的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

有人指出芦老翁在网上打架时火力太猛,往往伤及无辜和朋友,也伤害了自己和浪费了时间。但作为曾经是个老兵的我知道,只有在战斗中才能最充分的发挥一个战士的潜能。所以网上打架是塑造和发展芦笛所不可或缺的。对于受伤的无辜者和网友,我们只能表达深深的同情。

芦笛干的活就是当年伏尔泰在法国所干的活,能否成就伏尔泰的伟业与他本人的努力无关,只与时势有关,可以断定,如果在中国今天能有法国当年的思想和出版自由,芦笛就是中国的芦尔泰。

芦笛先生永垂不朽!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204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