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假如没有抗日战争……(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假如没有抗日战争……(ZT)   
未来飞行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假如没有抗日战争……(ZT) (197 reads)      时间: 2005-4-13 周三, 下午11:3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假如没有抗日战争……





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像中日两国这样有着血海深仇却又难以化解的。往远些说,英法之间百年战争断断续续折腾了一个多世纪,现在却成了好哥们。再看近点,德国曾打得波兰亡了国,可随着勃兰特的惊世一跪,大家伙又都成了上帝的好子民;希特勒对犹太人斩尽杀绝,现在以色列跟德国仍然是无可挑剔的友邦……只有中国跟日本这两个同是黄皮肤黑头发差不多算是同文同种的欢喜冤家,却总是鼻子不对鼻子眼不对眼,跟女人的月经似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见见红。





大凡两个国家之间的恩恩怨怨,总有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掺杂其间,其历史的发展变迁,细说起来也难。如果简化一下,用当代中国人的视点去观察,目前国内反日情绪呈汹汹之势,发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可谓最直接的肇因。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是八年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则是十四年。无论是八年还是十四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滴波澜不惊的小水花。但这段时间日本对中国造成的伤害之深,中国所受到的损失之大,战争程度之惨烈,均为历史所罕见。对于这场战争,如果中国从防止战争重演,维护东亚稳定乃至世界和平的角度去清算、去反思,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但从目前中国社会对日清算的基本诉求来看,显然与上述目标相去甚远。国内反日情绪甚嚣尘上,但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均集中在日本政府的道歉上,指责其道歉不够真诚,并动辄以德国的道歉方式为例。所谓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右翼团体否认侵略战争问题……都是可资佐证的材料。而台湾问题、日美安保条约问题不过是附着在这条主线上的枝蔓罢了,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日本对中国一直居心不良。钓鱼岛问题也是一样,周边国家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多了去了,也没见跟哪个国家闹到这种程度。这种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搞诛心之论的方式可谓世所仅见,极具有中国特色。深究起来,实则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在外交上的的一种反映。面子大过里子啊!





且不说日本的道歉是否真诚,我总觉得这种以强要别人以合乎自己意愿的方式道歉的来处理两国间的关系过于儿戏,是一种情绪化的诉求,也不具有说服力。当今世界,已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国家间的交往早已限定在一定的国际法之内。日本战后军国体制被强行解散,战争罪犯已受到审判,和平宪法已经确立,战争赔款(除中国外)如数支付,即使在对华关系上,日本历任政府领导人也以各种方式表示反省(尽管不为中国所接受),又启动了含有赔偿性质的各项对华援助,应该说两国间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细枝末节有待两国政府以清醒务实的方式良性化解,怎么着也不应该再闹出这么大动静。可现在倒好,反日愤青们又是网上签名,又是抵制日货,又是上街游行,甚至打砸日本在华商社,好像中国周围又是虎狼环伺,又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咱们把目光稍微放远一点看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是一个两个国家。要说罪大恶极,首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厮带头用大炮轰开了天朝大国的大门,按教科书上说,“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真是罄竹难书啊!庚子之乱,一群番鬼扛着洋枪洋炮撵得老佛爷带着皇帝小儿跑反,在此之前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的强盗还一把火烧了据说是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皇家园林。中国人刻骨铭心啊!时至今日,打也打了,杀也杀了,也没见着哪位向中国道歉嘛,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哭着喊着要谁道歉嘛。呵呵,这么说也不全面,其实还真有道歉的,时至今日,唯一一个道过歉的国家还就是让咱们一百个不待见的小日本。





说到这里,也许有愤青不乐意了,这些事情时间太久远了,道不道歉已经不重要了。可我感觉,这时间是否久远还真难拿出一个公认的标准来。克林顿当总统那会儿,他在访问非洲时还就当年贩运黑奴向非洲国家道过歉哩。那个时间恐怕更为久远吧?可见拿时间来说事并没有说服力。何况时间很近的也还有反面的例子呀:那大英帝国直到1997年以前还把攥着香港哩!萄牙也是到1999年才闪人呀!更有甚者,那蒙古铁骑和满清八旗曾灭了咱华夏满门,可现在国人却当作祖宗供起来了。为什么独独跟已经道过歉(哪怕是装模做样的吧)的小日本过不去呢?





作为一个曾经饱受武力欺凌的国家,如果真的执着于道歉,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应该把所有侵略过中国的国家召集起来,由胡sir主持,愤青代表列席旁听,叫他们人人过关,每个国家写一份检讨书兼保证书,来一次灵魂深处闹革命,深刻批判自己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和法西斯罪行,视其态度诚恳程度决定是否放其一马。





当然,这只能是戏言,或者说是痴人说梦罢了,没有谁会当真。可见日本道不道歉或者说道歉真诚不真诚并不是真实的原因,中日关系的症结恐怕还另有隐衷。





下面,我们不妨把思路跳开一点来看一看,进入本文标题的假设:假如没有抗日战争,中日之间是不是就“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呢?





