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就“贝芦之争”向网人呼吁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6
经验值: 519243
|
|
|
作者:芦笛 在 众议院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就“贝芦之争”向网人呼吁
芦笛
众所周知,无庸置疑,最近芦某和贝女士再度打了一次sickening的架。这种烂架,败固可耻,胜亦蒙羞。虽是身经百战的网霸如我者,也是猫吃酸腌菜──一百二十个没奈何,势逼处此,为一劳永逸地割除缠了我几达三年的附骨疽,不得不采取的行动,过后起码要有个把月让我心里不受用。
我在“角斗场”上的最后一帖中,再次向贝女士呼吁永久隔离,永久停战,并表示,如果她正式表态同意我的请求,则我立刻请斑竹02删去我留在角斗场的所有帖子,也将请偷笑先生删除我留在“热血汉奸”贝-芦决斗单间内的所有帖子。到现在为止,我仍未见到贝女士的回应。
尽管如此,为表示诚意,我在此主动停火,并单方面履行我提出的停火条件,自此帖以后,在任何公众场合,不管他人是否当面议论我和贝女士的纠葛,我都绝对不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及贝女士及其任何言行。如果贝女士在此再度出现,则我一定视而不见,主动和她实行永久隔离。哪怕是贝女士再在网上攻击我,只要不在我出没的网站内(例如现在的“海纳百川”和将来我可能前往的网站),我一定置之不理。如果我回击,则一定是她不愿和我隔离,再度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纠缠我(例如跟我的帖或是在同一网站向其他网人提到我)。
与此同时,我请求本网站斑竹02取消我进入角斗场的资格,并把我留在那儿的所有帖子统统删去,谢谢!同时我也请求偷笑先生将贵网站贝芦单间里的全部芦帖删去,谢谢!对两位提供的方便,我再次表示感谢并对自己给两位带来的麻烦深表歉意。
借此机会,我也想向正派网人诚挚呼吁:如果你们不想再看到我和贝女士的冲突再度爆发,不忍心看到贝女士再度血淋淋地败退,那就请诸位一定避免在任何公众场合提起此事,否则我的单方面约束绝对无法换来永久和平。这乃是贝女士奇特的性格特点决定的。
如我在旧作中反复指出的,中国教育特别是文科教育的最大弊病,乃是它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智力发育”当成了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获得知识不但对学生的智力发育毫无帮助,反而还会妨碍智力发育,甚至会摧毁他们的原始天资,制造出智力怪物来。贝女士就是我见过的这种背时教育制度的最大受害人。
2003年6、7月间,在封芦案发生后,我曾在《博讯》给贝女士写过两封公开信,说了许多语重心长的真心话,劝她不要再在网上折腾,可惜她一如既往地把我那些难听的好心话当成了变着法儿的挖苦,更加怒不可遏,这才弄到了今天的地步。
记得我那阵跟她说,她的最大特点,是智力发育somehow停顿在儿童期,与此同时却又生吞活剥地摄取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死知识。这些未经消化处理的原始知识板结沉淀在脑膜上,便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无法穿透的翳障,使得她非常奇怪地到了晚年之后,依然毫无成年人都有的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至今还是那个戴红领巾的大队长。
这些话虽然刻薄,但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实情就是如此。
贝女士毫无社会经验,首先决定了她没有分辨好心与恶意的能力,非常容易被别有用心的low life们煽动起来,去为那些人作自杀炸弹。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老网友都该知道我所言不虚。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就是有人在LLC“称赞”她是“奸坛的压寨夫人”,她居然喜孜孜地把那封诰捧回来,还引用叶卡杰琳娜“俄罗斯需要母亲”的名言,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她就是想作奸坛母亲(=压寨夫人)!
