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闲侃世界杯】第二篇:防守反击的胜利 |
 |
老虫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闲侃世界杯】第二篇:防守反击的胜利
老虫
1982年在西班牙举办的第12届世界杯赛,是我生平第一次通过电视观赏多场世界水
平的足球赛。和生活中其他许许多多“第一次”一样,这届世界杯赛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最
深。20年过去,许多场次的细节还是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刚刚发生在昨天。而四年前在
法国举行的那届世界杯赛,反而有好些场次都已经变得模糊了。同样,我现在还记得参加
西班牙世界杯赛预选赛的所有中国队球员,而对首次参加奥运会足球赛的“高家军”,除
了最后那场关键比赛中的进球功臣柳海光、唐尧东以外,其他就想不起几个来了。
20年前那个夏天,只要有世界杯比赛的那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听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的新闻联播,主要是关注新闻最后的世界杯赛战况。晚上只要有电视里播放的比赛
录像,总是一场不拉,哪怕第二天就是期末考试,也不肯放弃看球的乐趣。看完球去图书
馆准备考试,也还得先把《体育报》、《羊城晚报》等国内报刊上的有关报道和评论先读
一遍才肯“干正事”。最后的结果,那个学期的考试成绩确实比前一个和后一个学期的成
绩都要差一些,但无论是当初,还是现在,都是无怨无悔。
当时《体育报》上开了一个球王贝利评球的专栏,第一篇的标题我到现在还记得,叫作《
大赛前的微笑》。国外的赌球公司开出的各队夺冠指数的赔率中,巴西队的赔率最低,买
4赔9(如果在比赛前押巴西夺冠,每投入4块钱,如果最后巴西队真的拿了冠军,能赚
回9元钱);其次是欧洲冠军西德队,1赔5;上届冠军阿根廷,1赔7;意大利队的赔
率是1赔11。赔率最高的是刚刚在预选赛中淘汰了中国队的新西兰队,1赔2000。
看足球赛,和看影视节目一样,“名人效应”很重要。参加这届比赛的各队球员中,名气
最大的是当时只有21岁的阿根廷球星马拉多纳。在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赛上,1
7岁的马拉多纳被恩师梅诺蒂认为还太年轻,不堪重任,未能入选国家队。但在这届杯赛
后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上,马拉多纳表现出色,一战闻名天下,居然就此被誉为天下第一高
手。所以,到了1982年夏天,马拉多纳尽管还是首次参加世界杯赛,却已经成了众矢
之第。说实话,我当时对小马名气如此之大颇为不以为然,心说要光是参加一届青年比赛
就能称为天下第一,未免太容易了些。
另一位大腕是西德队的前锋鲁梅尼格。鲁爷当时的战绩比小马更拿得出手,以他为主力的
西德队在1980年夺得欧洲杯冠军,他本人也在1980和1981年连获两届“欧洲
足球先生”的光荣称号,算得上是当时的“欧洲第一高手”。年少气盛的小马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号称只有鲁爷有资格和他竞争世界足球先生,大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之意。