在抗日战争以前,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是复杂的。既保留着中古时期对“遣唐使”来朝的优越民族记忆,又有对近代以来日本暴发户式崛起的惊羡和嫉妒,总体上还是一种文明人对半开化民族的俯视心理,总以为那个偏远岛国不过去是中华文化的孑遗。提到日本,往往前面要加个“小”字。这样的表达往往还不能尽兴,所以还要有一个“鬼子”的后缀。对于日本的快速发展,很干脆利落地就得出人家不过是善于模仿的结论。也不想想世界上后发国家模仿先进国家的如过江之鲫,有几个能达到日本的境界?用善于模仿不会创新能解释得通吗?





我们知道,中日之间大规模的交流始于隋唐年间。按教科书上说,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至今令愤青们辄心向往之。四方来朝,八方纳贡。那时候,中国人的心态是平和包容的——俯视天下的心态想不包容都不行。史书上称日本为“扶桑”。“扶桑”在中国神话中指太阳之树,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撇开古代各民族太阳崇拜这种共有的文化现象不谈,仅从字面上看,起码也是中性的描述,没有任何蔑视的味道。那时候的日本是谦卑的,是把自己摆在小学生的位置上的,这让我大唐的君臣子民都很受用。你想想,以大唐强盛的国力,杀伐征战尚不能攻无不克,连陆路相连的青藏高原的野蛮番邦都不能搞惦,大唐天子还要忍痛割爱,拿自己的女儿去做政治筹码,求得边界安宁,那小日本孤悬海外,鞭长莫及,却主动来朝叩拜,怎能不得到圣恩眷顾、龙颜大悦呢?所以,史书上就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到了明代,情况不一样了,学生开始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了。几个日本小混混凭着一把发着寒光的短刀就搅得东南沿海周天寒彻,呼啸而来浪卷而去,直视我大明海防如无物,菜园门一般敞进敞出。我天朝为了高丽番国还跟其大动干戈一场。这时候扶桑就变成倭国了,还是不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就难说了,腰里别着倭刀的小混混们也成了被贬斥的倭寇。这“倭”字按许慎《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是:“倭与委意略同。委,随也。随,随从也”。汉字是表意文字,好端端一个“人”字,左边偏偏加了个“委”,按照许慎的注解,你想想,他指称的这个人的形象能好到哪里去?分明是一个委琐、屈从、委屈的人嘛。这就开始矮化日本人了。偏偏那时日本人还就是长得小个儿,倒也形象。这种以人种长相来称谓别国之人好像有点小家子气,不太合乎大国风范,还有种族主义的嫌疑。不过那时候没有国际法,倒也没见日本抗议。西方殖民者当年不也把非洲人称为黑鬼吗?但人家是未开化番邦,我泱泱大国,素来自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怎么也干这种上不得桌面的事呢?





细想想其实也不难理解。我大中华以儒教立国,三纲五常既是现实的政治图谱也是社会人伦规范,学生打老师显然是忤逆犯上,颠覆的是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故人人得而诛之。甲午一战,学生彻底掀翻了老师的讲台,尤其是打得北洋水师漏了底,师道尊严丧失殆尽。这场战争的失利与其说是重创了大清国力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道德精神的羞辱。大逆不道兼忘恩负义,小日本简直是自动把自己送上中国儒家伦理的祭台。在此之前,洋人的枪炮已经数次让大清帝国割地赔款,在一个个城下之盟上签字画押,但唯有这一次最强烈地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昔日的学生,一个蕞尔小国,居然蹬鼻子上脸,打得素来宅心仁厚学富五车的老师满地找牙,实在让人不能接受。一时间国内吵翻了天,反日浪潮蔚为壮观。早些时候那法国人也报销了大清的南洋水师,却没见人们怎么吭声,国人只不过视其为一次普通的战事失利。同样,签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独独一个《马关条约》让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第一次独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一个姓康的愤青领袖立马组织了游行示威。要知道,那时可没有《游行示威管理办法》,指不定就要坐牢杀头顺带灭九族的。反日反得不顾身家性命,从这一点看,大清的愤青还是比现在的愤青有血性的。而且那姓康的折子里除了“拒和、迁都,练兵”这些愤青们常有的意气用事外,还直接提出了“变法”这样要命的政改主张,而不像现在的愤青们只是揣测上意,奉旨游行。这也说明愤青们的产品质量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了。





