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日本侵华史(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日本侵华史(ZT)   
未来飞行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关于日本侵华史(ZT) (349 reads)      时间: 2005-4-14 周四, 上午3:1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汉奸”网语:没有必要大讨论关于日本的事

老鱼我以前还经常在猫坛揭露一些有关日本的谎言,但是时间久了就发现自己的行为根本没有意义。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已经处于一种因为群体性歇斯底里而无法客观地审视日本和中日关系的状态,而其起因恐怕就是十几年来偏颇的宣传。为什么说它偏颇呢?因为它是不全面的,换一句比较时髦的话,也就是信息不对称。当宣传只挑选一部分展示给民众,而有意地过滤掉另外一部分的时候,那么即使这样的宣传讲的都是事实,也会引导出错误的结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宣传呢?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出于对本帖寿命的考虑,老鱼不便作深入分析,各位见仁见智。只是有一点可以提及,即80年代中期胡乔木邓力群势力曾经利用反日情绪发难胡耀邦,足以说明国内国际问题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基于中国已经处于一种因为群体性歇斯底里而无法客观地审视日本和中日关系的状态,老鱼认为没有必要大讨论关于日本的事,即使讨论也得不出什么结果,倒是会成为“汉奸”、“网特”之类的谩骂,甚至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这儿决不是君子占多数的文明之土。

以下举些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当然,举例也只能适可而止,在不会影响本帖寿命的前提下。老鱼并不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野蛮性、残酷性,只是想提供一些许多人不太了解的另一面的信息。


1。关于南京大屠杀

(1)中国广泛流传的是被屠杀了30万人以上。但是东京审判中认定的有10万以上和20万人以上两个数据。注意,我说的是战胜者对战败者进行的东京审判中得出的结论,而非日本人自己做出的判决。

(2)中国广泛流传的是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但是中国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以及中国其他抗日题材电影,韩国拍摄的慰安妇题材电影,还有姜文的鬼子来了)都堂堂地摆在日本的大音像出租店里出租,任何人都可以用约300日元(约20多元人民币租一个星期)。老鱼经常光顾的涩谷TSUTAYA音像出租店就有。涩谷被称为年轻人的天堂,是东京的年轻人光顾最多的地方。涩谷TSUTAYA音像出租店是涩谷最大的音像出租店,看过新近的美国片迷失在东京的朋友可能会对东京闹市区街头由整幢大厦的整整一面构成的巨大玻璃屏幕上映现出一头巨大恐龙的镜头有点印象,那块巨大玻璃屏幕的里面就是星巴克咖啡店和上下数层的TSUTAYA音像出租店涩谷分店。我还记得在鬼子来了刚上市时摆了新片架子上整整一排,非常引人注目。最近我在北京SOHO现代城的某音像销售店逛,居然发现鬼子来了的盗版片盗版的就是日本版,封皮上写满了日语,真是出口转内销了。另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在日本多如牛毛,绝大多数都是研究具体的战斗和屠杀经过以及到底屠杀了多少人,而非否定南京大屠杀。

(3)中国广泛强调的是“屠城”,很少有人知道逃入安全区中的人(占城内居民的大多数)除了被当作国军士兵抓捕屠杀的青壮年男性之外,大多数人都存活了下来,有25万人之多。也就是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至少25万人。粮食紧缺的日军曾经从拉贝手中夺走紧缺的粮食,其后又返还过部分,并没有因为饥饿而发生大批死亡。


2。关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死伤数字

战后抗战赔偿委员会统计出的数字是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人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80年代时有官方舆论指出:“在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报道中,有些数字提法不一,造成混乱。现将军事科学院和军事博物馆等单位的查档提供的数字资料,摘抄如下:......中国军民伤亡数约在2100万以上,军队伤亡总计约380余万人。”到了90年代,统一的提法成了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而现在,在某些人的口中已经成了死亡3500万人或4000万人。伤亡和死亡一字之差却想去云壤。前些天日本福冈发生大地震,很多中国媒体报道死伤数百人云云,仔细一查,没错是死伤数百人,但是死亡仅1人。


3。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

卢沟桥事变谁先开第一枪,战斗如何发生的,有没有第三方势力介入,确实有不清楚的地方,有待有关史料的公开或深入研究。当然,日本在中国大量陈兵本身极易引发战争,这个责任在日本方面,这一点毫无疑问。