在当时,我对小马的这个说法,可是不敢苟同。我心中另有偶像,乃是巴西队中场核心济
科。
半年多以前的1981年底,我曾经看了冠名“丰田杯”的欧美足球俱乐部冠军赛,由巴
西弗拉门戈队对阵英格兰利物浦队。结果,由济科领衔的弗队3:0力克对手;第二年,
中央电视台又播了一场世界杯南美预选赛的录像,由巴西对玻利维亚,巴西队3:1获胜
,济科包办了三粒入球。从此,我就成了巴西队和济科的铁杆球迷。
当时还没有英特网,否则网上的“马迷”、“鲁迷”和“济迷”们争论起来,一定很有看
头。双方多半能写出汗牛充栋的评论文章,自吹见识高强,痛贬对方为“近视井蛙”,反
正吹牛也不上税,批评与自我表扬,原是网虫们的拿手好戏。
好在体育比赛不像写文章,有个明确清晰的比赛规则。是骡子是马,只要拉到绿茵场上遛
上90分钟,立马能见分晓。
西班牙世界杯赛的首场比赛,是由上届冠军阿根廷对欧洲亚军比利时。由于在此之前的几
届世界杯首场比赛都以0:0收场,因此在这场比赛之前,报上的预测也是堪称势均力敌
的双方可能互交白卷。但90分钟踢了下来,比利时队1:0小胜对手,爆了个小小的冷
门。
比阿两队同在第三小组,他们之间的首场比赛只进了一球,可该组的另两支球队匈牙利和
萨尔瓦多,却打出了在过去20年总共5届世界杯赛的最高比分:匈牙利队10:1狂胜
萨尔瓦多。正好赶上这届世界杯赛“扩军”,从以前的16支球队参加决赛阶段比赛增加
到了24支。如此悬殊的比分使人们怀疑这种扩军的必要性,贝利在其世界杯专栏里直言
不赞成增加参赛队。后来,我看亚运会体操比赛,看见许多体操运动不发达国家派出的业
余选手在跳马比赛中频频出现摔个“大马趴”的场面的时候,还会想起这场球来。
匈牙利队虽然痛宰同组的鱼腩部队,但最后却未能小组出线。他们在第二场比赛中1:4
负于发挥了水平的阿根廷队(马拉多纳独进两球),在第三轮背水一战中又被比利时队逼
平,惨遭淘汰。比阿两队分获小组前两名,进入复赛。
复赛中和阿根廷所在的第三组一起分在上半区的,还有意大利所在的第一组和巴西队所在
的第六组。
在这届比赛刚开始时,意大利队没有一点冠军相。他们在首轮比赛中和欧洲劲旅波兰队相
遇,后来我在《体育报》上读到一条小花絮,说是这场比赛之前,有记者在波兰队休息室
发现一张小纸片,上面潦草地写了一些名字。小纸片传到意队教练贝阿尔佐特手中后,贝
爷破译出这是波队首场比赛的出场阵容。令他颇感意外的,是波队主力前锋、老将拉托以
及中场骁将博涅克被双双放到了后卫线上。老谋深算的贝爷立即推测出波队出现了意外的
伤情,阵容不大整齐,看来只想从他们身上取到一分,随即产生了全力进攻、打败波兰队
的念头。但考虑再三,贝爷最后还是放弃了“趁火打劫”的主意,也排出了一套防守阵型
。双方打了一场沉闷的比赛,0:0各得一分。
这一组的另两支球队喀麦隆和秘鲁队,名气虽然不如意波两队,实力其实相差不大。结果
,由于四个队都是小心翼翼,导致这个小组“和风劲吹”,总共三轮六场比赛,只有最后
一轮的波秘之战分出了胜负。意大利队三战皆平,和喀麦隆队的积分和净胜球都是一样,
只是凭借进球数多一个的微弱优势,才压倒喀队,排在波兰队之后,进入十二强复赛。
本人当时还是刚入门的新球迷,对足球比赛连规则都知之甚少。看球时只会看热闹,就知
道希望多进球,对于场上阵型、战术配合之类根本是一窍不通。第一组的比赛进球少,看
得我很闷;第六组则不然,几支球队大打攻势足球,六场比赛总共进了26球,让我大饱
眼福。
该组巴西队一支独秀,三战皆轻取对手。尤其是4:0胜新西兰那场球,既令我感到痛快
,好像有侠客替天行道,帮我出了因为中国队被新队淘汰而憋的一口恶气;又让我清楚地