缺乏社会经验的第二个后果,是她必须使用书里看来的死知识(特别是所谓“心理分析”)作代用品,以此来分析人事,从而闹出无数惊人笑话来。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数她在封芦案发生后发表的正式声明,里面居然使用“心理分析”分析我的“恐女症”,说什么:
“芦笛的‘恐女症’乃是来自对女性依赖性的恐惧。然而,依赖并不是
女性的‘本质’,女性也不因尊崇独立自由而失其为女性。因此,芦笛
对我本人的‘恐惧’缺少事实的支持,本人的presence不能构成芦笛
absence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能看出她没有社会经验到了何等地步,居然会当众承认,她是独立女性,自带饭票,不会靠我供养,所以我用不着怕她,还是乖乖回到她身边,和她“开和平共处之先河”!这种只能私下宽慰我的话,她就是有那本事写在正式声明中让万众瞻仰!
缺乏社会经验的第三个表现,乃是她把当班干学来的那套当成了终生无法摆脱的人生哲学,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而这就是我向大家发出呼吁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思考能力彻底缺如,贝女士其实毫无主见,注定是受环境影响的同志。在这点上她倒非常“民主”,其心思完全由多数人的舆论塑造。她极度看重“群众呼声”,深信凡“千夫之指”一定是坏人。在她推出的《和芦笛先生的交往》中,她回忆道,当初她根本不知道芦笛是何等样人,是在“内蒙古论坛”看到那儿的网友吹我,引起了她的好奇心,这才找到这儿来,但不久就发现“群众对芦笛意见很大”,由此可见,我一定不是好人。
这就是贝女士的“(无)思维方式”── “群众意见”就是圣经,绝对不可能错。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做的事,就是像我党教育咱们的那样,只需使用耳朵,时时倾听“群众呼声”,采纳“群众意见”。
记得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里,用古希腊之神安泰来比喻共党,用大地比喻人民群众。在希腊神话中,安泰是大地母亲之子,只要站在地上,他就力大无穷,因为有他妈给他不断输送内力。斯大林说,人民群众和共党的关系也就是这样,所以共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贝女士其实就是“网上安泰”,所有的勇气和斗志都来自于“群众”的支持,这就是她从来是群殴主角的根本原因。一旦离开了“群众”,她立刻丧失了所有“内力”,变得虚弱无比,不堪一击。
正因为此,不管是出自好心还是恶意,群众的支持或是同情的表示,必然要变成贝女士的发射器。只要她觉得“群众站在我这边”,她便立刻勇气倍增,刹那间变成出膛的炮弹,呼啸而出,势不可当。
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彻底缺乏思考能力,所以她跟正常成年人不一样,毫无预测后果的能力,根本就不会去想一下自己有没和对方较真的本钱,更不会想到如果把对方逼急了,会出什么严重后果,而那时哪怕你就是有一个集团军的暴民作后盾也无济于事。
更令人绝望的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彻底缺乏思考能力,贝女士绝对不会吸取教训,所有的苦头都是白吃的。几个月前她才在热血汉奸血淋淋地败退,转眼间又奋勇无比地来这儿重演一次旧戏。如果是正常成年人,首先就不会跟我闹到那个双方都毫无退路的地步,更不用说在吃足苦头之后还会存侥幸之心,以为可以靠群殴复仇。
正因为这些原因,要永息干戈,光靠我单方面的约束,看来难以作到。我这里真诚地向一切朋友、敌人和非友非敌呼吁:如果你们真心关心同情贝女士,那就千万不要在公开场合提及贝芦纠纷,只能装做世上从无此事一般,这才是唯一的真正爱护她的办法。
正如我早在两年多前就警告过贝女士的那样,如果她持续纠缠下去,我脾气暴躁,迟早要和她大打出手,而这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就算公众知道真相又如何?大众总是同情女方那边。所以,我知道经过这两次大闹后,许多人对贝女士深怀同情,见到她免不得要说点宽慰话。这我完全理解,也觉得是应该的。问题是,请诸位注意,您这么做,很可能是为那枚耗尽了燃料的导弹再度注入推进剂。诸位的同情很可能诱发又一轮冲突,而我可不能保证永远能处在理智的控制之下。
就是这样吧,但愿我这是最后一次提及贝女士,阿门!
作者:芦笛 在 众议院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