4。通州事件

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大屠杀前曾经发生过通州事件,其实也可以称为通州屠杀,因为被杀的对象大多数为日本侨民,包括众多妇孺,而且很多被以开膛破肚、割鼻剜目、剁去四肢的残忍方式杀害,掀起了日本国内的仇华情绪。奇怪的是,通州事件后迫于压力中方同意日方医生在中方陪同下进行验尸,并拍摄了验尸照片,后来这些照片却以讹传讹被中国人当作日本731部队活体解剖的照片,还模仿照片中的情形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蜡像以供观瞻。其实,由于日本731部队撤离时销毁证据,根本没有发现731部队活体解剖的照片,有关731部队活体解剖的证据来自731部队士兵的证言。


5。813上海事变是蒋介石谋划的(以下是国民政府情报机构国研所负责人回忆录)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初,日本海军完全支持陆军稳健派的意见,反对事变扩大,争取就地解决。七月十一日,杉山陆相第一次提议在国内动员时,米内海相加以反对,认为将导致全国战争,已如前述。在现地方面,迄七月下旬始终采取静观态度,除决定在台湾海峡举行演习的第三舰队归还上海,强化警备,准备应急派兵外,并未采取撤退侨民的措施。按当时情势,如上海发生事变,导致全面战争,其散处长江沿岸各地日侨,总数达二万九千二百三十人之多,现地派兵保护既不可能,势非在大举行动之前,将各地侨民全部撤退不可,因此撤侨与否,是判断华中方面日方有无企图的重要征候。以上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研所对上海日军动向所作之判断,并据以写成研究报告上报。

至七月下旬,国研所除努力搜集日方对华北方面的各项决策、企图、密切注视其发展外,对华中特别上海方面日本海军及日侨动态亦密切注意。当时华北方面事态扩大已趋表面化,然上海日本海军仍保持静观状态,初无撤侨准备,亦无增加兵力情况,证明以上所作判断完全正确。

日本海军从最初反对事变扩大转变为撤侨备战,乃至最后悍然发动八一三作战,系自七月二十八日开始。当日上午汉口方面日侨突然奉命紧急撤退,原在汉口装货待发之日本商轮临时将货卸下,日侨随即蜂拥上船,随身衣物大都未及携带,有的就餐未毕即奔赴码头,其仓皇狼狈情态使人大为吃惊。消息传来,当晚判明系南京日本总领事馆于二十七日晚获得情报,我军将在江阴方面封锁长江航道,将长江内日舰及沿岸各地日侨一举加以俘虏,以与日方谈判解决华北事变问题,为此东京方面连夜召开阁议,决定将长江中下游所有日舰、日军、日侨立即全部向上海撤退,现地方面即按东京训示执行。此项撤侨计划,由于人数众多,运输工具不足,直至八月九日汊口、九江、芜湖、南京等地最后一批约一千人,在第十一战队司令官谷本少将统率炮舰、驱逐舰及汉口陆战队三百名护卫下撤至上海,始告完成。

日方如何能侦知此项高度保密的封锁长江计划,当时未有所闻。八一三战役爆发后,始由南京有关方面查明,系国民党行政院简任秘书黄浚所泄露。其经过是海军部队陈绍宽七月二十七日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报告,奉军事委员会令,在江阴方面封锁长江航道,要求有关各部会采取配合行动。黄浚历来担任行政院会议记录,受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收买已有多年,当晚即将此项绝密情报透露给日方,从而使这一可能改变战局进程的重大措施归于失败。黄浚一名黄秋岳,四 十七岁,福建人,以诗人名于时,一二八战役后,汪精卫任行政院长时,由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介绍入行政院任秘书(外传黄由汪精卫引进行政院,与事实不符),不久即受当时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弥吉郎勾引,充当日本间谍。须磨向以接近军部对华强硬著名,上海同文书院、东京帝大出身,通汉文,最初以请教汉诗为名,接近黄浚,见黄以名士自居,经常出入夫子庙为歌女捧场,入不敷出,乃以小恩小惠加以收买,使按时提供行政院会议有关情报。一九三五年须磨以副领事藏本事件处置操切,被调回国内,仍由南京总领事馆派人与黄保持联络。案发后,于八月二十六日黄与其子黄晟同被处决,黄有一女在驻英大使馆工作,亦被撤职。

长江流域撤侨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认为情势紧张,有一触即发可能,一再请求东京增强兵力,并建议将集中上海之日侨分批输送回国。但海军中央方面仍图继续静观情势,避免造成刺激,只暗中下令将第一舰队所属第八战队、第一水雷战队、第一航空战队、佐镇第一 特别陆战队、吴镇第一特别陆战队拨归第三舰队司令长官指挥,在佐世保军港待机;又令陆上第一联合航空队所属鹿屋航空队进驻台北、木更津航空队进驻济州岛待机,而对撤侨回国则主暂缓。至八月九日虹桥机场事件发生,海军中央方命令佐世保待机各部队急速来沪,于八月十一日到达。