看到了中国队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当时我就感到,要想在此生看到中国男足拿世
界杯冠军,大概是没指望了。
巴西队最让我喜欢之处,是他们无论和什么球队交锋,几乎总是处于进攻的一方。输赢另
当别论,看这种风格的球队踢球,观赏性总是很好。巴西球员娴熟的脚法,漂亮的配合,
哪怕就是不进球,也能给观众带来很大的享受。从那开始的连续五届世界杯赛,每届我都
希望巴西队夺魁,尽管只如愿以偿了一次,但却从未“移情别恋”。
第六小组中,新西兰队三战皆北,每场的净负球都是至少三个,自然垫底。另两支球队苏
联队和苏格兰队各积三分,苏联队因为净胜球多两个而出线。
在第二小组,欧洲冠军西德队在首场比赛中就以1:2输给了非洲的阿尔及利亚队。按照
当时《体育报》的说法,这场比赛的结果,可以和1950年美国胜英国、1966年朝
鲜胜意大利一起,并称世界杯历史上的“三大冷门”。西德队教练德瓦尔在这场比赛之前
曾夸口:如果本队阴沟翻船,立即打道回府。没想到真现了回眼,还真有位气不忿的德国
球迷给德瓦尔寄了张火车票,请他兑现诺言。
该组被贝利看好能够出线的南美劲旅智利队,连输三场垫底。另一支欧洲球队奥地利队,
在三轮比赛后与西德队和阿尔及利亚队同是两胜一负。最后计算净胜球,德奥两队出线,
阿队十分可惜地被淘汰了。
第四小组的种子队,是老牌劲旅英格兰。在当初分组抽签的时候,有不少欧洲球队觉得英
格兰队自从1966年本土夺冠以后,已经有16年没有什么象样的战绩了,被定为种子
队实在是名不副实。其中以法国队最不服气。真是无巧不成书,法国队还真的和英队分到
了一组。结果在该组的首轮比赛中,英队3:1胜法队,捍卫了种子队的尊严。这场比赛
开始后不到一分钟,英队前卫罗布森就先下一城,是我所知的近五届世界杯赛上的最早进
球。
亚洲唯一的出线队科威特队,在首轮比赛中1:1逼平捷克队,为亚洲足球争得了一点面
子,也在当时正在《足球报》开评球专栏的前中国队主帅苏永舜心中燃起了希望。几十年
来的世界足球格局,是欧洲和南美争霸,亚洲、非洲和中北美洲的球队只能扮演跑龙套的
角色。虽然都是“群众演员”,但也有高下之分。按照苏教练的意思,是希望科威特队能
够多拿几分,把非洲的两支球队喀麦隆和阿尔及利亚队比下去。可惜科队在平了首场以后
,后两轮比赛连续输给了法国队和英格兰队,三战仅积一分,和虽然同样未从小组出线,
但各拿了四分和三分的两支非洲球队相比,实在不在一个档次,使我们中国球迷认识到,
亚洲足球的水平,在那时已经没法和非洲队相提并论了。
第四小组三轮比赛的结果,英格兰连胜三场,名列榜首出线。法国队战平捷克,夺走了小
组另一个出线权。
东道主西班牙所在的第五组,实力最为平均。由于在此之前的两届世界杯赛上,都是东道
主夺冠,作为欧洲劲旅的西班牙队,当然也想借主场之力,首夺世界冠军。就连美国前国
务卿基辛格,在预测世界杯花落谁家时,也把宝押在了西班牙身上。
也许是主场作战反而压力过大,西班牙队首轮比赛就被弱旅洪都拉斯1:1逼平;第二场
虽然以2:1小胜南斯拉夫队,但关键的一球却是个有争议的点球,弄得西班牙国内有足
球报刊直言“裁判是我们的第12名球员”;第三轮更以0:1负于北爱尔兰队,非常勉
强地排在北爱之后,以小组第二的身份进入复赛。
六个小组的比赛结束之后,来自第三世界的六支亚非中北美球队全部出局。欧洲队在十二
支出线队中占了十席,两支南美劲旅巴西和阿根廷队落入了欧洲队的包围圈之中。
十二支球队分成了四组,每组踢三场球,决出小组第一参加半决赛。
第一组是三支欧洲队比利时、波兰和苏联,在小组赛中表现出色的比队首战波兰就挨了个
大闷棍,波队前卫博涅克大发神威,包办了三个入球;出线无望的比队在第二轮比赛中,