一个民族的记忆向来是建立在自身特有的文化传承上的。就中国的历史看,“内圣外王”这种集儒家精义与政治权术为一体的道德理想也只有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才得以沿革,而这种难以企及的修为高度使一切统治者都有足够的空间游离于其教化之外为我所用。过高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只剩下一个可以强化自身道德优势、任意构陷于人的空壳。一旦真的遇到强有力的外部挑战就乱了方寸,其指向也变得暧昧起来。这一点自近代以来表现得特别明显。当内圣不修,便任意作践草民,遇到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危机时,就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当外王不昌,被日益严峻的外部危机搅得心绪不宁时,就有所为有所不为——罗刹长毛可以接受,盎格鲁·撒克逊人可以接受,年轻的美利坚也可以接受,独独不能认同东方的近邻。这时候,撇开政治利益的考量,在文化视点上,日本就成了放大的“内圣”的祭品而与列强区别开来,而且官方和民间不需要任何过渡就达成了一次完美的文化共谋,这也使日本积累了注定永远也还不完的孽债。





有了以上的历史背景,我们也许就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没有那场抗日战争,中国也不可能以一种平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日本。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熟死文化的宿命。两国间的历史纠葛在黄海的硝烟刚刚散去时就已形成死结。对于它的后来居上,对于它的强势存在,对于它的狂傲不逊,我们内心是鄙视夷不屑的。当眼睁睁看着它一骑绝尘而去,我们由无奈而失落,由失落而自卑,由自卑而嫉妒,由嫉妒而以精神自慰来满足自尊的需要。如果阿Q一怒之下能打得赵太爷和王胡跪地求饶,他是不会在死之将至时还耿耿于怀那个“Q”字画得不圆的。这一切都来自这个古老民族记忆深处的梦靥:我祖上曾阔过,我有恩于你。你曾对我执弟子礼,你违反纲常犯上作乱,你打我是儿子打老子。你永远欠我的一份情。你并没有学到我的精髓,我还有许多正宗的货色没有教给你。我不会原谅你的。有朝一日我会给你颜色看的。这个梦靥像魔鬼一样附着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要想真正实现中日关系的全面和解,中国人首先需要降伏这个如影随形的心魔。





中国一向缺少卓有远见的政治家,却从来不乏精明的政客。当国内问题危如累卵时,向外转移视线就成了度过危机的不二法门。他们对传统文化感同身受,非常清楚如何能挠到国人的痒处。欧美诸强,分属不同的文化谱系,国人历来没有心理认同,无法用同一坐标测度,难以引起共鸣。国人也就忽略不计。东亚文化圈内,韩国也阔了,但它块头不够大,而且历史上一直是咱们修理它而不是相反,何况还有个朝鲜替咱们盯着它;越南更等而下之。尽管好的时候喊着“同志加兄弟”,但那种兄弟其实是黑社会老大和马仔的关系,骨子里根本没有拿它当生死共命的兄弟看。当年邓小平访美的时候曾幽默地说:“小家伙不听话了,该打打屁股了”。你听听,这像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说的话吗?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只有日本可以满足一切中国式的道德拷问——它忤逆不道,它绝情断义,它数典忘祖……最重要的是,它现在阔了,阔到我们的视线无法回避。而它的阔,却得益于我们早先的教化。借用一句过时的政治术语来说就是“成份高”,这就成了日本的原罪。穷了,看不起你;阔了,而且张狂,当然就嫉妒你。这是不是一种东方式的势利?





所以说,即便没有抗日战争,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在甲午战争后其实已经确定不移。虽然许多时候被另外一些更紧迫的事情掩盖、冲淡,但一旦处于某种特定的历史关口,那种敌意很容易就被挑逗起来。当政客们需要用国际争端来转移焦点、捞取救命稻草时,反日情绪必然是最容易被打出的一张牌。不是因为没有道歉,而仅仅因为它是日本。当年林则徐被贬谪到新疆,曾有朋友问他,“你真的认为以大清的军力能打赢鬼子的洋枪洋炮吗?”林则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神秘兮兮地说:“民心可用”。当代的政客们显然也深谙个中奥妙,默许、放纵乃至诱导,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总之一句话,在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的时候,政客们如果不在外部找一个敌人,那么他们就将面临内部的敌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日本真诚地道了歉,它仍然会是最可能被敲打的对象,只不过那时的借口就从抗日战争转移到钓鱼岛、东海开发和台湾问题上去了,这是由日本的历史出身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中日关系演变至今日的结果,双方均有颇可玩味之处。就中国而言,国人首先要祛除心中自设的恶魔,卸下沉重的历史负轭,其次要拒绝别有用心的鼓噪,塑造健全的现代人格,自励自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





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提到日本能够以平和中性的语言说一句“传说中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时,才算是摆脱了历史的梦靥,真正走上和平崛起之路。





但要做到这一点,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458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