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老子说的:大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老子说的:大
春秋战国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老子说的:大
(452 reads)
时间:
2005-5-01 周日, 上午4:4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子说的:大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自由无为,自然而然”的规则在未知的混沌中形成,时间是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前。寂静,听不到他的声音。空虚,看不到他的形体。不依靠外任何外力而能永远存在,周密严谨的工作而永不疲惫,并据以创造了天地万物。我不能知道他的名字,勉强用文字来记录为:“道”,勉强的起个名字称之为:“大”。
“道”因至伟至大,所以相应于时间流逝不断的发展变化;正因其不断的自我更新所以源远流长、永无休止;也因其源远而变化,不断逆反也就成了道的一种特征。
因此,自由自然之道是博大的,天国的博爱之理是至尊的,自然的规律是伟大的,人的自我创造也是尊贵的。在宇宙内外有这四种要尊重的规则,而人的因素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人的创新要尊得自然法则,自然的法则正来自上帝的天国律法,天国之中也同样的是运用了“自由无为,自然而然”的大道,这大道也正是“自然而然”的就存在着的。
【评析】
一章、四章、十四章、二十一章及本章,都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而本章正是对全书精神的最集中代表。可以说本章是七十二章中最为重要的一章,是老子先生全书的心脏。如果要真正的理解本章要通观全书,并不断的反复揣摩比对才能对本章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老先生在这里指出“自由无为,自然而然”的大道是先于天地存在的,并以其无形无象而自生自发出天地万物。如此伟大的行为,只能以本书中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及“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的方式,“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来表达到这这一伟业的叹服。即表达了“道在物先”的事实,又说明了“道生万物”的规律。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一句,总结出自由之道的几个特征:一为“寂”,指悄然无声;一为“寥”,指清静无为的虚无之境;一为“独立”,指超群出众、独一无二;一为“不改”,指永恒如此;一为“周行”,指循环往复,一为“不殆”,指永不停止。进而得出“可以为天地母”的结论,证明自由大道生发万物正是以此为基本。其中“独立而不改”的品性,也正是对“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行为方式的一种最佳诠释。结合第十六章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所表明的本书方法论,这里“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正是老夫子的一种独立不群的治学精神的表达。反思一下,当年的西南联大时代,虽然是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但也正是行为与理论上合乎于,这个“为天地母”的精神,才使其产生了两位诺贝尔奖金的得主,也为华人世界的现代知识分子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在以政治主义,集体主义的要求之下,反而遏止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紧跟着,老先生又对这种在“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行为产生的“道”或“大”结果中,总结出“逝”“远”“反”三种特性。所谓:“逝”,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生发万物的进程内,于时间内都有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的特点是一度性,只朝一个方向发展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所谓:“远”,是指道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生发万物的进程内,在空间上的存在的广延性,表现物质运动的位置、范围和伸张性。空间的三度性,也就是证明了道所产生的事物都有一定的位置,并且不断的变化。所谓:“反”,说有了运动是道的一种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道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静止这样的一种形态也不过是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相对的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
要注意的是,老子先生这里之所以用“反”字,正是认识到了事物中运动变化的“螺旋上升”的发展形式,这是认识到了物质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在道的规则之内,任保事物的内部都包含了肯定与否定两个因素的对立。当肯定因素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同部的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而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也就是到了否定阶段。在这个否定的阶段中又开始孕育新的否定因素,矛盾双方经过斗争,新的否定因素又取代第一个否定方面而获得支配的地位。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向前发展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因此,任何一个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否定,才能克服事物的消极东西,保留事物的各极东西,并“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反复,曲折上升,永不停止。
“逝”“远”“反”共同的反应了,道之大正是在时间中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的大,而就具体的事物而言,则都看来是有限的。实际上,自由之道的无限也就是存在于有限之内,能过有限来表现出来的。无数的有限便构成了无限的道。同时无论是时间、空间又都是同运动中自我否定这个性质不可分割,没有脱离时空的自我否定,也没有不依赖于有限的自我否定中的物质而能存在的时空。
这种有限是无限的代表的观点,使老子先生进一步推出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这一“物在道中”实际结论。与自由之道相比,天、地、人都是小的,而且一个比一个小,但是他们都同样的体现着自由之道的规则,也同时是以有限之体构成着无限之“大”。老子在这里明显的表达了一种“二元论”的一种思想,即以社会为代表的秩序都是在未知或无从知道的“自然”与已知的“人为”结构成功的。这一次充分的扩展了其“自由无为,自然而然”的自然观中,对于人为作用的认同。证明了老子先生也不是完全否认,“人”这个同样为自然规律所捆绑的动物,一样的要在这个社会发展中有所表现。
但是这人为的力量,一定尊生本章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这一行为准则。老子先生明显的认为,人、地、天、道都必须以“自然”也就是“自由无为,自然而然”的大道为规则。具体到“人”老子先生基本上是使之定位在“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遵循规则的动物”位置。以此为前设,不只是人的行动受着作为深层结构的社会行规则的支配,进而还意味着对人之行为的解释或者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及独立于行动者的知识,能影响或支配行动者之行动的社会行为规则。这一观点,可以总结为人的行为一定要在自由问题上无为,在失自由的问题有所为,也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保证“自由无为,自然而然”的大道的正常运作,并体现出人这个自然之物的作用。
本章的结构极为复杂而重要,在这短短几十个字之中,概括性的总结了全书的观点。如果,要求我们能在这一篇中了解全貌,是不可想象想象的事。所以,老先生在以下的几十章中都是从各各角度对本章展开论述。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第二十五章里哪里有“天国”一字?天地人同大是老子的基本思想。您怎么喜欢篡改呢?
--
昭昭若昏
- (48 Byte) 2005-5-01 周日, 上午5:18
(158 reads)
你同老子交流过?
--
春秋战国
- (0 Byte) 2005-5-01 周日, 下午6:16
(156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845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