又以0:1输给了苏联队。净胜球占优的波兰队在最后一轮死守志在必得的苏联队,最终
如愿以偿,0:0逼平对手,率先进入四强。
第二组也是三支欧洲球队法国、奥地利和北爱尔兰,在小组赛中表现差强人意的法国队连
胜两场,轻松出线。
第三组还是三支欧洲队,西德队先和英格兰队互交白卷,虽然在第二轮以2:1力克东道
主西班牙队,但能否出线却得看别人脸色。实际上已经被淘汰的西班牙队在和英格兰队的
比赛中表现出了应有的职业水准,没有“放水”,而是兢兢业业逼平了对手,把西德队送
进了半决赛。
第四组云集了三支前世界冠军巴西、阿根廷和意大利,三战均打出了高水平,是这届世界
杯赛最精彩的三场球。
针对小组中的两个对手都拥有超级球星的特点,意队主帅贝阿尔佐特祭出了防守反击的看
家本领,派边后卫詹蒂莱寸步不离地盯住阿根廷的马拉多纳和巴西队的济科。老詹是我在
过去20年里见过的最赖皮、也最有杀伤力的盯人后卫,深得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黑
猫白猫论”的精髓,除了合法拦截之外,也毫不迟疑地使用手拉脚绊等各种非法手段,目
的只有一个:不让对手拿球。几年以后,我在《足球报》上读到德国球星布莱特纳的自传
,说是他的教练给他布置盯人任务时,耳提面命:“哪怕你的对手退到厕所里,你也得跟
着逼进去。”立即使我想起当初贝爷给老詹下命令时,大概也作了如此教诲。长话短说,
小马在老詹的紧逼防守下,空有一身绝技,却是无可奈何。最后,阿根廷1:2负于意大
利队。
该组第二轮的比赛,大势已去的阿根廷队又以1:3输给了巴西队。憋了一肚子火的马拉
多纳在本队落后时终于失去了耐心,无缘无故踢了防守他的巴西球员一脚,正好被裁判一
把拿住,红牌罚了下去。小马为了捍卫自己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头,踌躇满志而来,却以这
种方式告别了本届比赛,实在颜面扫地。贝利评到这场球的时候,更是直言不讳,声称马
拉多纳还太嫩,离“世界第一球星”尚有差距,那篇球评的最后一句就是:“再接再厉吧
,马拉多纳。”
巴西队拿下这场比赛,最后一轮只需踢平意大利队,即可凭净胜球占优而晋级四强,形势
大好。
在这场比赛之前,我和其他几个球迷同学中,没有人想到拥有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组
成的“中场铁三角”的巴西队,会有输给意大利的可能。事实上,在和意大利队的比赛中
,巴西队占尽上风,尽管意队四十岁的老将、“钢门”佐夫这场比赛发挥极为出色,扑出
了多个必入之球,还是先后由苏格拉底和法尔考各下一城,且两个球都进得很漂亮。
遗憾的是,十步好棋不抵一步臭棋,由于后卫和守门员几次低级失误,被“捡漏专家”罗
西连进三球,窝窝囊囊地败下阵来。其中第二个球是巴西两个队员在无人逼抢的情况下,
莫名其妙地在后场横传,被罗西插上截获,中路突破打入。第三个球是后卫向门将回传球
,巴西队守门员本应倒地将其压住,却弯腰伸手去抓,又没有抓住,白送人家一个角球。
角球开出来以后,居然没人防守已经连得两分的罗西,被他在禁区内得球,轻松打进第三
球。
这场比赛的裁判,也有偏袒意大利队之嫌。最明显的例子是,老詹防守济科时,把人家的
球衣都给撕破了。可当济科向裁判出示自己的破球衣时,他却无动于衷。在此之后,老詹
自然更加肆无忌惮,弄得济科无计可施,毫无作为。
意大利和巴西的这场球,是我在过去20年里看过的最为精彩的足球比赛,结果也最为令
我震惊。就是在看完录像以后,我和一个球迷同学面面相觑,还是难以置信:“巴西怎么
会输给意大利呢?”