一二八战役后,限于《淞沪停战协定》,上海市苏州河以北地区,只驻有保安总队两个团;苏州河以南地区不属淞沪停战范围之内,一二八战役时担任淞沪警备司令的戴戟曾呈请中央,成立一特务团,警备龙华、南市一带,后戴戟去职,此项计划未见实施,仅由中央派宾兵一团(后减为一营)驻在龙华方面。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战局扩大,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建议蒋介石,派正规军一个旅来沪,换上保安队服装,驻防虹桥机场,于八月初到达。此事不久即为日本海军陆战队发现,八月九日下午由原驻白利南路(现长宁路)日本丰田纱厂(现上棉五厂)之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队长大山勇夫中尉,率士兵斋藤要藏驾车,循越界筑路的白利南路、比亚士路、牌坊路、虹桥路直闯虹桥机场入口处。机场守兵见有日本军人接近,即发枪将大山击毙在车内,斋藤急掉转车头循原路疾驶,机场守兵继续射击,斋藤弃车向田野间躲避,最后仍遭击毙。事发后,引起日方强烈抗议,而成为爆发八 一三战役的导火线。

至此,日本海军上至中央下至现地立即改变其一向强调对华事态不扩大的主张,除将在佐世保待机的舰队、陆战队紧急调来上海,已如上述外,米内海相在八月十日阁议上提出派遣陆军来沪,协同海军保护日侨,甚至认为有占领南京的必要,以膺惩所谓中国方面的暴行。这一建议当即获得杉山陆相同意。现地方面因陆军到达尚需时日,故在八月十日至十二日之间,一面对我进行外交交涉,一面通过一二八战役后成立的中日英美法意六国共同委员会讨论解决这一事件的方案,要求我方从淞沪停战线以东撤退军队。

八月十三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口、杨树浦一带构筑阵地,抢占有利据点,积极备战。事前我军第八十七师、第八 十八师亦在张治中将军统率下,自昆山、苏州、常熟、无锡、江阴等地分别到达杨树浦租界北侧及闸北、江湾一带。是日上午,双方前线即有零星接触,下午双方接触升级,出动炮兵互轰,而正式进入交战状态。此即日本海军从最初反对事变扩大到发动八一三战争的经过。



真相:

消息传来,当晚判明系南京日本总领事馆于二十七日晚获得情报,我军将在江阴方面封锁长江航道,将长江内日舰及沿岸各地日侨一举加以俘虏,以与日方谈判解决华北事变问题,为此东京方面连夜召开阁议,决定将长江中下游所有日舰、日军、日侨立即全部向上海撤退,现地方面即按东京训示执行。



真相:

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战局扩大,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建议蒋介石,派正规军一个旅来沪,换上保安队服装,驻防虹桥机场,于八月初到达。此事不久即为日本海军陆战队发现,八月九日下午由原驻白利南路(现长宁路)日本丰田纱厂(现上棉五厂)之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队长大山勇夫中尉,率士兵斋藤要藏驾车,循越界筑路的白利南路、比亚士路、牌坊路、虹桥路直闯虹桥机场入口处。机场守兵见有日本军人接近,即发枪将大山击毙在车内,斋藤急掉转车头循原路疾驶,机场守兵继续射击,斋藤弃车向田野间躲避,最后仍遭击毙。事发后,引起日方强烈抗议,而成为爆发八 一三战役的导火线。




中国史学界的谎言:

http://cul.sina.com.cn/l/h/2001-08-12/2296.html

“八-一三”事变是日本经过长期和周密的预谋而发动的。

7月17日,日本驻上海的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在给日本海军军令部的报告中强调:“为置中国于死命,须以控制上海、南京是最要者。”在日本参谋本部给天皇的奏折中,也把通过战争摧毁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进而控制富庶繁荣的江苏、浙江两省,使中国丧失抵抗力的侵略目的暴露无遗。奏折说:进攻上海的目的,是“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地实行对中国沿海的封锁,以威胁中国国民及军队的生存,并切断对外经济活动”。

8月初,日本海军迅即有计划地组织长江沿岸各城中的日本侨民迁移到日本租界。

8月12日,日陡海军头目达成出兵进犯上海的协议。当晚,日本内阁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确定增派陆军赴中国参战。

8月13日晨9时,6000余名日军在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下,以租界为依托,突袭闸北,占据八字桥和持志大学,并以日舰猛烈炮火滥炸上海市区。



老鱼评论:

搞历史研究如何能讲立场?否则就不是历史了,而是编造谎言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80223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