复赛结束,四支欧洲球队包揽了半决赛权,世界杯赛成了欧洲杯赛。
意大利队再战波兰队,双方已是今非昔比。连克阿根廷和巴西两队的意大利队气势如虹,
波兰队核心前卫博涅克累积两张黄牌停赛,更是雪上加霜。意队前锋罗西似乎找到了进球
的感觉,又下两城,意大利2:0轻取波兰队,昂首进入决赛。
与此同时,在西德队和法国队之间进行的另一场半决赛,却打得势均力敌,惊心动魄。这
场比赛90分钟之内双方1:1不分胜负,只好进入加时赛。在加时赛上半场,法国队连
进两球。要是按照现在的“金球计算法”,西德队已经“突然死亡”两回了。可那时候还
没这规则,只要30分钟的加时赛没有结束,领先多少都还不算数。
垂死挣扎的西德队抓紧最后的时间,作困兽斗。队长鲁梅尼格带伤上场拼搏,他一出场就
打进了一球,将比分追成2:3。西德队士气大振,攻势不减,居然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又
下一城,3:3追成平局。
激战120分钟仍然不见高下的两队,只好互罚点球决生死了。在这种特别摧残神经的较
量中,务实的德国人比浪漫的法国人更有优势,加之一方是死里逃生,一方是“煮熟的鸭
子飞走了”,气势上也不对等。最后,西德队多罚进一球,连滚带爬地进了决赛。
在和波兰队争夺第三名的比赛中,无心恋战的法国队看不上这块“鸡肋”,中场核心普拉
蒂尼等主力球员作壁上观,派出一群替补队员和波兰队周旋。最后波兰队3:2战胜法国
队,夺得第三名,法国队名列第四。
最后的决赛在意大利和西德队之间进行。一路苦战的西德队人困马乏,已经无力阻挡越战
越勇的意大利“蓝衫军团”夺魁的步伐了。贝阿尔佐特派后防中坚科洛瓦蒂冻结了西德队
头号球星鲁梅尼格,“灭腕高手”詹蒂莱盯死了西德队另一把尖刀利特巴尔斯基。意大利
攻势如潮,虽然左后卫卡布里尼罚失了一个点球,仍然斗志不减。接下来,罗西为本队首
开纪录,同时使他本人的进球数增加到六个,赢得了最佳射手的“金靴”。后来,意大利
再进两球,而西德队只是由前卫布莱特纳扳回一分,免剃“光头”。最后,意大利3:1
战胜西德队,夺得第12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这届比赛的转折点,是意大利队以防守反击战术战胜了夺标最大热门巴西队,以后便顺风
满帆,直奔冠军而去。这一结果给我们中国球迷和足球界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生动活泼地
演绎了“好输不如赖赢”的道理。这一战术终于在几年后被中国足球界战绩最好的教练高
丰文活学活用,领导中国队首次打进了奥运会赛场。因此,这届世界杯赛的结果,堪称“
防守反击的胜利”。
这届比赛给我这个新球迷上的一课,就是“足球是圆的”。几场比赛出乎意料的结果,当
时让我大失所望,但过后回想起来,才发现这正是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关
键所在。像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其它球类项目,强队最终胜出的机会很大,缺乏悬念。
唯有足球,偶然性特别大,“冷门”特别多,也就特别引人入胜。也就是说,和其它球相
比,足球“最圆”,所以最有吸引力。
比赛结束后,中国体育记者投票选出了这届比赛的最佳阵容,结果公布在《体育报》上。
当选的十一名球员中,守门员是苏联的达萨耶夫(在我看来,应该选意大利队的佐夫。要
是没有老佐,意大利队早让巴西给淘汰了),后卫是巴西的儒尼奥尔、阿根廷的帕萨雷拉
、意大利的科洛瓦蒂和詹蒂莱;前卫是巴西的济科和法尔考、法国的普拉蒂尼、阿根廷的
马拉多纳(其实,我觉得应该选波兰的博涅克。连《体育报》都承认选马拉多纳带有照顾
明星的鼓励性质);前锋是意大利的罗西和西德的鲁梅尼格。
52场高水平的足球赛,极大地开阔了我这个新球迷的眼界。从此,看世界杯赛就成了我
生活中的一大乐趣,20年过去了,至今兴致不减。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快活。难忘的1982年,难忘的西班牙世界杯。
(下集预告:马拉多纳独舞)
2002年5月13日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